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套

萌到你眼炸
660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9: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杨奇函高考作文-qq个人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目 录

第一单元
1 白鹭……………………………………………………………4
2 落花生…………………………………………………………11
3 桂花雨…………………………………………………………17
4 珍珠鸟…………………………………………………………25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30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一………………………………………………………34

第二单元
5 搭石……………………………………………………………41
6 将相和…………………………………………………………49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57
习作“漫画”老师………………………………………………61
语文园地二………………………………………………………65

第三单元
8 猎人海力布……………………………………………………71
9 牛郎织女(一)………………………………………………75


10牛郎织女(二)………………………………………………79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86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11 古诗三首(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90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 112
13 圆明园的毁灭……………………………………………… 117
14 木笛………………………………………………………… 122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5 太阳…………………………………………………………125
16 松鼠…………………………………………………………129
习作例文:鲸鱼风向带的制作
习作:介绍一种食物
第六单元
17 慈母情深……………………………………………………135
18 父爱之舟……………………………………………………138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40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43
习作:我想对你说………………………………………………146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0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150
21 四季之美……………………………………………………155
22 鸟的天堂……………………………………………………159
23 月迹…………………………………………………………169
习作:即景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4 古人谈读书…………………………………………………155
25 忆读书………………………………………………………171
26 我的“长生果”……………………………………………182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习作:推荐一本书…………………………………………… 184
语文园地八



(一)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
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
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 :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
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
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
白鹭,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
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
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
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
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
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
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
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
节,边读边想边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
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
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 --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
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 它外形的


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 鹭、苍鹭相比,有其
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
巧、玲珑、 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
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
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
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 们常说: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
这首诗中找到 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 ,你仿佛看到白
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 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
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 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


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
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
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
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
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
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 ,在晴天的早晨,白鹭
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
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
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 鹭低飞,给人以美
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
快乐的事情啊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
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
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
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
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
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 p>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
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 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
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
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
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
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 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觅食 白鹭觅食图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 白鹭低飞图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 形及生活的画


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
使 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
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 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
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 生的
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二)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
“亩、播”等 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
内容。
3.理解父亲借 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
词的理解 ,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
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 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
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
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
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
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 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
的常识)。
2.导入新课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
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 为什么
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
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 :“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
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 “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 br>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
写成“子”;“吩咐”都是“ 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
“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
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不丢字,
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 花生”为题,写
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
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
(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
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
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
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 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
是详写。)[
思考:收 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


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
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 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
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
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 ,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
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 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
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
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 一个脚踏实地、埋头
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 ,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
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
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 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
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 生长特点及有
关花生常识的资料,了解花生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有助于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投
入,以激发兴趣,让学生保持注意力,以 达到理解文本、感悟道
理的目的。
(三)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 “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
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
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师板
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
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
(桂花雨指好多 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
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 .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
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 喜爱桂花的原因。
(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
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
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 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
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
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 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
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 ,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
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 br>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
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 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
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
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 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
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
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 桂花的记忆,这份记
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 下,望着星星点点的
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
然段,找一 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
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 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
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
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
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 雨,好香的雨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


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
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 )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 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
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 br>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
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 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 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
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
里,你的手 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
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 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
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 的感
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 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 还总是想起这阵
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
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
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 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
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
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 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
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 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
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 (板书:思乡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 br>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
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 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
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
落 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
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
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 ,
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 友,我都禁不住热泪
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
故乡,我若 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
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
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 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 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
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 忆吧。)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
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 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爱桂花

桂花雨 摇花乐 片片桂花雨
浓浓思乡情
思桂花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 笔
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
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 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
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们
要把教学重点放在:
1.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
抓 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
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2.享 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
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 之雨。这样


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
童年 的怀念,对故乡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四)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 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
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境界。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
过程,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 大


家是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 (课件出示珍珠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
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 珍珠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朗读完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
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由于作者对珍珠
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
爱人,最后 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
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 整个身子好
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天色入暮,它就在 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
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
流,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
几位学生作讨论总结)(珍珠鸟活动的语 句:①小鸟的影子就在
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
爱的鲜红 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
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


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
绳 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
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③渐渐它胆 子大了,就落在我的
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
后蹦到我的 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
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 上,绕着我
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 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
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 指。
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
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 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⑥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
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 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
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
难道 在做梦?)
(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 它的可
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语句:①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 红脚,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
一个蓬松的 球儿。——可爱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
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
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 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
上去了。——活泼
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 我较远,见我
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 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
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 红爪
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淘气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 笔尖。我用
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有一天,我伏 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
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 在我的
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
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 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
难道在做梦?——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
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
人,所以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
珠鸟不仅不怕接近作者,甚至还在作者 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


