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翻译、简答
柳永凤栖梧-异地医保报销最新政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解
析】A志向;名作动,做标记。B违背,不顺;通假字,拂,通“弼”,辅
佐。C兴起,被任用;显露,
流露。D常常;常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
【解析】D连词,表并列。
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困于心 皆以美于徐公
..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
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
【解析】A在;比。
B代词,他的;代词,他的。C助词,表停顿;助词,……
的(人)。D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B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
C.人恒过,然后能改 及鲁肃过寻阳
..
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
1
【解析】A将要;带领。B中间;中间。C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经
过。D显露,流露;开放。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
【解析】D过:犯错误。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
C.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
【解析】A
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
转折。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
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介词,给;介
词,比。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温故而知新
..
C、行拂乱其所为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
【解析
】A从;从。B所以;旧的知识。C代词,他的;表反问语气。D表顺承;
表修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
B.舜发于畎亩之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2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吴广以为然 <
br>..
【解析】A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B助词,的;助词,的。C用来;……
的
原因。D这样;正确。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
【解析】C振作。
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解析】A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D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解析】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12、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3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解析】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1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
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
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C应该是先从个人再说到国家。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
论的记录。
B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当时的
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
任命他为宰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
的音。
【解析】A孟子及其弟子编著的。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br>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
使他忍饥挨饿,
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
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
翻译: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
发;
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
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
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课内阅读简答题:
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答:
排比。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议论
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
什么道理? <
br>答: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
番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举例论证。
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答:由第(1)段的六
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并论证其事业
上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
、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
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
谋求发
展中增长了才干。
5
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
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
么?
答:心理、身体、生活境遇。(生活
、思想、行为)是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
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答: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
练。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答:道理论证:讲道理说
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
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只有“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
些忧患常识?
答:不能。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
人类美好的理
想等”谈自己的看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