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完整版]
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雷锋的好人好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复习归纳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舜(shùn) quǎn(畎)亩 傅(fù)说(yuè) 胶gé(鬲)
孙叔áo (敖) 百里xī(奚) 空fá(乏) 行拂(fú)乱
动心忍(rèn)性 曾(zēng)益 拂(bì)士
二.词语练习:
(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
2、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弼
4、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 :
1.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弼。
2. 于是人也
给。 征于色 在。
(三)重点词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
这些。今动词,表判断。也:这个词用在前
..
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
说。
人恒过:经常犯错误。 苦其心志:使他的内心痛苦。
..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受饿。
..
空乏其身:使……缺乏。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
困于心:使……困惑 所以:用这些办法。
.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
....
在颜色上。
而后喻:了解。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动心忍性:使他的
.....
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指外国侵略。
..
三.翻译句子
一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
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
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
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的内
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的事不顺利。
5.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
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6.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
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8.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
度的世臣
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威胁,这
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三)、按要求默写:
1. 孟子认为,人要成才担任治国重任的前提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
.论述艰苦磨炼益处的话: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说明国无忧患易遭灭亡,可用“生于忧患”来激励自己,在自处顺境时,应
用“死于安乐”来警戒自己。
4.
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5.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积累练习:
二
1.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
告子下》。《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是一部记
录孟子言行的书,是孟子和他的 门人弟合著的。
2.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孟子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后
世半他和孔子并称为
“孔孟”。孟子的基本主张是“民为忠,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性本善”的人本思想。 <
br>3.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
顽强,才能担负
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箪
.
dān
蹴
.
cù 苟
.
gǒu 屑
.
xiè
羹
.
gēng 兼
.
jiān 勿丧
.
sāng
弗ér 不辟
.
fú 焉
.
yān
妾
.
qiè 甚
.
shèn 而
..
bì
二.词语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二)、解释画线的词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通过。是,指示代词,某种办法。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由此可见、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指示代词,这,这样的。心,思想。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蹴:用脚践踏。
5、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6、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果,假使。
三
8、贤者能勿丧耳 不丧失。
9、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正义或仁义。
10、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11、妻妾之奉 侍奉。
12、是亦不可以已乎 止,这里是“止儿不为”的意思。
13、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来的思想,即“义”。
(三)虚词意义和用法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比较,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
⑵舍鱼而取熊掌(连词,表并列,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连词,表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连词,表承接,不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⑶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连词,表承接,就)
得之则生(连词,表承接,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表转折,却)
三.翻译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
想要的东西。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
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4.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有些灾祸我并不躲避。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
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6.呼尔而与之。 呼喝着递给人家。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
眼。
四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优厚的俸禄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肯接受,
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
10.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现在为了所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
这种事。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不区别是否符合礼
仪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四.积累练习:
1.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一书,此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
书”。
2. 本文主要论述“舍
生取义”的重要性,第一段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正
面论述义是人的本心;第二段从反面论述不义是“
失本心”,从而阐明“义”比
“不义”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的道理。
3.作为继孔子之后
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
从本文中选取)。
例:人之初,性本善。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尽信书,不如无书。
五.拓展运用
1、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人生面临着各种选择,学过本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围绕“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谈。
3.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摆正“义”与“利”的关系?
“义”是“利”的基础,守义方可获利。围绕这个中心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归纳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昳丽(yì) 窥镜(kuī) 寡人(guǎ)
纳谏(jiàn)
....
五
谤讥(bàng) 期年(jī) 暮寝(qǐn) 妻妾(qiè)
....
二.词语练习:
(一)、词类活用,找出并说明用法:
1、朝服衣冠 “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夸奖。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王之蔽甚矣
“蔽”,被动用法,被蒙蔽。
(二)、解释一词多义 :
1、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服衣冠 (早上)
2、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三)、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1、今齐地方千里
方 ,方圆,周长。今义,方形。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今义,自私。
3、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比喻、暗示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嘲
笑。
4、能谤讥于市朝 谤,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诬蔑,诬陷。
5、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四)重点词语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不上)
....