乡。到这里,作者感慨无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br>(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拓展:原来信赖有如此美好的内涵 ,那么,就让我们来学
习作者,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4.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
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
一幅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
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 互相信赖、
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教学板书
初到家中 小心翼翼 怕人
在笼子四周飞 信赖,
珍珠鸟 熟悉过程 在屋里飞 亲近人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落在桌子上
落在肩头


教学反思
1.通过查找课文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体会珍珠鸟
的可爱及作者的情感; 2.通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和宽容,进一步理解“信赖,往
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 涵,使学生懂得不论是人与动
物,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信赖、理解、宽容,
才 能和睦相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活动目的:
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
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故事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在
学习上、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守
纪律的好习惯。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
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4、通过活动,拓宽学生对守纪的认识,并养成自觉遵守的
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全面提 升学生的素质。


活动准备:
1、选好一名主持人
2、小组排练小品、哑剧,准备故事
3、集体学唱歌曲:《真心英雄》
4、黑板布置,书写“纪律伴我成长”等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
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真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 员,集体的目标
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
制定一个班级公 约吧。
二、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三、组织活动,讨论发言
1、全班齐唱歌曲:《真心英雄》。
2、学生演小品《早读课风波》。
语文早读课 老师没来之前,学生有讨论昨晚电视剧的、有睡
觉的、有抄作业的,教室内一片喧哗声,课代表在不停地 喊“安
静、安静”;有人在班门口望风,一声“嘘”声,大家迅速各回
各位、拿起课本装模作样 。


3、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在早读课方面做得如何?
4、生演哑剧:《课堂内外》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可还有三人不在,
一 会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编造迟到理由;下课后老师进行批评
教育、不停点头;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校 门口买零食、玩耍。
5、小组讨论:找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在集体生活中,
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 br>6、教师相机点拨,讲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故事、大雁严守纪
律的故事,增强学生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制定班级公约
1、针对班级建设的目标,每位同学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
己认为 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再分别讨论,去除不合理的、重复
的部分,形成小组意见。公约内容要具体,便于 落实。
2.要求各小组形成共识,最后各自总结成公约内容,汇报讨
论结果,全班表决。
五、齐读班级公约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
与同学老师问好。
2、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
遵守课堂纪律,学会管好自己 。


3、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课间午休不追逐、
不打闹,不大声喧哗 ,不影响他人。
4、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
持之以恒视力保。
5、学校是我家,公物爱护靠大家。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
公德要重要。
6、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勤练体魄,积极劳动。
7、同学之间勤勉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学会自理。
六、总结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需要全体同学共同的努力。希望我
们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律自强,做最出色的自己,做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榜样。
七、作业
每人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可以用硬笔书写,也可以用毛笔书
写,然后挑选书写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督促同学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在班 会课中,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大部分同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 发言的好习
惯,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但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
感受及想法。


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班
级公约本身需要根据班级 实际动态调整,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家
长、任课教师持续互动和努力。这对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沟通能< br>力、需求识别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 法上有何相似
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
何正确把握词语的 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 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
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
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 课文,今
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 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
(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 浓
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台
1. 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 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
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
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 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
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
学 交流一下。
3.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 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
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
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 发
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
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 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
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 br>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
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
(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 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
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
(对比), 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
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 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br>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
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 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1. 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2. 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
意思)
3.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
(板书:一词多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
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
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 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 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


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 br>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
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 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
古 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 是七言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
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
因此,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 好友,
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
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 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
(再次齐读诗题)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 人)不错,还有呢?
(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 论:三月前面的“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
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 )
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
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 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 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
长江),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看着朋友远去,
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
乘船离 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诗
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 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
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 不
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 影子远去,
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
看,这是描写(板书 :送别后)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 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
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四、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
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
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别 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
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五、布置作业
1. 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 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
真挚的情感;
3. 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
深情厚谊吧。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送别时 烟花三月
下扬州 感情深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 难舍难分
送别后 唯见长江
教学反思
1.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掌握修辞手
法:对比,更全面地理解本 单元课文在表达方面的技巧,在今后
的写作中也能够适当运用;
2.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引 导学生朗读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进一步感悟友情、友爱的真挚温馨。
第二单元
(五)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 多音字“间”,会写“汛、
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
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 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
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
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
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 ,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


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
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
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
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
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
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
到关键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
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
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
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
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
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 了
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
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
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
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 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
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
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 和谐,这样的动作
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
“绰绰 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的溪
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
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 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
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 孩
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
法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
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
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 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
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 路,只要发现哪块
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
上边踏上几个 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
样的 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
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 ,俩人再说上
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
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
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
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 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
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 要背老人过搭
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 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
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 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
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 塑大师罗丹说过:“这
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许 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
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 两个女同学弯着
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
就像是在干一件 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
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整个教学过程,在 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
写的训练。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 画面”,
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
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 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摆”搭石、“走”
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感受
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
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六)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 ”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
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
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
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
物形象。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
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
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 和的人,在楚山中拾
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
来鉴定,鉴定的 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
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
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
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 ,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
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
脚下哭了三天 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
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
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
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 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
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


