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玛丽莲梦兔
692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8: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元旦祝福语简短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1.1面的旋转
本节课主要是结合面的旋转知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本着“以学
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学时注重了如下几点:(1)重视数学方法
的迁移,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 知,使学生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
的同时,联想到认识长方体的方法与认识圆柱和圆锥方法的一 < br>致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更有目的性;(2)重视直观教学的作用,让
学生亲身经历面的旋转过 程和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的过程,化抽象为
形象,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在看、做等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3)重视应用发现,注重实践提升,
通过安排有 层次的练习,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
认识,逐步形成技能技巧,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1.2圆柱的表面积
本节课是让学生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圆柱的表面积教
学,关键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所以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已有条件,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圆柱的高、
底面半径(直径)和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长、宽之间的联系,从 而
顺利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际生
活中,有时应用圆柱的 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
积和一个底面积,或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因此,在拓 展部分,注
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不断内化
升华,使学生的感 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到和谐统一另外,本节课也存
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 够熟练;有的
学生在剪切圆柱的侧面时,剪成了锯齿状,无法计算剪切后图形的面
积。这些问 题的产生,说明还要改进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
果。
1.3圆柱的体积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体积,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
1

< p>
以及初步认识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有效的数学学习活
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新课标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有如 下特点:(1)
以旧引新,做好准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
为新知的 学习作铺垫;(2)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在教学中,应创设动手
操作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充 分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深
刻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把旧知迁移、发展、转化、构建为新知的同时,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3)有效练习,强
化巩固,让学生学练结合, 循序渐进,举一反三,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
中巩固重点,加强了对新知的理解。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教师 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较好
地处理了教与学 、练与学的关系 。
1.4圆锥的体积
本节课主要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在教学中, 应首先引导学生猜
想圆锥的体积该如何计算,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
动地参与 到学习中来。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规范地进行实验,通过小
组合作,完成了对自己猜测结果的科学论证。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
进行概括总结,归纳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顺利地把实验中得到的感
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这节课每个 学生都经历了“猜想—实验发现”
的自主探究过程,不仅获得了鲜活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掌握了科学< br>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学
生从小树立科学的实验观。
第二单元 比例
2.1比例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由“图片像不像”的旧知引 入,通过两个比相等的
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比的概念,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再
引 导学生从等比中抽象出比例的意义,初步认识比例。然后让学生根
据“调制蜂蜜水”的数据学写比例,让 学生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
2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
数学的信心。最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 br>质。整个教学过程新旧知识衔接自然,对新知的认知过程井然有序,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节课应 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方式来激励
学生,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做得不太好,如:时间分配欠合理,前 面学习
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与比例的区别以及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的时间
较多,后面的巩固练 习时间有些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
并加以改进。
2.2比例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依据比例的基
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解 方程。依据“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课标理念,本节课在教学
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教学中,采取用原有知识
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 ,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解比例转化成解方程,推
动学生自我探索,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 体验;(2)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应充分遵循以
学生为主体的 原则,适当地引导,提出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
观察、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 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
为课堂的主人。新的教材,新的理念,如何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
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提升 。
2.3比例尺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比例尺,会根据比例 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
离,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本节教学有如下特点。(1)设疑、
激趣,引发探究欲望。上课伊始,首先利用“淘气和笑笑画的示意图”
的情境,让学生分析两幅图画得是 否合理,让学生感受到按一定的比
例画的示意图合理,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生了解并理解比例尺
做好铺垫。(2)对比、互 化,理解比例尺的形式。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
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教学中,通过对比,使 学生了解二
3


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3)引导、类比,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过程中,先引
导学 生解决相关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同类型的题,让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图上 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图形的放大 和缩小,这是属于图形领域中
“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其中涉及到的比和比例的知识,又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教材将这两方面知识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数形结
合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应注 意到从图形开始,引导学生弄清了图
形按一定比例变化的情况,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比较中体验到图 形
的相似是指图形按比例变化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画“巨
人教室”和画“三角形 ”从方法上来说,是相同的,只不过一个是按比
例放大图形,一个是按比例缩小图形,所以在教学上,把 画“巨人教室”
作为重点引导,之后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画缩小图形的方法。
这样的安 排,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又节省了教学时间,效果
较好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4:1是放大, 1:4是缩小的理解有困难。由
于这与我们在生活中感受的放大与缩小正好相反,而在教学中又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本节课的失误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起注意。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3.1图形的旋转(一)
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但学生对旋转的方向、角度等却是< br>初次接触,所以本节课首先通过观察钟面,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旋
转情况,了解顺时针方向和 逆时针方向这一旋转要素,为后面的学习
做好铺垫。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公路收费站横杆的收放情况,了解 旋转
的角度这一旋转要素。在教学按要求画出旋转后的线段时,应充分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
实践、合作探究等活动,掌握线段旋转的方法和画法。 由于学生在三
年级时,已经对物体的旋转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很多
问题不用做 深入的探究,学生就能弄清楚,这给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
4