暮寝而思之(晚上睡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
...
期年之后
(满一年)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
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
三.翻译句子
1、不自信 倒装句 不相信自己。
六
2、窥镜而自视。 倒装句 照镜子看自己。
3、能谤讥于市朝。 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
5、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跟城北徐公谁美?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
8、王之蔽甚矣!
君王所受的蒙蔽很深啊!
9、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
10、徐公不如君之美也。 徐公不如您美。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啊。
12、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端详他,自以为不
如。
(三)、理解课文内容填写句子。(3分)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四.积累练习: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刘向整理的《战国策 齐策》,题目中
“纳谏”的
意思是接受规劝。
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门庭若市
。写出它的反义词门可罗雀。
五.拓展运用
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
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2、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
庭若市”,继而
“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内政修明,外安敌
国)
3.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七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
,使之受到启
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六.补充
“三叠式”与复沓的戏剧结构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全文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完
整有趣地记叙了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
,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史迹。
文质兼美,以“重叠与复沓”戏剧美学的艺术魅力打动读者,使之既能悟
出道
理,又能获得审美愉悦。
作为历史著作,为什么采用这种诙谐幽默的喜剧性手法来表现呢
?这是由事件发
生时的情境所决定的。假如邹忌一开口就谈纳谏之道,往往会使他抵触。而“比
美”的生活趣事,既能引起国君的兴趣,又能在此基础上借题发挥。这样的婉
词劝说,使齐王“暮寝而思
”,如梦初醒,翻然悔悟,明确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
性。正如《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邹忌将己之美
、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
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下面
让
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种戏剧性的构建。
一、三窥。第一次“窥镜”“自视”,刻画了邹忌的外
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
逼真地再现了他不无自得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
美男子比“美”。第二次“窥视”,是“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其
自信不如
当初那样了。于是,又有了第三次“窥镜而自视”,自我感觉“弗如远
甚”。可见,由“自信”到“自惭
”,心理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
托出他感受蒙蔽的心情。
二、三问。由自我欣赏
,引出三问。“比美”是问的惟一话题。“我孰与城北徐
公美?”一问妻,语气和缓。“我孰与徐公美?
”二问妾,是因“不自信”所致,
内容相同而句式有变化。“我与徐公孰美?”这是当“客从外来”,“
与坐谈”而
“问之”的。三问客,句式又有所变化。语言一次比一次简洁,语气一次比一
次急促
,他想从不同方面、不同人的口中得出“比美”的结果。这样写为“三
答”张本、铺垫,引人入胜。
八
三、三答。妻一答,极赞其美,语态亲昵,饱含偏爱
之情。尤其“美甚”二字,
将此种情态、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与后文“私我”呼应。妾二答,少“君美
甚”一句,感情色彩有别。与后文“畏我”呼应。客三答,因有求于人,故答
语婉转,阿谀奉承
。与后文“有求于我”呼应。三问三答,采用重叠而错综的
表现手法,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
不同态度,并将各人的语气、心
理、感情、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辞约而意丰。
四、三思。难
能可贵的是邹忌在妻、妾、客一片赞扬声中,并非昏昏然,而是
保持清醒的头脑。非但不自满,却从中悟
出直言不易的深邃哲理。妻“私臣”,
妾“畏臣”,客“有求于臣”。从而明白朝上政治: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之臣畏
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行文中,“私”、“畏”、“求”三字,反复出现三次,贯
穿全篇,紧扣主题,由自身想到国家,由此及彼,由小到大,入情入理,令人
置信不疑。
五
、三时。“令初下”,宫门庭院好像闹市一样,说明纳谏之必要和迫切,“与王
之蔽甚”相应,亦见邹忌
讽谏的正确。“数月之后”,受蔽者日益减少。“期年之
后”,无言可进,说明其蔽已除,获得大治。三
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纳谏后
发生的具体变化。结尾写邻国的动态,显出纳谏效果。总之,这篇散文从
头至
尾一直用三层重叠、复沓的戏剧性手法来写,开头直接进入故事,即使人物、
场景高度集中
概括,又把重点放在切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行动和心理刻画上。
十分讲究结构层次的对称美,立主脑,减
枝蔓,用笔简洁,值得欣赏借鉴。
《愚公移山》复习归纳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万仞担hè 冀州jì
.
rèn 箕畚
..
jī
běn 荷
..