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
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 价值连城。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这
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 起的。(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
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之后100多年 ,
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史
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 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3.解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
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 好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
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出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指导字音、字形。随机 展
示图片“鼓瑟”“击缶”。指导书写“荆”,注意“荆”左右结构,
左边的部分写短一些,收 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 ,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
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 两
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


时期两个官职 的名称,谁来读一读:上大夫、上卿,(指名读,
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两个官职谁更高吗 ?(上卿
比上大夫级别更高,相当于宰相。)
2.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 下面我们快速浏
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试
着找出关键词概 括小标题。(学生交流)
(1)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
他做上大夫。
用小标题概 括——完璧归赵,看老师把这个词语写到黑板
上,(板书:完璧归赵)“璧”其实就是一种玉器,所以是 ——玉
字底。在这个故事里的这块璧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璧,它是无价之
宝——和氏璧。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高。
渑池是一个地名。在这段课文中还有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
谁来试试——鼓瑟 侮辱 拒绝 击缶;(指名读,正音、齐读)
第二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渑池之会(板书:渑池之会或渑池
立功)
(3)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
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用小标题概括——负荆请罪。理解“负”(背着)(板书:
负荆请罪)


(4)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是“将相和”。请大家把这3
个小标题端端正正地 写在相应的故事旁边,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字
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照,写整齐,写美观。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交流,师小结。
(起因——发展——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
2、《将相和》一课由哪三个小故事构成?
二、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过渡:廉颇和 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
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
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 耐,就靠一张嘴,反而
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廉颇说蔺相如就靠 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了,说说廉颇是
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那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会耍嘴皮子呢?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
方法学?(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 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讨论、交流、整理:
(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
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
如的勇敢)
(2)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
智)
行动:当蔺 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
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3)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 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
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 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
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 王、
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
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 暴、机智勇敢的人。
4、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
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


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
和秦王斗争,做到了 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6、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2)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生自主学习“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
(1)学生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前后桌四人为小组进行学习。
(2)组织交流学习情况。
(3)小练习:
师:廉将军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可最后为什么
又负荆请罪了呢?
结合插图想象, 廉颇背着精挑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
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
人物的言行写生动具体,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三、总结:
最终,蔺相如完璧归赵,“完”是完好无损,那完好无损
的只有和氏璧吗?
(引导学生回答)


除了和氏璧,还有蔺相如自己,更为重要的还有赵国的 尊
严,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勇敢机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
大夫。经过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 ,最终促成了将相和这一家喻
户晓的大故事。本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阅读,去体会其中生动鲜活的人
物形象。
四、作业设计
1.小练笔:请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
等词语,把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简写成10 0字左右的小故事。

2.搜集历史故事进行阅读。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br>《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
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
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
识 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 ?学


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学习。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两
员大将之所 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那蔺相
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颇的头上呢?学生通过阅读很 快会找到结
果:是因为蔺相如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长文短 教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不
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实践,最终用最短的时间上好 较长的课文,
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七)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冠”,会写11个生字。正确
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
更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
速度更快。
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 动物,
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猎豹奔跑的
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 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
出生 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
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 查反馈,指名生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
体认读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
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
列举了喷气式飞机 、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
快的东西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文列举了哪些事物的运动速度?
二、细读文本,研读速度
1、生 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猎豹和鸵鸟跑的速度比人快得
多。重点读出“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的语气。
2.师出示问题:找出2—8自然段中所讲的事物,以及它们
的速度,用横线在课本里划出来, 并进行比较。
3.四人一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4.汇报交流。
A、师用课件分别出示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
火箭、流星体、光的图片,指名 生答出速度:人:二十四千米每
小时;鸵鸟:七十二千米每小时;猎豹: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
游隼:三百二十千米每小时;声音: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喷
气式飞机:声速的数倍;火箭:四万千米 每小时;流星体:二十
五万千米每小时;光:三十万千米每秒。


(师指出:为了把各种事物的速度说具体,课文中采用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
B、2—8每个自然段中是怎样讲出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快
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教 师相机指导,错的及时纠正。
C、把以上几种事物按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序,标上数字。(1、
光;2、流星体;3、火箭;4、喷气式飞机;5、声音;6、游隼;
7、猎豹;8、鸵鸟;9、人)
5.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师指出读时要把数字重读,
读得流利,读得明白。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抓住“难以置信”和“轻易”两
个词进行理解,突出光的速度快。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1、师: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列 数字、作比较。使用列数字的好处是:准确具体,有说服
力;使用作比较的好处是:鲜明、突出论点)
2、这篇科普文章让我们懂得在宇宙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
的。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写法的句子。
2、课后找一找相关的科普书籍读一读。
板书设计: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速度按从快到慢排列:
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声音—游隼—
猎豹—鸵鸟—人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各种事物变成栩栩如生的
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又有效地调动了他
们情感的参与,直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理
解会更透彻, 体验也更深刻。
其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享有充分地阅
读自主权和选择权 ,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
过程。
习作《“漫画”老师》
教学目标
1. 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了解这位老师有
什么突出的特点;
2. 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3. 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2.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几张人物漫画;班上几位老师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人物漫画)同学们都看过人物漫画吧?(看过)
里面的人物形象有趣吗?(有趣)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没错,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
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爱又有趣。 < br>2.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出示班上几
位老师的图片)(学生自由发言)现 在,让我们用文字把我们可
爱的老师“画”出来吧!(板书:“漫画”老师)
二、启发思路
1. 各位小画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位老师为他
“作画”呢?(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①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哪一位老师;
②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貌、衣着、性格、喜
好(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③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回忆,有没有什么
典型事例可以体现该老师的这些特点,有的 话,选择一两件比较


