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下册)
江西工程学院-石壕吏翻译
1.《师恩难忘》作者刘绍棠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
),河北通县人,中国著名作家,“荷花淀派”
的代表作家之一。1936年2月生。13岁开始发表作
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
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代表作品《京门脸子
》、《蒲柳人家》等。他的作品
曾获中国大众文学奖、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等奖项,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
成外文,在国际上
亦有所影响。1997年3月12日,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病逝于宣武医院,
年仅61
岁。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
陶行
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本名陶文濬,汉族,在金陵大学毕
业,因欣赏
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
为行知,中国著名教
育家。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从金陵大学毕业。1914年赴美国
留学,先入伊利诺伊大
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教
育学院学习。1917年8月回国
,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
1939年在陪都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
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4月筹备将育才学校迁
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1946年7月25日因
脑溢血在上海去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
《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
书信》、《行知诗歌集》。
3.
访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释
:诗人寻访一位隐士未遇,怅然记下与童子的对话。松
树下问隐士的徒弟:“师父哪儿去了?”童子说:
“师父采药
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云雾很浓,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访隐者 :
访问隐居在山中的人。
松下 :
童子 :
言 :
处 :
所见
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男孩,隐士的徒弟。
说。
去处。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
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
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4.
清·王士禛(zhen)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鉴赏
这里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
件蓑衣、一
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
自钓起一江的秋
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作者简介
王士禛(1634-17
11)清代诗人。字贻上,子真,号阮亭,又号渔
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常自称济南人。
顺治十五年(1658)
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
(
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
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
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
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
抒
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
体体现。王士禛有词集《
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
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
诗话》,笔
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其理论著作有《
律诗定体》,他对古代诗歌声调韵律作了初步的归
纳总结,对后世实有“抛砖引玉”之功
绩。
王士禛出生在一个世代当官家庭。他5岁入家塾读书。22岁入都
考进了进士,文
名渐著。23岁游历济南,他邀请济南的文坛名士。
5.
变色龙又名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
地区,少数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
岛是它们的天堂。
色龙的皮肤会随着背景、
温度的的变化和心情而改变;
雄性变色龙会将暗黑的保护色变成明亮的颜色,以警告其它变色龙离
开自己的领地;有些变色龙还会将平静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胁敌
人。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遭袭
击,使自己生存下来。近日,《美
国国家地理杂志》撰文指出,依据动物专家的最新发现,变色龙变换<
br>体色不仅仅是为了伪装,体色变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变色
龙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
伴沟通,这相当于人类语言一样,进而
表达出变色龙的意图。
6. 金蝉脱壳
此计语出自《元曲选·朱砂担》第一折。它的原意指金蝉变为成虫时,
要脱去幼虫的壳。比喻留下表面现
象,实际上却脱身逃走。军事上指
留下虚假的外形来稳住敌人,自己暗中脱身而去,离开险境。这是一<
br>种走而示之不走的策略。《三十六计》中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
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
的各种态势。
7.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_____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
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
少。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8.戏曲谚语: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9.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儒略历3月16日)–1936
年6月18日),是阿
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的笔名,是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
创始人。代
表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等。1927年10
月2
2日苏联科学院决定就高尔基开始写作35周年授予他无产阶级作
家的称号。当他此后不久回到苏联后他
受到了许多荣誉:他被授予列
宁勋章,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苏联全国庆祝他的60岁
生日,许多单位以他命名。他的诞生地被改名为高尔基市。1936年6
月18日高尔
基因肺炎逝世。高尔基主要作品分早期中期和后期作品
《海燕之歌》《母亲》 《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
其中的《童年》、《在人间》及《我的大学》是后期作品,是高尔
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同时也是高尔基成名三部曲 写出了高
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
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
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
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
长大的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
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
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青少年在成长期所遇到
的种
种问题、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10.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
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莫高窟最
初
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至元代(1271—1368)基本结束,其间
经过连续近
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
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
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
教艺术宝库。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
尊。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
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
慧和非凡成就。[
11.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谈迁(1594
年—1658
年)撰写。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
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
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
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
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
》,
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12.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 1833年10月21日 --- 1896年
12月10日
),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实验家、军工装备
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
究,在代拿迈炸药的
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曾拥有Bofors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
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的遗嘱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
尔奖,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
命名。
13.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
年)
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
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
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
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
374种,收集药方
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14.
