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复习题纲.doc

别妄想泡我
671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8: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金宥利-不容忽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
二、 相关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亨乐使人委靡死亡。)居 安思
危内忧外患
三、 用原文答题
1
、 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 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
3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一个要成就大业, 必
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
、 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动心忍性,曾益英所不能。
5
、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 性,
曾益其所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
后喻。”。
6
、 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
、 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四、 问答题
1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对比论证。
2
、 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英所不能”的 作
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 合,
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3
、 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
道理?
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 番
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4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先摆事实,举岀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屮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 观
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 观因
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 家要发展,
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 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心理、身体、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 性格
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6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 等
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7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段写如何造就人才, 治理
国家的内容做铺垫。
8
、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 患
常识?
不能。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 类
美好的理想等”谈自己的看法。
9
、 第
1
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排比。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 而
死于安乐”的议论。
10
、 第
1
段与第
2
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由第

1 )
段的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 的原因:艰险
的环境,给 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


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
11
、 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一个遇到困难并不可怕,用它可以激励人们勤奋,发愤;而人们贪图亭乐倒是 可
怕的,因为它会使人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国家灭亡。
12.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
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 至
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13.
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 不利的客观条
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请写出至少
2
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绪少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5.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 度,
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 砺者
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
Z
则会在磨难屮消沉, 毁灭。
16.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但你身处逆境 时
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适当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 和乐
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 包蕴着力
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撐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 敢地迎接暴风
雨的挑战。


《鱼我所欲也》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
想的代表人物.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一、课文理解
1
、理解及背诵: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文屮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
生而取义者也。

3)
《鱼我所欲也》屮岀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市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 点
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
《鱼我所欲也》屮体现“性木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
能勿丧耳。

5)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
孟子认为失其木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 奉
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
、应用。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何特殊之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
也。”。
(2)
提出:由“鱼”来比喻“生”,由“熊掌”比喻“义”,并由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 和
义的取舍。

3)
好处:比喻修辞形象主动,类比推理合乎情理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 明
晓。
2.
作者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由鱼和熊掌的生活常理为喻,类比推理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采用正反对比论证, 先
是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 的思
想;然后从反方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对论点 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并得出人人都有向善
Z
心,贤者不能丧失的结论。第二段,运用举 例论证,
用“行道之人”和“乞人”的例子,从正面表现没有丧失本心。又举了因“不辨礼 义”而贪求
“万钟”的例子,从反而表现了 “见利忘义”。并且通过排比句,义正词严的指 出应该停止见
利忘义这种失去其本心的行为。唤醒人们都应固守本心,勇于做到舍生取义。
3
.本文的主旨思
想。
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批判见利忘义的现象。告诫人们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好的,都是向 善的,


应长久保持下去。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风尚,批判了贪利忘义的丑恶现象。
4.“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句中“本心”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和理解作者这一观点?
本心指的是天性、天良,即正义之心,舍生取义之心。人心总是向善的,但有人常常为 利所
动,为势所屈,弃善而从恶。要成为真止的贤者的标准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固守道义, 不为利
动,不为势屈。
5•“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从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语中可以读出孟子 怎样的
品行操守?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能把持本心,是一位不为利动,重义轻财的人。甚至可以为了道义牺 牲
自己 的生命,体现他“吾善养吾浩然
Z
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大丈
夫气概。
6
、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① 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
② 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不同做法进行对 比
论证;
③ 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 ④
道理论证,第一段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等句子
7
、 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 举例
说明,含名句、事例。

1


事例:①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
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 精
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② 爱国学者朱自清在病危
Z
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
③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④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当局,宁可倒在枪下,也不愿屈服。
名句:①文天祥一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 陈 毅一一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③ 裴多菲一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④ 夏明翰一一砍头不要紧,只耍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正气
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 危之
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3)
本文主要阐述了 “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
21
世纪的中 学生,
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 与
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8
、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① 明口通晓,通俗易懂。
② 大量使用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使论证更严密,富于说 服
力和感染力。
③ 善于使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
9.
学习本文得到的启示。
(1)
“舍生取义”的现实意义。
“义”是屮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时代,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应将“义”作为 人
格的基石,我们应做到“利”与“义”的和谐统一,在坚守道义的基础上获利。否则见利 忘义,
终会被时代浪潮所淘汰。
10
・孟子“性善”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人的“本心”应包含“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 敬
之心”和“是非之心”。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代中国,固守“本 心”
依然重要,但又融入了新时代的特点。请你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谈在当今社会对“本 心”应
有怎样的理解和展现?
“恻隐之心”可围绕善良、尊重、宽容、同情弱者……”来谈。
“羞恶之心”可围绕“诚信、公平、礼让……”来谈。
恭敬之心”可围绕“感恩的情怀、对他人的友善、长幼有序、動勉踏实……”来谈。
“是非之心”可围绕“明辨是非、正直公正……”来谈。
善良,宽容,自尊,自爱,爱国。

一周营养早餐食谱-儿童健康小常识


上海体育学院-无锡会计管理网


第一次走夜路作文-小学毕业感言100字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


马鞍山人事-新疆教育网站


东方法眼-张豪龙


新托福报名-难民潮


中国银行广东分行-出国留学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