有代表性的事件,写下来。(注意:事件必须要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
三、习作指导
1. 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位老师,
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板书:XX老师 突出特点:……)学
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1)以语文老师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刻画形象:(学
生归纳)特点:
① 外貌:清秀的脸 大大的眼睛 戴着眼镜 高高的鼻子
② ②性格:很温柔,有时候也很严厉,但同学们都很听她
的话
③喜好:爱说笑,上课很有趣 喜欢穿淡雅颜色的衣服
(2)(学生回忆)事例:
表现性格的典型事例:有一次,班上的一 位同学在别人的课
本上乱涂乱画,导致那位同学的笔记都看不清了,老师十分生气
并严厉批评了 这位同学,这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帮别
人补好了笔记,从此以后也学会了爱惜别人的东西。
表现喜好的典型事例:老师上课很有趣,因为她很喜欢跟我
们开玩笑,我们的课堂既精彩又活跃 。比如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上
课时喷花露水,搞得整个教室都是奇怪的味道,老师说了一句歇
后语 :你这是在公共厕所里跳高——引起公愤(粪)啊!逗得大
家哈哈大笑。(细节刻画:语言幽默)


2. 结构安排:选出两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
时,还要注意,文章 必须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两个事例刚
好安排一个详写,一个略写。
3. 学生自由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找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 ,重点在是
否讲清楚所写的是哪位老师,事例是否能体现人物的特点,语言
是否通顺恰当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的老师,运用典型的事例来刻画
人物形象和特点,掌握刻画人物的技巧。
六、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画出对方作文
中所刻画的老师 形象,看看你用文字“画”出来的老师,能不
能真的画出来。(看出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外貌
细节描写 穿着
性格 形象突出
“漫画”老师 喜好 一目了然
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1. 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对想写的老师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这篇习作要 求学生第一步必须先留心观察所选对象,找出
最突出的特点;
2. 学生在选择事例时,必须 注意,事例要典型,要能凸
显人物的形象特点,让人一眼便能看出所写的对象是谁。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
得快,脑子想得快。
2、能根据语句写出主要意思,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
现出来。
3、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2、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3、理解并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
惯。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描写情景的成语;
2.学生查找相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
文,今 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 文,每篇课文
题目下面都会有什么阅读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 记下所用的时间)
二、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二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
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时间用得少、阅读速度快的同
学。)
2、老师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
度的心得。
3、刚才同学 们提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本里有四位
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相应的心得。
4、小结:同学们在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
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 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
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同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
句, 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同学们持之以恒地用


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大家的阅 读速度一定能够提高。
三、词句段运用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用具体事例写 出人物的特点,课文中
有很多句子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个句子。
课件出 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
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 了。
生齐读后思考: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廉颇对蔺相
如不服气。)
2、课本【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同桌先读一读,再互相
交流一下句子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光
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
几千倍!(光的速度快到令 人惊叹。)
(2)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人们弯曲着身子, 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场面混乱,所有
人都很恐慌。)
4、在我们这单元的课文中, 也有不少这样的语句,请找出
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细细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懂得提高阅读速度


的方法, 并在实际阅读中做 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还学
习如何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运用
这两种技巧,就能帮助我们读得快,读得好。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
2、遇到不懂的词 ,圈画出关键词句;
3、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
4、不断练习,熟能生巧。
词句段的运用 :概括句子主要意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概括
句子的主要意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内容——把成
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请同学 们翻到课文p30【词句
段运用】的第二题。(板书: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
来)
二、词句段运用
1、师出示左右为难、奋不顾身这两个成语,学生先说一说这两
个的 意思,再读一读文中相应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句子描写的情景都能够表现成语的意思 ,并且句子都是从第二


