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余年寄山水
968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8: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东华大学自主招生-浙江财政厅会计报名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记叙文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3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4积累并欣赏名言警句。
5拓展延伸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俗语,成语。
6能根据现实生活对各篇文章提出并表述中肯的见解看法。
复习重点
1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2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复习课时:二课时
复习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复习方法
1、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质疑
2、教师检查复习质量强调课文重点
一、复习《公输》:
1了解墨子及《墨子》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 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
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 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 ,具有机灵、雄辩的
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 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
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二、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本文的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 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
政”,方能得“人和”, 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 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
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 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三、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 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

< p>
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 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
致物质上的 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 ,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
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 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
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 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
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
出作者的观点,然后 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
史上大量亡国 事实的高度概括。
四、复习《鱼我所欲也》
1、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义重于生,舍生取义,
不失本心。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孟子认为失其本 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 。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6、本文 使用的论证方法有:①比喻论证:例如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的作用,论证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行道之
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事例比喻守义不辱。②对比论证:例如: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 br>钟对比,向合今对比。③举例论证:例如: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论证以嗟来之食为羞 。不
辩礼义而受万钟从反面论证丧失其心。
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10、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 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
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11、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2、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
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
美国救济粮等。
13、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 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
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 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1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 的
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试题
《公输》
一、填空题《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 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
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 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二、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
三、解释加黑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 (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
(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
(3)公输盘诎。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
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
为?
(3)胡不见我于王? (4)胡不已
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
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
六、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班和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的?

七、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实词的解释。
天时: 地利: 人和: 城: 郭:
环: 是: 兵: 革: 委: 去: 域:
固: 威: 至: 顺:
池 亲戚 畔: 道: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3、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正是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举: 恒: 过:
作: 征: 喻: 苦: 劳: 饿:
出: 曾: 衡: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三,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 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

五、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六、.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鱼我所欲也
一、注音: 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二、解释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通____,_______的意思 ;____通____,_______的意思
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三、解释黑子1)、,义, (2)、得兼, (3)、苟得
空乏: 入:


(4)万钟 (5)、箪, 豆
(6)、呼尔 与 蹴 (7)、已 (8)、本心。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了论述论点作者如何论述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
一、墨子 翟 战国 鲁 墨家 非攻二、bān yǐng yú fù yù gǔ
三、(1)出发 动身 (2)允许,敬辞 (3)停止 (4)引见 (5)这样 (6)用、拿 (7)入侵 (8)杀尽四、
(1)拒 抵挡 防御 (2)御 抵挡 (3)屈 折服 (4)悦 高兴
五、(1)宋国有什么罪呢? (2)您有什么见教呢? (3)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为什么不停止(进攻楚
国)呢? (5)虽是这样,公输盘替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轻取宋国。 (6)即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六、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班和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的?
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 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圈套:通过纸上
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 “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七、、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 严;婉劝楚
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 阻楚王时,巧用类比,
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 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
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
八、(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己找)

一、
1.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2.地利:地理形势。



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5.七里之(郭):外城。 6.(环)而攻之:
围。

7.(是)天时不如地利:这。 8.(池)非不深:护城河。

9.(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 10.(委)而(去)之:放弃。 去:离开。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以:凭。 12.(固)国:巩固。

13.(威)天下:威慑。 14.寡助(之)(至):到。 至:极点。

1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16.天下(顺)之:归顺。

17(以)天下之所顺:凭借。 18.(故)君子有不战:所以。
二(略)
三 1、本文的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本文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己找)
一、
1.(发)于畎亩:起,被任用。 2.(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

3. 举于(士):狱官。 4.举于(市):集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任:使命。 于:给。是:这。 6.
(苦)其心志:使……痛苦。

7.(劳)其筋骨:使……劳累。 8.(饿)其体肤:使……饥饿。

9.(空乏)其身:使……贫困。 10.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乱:扰乱。

11.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 忍:通“韧”,使……坚韧。

12(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3.人(恒)过:常常。

14.(然后)能改:这样以后。 15.(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16.而后(所):有所作为。 17.(征)于(色)(发)于声:表现。 色:脸色。 发:抒发。 18.
而后(喻):明白,了解。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通“弼”,辅佐。 拂士:辅佐君主的
贤士。

20.(出)则无敌国外患:在国外。 21.生(于)忧患:在。
二(略)

三、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 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有 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 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人才是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道理。

五、 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 ,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
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六.本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鱼我所欲也
一、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三、四(略)
五、1、人 应该有“本心”2、先从正面论述舍生取义观点,并举了“不接收施舍”的例子,又从反面举了“不辨
礼 仪而受万钟”的例子,论证了人应该有“本心”的论点。




网络广告策划方案-交流会发言稿


劳动竞赛口号-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标准简历表格-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江西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曹雪芹的诗


部门规划-新加波留学


读书笔记格式-英雄人物的作文


性取向测试-东华理工大学教务网


郑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高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