山北之塞妻shuāng
....
sè
始龀
.
chèn 惩
.
chéng
孀
.
二.词语练习:
(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返回
2.甚矣,汝之不慧
“惠”通“慧”, 聪明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 放置
九
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没有
(二)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代词,他,指智叟。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助词,的。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三)重点词语
河阳之北 河的北面。 面山而居 面对。
...
虽我之死 即使。
惧其不已 停。(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
毕力平险
毕,竭尽,用尽。险,指险峻的大山。
..
聚室而谋曰
聚,集合。室,家,指全家人。
..
固不可彻 固,顽固。彻,通。
方七百里 方,方圆。
...
投诸渤海之尾 诸,兼词,之于。尾,边上。
..
三.翻译句子
(一)、特殊句式
2、帝感其诚 被动句
上天被他们的诚心感动。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
用箕畚。
于是率领三个挑担子的儿孙,敲凿石头,挖掘土壤,用箕畚把土
石运到渤海边上。
3.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 你太不聪明了。
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固定句式
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损坏。
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
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
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二)翻译句子: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何苦而不平? 还怕挖不平吗?
四.积累练习:
十
1.本文体裁是寓言,选自《列子 汤问》。本文的寓意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大自然
的伟大气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
2.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题目:
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的方式:荷担,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五.课外拓展
1.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它是把比较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假象的短小的故事
里的一种文学样式。寓言常常用比喻
的方式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它常常假托
一个故事和人物表达一定的人生哲理。
2.愚公:寓言成功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
困难,具有
坚强的意志 和顽强的毅力 ,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
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3.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胸无大志的人。
4.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
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的破坏后,导致沙化,
水土流失,生态失衡,会给人类带来生存的后患。 <
br>5.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
了两座大山也是不
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出师表》复习归纳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崩殂(bēng
cù)以塞(sè)忠谏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
攸(yōu) 祎(yī)
以遗(wèi)陛下 裨(bì)补阙(quē)漏
和睦(mù) 桓(huán)灵
猥(wěi) 夙(sù )夜 驽(nǔ)钝
斟酌(zhēn)(zhuó)咨诹(zōu)攘(rǎng)除
彰(zhāng)咎(jiù)
二.词语练习:
十一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同“检”,选拔。
2.必能裨补阙漏通 “阙”同“缺”,当“缺点、疏漏”讲。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二)、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路。
咨诹善道:好的。
遗 以光先帝遗德: yí 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wèi 给予。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断。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无 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无论。
为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作为,担任。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
行
然后施行:施行。 性行淑均:品行。 行阵和睦:队伍。
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三)、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臣本布衣 平民。今指棉布衣服。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
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四)解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特殊用法:
危急存亡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2.虚词
①以 以光先帝遗德 :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以致。
悉以咨之:拿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十二
临崩寄臣以大事 :把,用。 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目的,不译。
②于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还于旧都:到
(五)解释下列词语
臣本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耕种。 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
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
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三.翻译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
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
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
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
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
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
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
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
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
只求保全性命,
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
我
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
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
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
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十三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
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
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
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
译:希望陛下把
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
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
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
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三)、理解课文内容填写句子。(3分)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
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
存亡之秋也。
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
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诸葛亮劝
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br>1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
中的两句“陟
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11.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
任于败
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十四
闻达于诸侯。”
四.积累练习:
1.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见解)和(建议)
。
从表达方式上看,《出师表》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述)和(抒情)。
2.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大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七擒益获 北拒: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16.陈涉世家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家(司马迁)
(人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第二部分.重点字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辍耕chuò 鸿鹄 闾左lǚ 谪戌 shù 当行ng
..
hú
...
zhé
.
há
度已失期duó
以数谏jiàn 罾令吴广jiàn
...
shuò
.
zēng
间
.