单元的课文中找出来的。)
2、师出示成语:喋喋不休、悠然自得,请同学说说这两个成语
的意思。生举手发言。
(喋喋不休: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悠然自得:形容悠
闲而舒适。)
3、 生齐读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然后在课本中找出能表现这两个
成语意思的具体情景的句子,全班交流。
(喋喋不休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
吧, 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悠然自得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
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感觉。)
4、拓展练习:
(1)师出示成语:苦口婆心、不可思议,学生从第二单元的课
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成语具体情 景的句子。
(2)生说成语,其他同学说一说能描写成语具体情景的句子,
互相交流,教师点拨。
三、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重”、“转”的
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晋】葛洪的《 抱朴子》,意思是:不要整
日就只是吃饱喝足(却不去多思考、多探索),不要因为懒惰少
花一 点时间,造成功亏一篑。
第二个句子出自【晋】陶渊明《杂诗》,意思是:盛年就是
生命力旺 盛的人生时段,不会再有;一日之中难有第二个早晨;
应当及时自勉自励生活和工作,因为时间和岁月是 不随人而改变
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时间很宝贵,人的一生中没有多少像早晨那
样珍贵和旺盛的时 间,时间不等人也不随人而改变,所以要自励
自勉,珍惜时间。
第三个句子出自【宋】岳飞的 《满江红》,意思是:年轻人
要珍惜生命和时间,要善于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不断完善自己,锻
炼 自己,取得成功,而不要等到年老体弱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
的少不更事,虚度光阴,到那时再感到悲观 失望已经是悔之晚矣。
第四个句子出自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意思
是:天 下的事情,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
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 紧时间,力求主
动,只争朝夕。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教师相机简介
四位名人。)
3、你还积累了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 用具体的情景描写来表现成语的意思,同时
积累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 习,
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布置作业
1、自选三个成语,并用具体情景的描写表现成语的意思。
2、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 喋喋不休 悠然自得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珍惜时间 好好学习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要
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需要持之以恒地训
练。
2、以句子训 练为中心,引导学生概括句子意思,反之将成
语用具体的情景描写表现出来,强化学生的句子训练,并能 在以
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做到珍惜时间。
(八)猎人海力布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
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
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 br>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
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生:白蛇传...
师:出示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故事特点。引入本课,板书课
题。
二、初读感知
自学提示: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
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生概括出小标题。
三、精读感悟
1、小组合作研讨
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画出一两处最打去动你的描写海力布动作,语言,心理活
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
2、生汇报
课件出示描写海力布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
3、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急忙、急得掉下眼泪、镇定)
4、在这里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谁能找到, 如果让你描述
人物动作时你会运用这些动作的字、词吗?试一试。
5、还有吗?(生找说感受 )现在情况十分危急,尽管海力
布全乡亲们避免灾难,但是乡亲们都不听他的,所以他流着眼泪
着急的说(引读“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
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焦 急地说(引读)镇定的说
(引读)
6、为什么由着急变得非常镇定,是,虽然他很着急,但他
没有乱了方寸,是因为他已经决定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7、谁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对海力布心理描写的句子。


8、读课件说体会。这里有两个词“迟延、灾难”谁来读一
读这句话什么意义。
9、难道他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吗?(生答)对这是何等可贵
呀。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 我们学习吗?难道他不是我
们心中的英雄吗?
10、当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时候,他 们心里会怎么
想呢?会怎么说呢?谁来模拟乡亲们来说一说。
11、乡亲们得救了,可我们可爱的猎人变成了石头,找同学
们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2、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
力布的石头呢?为什么用据说这个词呢 ?
13、猎人海力布虽然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是海力布舍己为
人的精神代代流传,你想说点 什么呢?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生配合读。
14、结合小标题复述课文(加上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15、改编其中的一个情节。
16、续写大屏幕上的三个小故事。
17、介绍讲故事大家,发扬传统文化。
四、小结
老师建议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我相信同学们通
过学习,一定会 把海力布的这种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发扬
光大,我也相信同学们时刻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处处留美 名。


板书

乐于助人

8、猎人海力布 见义勇为

舍己为人

(九)牛郎织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知道《梁祝》《夫妻双双把家还》吗?
2、很好,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板书:民 间故事)其实我
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吗?
3、今天这节 课我们要再学一个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就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学生说出人物,师板书:(哥哥 嫂子 牛郎老牛 王母 娘娘 织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
读:
(1)哥哥嫂子 牛郎
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
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情感。再读
(2)牛郎老牛
课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 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
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老牛知恩图报,“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 的目光看着
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板书“舔”,教学“添”)
老牛还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老牛还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
(其实这里,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写 作方法——铺垫。铺垫是为下
文的出现而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它,后文会显得很突然。)
( 板书:铺垫)
(3)牛郎织女


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
果又向哪发展了?
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
初评牛郎织女。-------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
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
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4)牛郎与王母娘娘
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读读文
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
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 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
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
飞向 天空……”
(5)牛郎与喜鹊。
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 女见
面,真感人。(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板书:
喜鹊)
三、概括主要内容