本 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探索后对旋转现象的叙述语言不够完
整。其实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
今后的数学活动中还应多加注意。
3.2图形的旋转(二)
图形的旋转(二)的内容是在前一节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
提高,针对本课的内容和特点, 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两点:(1)通过知
识的迁移,探究新知,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探究了线段的旋 转方法,
本节课在探究图形旋转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注意图形旋
转后对应线段的关 系,这样学生领悟得快,学起来也容易;(2)注重学
生的实践操作,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画一画,掌 握旋转后得到的图
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旋转的要素,感受一一对应的关系;使
学生意 识到在只给出旋转角度的情况下,画旋转后图形的不唯性。在
教学中,还应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 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
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
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
念。反思整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如:在让学生画出旋转90°后的
三角形时,由于时间关系,只按教材设计,画出了其中的两种,未能 让
学生把所有可能情况都画出来;另外,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语言单调,
评价形式单一。为此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应多加注意 。
3.3图形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合 适的方法把移动后的图形移入
相应的位置以及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在教学中,应始终关
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进一
步体会平移和旋转图形的特点及画 法,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指导学生学习七巧板中三角形的移动时,不
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移,而是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
移法与前面平行四边形的移 法是否相同,从而找出正确的移动方法。
此外,还应注重课件演示,力求通过演示,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 和课件
演示的方法进行比较,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本节课的整个教学
5


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融中完成,学生学得高兴,教师教得轻松,收
到了较好的效 果。但本节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
学生思考、探究,但对学生的思考结果没有作深入 检查,特别是对学困
生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
3.4欣赏与设计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
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掌握设计图案的方法。本节课的
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培 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如
在学生欣赏了情境图中的三幅美丽图案后,让学生找出每幅图分别是
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得来的,是通过怎样的变换得来的,并让学生
把图案继续画下去。(2) 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运用。如让学
生观察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每幅图案的变换方法,并和同桌说说 自己设
计图案的思路,指出同桌设计思路的不足等(3)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发散思维。如肯 定学生对第一幅图的构成提出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旋转法和画对称图形法。这样的学习过程既锻炼了学生 的发散思维,
也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了基
础 。
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4.1变化的量
本节课主要是感受变量之间的关 系。为了遵循“学习不是由教师
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理念,本节教学< br>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1)以观察分析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分析,发现相关 联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 知识经验,教
学中,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
识、经验中 “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如让学生在理解相关联的两
个变量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寻找相关联的量,激 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经
验的回忆;(3)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分
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同伴交流等形式,互相合作,共同获取知
6

< br>识。对于初次接触函数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对量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
度,教学中虽然作了努力,但 有些学困生仍不能透彻地理解量的含义,
这是本节课教学中的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改进。
4.2正比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基于正比例是个
较抽 象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教学任务,教学中,应抓住了以下
几点:(1)借助图表,铺平探究之路 ,在学生对数量关系中的“量”的含
义已有初步了解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填表并引导学生观察、分
析相关图表,获得有关数据,使学生通过观察生动、形象的统计图,真
切感受到什么是“变量” ,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探究成正比例
的量及正比例关系扫清障碍;(2)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为学生搭建自
主探究的平台,通过巧妙提问,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探索、计
算、交流, 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并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
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在教学中虽然教材是从具体 情境中抽象出正比例
的概念,但概念比较长,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
困难 的学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
理解。
4.3画一画 < br>本节主要内容是教学正比例图像,正比例图像的学习是理解正比
例意义的一种途径,能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
化规律,进行函数思想的渗透。本节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视 新
旧知识间的衔接,教学中,首先通过新课前的复习、回顾,有效激活
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为新知的顺利学习做好铺垫;(2)重视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心引 导学生通过独立
计算、自主填表、观察描述、合作交流等,完成新知的构建,使学生逐
步提高画 图、读图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渗透数学
思想方法,教学中,重视函数思想的渗透 ,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使学
生发现正比例图像的特点,理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判断某一点是否在正比例图像上,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
7