祠 陈胜王ng 忿恚笞 宁有种乎nìng
.
cí
.
wà
.
huì
.
chī
毋
.
wù
.
蕲 谯o 会计事huì长吏
阳夏
.
qí
.
qiá
...
zhăng
lì
.
jiă
嗟乎jiē 以应陈涉yìng 社稷 车六七百乘ng
...
jì
.
shè
第三部分.重点词语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然后解释句意。
A.苟富贵,无相忘 无,同“毋”,不要。
B.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同“谪”,发配。
C.为天下唱
唱,同“倡”,倡导。
D.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已经。
E.被坚执锐 被,同“披”,穿着。
十五
4.找出特殊用法词,并说明其用法。
A.天下苦秦久矣
苦,意动用法,以……为苦。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指目,名次用作动词,用手指着,用眼睛注视着。
C.忿恚尉
忿恚,使动用法,使……恼怒。
D.失期,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E.上使外将兵 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
F.乃丹书帛曰
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G.狐鸣呼曰 狐鸣,名词和动词作状语,像狐狸鸣叫一样。
H.行收兵 行,动词作状语,走着。
I.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捕,用网捕。
J.尉果笞广 笞,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
K.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作动词,惩罚。
L.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5、找出并分辨句中词语的古今不同用法
今亡亦死。
亡,逃亡。今意死。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暗地。今意空隙。
第,仅,只。今表次序。
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今意常常。
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自己,亲自。今意人、动物的躯体。
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今意集会,见面。
楚人怜之 怜,爱怜。今意可怜。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果真。今意真诚,实在。
夜篝火 篝火,用笼罩着火。今意野外或空地的火堆。
借第令毋斩 借,即使,假使。今意使用别人或给别人使用。 第,仅,只。
今表次序。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今意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
比,等到。今意比较,比方。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来会计事 会计,聚会商议。今意管理财务的人。
十六
6.多义字解释
与 尝与人佣耕
与:和,介词。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来会计事 全,都,副词。
之 辍耕之垄上
去,往,动词。
怅恨久之 结构助词,无实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结构助词,的。
二世杀之 他,指扶苏,代词。
上 上使外将兵 皇上,名词。
辍耕之垄上 上面,方位名词。
应 佣者笑而应曰 回答,答应,动词。
宜多应者 响应,动词。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临时驻扎和住宿,动词。
当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正在……的地方,介词。
不当斩 应当,助动词。
当此时 正在……
的时候,介词。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行列,队伍,名词。
乃行卜
往,去,动词。
行收兵 走,动词。
以 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介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认为,动词。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用,介词。
固以怪之矣 已经,副词。
以激怒其众 来,以便,连词。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会 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副词。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来会计事 聚会,动词。
道 道不通 道路,名词。
伐无道 道义,名次。
十七
等
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副词。
公等遇雨 用在名次或代词后,表示复数。
数
扶苏以数谏故 多次,副词。
数日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故
扶苏以数谏故 原因,名词。
广故言欲亡 故意,副词。
将 上使外将兵
率领,动词。
项燕为楚将 将领,名词。
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军,将领,双声名词。
然 吴广以为然 正确,副词。
然足下卜之鬼乎 但是,转折连词。
指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名词。
皆指目陈胜 用手指,动词。
书 乃丹书帛曰
写,动词。
得鱼腹中书 写的字,名词。
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
……的东西,特殊的指示代词。
次所旁丛祠中 地方,处所,名词。
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派遣,动词。
令辱之 使,让,动词。
召令徒属
命令,动词。
陈守令皆不在 县令,名词。
欲 广故数言欲亡 想要,动词。
从民欲也 愿望,名词。
号 号召令三老 命令,动词。
号为张楚
国号,名词。
为 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 做,动词。
为天下唱
替,给,介词。为坛而盟 做,动词。
号为张楚 是,动词。
十八
第四部分.重点句子:
7.解释句子并说说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性格。
A.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反映他不
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
的心愿。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这一比喻形象
地显示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志向。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显示了一个
造反者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大无畏的精神。
8.解释判断句。
A.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者……也
格式表判断)
B.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主语“此”和谓
语“教我威众”放在一起表判断)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继位当皇帝的是公子扶苏。(乃”表判断)
D.号为张楚
定国号叫“张楚”。(“为”表判断)
第五部分 句子填空
9、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
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法皆斩。”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10、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11、
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
12、文中“苟富贵,无相忘”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
17.桃花源记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晋)代著名诗人。
第二部分.重点字音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豁然(huò)
俨然(yăn) 衣着(zhuó) 阡陌(qiān mò)
.....