1、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
写了一个( )的故事?
2、出示:《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孤儿牛
郎在 的帮助下认识了
( )。他们( )的生活。王母娘娘
知道后,( )。牛郎 ( ),用竹筐挑着两
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 )。从此,
( ),天长日久,他们( ) 。
3、生交流 < br>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既做
了细致的分析,又学会了简要的概 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条理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
整,语句流畅。
2、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性格,有感情朗读。
3、抓住文中的问句,初步感 受设置悬念给故事带来的变化,了
解这样表达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4、通过想象鹊桥相 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拓展两
首描写牵牛织女的诗歌,知道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是永 远
不会改变的。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流利的复述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2、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进而了解民
间故事流传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在晴朗的夏天夜晚里,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
它 就是银河。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在银河
的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明亮的星星 就是——织女星。自
古以来,人们对这两颗星星都怀有特殊的情愫,连唐代大诗人杜
牧也在《秋 夕》中这样描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
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示, 齐读)
其实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 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牛郎和
织女》。(齐读课题《牛郎织女》)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并读了课文,下面检查一下生字词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既然是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
物展开的。课前已经预习并读了这个 故事,说说看,写了哪些人
物?
有牛郎、织女。
有王母娘娘
牛郎的哥哥和嫂嫂
老牛喜鹊。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


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板书:牛郎、织女、儿女、兄嫂、老牛、王母、喜鹊)
这么多人物中,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
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
一、牛郎和哥嫂
1、牛郎与哥哥嫂子的关系怎样?
没有名字的牛郎是个孤儿,跟着 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虐待
牛郎,叫他吃剩饭、穿破衣、住牛棚……哥哥嫂子真是自私自利,
不讲骨肉亲情的人呀!
二、牛郎与老牛的关系
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可牛郎和老牛关系却非 常密切,他们俩之间
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
1、首先,牛郎对牛 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
法说。结合课文,具体聊聊牛郎照看老牛是如何的周到?他把 一
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
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 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2、牛郎照顾那头老牛细致周到老牛也知恩图报
(1)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2)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 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也就是说
老牛是媒人,也叫红娘,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
人,织女可是仙女呀!你羡慕吗?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
读读


(3)老牛除了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怎样报答牛郎的?
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 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
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事一清二楚, 而
且临死都不放心。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希望牛郎关键的
时候用上。(引导学生读相关 段落。)
关键时候用上了吗?(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 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
如此呀!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头到脚把自
己的 皮扒下来,献给牛郎,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三、牛郎和织女
理清了牛郎和老牛的关系,下面该聊聊牛郎和织女了。
1、他们在哪相识的?那是一个怎样的 环境?看,古时候谈婚论
嫁就晓得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
牛郎和织女第一次就你看上了我,我看上了你,这叫一见钟情。
不过这部分文中写得较简单,你猜他们第一次见面会有怎样的情
景?
我曾经看过一个版本,说仙女下凡,在湖中戏水,牛郎偷偷把仙
女的衣裳
藏了起来,这样牛郎和织女一见钟情,可见,牛郎也不傻,这叫
“智取织女”
牛郎织 女相识,之后就相爱,最后又相相守!织女决心留在人间,
做牛郎的妻子。是什么原因让织女决心留在人 间,做牛郎的妻子


的?
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这是一种朴素的美德,如果你心眼儿好,
又能吃苦,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有仙女下凡嫁给你呢。
牛郎织女结婚以后,他们生活得美满吗?美满。找相关句段朗读。
四、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
牛郎织女婚后的生活多么幸福美满呀!可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
课文中安排王母娘娘出场了。王 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美满婚姻、
拆散一对恩爱夫妻,请一个同学朗读有关段落(指名朗读第8、
9自然段)。哇!( )同学读得真是撕心裂肺呀!是不是你家的
织女被抓走了?
请注意第9段中的一个叠词,
“狠狠” 写出了王母娘娘的什么?还有哪些词写出了王母娘娘
的心狠手辣。
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 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这一句要读出织女痛苦、难舍。
(齐读第9小节)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
呢?
生:忽然,他想起 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
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 出屋
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