础。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有的学生对如何判断某一点是
否在正比 例图像上,还是一知半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没
能及时做出更深的讲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 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
理安排。
4.4反比例
本节课主要学习反比例,本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1)注重知识的迁
移,渗透思想。在导入部分,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让学生进
一步体会函数思想,理解 正比例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利用知识的
迁移研究反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奠定良好基础。(2) 充分让学生
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去观
察分析,如: 让学生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了反比例的意义
和特点。(3)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整个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贯穿始末,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得到启示,充分
体 会反比例的规律和意义。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在教
学中,让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不够, 所以学生在发言时,出现有的学生
说得还不够正确和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
去思考,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复习
数的认识……第1课时 整数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顾—整 理—总结—运用”,
进一步掌握了小学阶段所学的与整数相关的知识。这样的安排,层次
清晰, 目标明确,学生复习起来有明确的方向,也为复习的过程节省了
时间。对小学阶段学习的各种数进行全面 、系统地整理是本课的教学
重点,也是难点。面对与数有关的众多知识点,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进
行梳理,既回忆起了与整数相关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
脑海中零乱的知识点逐渐构建成 系统的整数知识网络,教学效果极佳。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小学阶段所学的与整数相关 的
知识太多,教材中只复习了其中的一部分,教学中虽然拓展了一些,但
8


不可能面面俱到,可能还有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应在课余时
间,组织学生自主 复习,争取全面掌握知识。
数的认识……第2课时 小数、分数、百分数
本节课的教 学重点是整理与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并
让学生进一步沟通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 系,进而内化、
构建知识网络。整节课下来,教学效果较好,但是课后回想起来,还是
觉得有些 地方值得去思考:(1)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兼顾到整体,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一定差别的,特 别是学困生,在自主复习的
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效果会更差,所以复习课更要特别注意
对学困生的关注;(2)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深挖教材;(3)如何根据教
材的特点与学生的水平, 合理地重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这也是
值得去深思的 。
数的运算……第1课时 运算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具体
实例为着手点, 让学生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首先以庆祝“六一”
的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根据信息自由提出问题 ,并独立解决,然后结
合实例说明各种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四则运算的用途、加与减或乘
与除 的关系、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时,都采用让学生举
例说明的方法进行教学,把主动权还给学 生。本节课的教学也有很多
不足之处,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加、减、乘、除
法运算时,有个别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调动。成绩好的学生思维比
较敏捷,很快就能举岀例子;学习 程度不太高的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
得就不够。如果有时间应先让程度不太高的学生汇报,之后再让程度
较高的学生总结,可能效果会更好。
数的运算……第2课时 计算与应用
本 节课主要是复习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及相关知识。在教学中,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设置问题,再通过问题 引导,让学生一边计算,一
边思考与计算题相关的问题。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计算紧密联系起来复
习,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明确了算理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对
9

< br>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计算法则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
不但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计 算技能,让学生在计算中发展思维能力,
还注重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都得
到了提高。但本节课复习内容较多,很多小的知识点都没有涉及到,
如果在学生的练习中发 现学生还有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应及时补充、
讲解,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
数的运算……第3课时 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 十分
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
良好的数感,具有重 要的价值”。根据该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如
下:(1)课堂教学以生活情境为切入口,让学生回忆生 活、学习中,用到
的估算,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估算在
生活 的作用:(2)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六年级同学看电影的情境体
验“四舍五入”法,再让学生回忆学 习过的其他估算方法,使学生体会
到进一法、去尾法、取中间数法等其他估算方法,感受到估算方法的
多样化;(3)本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作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让
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 绪,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当然,完美的
课是不存在的,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课堂上,教师对学 困生关注不够,
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数的运算……第4课时 运算律
本节 课主要是复习运算律。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各种
运算律,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以问题为引
导,让学生自己说出学过的运算律及其具体内容。运算律的扩展是本
节 课复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认识到整
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同样成立另外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学生说
的多了,练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节课只是把教材上的练习刚好做完,没有时间补充新的题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尽量弥
补这个不足,让学生有充足的 机会在课堂上练习。
式与方程
10