十九
鬓(bìn) 便要(yāo)还家 邑人(yí)
诣(yì)太守
....
骥(jì) 语(yù)云 bīn fēn(缤纷)
土地平 kuàng(旷) 黄发垂
..
tiáo(髫) yí rán(怡然)
tàn wăn(叹惋) 问jīn(津) xián(咸)来 及
jǜn(郡)下
第三部分.重点词语
3、解释加横线的重要词语
缘(沿)溪行
忘路之(的)远近 落英(花)
甚(非常)异(以……为异)之(指见到的景象)
欲穷(穷尽)其(那)林 豁然()开朗
仿佛(模模糊糊)若(好像)有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既(已经)出
阡陌(田间的小路) 皆(都)叹惋(惊叹)
悉(全,都)如外人 咸(全,都)来问讯
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乃(竟然)不知有汉
具(同“俱”,完全,详尽)答之
诣(晋谒,拜见)太守
不足(值得)为(向)外人道也
便扶(沿着)向(原来的)路
欣然(兴致勃勃地)规(打算)往
后遂无问津(渡口,这里指桃花源)者
4、特别讲解:然”字的用法 “然”,在古汉语中,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之
后,作为构词
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
时可不翻译)。
“豁然开朗”中的“豁然”,是“开阔、敞亮的样子”的意思。 “屋舍俨然”
中的“俨然”,
是“整齐的样子”的意思(“俨然”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另一义为
“十分象……的样子”,如“俨然一个正
人君子”)。 “怡然自乐”中的“怡然”,
是“悠闲、安详的样子”的意思。
“欣然规往”中的“欣然”,是“高兴地”“愉
快地”的意思。
5.趣味词语练习
二十
A.一个兼语词
不复出焉(“焉”,兼词,相当于“于之”,译为“从这里”)
B.“两”个借代“黄发”和“垂髫”,分别代指(“老人”和“小孩”)
C.“两”个形容词用作动词
渔人甚异之:“异” (“异”,以……为异,诧异,惊异)
欲穷其林:“穷” (“穷”,走到头,穷尽)
D.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是: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怡然自得
E.出自本文的“三”组同义词
“要”和(延),邀请
“缘”和(扶),沿,顺着
“悉”和(咸)(皆)(并)(具),都,全
F.“三”个“为”解释并注音
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wéi)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wèi,介词,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介词,向,对)
G.解释“三”个“遂”
遂与外人间隔:(副词,于是,就)
遂迷,不复得路:(副词,结果,竟)
后遂无问津者:(副词,于是,就)
H.解释二组多义词
舍 便舍船:(舍:shě,抛开) 屋舍俨然:(shè,房子)
寻 寻向所志:(寻:寻找) 寻病终:(不久);
I.解释二个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
J.“四”个古今异义词古今意义辨析
交通(今:各种运输邮电通信的总和
古:交错相通 )
妻子 (今:男子的配偶 古:妻子,儿女)
绝境(今:毫无出路的境地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
(今:连词,不管 古:更不必说)
二十一
K.“五”个“其”各指代什么
欲穷其林:(代词,那)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 舍其船:(代词,他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渔人);
L.解释“六”个“之”
忘路之远近:(语中助词,无实义)
渔人甚异之:(代词,桃花林的景象)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
具答之:(代词,桃花源中问话人)
处处志之:(音节助词,不译)
闻之:(代词,代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
第四部分.重点句子:
6.解释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个清高的隐士。
7.解释省略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问所从来 桃花源中人问他从哪里来。
便要还家
桃花源中人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里。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
对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
第五部分 重点问题
8.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渔人和其他人(寻找)桃花源。
9、用原文回答问题。
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
文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二十二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
福生活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作者
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该怎样评价?写一段完整
的话表明你的看法。
这样
一种理想社会虽是虚构,但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厌
恶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但
这种生活在当时远离现实,无法实现,也多少
反映了作者的无奈和思想局限性。
1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
,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
