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全集含答案

巡山小妖精
828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8: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出国论坛-委屈的作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全集含答案

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
二、相关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内忧外患
三、用原文答题
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恒


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问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对比论证。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5、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
道理?
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
的事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6、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年代顺序。(按严格的时间顺序,百里溪应该排在孙叔敖的前面。)
7、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举例论证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
第一段论述的六个历史名人及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9.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 客观
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 的主观因素,
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心理、身体、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为)
是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
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1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为下段写如何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内容做铺垫。
13、“人恒过„„国恒亡。”段内部层次是:
第一层:“人恒过„„而后喻”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人处困境易激发斗志。
第二层: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运用对比论证,从个人作为推论到国家治理,一正一反,相得益彰。
14、第三段内容和第二段的论述有什么联系?
第三段进一步论述如何使人的内心收到震撼,性格收到坚忍。
15、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失败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经历失败才能不断积累经验。
16、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
增长经验,磨砺性情,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17、有人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 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
水中,然后慢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 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
什么道理?
死于安乐。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
患常识?


不能。
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 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
想等”谈自己的看法。
20、文中“举”“发”有何异同?
同:即表现人物由低微向显贵的转换过程,又暗示了人物身份。
异:“发”是“起”的意思, 指被任用;“举”是被的意思,指举用,被选拔之意。
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主要是靠自身才干 和努力,故用发;傅说等人,他们的成
功除自身努力外,主要是明主知遇,故用举。
2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排比。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而死于
安乐”的议论
23、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由第(1)段 的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的
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 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
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 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
24、第2段中的过渡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25、本文列举六个贤人,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用事实证明了人处困境能
激发斗志的道理。
26、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一个遇到困难并不可怕,用它可以激励人们勤奋,发愤;而人们贪图享乐倒是 可怕
的,因为它会使人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国家灭亡。
28.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
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2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 痛
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30.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 有什么
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 独
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1.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32.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 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
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 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3.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34.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5.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 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
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 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36.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 风顺,但你身处逆境
时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适当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 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
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 ,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
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 敢地迎接暴风
雨的挑战。
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 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
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
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


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这是
针对国君说的 ,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
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 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短文开始一 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
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业。顺此事实,作者连用几个短语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的结论,让人不能不信服。在此基础上, 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
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
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二.填空题:
①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 (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
过艰苦环境的磨炼, 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 ”,用现
在的话说就是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有这样,
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 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
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两条与之意思相近的名 言警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同步》答案:
选择题:1、C 2、A 3、D
填空题:①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六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必须
先经受一番 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③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过渡(或:承
上启下)。 ④选文中孟子 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
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 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
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 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
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⑤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
然后能 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
出“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⑦但需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
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3. 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7.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
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8. 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
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 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 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
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 相似,都是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都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1.①被举用,被选拔 ②这(个) ③“用来”或“用来„„的(方法、过程、
手段)” 2.D(过:犯错误) 3.A 4 .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
的人”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 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
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 较,“比”) 5.B
(A应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行/拂乱/其所为”;D“ 入/则/
无法家拂士”) 6.C


(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7.A、D 8.D 9.(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
的臣子 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侵扰的忧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10.受
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11.举例论证 经历了痛苦的磨难 在历史上
建立了大的功业
2019年山东济宁卷
【甲】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 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
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 ,以此诫之。自是
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引:________
1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喧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5.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2.①常常 ②拿起 13.①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 萎靡死亡。②从
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4.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
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5.孟母是用实际行


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 心的道理。(第一问1
分,第二问2分)
2019年浙江衢州卷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③必先苦其心志( )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曾益其所不能。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019年5月23日,温家宝 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
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①(被)选拔 ②责任(使命、任务) ③使„„痛苦 ④被了解(明白)
17.D
18.⑴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⑵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19.生
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019年贵州贵阳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 任:__________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
③人恒过 过:__________
21. 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分)
答: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___________论据。作者从 个人_____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
治者____________的方略,最终提出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4
分)
23. 材料链接:2019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
我们渴望 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
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 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邦:国家。
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
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①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②曾:通“增”,增加 ③过:犯错误(4分)
21.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3分) 22.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
患,死于安乐(4分) 23.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
挫折可以使 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
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 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
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 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
理即可)(3分)
2019年吉林长春卷
24. 孟子是_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1分)
2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⑵空乏其身( )
⑶衡于虑( )
⑷而后喻( )
26.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 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7. 《格言联璧》中 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
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 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
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
答:<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8. 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 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
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答: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战国 儒 25.⑴被起用 ⑵使„„穷困缺乏 ⑶通“横”,梗塞,不顺 ⑷被了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7.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28.围 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
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 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
件”回答。

爱因斯坦名言-双十一活动策划


会议记录怎样写-杜拉拉升职记经典语录


勿施于人-中国军衔等级


历史朝代顺序表-早晨问候语


非定向研究生-开学的打算


致童年作文-全国消防日


3本院校-魔力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难忘的一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