师:这段话与前面哪一段话相互照应?
生: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 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
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
以后, 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
皮……”
师:果然是神皮,老牛没有吹牛皮。(笑)牛郎为什么没有追回
织女呢?
生:王母娘 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
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 了。
生: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
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 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师:读到这,故事由喜转悲,令人感慨万千。东汉乐府是这样咏
叹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齐读)
师:牛 郎织女天河永隔,但是隔不断恩爱夫妻的真情。请看黄梅
戏《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唱段(出示课件18) :“纵然把我化成
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不过在织女和牛郎不屈不挠的斗争下,王母娘娘被迫答应他们每
年可以相会一次。
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人间的喜鹊也被天上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它们纷纷加
入了天河搭桥的志愿者队伍。 “鹊桥”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反抗专制势力的具体形式。
师:在许多 人看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场悲剧,不过我倒觉
得这是一个悲里透着喜得爱情故事。你想,牛郎不过是 个孤儿,
按说可能打一辈子光棍,居然有天上的美丽仙女嫁给他,还共同
生活了三年,并且有了 一儿一女的爱情结晶。难道还不满足吗?
即使后来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他们每年仍然可以有一次鹊桥相
会。一个人拥有这样浪漫而幸福的爱情,多羡慕啊,宋代词人秦
观就在《鹊桥仙》里这样描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
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
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 子,现在演变成了什
么节日?(情人节)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是我们中国 的情人节。据说七夕之夜,人们躲在瓜果架下可以听
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呢。
好,读到这 儿借助人物关系,我们基本上了解《牛郎织女》故
事的内容和人物特点。借助提示说说《牛郎织女》讲了 一个( )
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虐待牛郎。牛郎对 老牛照顾周
到,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
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 上它。于是牛郎就相识了织女,并结婚过上
美满生活。王母娘娘暴跳如雷,于是抓回了织女。后来王母娘 娘
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
真了不起,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 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
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我们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
括。下节 课我们重点探究叶圣陶在写这篇《牛郎织女》中用了哪
些方法,哪些写作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习作 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 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 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
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 培养学生的语言 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难点: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
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故事《草船借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 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
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
事内容 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
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 清楚来龙去脉吗?
(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
称为缩写。( 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 达的,
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
缩写故事)
二、启发思路
1. 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
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 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
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 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
洁)
3. 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 -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
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


敬他。(删减:在内 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 急忙救
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
了 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 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
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 br>听懂各种动物 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
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4. 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
去?(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 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
过、结果必须保留)
5. 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 蛇,要重重地酬谢他。
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
力布什么 珍宝也没拿, 他对龙王说 :“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
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龙王低头想
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
猎人,您要 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 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
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 布谢过小白
蛇,就回家了。
1. 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 (“敬爱的 猎


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
您马上会变 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 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 br>“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
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 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
里的宝石。)
3. 剩下的内容 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4. 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 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
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 加思 索后就给他了。临
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
谢过小白蛇便 回家了。)
5. 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
故事的原意; 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三、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
合要求 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小结
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 改变原文的中
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


文 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一,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
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二,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板书设计
摘录和删减
缩写故事 保留原意,浑然一体
改写和概括
教学反思
1.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 ”
的内涵,学会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
2.在懂得判断的基础上,学会 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概括
文章内容,必须注意的是,改写完的文章应做 到衔接自然、语
言通顺。

(十一)古诗三首
示 儿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
国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
情。教学准备:
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 出篱门迎
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
夕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
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
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
去元知 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 浮现的那位老人,
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 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


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 来。复习古诗节奏。(2 2 3)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 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
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
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 。)诗中有个词语透
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
这个词说明 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
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
句诗。
【一】
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 同解释字义。根据
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
(“元”,本来 ;“但”,只是的意思; “九州”,指全国,
“同”,统一。)
3、请学生朗读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内反复吟诵古诗。
(2)根据字义讨论诗句意思。


(3)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
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5、师: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生死的 态度是?
(无奈,看淡生死)作者对生死看的这样淡了,却对一件事耿耿
于怀那就是(但悲不见 九州同。)这句诗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
情是?悲。(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
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
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
1、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根据
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 句。
(“王师”,指国家的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 “家
祭”,祭拜祖宗; “乃”,你的,“翁”,父亲。)
3、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国 家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
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
亲。
5、师: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遗愿。


能不能用一个 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是?生:盼。(板书:盼)
诗人渴望有一天王师能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所以他 对儿子再
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我们
应该如何表达?(强调 ,语重心长)这两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三】小结
师:诗人悲伤是因为看不到祖国 统一,即使知道人死了什么
都没有了,依旧渴望有一天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我们 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
四、主题升华
(背景乐)诗人的一生都在 盼望着朝廷的军队,在弥留之际,诗人
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不舍,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这是< br>为什么呢?请看陆游早些时候的一首诗作。
1、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2、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师:说说从这两句诗中,从“泪”字,你能听见什么?有哪
些人在哭 泣?他们为什么哭?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生活艰
辛不幸让他们有一个动作—“望”


望着谁?他们会怎样地望?他们等到王师了吗?(没有)从哪个
字看出来的?“又”,说明他们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
可是却始终没有盼来。
4、师:正是因为诗人唯独放不下流 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望眼欲穿的遗民。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
界的 时候,
作者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作者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作者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者的遗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 过渡:就这样,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
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与此同时 ,当朝统治者在做
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2、学生回忆这时的统治者在做什么?国家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师过渡:南宋衰败的遗恨已经永 远的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
于我们少年而言,如何才能使国家强盛呢?在中国的近代也曾有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肆意瓜分中
国,清政府腐败无能,此 时,爱国学者梁启超认为要挽救民族危
难,必须改造年轻一代的思想,于是写下了这篇《少年中国说》
3、出示《少年中国说》片段。学生齐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 年独立则国独
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能为祖国强盛做些什么?
六、教师总结,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富民强,少年有责。我们
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心怀祖国 、报效祖国。让我们一起背诵《示
儿》吧。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2、收集爱国诗句,摘抄到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示儿 爱国