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
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
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12、用原文回答
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
②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④“村人”“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8.与朱元思书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课文是(骈文)形式写的一封信,实际上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山水散
文),
作者(吴均)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第二部分.重点字音
2.给下列字注音
湍(tuān) 鸢(yuān) 戾(lì) 嘤(yīng)
泠(líng)
缥(piăo) 邈(miăo) 柯(kē)纶(lún)
第三部分.重点词语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然后解释句意。
二十三
千转不绝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4、解释重要词语
千丈见底(看见) 有时见日(太阳) 良多趣味(真,实在)
...
急湍甚箭(胜过) 泠泠作响(发出) 属引凄异(接连不断)
...
泠泠作响(形容水声的清越) 横柯上蔽(树枝)
..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
5、解释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用法
一百许里 表示大约的数量。
.
6.多义字解释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上 负势竞上 向上。
横柯上蔽 在上面。
百 一百许里 数词。 猿则百叫无绝 虚数,表示多。
7.找出说明词语的活用用法。
负势竞上 “竞”作了“上”的状语,争着。
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任意东西
东西,作动词,往东,往西。
猛浪若奔 奔,动词作名词,奔马。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高、向远伸展。
望峰息心 息,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第四部分.重点句子:
8.解释下列省略句。
互相轩邈 这些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
欣赏景物。
急湍甚箭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要快。
第五部分 重点问题
9、课文结构特点是:第一节(总)写,第二节(分)写。
二十四
1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是写寒树,还是写高山?谈谈你的意见。
写的
是高山。意见自谈。
11、比较下面两组中A、B两句,说说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
峡》)
A句用了比喻的手法,B句用了夸张的手法;A句用的是骈句的形式,B句用
的是散句。
13.解释加点的字。
1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
达效果。
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15.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
然。写水是按(夏、春、冬、秋(或季节))
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先总后分(或总分))顺序来写的
。
18.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
情。
20.岳阳楼记
第一部分 文学文化常识
1.湖南的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本课作
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
和滕子京是(朋友)关系,都
是被朝廷(贬谪出京)。
第二部分.重点字音
3.根据加点的汉字写拼音
谪守(zhé) 属予(zhŭ) 浩浩汤汤(shāng) 岸芷(zhĭ)
....
二十五
冥冥(míng)
偕忘(xié) 皓月(hào)
...
樯倾楫摧(qiáng jí)
虎啸猿啼(xiào) 霪雨(yín)
....
第三部分.重点词语
4.解释加点的字意,然后解释句子。
越明年:及,到 。 前人之述备矣:完全,详尽。
..
春和景明:日光 。
去国还乡:离开。
..
把酒临风:对着 。 微斯人:非,如果没有。
..
沙鸥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
是进亦忧:这样。
增其旧制:它的;规模。
....
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
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政通人和:和乐。
...
浊浪排空:浑浊。 樯倾楫摧:折断。
...
锦鳞游泳:指美丽的鱼 。 岸芷汀兰:小草。
...
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 胜状:优美的景色。
...
朝晖夕阴: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
....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波澜不惊:起,动。
...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
尝:曾经。 仁人之心:思想感情。 二者之为:心情。
...