教材把用字母 表示数和方程合在一起,使本节内容的复习变得轻
松、自然。教学时首先从淘气摆圆片的情境入手,让学 生根据圆片摆
放的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这种规律抽象出来,再让学生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表 示学过的公式和规律,这样步步引导,让学生由简单到
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思维 也跟着不断变化,从而
在“寻找规律表达规律—寻找原型”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了用字
母表 示数的知识网。再让学生复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学起来也就得心应 手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虽然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已经全部完成,但是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实际
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做的练习还不够,特别是学困生,教师应
在课后练习时,加强对学困生的辅 导。
正比例与反比例
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整理归纳能力,应该能够自主对< br>知识进行整理。因此在“回顾交流”时应尽量放手,在提出问题后,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根 据问题去回顾和整理相关知识,再指名
汇报,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整理不 到位
之处得到补充。在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理解不
是很清晰,还有一些 学生在用语言描述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
比例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说明这部分知识还有学生掌 握得不牢,
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常见的量
在教学本节课的过程中,应 重视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整理和运用,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类整理,使他们对
“常见的量”有进一步的认识,构造了量的知识网络,并能联系实际加
以运用。本节复习课,把 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整理回顾中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形成
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主要是复习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字、图形、表格等排列规
11


律,它能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课
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点 :(1)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
能力,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填乘法表,寻找乘法表中 的规律,让学
生在自主探究乘法表规律的过程中,调动视觉去观察,调动大脑去思
考、分析, 所以,寻找乘法表规律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
各种综合能力的过程;(2)综合利用多种方 法,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在
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揭示 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提高学生根据数学规律解决问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本
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掌握了探索规律的方法,懂得了在探索规 律
的时候,要有序地进行观察。但是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不
够。另外,学生发现规律 的敏锐度也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图形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 系,同一平面内两条
直线的位置关系,角的分类,平面、立体图形的特点,观察物体等内容。
在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是相对零散的,不系统的。因
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 对学过的各种图形知识进行分类
整理,构建图形知识的网络图,使学生对各种图形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增强学生在三维立体图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
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学中,
有些知识点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一时还没 有
完全弄懂。为此,教师需在课余时间,通过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
知识点。
图形的测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1)注重情境教学,教学中,
让 学生通过观察具体情境,感知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意义,对长度、
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形成知识网络;(2)注重了多媒体课
件的演示作用,如: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 面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化的思想,有效地帮助学生形
12


成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认识结构;(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如:让学生
通过寻找平 面图形面积公式和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关系,帮助学生沟
通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进 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
间观念,总的来说,整节课组织得很紧凑,学生学习气氛很浓。但是,
在一 些细节方面,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差错,如学生在描述圆柱与圆
锥体积关系时,有的学生忘记等底等高这 一关键条件。总之,在以后的
复习课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课堂。
图形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复习图形运动的三种方式: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回
顾整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在于:(1)用游戏的方式,设置问
题串来探究图形运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以学生自主 探究
为主,抓住关键点适当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对学生“说”
的训练,但学生在 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还是不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
言来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 学生“说”的训
练。
图形与位置
本节主要复习确定位置的几种方法,教学中, 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进行教学:(1)抓住重点,掌握要素,如:根据教材的主题情境,让学生
确 定百鸟园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复习确定位置的几个要
素;(2)讨论交流,体会方法,让学生 在学习时,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
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 br>用;(3)教学中还注意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
的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 加深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认识,而且使学生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使复习更加生动、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 。教
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
中,由于要涉及比 例尺量长度、画角、标数据等多种知识,而学生在汇
报时,回答得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 引导学生在回答问
题时,把问题回答完整。
统计
13


本节课主要整理复习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知识。教学中,首先引
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的活动,并让学生结合生活
中的例子,探究收集数据的方法,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各种统计活 动。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整理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 各种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考查了 学生观察、
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统计的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不是很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
值得反思的地方。
可能性
本节课复习了小学阶段学习的可能性知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
观察分析四幅情境图,引导学生复习整 理所学过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同时在由易到难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节课较之往日的教学,比较突出之处在于:(1)从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入
手,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既 复习了旧知,又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提升,
使学生对所学的可能性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2)通过复习 ,将学习的
可能性的知识梳理清楚,使分散的可能性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
成块。不足之处 则是:在练习中对学困生的关注还不够多,没能做到让
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此外,针对教师的语言 风格,还应尽量风趣、
幽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枯燥的复习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
学效 率。
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本节< br>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1)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让学
生探索和整理各种解决问 题的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
思、提炼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解
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一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策略
来解决,教学 中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比
较,选择最合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 复习,不但整理了旧
14


知,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15

国家公务考试网-关于人生的作文


幼儿园育儿宝典-公司的规章制度


徐师大科文学院-开学活动


女生节快乐-我的中国


沈阳工业大学分数线-五一手抄报内容


2013年江西高考-服装销售工作总结


有关环保的手抄报-雷锋的观后感


穆晓光-东邪西毒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