题临安邸
教学目标:


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个性化体验)
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查阅资料,并合理利用查阅资料帮助体会古诗更深
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 明珠
闪耀在中华文学宝库的桂冠上。读诗能陶冶情操,能让生活浪漫
多彩。读诗还能让我们跨越 千年的阻隔,去触碰那一段不曾了解
的历史。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王昌龄的脚步一起感悟了唐代边关将士连年征战的悲苦。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
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
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一
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1、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
出节奏。在字里行间。3、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 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②西湖边上的歌舞
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 沉醉其中。④简直
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了解到了,你们现在已经 具备了能够借
助注释和预习工作了解诗词大意的能力。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
读通,读懂了,接 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三、感悟爱国情怀。


(一)学习前两句。
师:古人写诗都爱由景入手,这首诗描写的哪些景物呢?
1、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景象。
重重叠叠的青山说明景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重重叠叠的楼阁说明人多热闹,一片盛世繁华。
补充资料:柳永《望海湖.东南形胜》
2、体会“西湖歌舞几时休” 所表达的情感。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这风景如画的繁华闹市 中作者面对西湖边上
人们的轻歌曼舞,本应写道“西湖歌舞烟雨中”或是“西湖歌舞
惹人醉”之 类的溢美之词,可恰恰相反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
湖歌舞几时休”,这里的“西湖歌舞”仅仅是指歌舞 吗?还有别
的所指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去体会字词背后
的深刻含义。(板书: 歌舞)
(1)教师出示多媒体资料。(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
(2)学生“靖康之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3)师:我们再去看看刚刚逃过一劫的南宋的统治者都在干什
么。
(4)补充写作背景
师:刚刚建立新的政权,他们本当卧薪尝胆,本当奋发图强,本
当重整河山待后生。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寻欢作乐。这里的“西湖歌舞”绝不仅 仅指眼前所见到的“轻歌
曼舞”,而是暗指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只顾享乐的荒淫生活。


(4)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
(1)愤怒的质问。(指名读)
(2)悲伤的担忧。(指名读)
(3)教师引读。(齐读)
师:大家想想,王朝初立,国家还在风雨中摇摆,统治者不思收< br>失地,救俘虏,不思兴国安邦,只顾纵情歌舞。眼见这一幕诗人
怒从心头起,不禁高声怒斥道:“ ……”。
师: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统治者一味的卑微屈膝,休战言
和,到什么时候才能 看到祖国一统河山啊!诗人不禁愁绪万千,
悲叹道:“……”。
(二)学习后两句。
师:通过前两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诗当中有些字、词,不仅
表面上的意思,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同 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诗
中的哪些字、词,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
1、同桌互相讨论,并汇报。
2、单独体会“熏”“醉”。
师:现在,同学们也能 学着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了。这句诗中
用的最好的两个字是“熏”“醉”。(板书)“熏”字表面上是 吹的
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再到普通的游客间弥漫
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这 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深深
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醉酒的人终究会醒,


而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沉浸在歌舞的靡靡之音中,花天酒地,早
已醉生梦死,根本就 不愿醒来了。
师: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写人们行为上的享乐,那么这一句就是
写精神上的沉沦 ,是一种自甘堕落。因此,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写
道:简直把这避难所杭州,当作是老家汴州了。这是对统 治者极
大的( )。板书(辛辣的讽刺)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讽刺的意味。
3、体会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
师:每逢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思考:
(1)师:诗人林升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辛辣 的讽刺来抒发情感呢。
让人读起来稍显憋闷,不畅快。现在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下林升这
个人。( 板书:作者)
(2)出示林升简介。
“林升,南宋时期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历史上关于 林升的记
载没有很多,当过官吗?打过仗吗?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
人物,只一届文人,终 日舞文弄墨,人微言轻。空有一腔爱国情
怀无处可表。他能做的就只有“口诛笔伐”,于是痛苦愤恨之余 ,
他拿起手中的笔在这人来客往的客栈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流传
千古的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 》。为的是能给统治者以当头棒喝,
也为的是能唤起更多的民众热爱祖国,更为的是自己也能为祖国的统一尽一份绵薄之力。由此可见,这林升是何等的忧国忧民啊!
(板书:忧国忧民)

新产品推广计划-猪年贺词


展望未来的句子-寒冷的味道


我和动物交朋友-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招办


厦门人事-书信格式此致敬礼


北京恭王府-自我介绍范文


国家地震局-团校学习心得


新加坡国立大学招生-学校后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