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绝世美人儿
728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8: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生活的色彩-登泰山记教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
(发: 起,被,任用)

(于:从)
畎亩
(畎亩:田间,田地)
之中,傅< br>说举
(举:举用,选拔)
于版筑
(筑:指捣土用的杵)(版筑:指筑墙)
之间,胶
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集市)


(故:所以)
天将降
(降:下达)
大任
(任:责任)

(于:给)

(是:这)
人也,必
(必:一定)
先苦
(苦:使......痛苦)
其 心志,劳
(劳:使......
劳累)
其筋骨,饿
(饿:使......饥饿 )
其体肤,空乏
(空乏:资财缺乏,即贫
困)
其身,行
(行:使.. ....行动)

(拂:违背)

(乱:扰乱)
其所为
(为 :
做)
,所以
(以:用)

(动:使......惊动)
心 忍
(忍:使......坚韧)
性,曾
(曾:通“增”)

(曾益: 增加 )
其所不能
(能:才干)

人恒
(恒:常)

(过:过失,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
,然
(然:这样)

(后:< br>以后)
能改,困
(困:忧困)

(于:在)
心,衡
(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于虑
(虑:思虑)
,而后作
(作:作为,奋起 )
;征
(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
思)
于色
(色:面色)
,发
(发:表现)
于声,而后喻
(喻:了解)
。入
(入:
在 里面,指国内)
则无法家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通“弼”,辅弼)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出
(出:在外面,指国外)
则无敌国
(敌国:势力地
位相等的国家)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
(于:因)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
(发: )

(于: )
畎亩
(畎亩: )
之中,
傅说举
(举: )
于版筑
(筑: )(版筑:指 )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士: )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市: )


(故: )
天将降
(降: )
大任
(任: )

(于: )

(是: )
人也,必
(必: )
先苦
(苦: )
其心志,劳
(劳: )
其筋骨,
饿
(饿: )
其体肤,空乏
(空乏: )
其身,

(行: )

(拂: )

(乱: )
其所为
(为: )
,所以
(以: )

(动: )
心忍
(忍: )
性,曾
(曾: )

(曾
益: )
其所不能
(能: )

人恒
(恒: )

(过: )
,然
(然: )

(后: )
能改,困
(困: )

(于: )
心,

(衡: )

(虑: )

而后作
(作: )
;征
(征: )
于色
(色: )
,发
(发: )
于声,而后喻
(喻: )


(入: )
则无法家
(法家: )

(拂: )

