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

别妄想泡我
852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8: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好书介绍-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19,20页“比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经历用多种方 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 br>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具准备
练习本、课件。
过程预设
活动(一)“物物交换”,提出问题。
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 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
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我们今天 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即:淘气已知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小明有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活动(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草稿本上。
2.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物物交换”过程中。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14÷4=3.5,3.5x10=35(本)。
方法二:10÷2=5(本),14÷2=7,5x7=35(本)。
方法三: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14÷4=3……2(个),
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0x3+5=35(本)。
方法四: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8个玩具汽车=20本小人书,
12个玩具汽车=30本,2个玩具汽车=5本,
12+2=14(个),30+5=35(本)。
3.请学生介绍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强 调尽管思路不同,但各种方法都围绕玩具汽车个数与小人书
本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展开。


活动(三)引进新知,拓展策略。
1.教师引导: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 x本小人书,同学们能否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并说说你是根
据哪两句话写出比例的,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尝试列式,并说说写出比例的主要根据。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4:10=14:x。
方法二:10:4=x:14。
方法三:14:4=x:10。
方法四:4:14=10:x。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列出比例的主要根据是什么?主要是 “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假设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戈本小人书”这两句话。
这 几种方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的想法可能是两句话中玩具汽车与小人书之间存在相同的比例关系,
也可能 是前后玩具汽车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前后小人书本数的倍数关系是一致的。写成比例的形式就是汽车
1:书 1=汽车2:书2或汽车1:汽车2=书1:书2。
4.学生独立解比例。
4:10=14:x 10:4=x:14 10:4=x:14 4:14=10:x
解:4x=140 解:4x=140 解:4x=140 解:4x=140
x=35 x=35 x=35 x=35
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教师重点追问,不管哪种思路都能转化 出“4x=140”,这一步的根据是什么,让学生体会运用“两个内
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 中的未知项。
活动(四)专项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尝试解比例。
解下面的比例,与同伴交流。
24:0.3=x:0.4
2 .组织交流。第一小题说出每一步骤的依据,再次明确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转化
成方 程解决。第二小题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求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内项的积、外项的积”实际上只
要“ 对角两个数相乘”即可。然后,再引导学生把戈的值代入比例进行验算。
3.教师小结解比例的基本方 法:关键是根据“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写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质解


方程。
活动(五)课堂作业,深化认识。
第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两个小题。
2.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不管怎样变换思路,都要清楚列出的比例是否合理。
6:2=15:x,x=5。
该题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再次经历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2题
1.让学生根据情境直接写出比例,并求未知数;
(1)1:4=x:84,x=21; (2)4:10=x:250,x=100。
2.反馈时,教师改变其中一个比的前、后项,让学生辨 析是否合理,进一步明晰列比例时要符合比例
的意义。
第3题
解比例的基本练习,强调转化成方程的依据以及验算的方法。
(1)x=1.6 (2)x=6 (3)x=
第4,5题是让学生用比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先要假设,再根据题意列出比例。
第4题第5题
解:设笑笑收集的邮票有x张。 解:设模型的高度是xm。
3:5=36:x 1:300=x:600
x=60 x=2
活动(六)回顾梳理,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北京地坛公园-个人思想政治总结


奥运会赛程-读书心得


沙市中学-寒假作业答案五年级


割包皮的坏处-拥抱情人节


辞职理由怎么写-海口海关


关于水的作文-2015全球高校排名


口语考试话题-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湖南机电-留学中介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