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姜堰市第二中学-入场式解说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
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
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
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
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
危
(选自司马光《居安思危》)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通“倘”,倘若。
1.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
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 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D. 臣/不以为
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发于声而后
喻(
)
(3)四夷俱服( )
(4)诚自古所希
( )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君谓计将安出
B.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耳。”
C.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病虽愈,犹宜将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1)甲文探讨
了
和 两个问题,论述
了“
”的道
理。
(2)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
是
。
(二)【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
有暇拾
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
其主笞之。育将鬻
③
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
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
官至
(《太平御览•学部》)
②
①
太傅。
【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
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
遇宾客;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
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
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
师败。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鬻(yù):
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每句断两处。
⑴代 育 还 羊 豕 给 其 衣 食 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⑵置 胆 于 坐 坐 卧 即 仰 胆 饮 食 亦 尝 胆 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恒过”中的“过”和“其主笞之”中的“笞”用法
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B.
“生于忧患”、“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轻锐尽死
于齐、晋”中的“于”意思不同。
C.“必先苦其心志”和“乃苦身焦思”中的“苦” 都可翻
译为“使……痛苦”。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中的“则”、“育遂博通经史”
中的“遂”和“乃苦身焦思”中的“乃”都可
翻译为“于
是、就”。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女忘会 稽之耻
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乙】文中的王育坎坷成才的经历可以用【甲】文中
“
”来概括;
【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
主要内容。
5
.【甲】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同【乙】文中的王育、
【丙】文中的越王勾践在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
么?【甲】【乙】
【丙】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
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
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
故知
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创业与守成孰难
(4)征与吾共安天下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四)【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乙】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
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①者,所
以事长也;慈②者,所以使众也。尧舜帅③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
不从。是故君子有④诸己而后求诸人,无
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
家。
朱熹《.治国先齐家》(有改动)
注释: ①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②慈:指
父母爱子女。③帅:同“率”,率领,统帅。④诸:“之于”
的合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人恒过。
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2)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两篇文章都有谈到“治国”“论国”的内容,但观点各不
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五)【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
文帝
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
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
,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
足以备凶年,其馀
③
何用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①②
(3)而能喻诸人者
(4)尧舜帅天下以仁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
黄门侍郎:宫门之
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③馀:是“余”的繁体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行拂乱其所为
(2)比至末
年 (3)侈心无厌
2.翻译下列句子。 <
br>(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但使仓廪
之积足以备凶年,其馀何用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忧患意
识。【甲】文中表现忧
患意识、阐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是
;【乙】文中表现隋炀帝正
是因为缺少忧患意识,导致国家灭亡的句子
是
。(用原文回
答)
(六)【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
,幽于
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
“夫《诗》、《书》隐约者,
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
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
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
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
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
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
兵败投降匈
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
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
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
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
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
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
,即公元前122年。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曾益其所不能
(2)降大任
(3)乃喟然而叹曰 (4)故述往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3.用“∕”为【乙】文最后一句断句(共两处)。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 始。
4.【甲】
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
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
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
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
的抑郁不平之气。
(七)【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
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
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
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
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
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
皆解颐欢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
②衡乃穿壁引其光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B、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得道者多助
C、勤学而无烛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乃与其佣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
[乙]文两文都阐述了人才的成长过程,但[甲] 文侧
重写_____________
对人才的影响;[乙]文侧重写
___________是成长的必须。
5.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
卧 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
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
宾客;振
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与百姓同其
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征于色 、
③吴既赦越 ④与百姓同其劳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女忘会稽之耻
邪?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
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
______
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
容。
5.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
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九)1.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
有什么作用?
2.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逐之
C.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孟子,名 ,字 ,
战国时
、 、 。是 学说继孔子
之后的代表人物,有“
”之称。
5.《孟子》是记
录
。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要担当大
任就要先经受艰苦的磨炼,具体来说,磨炼就是要在精神上
要
,在生活上
要 ,在经济
上要
,在做事
上要 。(用原文语
句回答)
7.孟子认为,磨炼对一个人的好处
是
。
8.文章先从正面论
述
,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
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
要性,接着有从反面论
述
,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
到国家的兴亡,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全文的中心论
点 。 9.孟子认为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灭亡(用原文的话回答)?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10.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11.
11.《格言联
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
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
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做
简单说明。
12.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
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
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
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2008年
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
下“多难兴邦”四个字,这与本文表达
的
观点相类似。
14.孟子在文中以6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
诉人们:人要成大
器,必须先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
是哪两句?(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试三日
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
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5.唐代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写道“商女不
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晚唐正是在这些耽于享乐的人手中亡国
的,这正是
“
”。
杜牧的这句诗是批判、谴责的,如果从正面告诫这些人应该
用“
”这句话。
16.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
能够增加人的才
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
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
br>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17.请列举能够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名言和论据各一则。
(十)[甲]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
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
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
房刳取②。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
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
齐
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1)征于色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惟知趋炎,而不能
安其所,其殒也固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十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
见。...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牺牲: (2)
衡:
2.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
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
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 ,
”。(用原句回答)
4.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
中体现文章
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5.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
谈谈你的理解。
(十二)【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
曰:“仆
①
闻之,有三利
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
br>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
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
禄厚者,怨归之。此之
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④
;吾官益<
br>③
②
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狐
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孙
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
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
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
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 (4)官大者,主恶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可以免于患乎?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
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⑤
(十三)[甲]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
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
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
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
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
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郑之
鄙人学为盖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