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学院-加拿大硕士申请条件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班级:
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一)《富贵不能淫》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诚】
2、【大丈夫】
3、【天下熄】
4、【焉】
5、【丈夫之冠】
【冠】,
6、【父命之】
【命】,
9、【夫子】
10、【正】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太道】
12、【与民由之】
【由】,
13、【独行其道】
14、【淫】
7、【戒】 15、【移】
8、【女家】 【女】, 16、【屈】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1
翻译: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三、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
思想的句子是: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
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四、课内简答题: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 ,字
, 时期
家、 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
2、《孟子》是记录 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 编著。与
、
、 合称 “四书”。《富贵不能淫》 选自
。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参 考 答 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3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
)应该住进天下最
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br>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
就害怕,他们安静
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
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
‘义’上;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
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
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
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三、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
思想的句子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
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
其道。
四、课内简答题: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 时期思想家、教育
家,是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
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2、《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编著。与《大
学》、《论语
》、《中庸》合称 “四书”。《富贵不能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
当权者。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
5
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
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济天下”。
5、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
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
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
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
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
型例
子。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答: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
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
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
为理想。
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
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
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
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亩】,
6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版筑】,
【筑】,
3、【管夷吾举于士】【士】, 12、【作】
【举于士】,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百里奚举于市】【市】, 【征】 ,
【发】,
5、【饿其体肤】
【喻】,
6、【空乏其身】
14、【入】
【空乏】,
7、【行拂乱其所为】
15、【法家拂士】
【拂】,
【乱】, 【拂】,
8、【动心忍性】
9、【曾益〕
【曾】,
10、【恒过】
11、【衡于虑】 【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7
16、【出】
17、【敌国】
【敌】,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三、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
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
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只有这样,
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
5、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
用,这六
个人物及事例是:
四、课内阅读简答题:
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
什么道理?
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8
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
么?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
些忧患常识?
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态度,结合文
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9
参 考 答 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
尧起用,成为尧的
继承人。【发】,兴起
八指被任用。【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
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
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
古
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
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举
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
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
乏】,财资缺乏。
梗塞、不顺。
12、【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
在脸
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
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
流露。【喻】,
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
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常处忧愁
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违背。【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
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
10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
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
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
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
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一个人
,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
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
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如果
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
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
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
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
用,这六个人物及事
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11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四、课内阅读简答题:
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答:
排比。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议论
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
什么道理? <
br>答: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
番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举例论证。
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答:由第(1)段的六
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并论证其事业
上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
、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
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
谋求发
展中增长了才干。
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
么?
答:心理、身体、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为)是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
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12
答: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
磨
练。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答:道
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
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
痛苦的磨练。
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
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
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
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
些忧患常识?
答:不能。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
人类美好的理
想等”谈自己的看法。
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
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
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
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反之则会在磨难中
消沉,毁灭。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