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巡山小妖精
723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8: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蟑螂会飞吗-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目标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
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 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
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 的大师,封建时代
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 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1章。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
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 了极大的影
响。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版述学生读错的字词并解释:

1


畎(quǎn )亩 :田间水沟 傅说(yuè )
曾(zēng)益:同“增”,增加 胶鬲(gé )
拂(bì )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ú )乱:违反、阻挠
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 意,教师出题检查掌握情况:(学生圈点勾画出颖难字词,并
且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
A、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
外)
B、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
C、多义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而:而后作(承接连
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
词 )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是 :于是人也(这样的) 今义,判断动词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3、齐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分析课文第一段
1、请一学生示范朗读第一段,并请另外一名学生翻译这一段
2、这段提到古代几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六个,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3、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4、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 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
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元素;;毛泽东、周
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
(二)分析课文第二段

2


1、第一段是记叙,那么第二段属于什么? 议论
2、请一学生示范朗读,并请另一同学翻译,老师给予纠正出现的错误。
3、作者在这段中议论的观点是什么?
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 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
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
4、背诵第二段(采用抽查一两个学生的形式)
(三)分析课文第三、四段
1、一学生示范朗读,另一学生翻译
2、这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
从 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
改正错误,思路阻塞 不通, 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 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
守法度的世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
灭亡。
3、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五、归纳总结
1、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2、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六、拓展延伸
列举古今中外一些名人事例,印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七、布置作业『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 )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故于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 )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 )性,
曾( )益其所不能。
1.“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种人?
2.用横线标出“是人”需要经受哪些磨炼?
3.通过这些磨炼能带来什么好处?(用原文回答)『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5.翻译下面的句子

3
4.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有人说:“逆境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请你举例谈谈对此说法的看法。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 );
征( )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入( )则无法家
( )拂土( ),出( )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什么?说明什么?『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用自己的话概括人常遭遇哪些困境?『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3.经过痛苦斗争过程而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的三个字概括)
4.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从本段推出原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本文中心论点在结论部分,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
重 心应是其中的“ ”一句。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 与
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如果译为现代汉语,前一句的意思


9.第二段文字说的是( )
A.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B.只有肯吃苦,就没
有一个不成才的道理。
C.只有穷苦出身的人,才能成为人才的道理。D.顺境也能造就人才。
10.划分本文结构层次。①②③④
11.选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2.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新
课程教育网』@@
C、苟全性命于乱世 D、几处早莺争暖树

4






1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 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
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 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
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 得的成就)
人物: ,事
迹:
1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
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七、教学反思


5

初级会计电算化试题-捐资助学感谢信


忻州网-商场活动策划


汕大医学院-教师学年总结


文化部公务员-华为公司简介


含羞草害羞的原因-网络公司实习报告


龙庆峡冰灯-校运会加油稿


17大召开时间-婚礼贺词


清明的习俗-关于教师节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