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小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
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
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
,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
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4)诚自古所希( )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
C、(1)国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应
..
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君谓计将安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甲文探讨了
和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5.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6.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1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2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
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3嗜滋味,
玩
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 ,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
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4,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5。
【注释】1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2存:抚恤。 3耽:沉溺。4九重:深宫之内。
5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2)行拂乱其所为(
)
..
(3)犹割股以啖腹( ) (4)若耽嗜滋味(
)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3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
,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
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
,
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
。
5、【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
请结合
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
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欧阳公四岁
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
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
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加点的“以”与“太夫人以荻画地”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B、策之不以其道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徒以有先生也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管夷吾举于士(
) (2)行拂乱其所为
..
( )
(3)及其稍长 ( )
(4)或因而抄录
..
(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行拂乱其所为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5.经历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
的创痕。甲
文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客观因
素:
。
启
示:
。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 难
?”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
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
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
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
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
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
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
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
不重视。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舜发于吠亩之中 发
.
②人则无法家拂土 拂
.
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
..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
C.国恒亡 今亡亦死
..
D.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
..
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
文简要分析。
一、参考答案:
1、(1)任用,选拔 (2)了解
(3)通“弼”,辅佐 (4)确实,实在。 2、A
3、(1)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 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4、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居安思危
5.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
终于成就
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6. 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
br>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二【参考答案】
1.(1)使……痛苦(2)违背(意愿)(3)大腿(4)喜欢,特别爱好
2. B
3.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4.
A:列举事例;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抚恤百姓(心存百姓)
5. 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
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
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
操劳国事。
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
会灭亡。
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
三、参考答案:
1.A(2分)
2.
(1)狱官 (2)违背 (3)等到 (4)有时(每个1分,共4分)
3.A
(2分)
4. (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太夫人用芦苇秆在地上画,用这样的方式教欧阳修写字。(本题每个2分,共4分)
5.客观因素:艰苦的生活环境。 启示: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
br>气,信心。(每问2分,共4分,结合文章回答合理即可)
四、【答案】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①起,指任用 ②通“弼”,辅佐 ③谁
3.A
4.①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
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才是我和各位应慎重应对的。
<
br>5.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
使国家基业稳定。
【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
英雄一起角逐争
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
天下,又
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
创
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
行
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五、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弼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
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
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
,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
当世之君矣。”求说
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
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
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⑴饿其体肤( ) ⑵衡于虑( )
⑶出游数岁( ) ⑷期年,以出揣摩(
)
2.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行拂乱其所为。
⑵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4.【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
事实论据(能否证明甲文的观点)?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五、答案:
1.⑴使……饥饿⑵同“横”, 梗塞,指不顺⑶游历⑷一年
2.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⑴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 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
原来没有的才能⑵国内如果没
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国
家的侵扰,这样的国家
就常常走向灭亡。⑶(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1
2. 能。【乙】文
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
于忧患这一观
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六、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
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
右。”虎曰:“忠哉,猱也!
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
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
..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
..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1.答案: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
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4.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
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
(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
译文:
野兽中有一种猴,体小而善爬树,爪子锐利。老虎头上痒,就让猴替它搔。
不停地搔,搔出洞
来了,老虎却觉得特别惬意而不知有洞。猴就慢慢地汲取老虎的脑浆来吃,而且用剩余
下来的虎脑
浆献于老虎,说:“我难得获得这荤鲜,不敢自己吃,特地献给你吃。”老虎说:“这只猴真
是待我忠
心耿耿,如此爱我而忘记了自己的食物。”老虎吃自己的脑浆也不知道。
时间长了,
虎脑快空了,发痛了,就去追踪猴,猴早就逃避到高树上去了。老虎翻腾蹦跳,大
声吼叫而死。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
斗,而捕蟹者
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
而不能安其
所,其殒也固宜。
(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1)而后喻(
)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
..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 (4)悉可俯拾(
)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
, ;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六、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
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
然的了。
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
13、卒章显志。(即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