微斯人:这个。 吾谁与归:归依。
..
5.找出通假字再解释,并解释句意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6.多义字解释
极 南极潇湘
最远到达 此乐何极 穷尽
感极而悲者矣 到极点
或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一 洞庭一湖 一个 一碧万顷 一片
长烟一空 完全
以 不以物喜 因为 属予作文以记之 用来
二十六
归 吾谁与归 归依 朝而往暮而归 回来
夫 予观夫巴陵盛状 指示代词,那
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像那 夫唱妇随
丈夫
观 予观夫巴陵盛状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开 连月不开
放晴 旁开小窗 开设
开我东阁门 打开。
7.解释加点的字。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做郡的长官。
.
第四部分.重点句子:
8.解释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也”表判断语气)
9.解释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记下这件事。
10.解释倒装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其他重点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第五部分 拓展应用。
11.从全文中
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衔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
,气象万千。”
12.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前人之述备矣。”
13.“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对偶,借代。
14.“进”指(居庙堂之高)“
退”指(处江湖之远),“二者之为”的具体内容是
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和(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15、本文修辞举例
对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二十七
指代:锦鳞游泳。
比喻: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1.醉翁亭记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欧阳修)(1007—107
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
一居士),吉州庐陵(今
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
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
的第二年,
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
了作者
(与民同乐)政治理想以及(随遇而安)旷达情怀。这篇文章选自《文
忠集》。
2.《醉翁亭
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
景)和(抒情)自然结合。
第二部分.重点字音
3.根据拼音写汉字
伛偻(yŭ)(lǚ)
觥筹(gōng)(chóu) 山肴(yáo)野蔌(sù) 林壑(hè)
.......
阴翳(yì) 饮少辄(zhé)醉 林霏(fēi)开
岩穴暝(míng)
山肴(yáo)
....
酒冽(liè)琅琊(láng)(yá)潺(chán)
酿(niàng)泉
.....
第三部分.重点词语
4.解释加括号的词语
[名]之者谁?(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翅膀。这里是座落在高处的意思)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临溪而[渔](钓鱼)
非[丝]非[竹] (弦乐器)(管乐器)
树林[阴翳] (管乐器) 觥筹[交错]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交互错杂)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林[壑]尤美(山谷)[宴酣]:(宴饮酣畅)
泉香而酒[冽] (清澈貌)
鸣声[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往来不[绝]:(断) [临]溪而渔:(在……旁)(钓鱼)
二十八
[为]酒:(做,酿造)
[弈]:(下棋) 颓然[乎]其间:(于)
5.多义字解释
临
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的意思)
翼然临于泉上者(这里是座落在高处的意思)
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繁盛)
谓 太守自谓也
(称谓,用自称来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环 环滁皆山也 (环绕)
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
乐 而不知人之乐(乐趣,名词)
而乐亦无穷也(乐趣,名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高兴,快乐,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乐)(乐趣,名词)
而
蔚然而深秀者(又,表并列)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但是,表转折)
日出而林霏开(于是,表承接)
临溪而渔(表修饰,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且,表递进)
第四部分.重点句子:
6.解释下列句子
A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
上)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
之间。)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
枝叶繁茂,形成一片
浓密的绿荫)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
二十九
却不知道太守又他自己的乐趣)
E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又
能用文章记下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F云归而岩穴暝 。(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G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H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一个脸面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太守)
7.解释判断句
A环滁皆山也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
琊山)
9.用原文的句子填空。
A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的语句(环滁皆山也)。
B文中描写远景的语句(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文中描写
近景的语句(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D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文中解释亭名来抒情,道出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F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
句,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G文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
出者)。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H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I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的两种
人是(老人和小孩),《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黄发垂髫)”来指代。
J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0.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比喻)
三十
锦鳞游泳。(借代)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比喻,对偶)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借代)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设问)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
第五部分
拓展应用
11.“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比喻()。
1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名之者谁?( 醉翁亭)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
1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醉翁亭)。
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