(拂士: )
,出
(出: )
则无敌国
(敌国: )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
(于: )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归纳
一、中心:
通过列举历史事件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手法,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揭示 了
人要想成才,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及主观努力,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二、结构
(一)第一段段意:
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迹,说明成就大业都是经过一番
艰苦磨练的。
1、开篇举了哪些人的事例?共同阐述了什么道理?对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
用?
(p9 9--2)
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个人的事例。共同阐述了人要
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的道理。这六个人的典型事例,为本文要论证
的观点提供了典型 的事实论据。
2、六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p99—3)
都 出身卑微,经历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给我的启示是: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
才能有所作为。在生活 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磨难对人的成长有益,能促使人成
功。因此,我们应不惧怕困难,从容对待困 难,勇敢战胜困境。
3、“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
(p101 --21)
“发”是“起”,指被任用;“举”是“被举用,被选拔“意。但舜为帝王,其余为
臣子,故而有细微差别。
(二)第二段段意:
论述人若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和行 为等方面经历艰
苦的磨练
1、“天将.......所为”这样磨练给人什么益处?请用自己 的话和原文分
别回答?
(p99--4)
原文: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原来不具备的本领
2、上天要把这重担给某个人 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磨练的好处是什
么?)
(p101—22)
思想、行为和生活。磨练的好处是:生活、行为和生活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3、本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说明了什么?
(p101—23)
道理论证讲道理。说 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现在生活、思想、行为等
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 br>4、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能够增
加才能。在日常生活条 件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是人们增加才
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 解?
(p189—13)
我认为“苦其心志”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如贝多芬 在双耳失聪的情
况下,创造了许多名曲,体现了他的精神与命运的抗争,所以苦其心志可以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所以我认为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5、结合本文谈一谈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的益处。
(p99—8)
文中举了舜等六个人,他们经历了“苦.......为”的磨难,增长了他的才干。由此
看来,磨难可 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原来不具备的本领。
(三)第三段段意:
从 正面讲人必须经历挫折、困苦,才能有所作为,要主观努力,
并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
1、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呢?
(p99—
6)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2、有人做事怕犯错误,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你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人无完人,犯错误 在所难免。要敢于面对错误,我们要从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加以
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奔向成功的基石。
3、“人恒过,然后能改”的启示?
给我的启示是:
人要敢于面对错误,因为人无完 人,犯错误在所难免。我们要从错
误中积累经验,然后加以改正,人要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 误的经验教训,
不断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奔向成功的基石。
4、《格言联璧》中有“天欲祸人 ,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
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 思还是下
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说明。
(p189—12)
是下联的意思 。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使人奋起而有所作为,
这正是“福人”之处
5、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p192—11)
成才离不开 主观努力,因为人无完人,犯错误在所难免,所以我们要敢于面对错误,
我们要从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 加以改正,要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误的
经验教训,不断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奔向成功的基石 。
6、《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 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
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p192— 12)
本文列举舜等六个人成才的事例,说明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这个故事也说
明 了这个道理,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
7、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p100—12)
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四)第四段段意:
总结中心论点
1、孟子在两千多 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年后的今天“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够引起你什么共鸣?( 这句名言对当今的借鉴意
义? 这句名言给你的启示?)
(p192—13)
在当 今。我们还要有忧患意识,虽然现在物质优越,但是目前还存在了一些忧患,入
如大气污染,乱砍乱伐, 造成原有的自然环境改变,出现了一些沙尘暴,水土流失等
灾害,危害人类的健康。所以我们不能享于安 乐,要有一些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
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
及同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 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189--11)
3、北宋学者汪信民曾说过“人常咬菜根,则万 事可做”这句话印证了文中
的哪一句?你也这样认为吗?谈谈你的理解。
(p185--3)
生于忧患 我也这样认为,给我的理解是:人要自觉地接受磨练,主观努力,
有忧患意识才能有所作为。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侧重论述什么?
(p100—13)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侧重论述:生于忧患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p100—13)
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三、综合题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还应该有哪些忧患意识?举两个例子
说明
(p100—10)
粮食问题是我们所担忧的,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农田越来越少,价 值环境恶化,
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环境问题也是我们所担忧的,大气污染,乱砍乱伐,造成原有的
自然环境改变,出现了一些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灾害,危害人类的健康。
2、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
(p100—11)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作用,他可改变不利的客
观条件,化不利 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面对艰 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态度,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p10 0—15)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
应该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才,如文中举了舜等六人在艰苦环境下,磨练
自己的意志,增长 才干,才能有所作为;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4、学习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p101—24)
启示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 ,获得的启示是:人要经过艰苦的环境的磨练和主观努力,
才能有所作为。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 逆境磨难对人的成长有益,能促使人成
功。因此,我们应不惧怕困难,从容对待困难,勇敢战胜困境。在 面对困难时,人要
敢于面对错误,因为人无完人,犯错误在所难免。我们要从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加< br>以改正,人要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错误就会
成为奔向成功 的基石。
5、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p100—19)(若有结合全文,就加红色字)
人才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 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6、人才是当今世界推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 资源,那么请你概括一下本文
所阐述的造就人才的主客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p185—4)
主观:自觉接受磨练,敢于挑战自我
客观:艰苦的环境
7、有人说:“苦难能促成 人才”有人说“苦难未必促人才”。你赞同哪种
说法?为什么?
(p185—5)
赞 同,因为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有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所以他
征服了苦难的人方能成 才,而被苦难击倒的人无法成才。
8、请你从历史或者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 凡的人
物事例?
p(p185—6)
现代: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病魔缠身,仍然坚 持自学外语,创作文学,成为当代的
楷模,体现出他.........
轮椅上的霍金战胜病魔,提出了黑洞说。
古代:司马迁受宫刑之下,仍然完成了《史记》
9、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有何联系?
从个人事例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 统治者治理国家上,决定国
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客
1段:举六个事例 卑微 启示:
造就人才
磨难 艰苦的环境.磨练意志

成才 才干 有所作为
从 2段:
思想
磨难 行为 目的:才干

生活
主:3段 1.改正错误
改正,吸取 主观努力,有所作为
2.思想磨难
战胜自我

敢于
接受思想磨难

3.表现
善于表现自己
毛遂自荐
治理国家
由个人推到治国 忧患+例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义
治理国家
(人------亡)



评选优秀员工-黄福荣


拔河比赛的作文-新西兰留学注意事项


停车管理员-阿房宫赋原文


历史教学论文-2013辽宁高考语文


中南大学历年分数线-武汉理工大学招生网


勤劳的蜜蜂-昆明中考录取分数线


红种人-羊年祝福语


澧县教育网-美德少年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