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
月份英语-朋友聚会祝酒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委而去之(放弃)
而后喻(了解)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B固国
(国家) 空乏其身(资财缺乏) 得道多助(道德)
C举于市 (推举) 饿其体肤(饥饿)
寡助之至(少)
D域民 (限制) 威天下(威慑)
人恒过(过失)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当时的
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
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曹刿论战》试题精选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3.神弗福也( )
4.小大之狱( )
5.战于长勺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
公将驰之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 ___
6.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
7.既克,公问其故( )( )
8.彼竭我盈( )
9.忠之属也( )
10.何以战( )
11.弗敢专也(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三.简答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
和__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
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回答。
答: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
11.齐军重兵压境
,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
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
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
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14.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答:
15.长勺之战是中
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第一次是在______之时
,第二次是在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
17.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答:
18.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
诗词鉴赏题:
(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这是一首五言 (体裁)。(2分)
18、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可知,“故人”生活在 。(2分)
19、诗中描绘优美的农村风光的句子是“ ,
。”(2分)
20、“重阳日”指农历 。“菊花”能否换成“桃花”,为什么?(4分)
(二)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1、这首诗是按
顺序写的,题目中“过”的意思是 。(4分)
22、用自己的话描绘颔联所写的意境。(4分)
23、作者写景有序,先写“绿树村边合”这是 景;再写“青山郭外斜”,
那是
景,由 而 ,景色越来越开阔。(4分)
24、从诗中哪一句可看出主客心情与环境的惬意?(3分)
25、整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对 的感受。(3分)
(三)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渔家傲”是这首词的
。(1分)
13.这首词描绘了 (地方)的景色。从“
”可以看出来。(2
分)
14.“浊酒一杯家万里”、“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写出了将士们怎样的感情?(3分)
15.哪句表现出将士们为国建功的愿望?(4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
参考答案:1、A 2、C
3、C 4、A 5、D 6、A
《曹刿论战》试题精选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参与 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赐福,保佑 4案件
5.在 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追赶、追击
6.同“遍”,遍及(普遍);为人所信服(信服);原因(缘故);倒下
7.已经;战胜
8.“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9.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0.凭借
11.独自占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2.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
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
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
合理。)
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6.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7.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9.(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三.简答题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
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
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
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
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9.只有
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
件。10.大国难测,
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
克,公问其故。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7.语言描写 议论18.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