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

玛丽莲梦兔
923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8: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感恩-上海金融学院录取分数线


对比阅读
(一)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
曰 :“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5-8题(15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 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
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 闻卿辈谏争也。” 魏
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诚自古所希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1)国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应
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 )君谓计将安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8、甲文探讨了 和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是 。(3分)

(三)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
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 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
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 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
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行拂乱其所为(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4)越王句践反国( )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一些词的翻译。(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说明什么道理?请写出能说明此道理的名言。


22.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 点(4
分)


23、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
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四)
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7—9题。(8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


(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 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②辞
以请籴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 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
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④为禽⑤。(选自《 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臣。②卑:谦恭、恭顺。③籴:买进谷物。④夫差: 吴国君主。
⑤禽:通“擒”,捉住。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行拂乱其所为
(2)王何患焉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9. 【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
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 。


(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 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
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 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
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 本根③不摇,
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
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1分)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征求无已 ( ) (4)百姓不堪 ( )
12.翻译(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译文 :
13.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 br>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 4分)
答:



14.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六)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 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br>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
然②易 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
人妒之;官大 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
志益下④;吾官益大, 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
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 集中于他。④吾志益
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 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 (4)官大者,主恶之(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选调生和公务员的区别-写景散文


十二生肖的由来-青岛会计信息网


初中生活作文-中秋节寄语


再别康桥全文-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国考公务员职位表-坚强的名言


王心如-基层信息管理平台


山东省选调生网-2015年高考分数线


文华教务-安徽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