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通透语文
成长的脚步-一年级班主任总结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通透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通透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一、文学常识
l 本文选
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孟子和几位
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
录。
l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l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孔
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二、理解性默写
1. 全文的中心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
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5.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
就的?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
第 1 页
6. 课文第三段是承接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观点,其中“人恒
过,然后能改”是
承“行拂乱其所为”而言;“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是承“苦其心志”而言;“征于色,发于声,<
br>而后喻”是承“动心忍性”而言。
7.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
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
9. 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
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
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简答题
1. 概括全文主旨。
通过一些历史人物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磨难的事例,进一步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逆境对成才的作
用,进而论述了造就人
才和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揭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论点。
2. 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二段——举例论证,说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环境中造就
的道理。
第 2 页 <
/p>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主要论述了人处于逆境才
能奋发向上,国无忧患
就会遭受灭亡的道理。
第四段——突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题的另一版本见下)
第一段——列举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一个人成就大业都要
经受肉体和精神上折磨的观点。
第三段——谈人论国,进一步阐述观点。
第四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4.
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这些
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都经历艰苦磨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说明了人才是
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即逆境成才。
5. 孟子从反面论证亡国的原因,但正面意思很清楚,这就
是:
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磨难。
6.
孟子认为国家长久不衰的条件: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
国外患。
7.
请写出有关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第 3 页
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 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
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
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要居安思危。其次,它激励
着我们发愤图强,争取更大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有竞争意识、忧患
意识。对于个人来说,不思进取、贪
图享乐意味着在竞争中
处于失败之地;对于国家而言,落后就要挨打。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