《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
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
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施耐庵,并有罗贯中加以润色,是第一部歌
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在历代封建专
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
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中国四大古
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
立传,并渲染他们
豪侠仗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壮举,使他
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北宋末年,
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
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
想的一点点破灭,连
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
汉们士
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英雄就这
样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就这样归于平静了。《水
浒传》是世界上涉及人物最多的小说,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
有姓的有577位,有名无姓有9位,有姓无名的有99位。
15.
《儒林外史》
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
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
造,以及对吃
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
现实主义的杰
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
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16.复姓:查任盛单 华乐仇燕 和强盖解
於宁应干 过 翟区朴 余冼曾菅
17.
《只拣儿童多处行》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
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
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
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
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
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
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
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
集》的影响,写
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
《繁星》和
《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
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
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
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
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
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
,
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
著有散文《南归》、小说
《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
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
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
学》编委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
《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
天吵醒了》、《樱花赞》、《拾
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
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
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
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
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
小说集
《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
集《关于女
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
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
/p>
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
伟大的无产阶
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
《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因肺
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
徨》《故事新编》等 ;散
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
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
《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
小学语文
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
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
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20.
吴伯箫 (1906年03月13日——1982年08月10日) 原名
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
育家。1906年出生于莱芜吴花园村(今
属莱芜市莱城区)一半耕半读富裕家庭。7岁从父读书。19
19年考入
曲阜师范学校,任学生会干事。五四运动期间,参加罢课,查日货,
宣传民主与科学
等活动。1924年夏师范毕业后,经同乡介绍,到孔
府家馆任英文教师。1925年夏考入北京师范大
学,开始文学创作。
期间,参加群新学会,秘密阅读《共产主义ABC》 《夜未央》等书
刊,
在京报副刊发表《白天与黑夜》、《塾中杂记》等文,发表在《京
报》、《晨报》上。后来又写了《羽书
》、《马》等
21.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
1968年6月1日,巨蟹座),19世纪美国盲
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社会活动家。她幼年因急性脑炎引致失明及失聪,她在安妮·沙利文
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
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
善机构。她被美国《时代周刊》
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她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
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
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
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
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
切。主要著作有《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等。
22.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出身云
南咸阳世家,明朝伟大
的航海家。1381年(洪武十三年)冬,明军进攻云南。10岁的马三
保被掳入明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
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为朱
棣立下战功。1404年(永乐二年)
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
三
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1433年
,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
年(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1]。
23.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
马迁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
部分。《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
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
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
过,东方朔
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
“公”是美称
,“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
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
篇》,后人则又简化成
《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
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
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
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探求的天人之际,并非承认天的神秘力量反而
重视天人之间关系的演变,
从而了解 “古今之变” 的关键,探求出
历史动态发展变化的层面,最终完成“一家之言”。
24.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简易叙述中国历史的书籍,从中国传统的史前传说至明清
时期,前后四千多年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历史上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此书有助于
历史兴趣爱
好者粗线条了解中国历史,串联历史梗概。
25.
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
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区东5公里的下河村。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
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
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世界
经度109.2733E,纬度34.3853N。秦
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
5公里,是秦始皇
嬴政陵墓的一部分。1975年7月10日,陕西省临潼县发现秦代兵马
俑。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
大奇迹”。1994年10月14日,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发掘现场正式向中外人士开放。
26.
埃及金字塔,始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
陵墓。陵墓
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
现
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
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
塔)、海夫拉金
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
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埃及金
字塔,相传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但是考古学家从没
有在金字塔中找到过法老的木乃伊。金字塔
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陵墓基座为正方形,
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是古代世界
七大奇迹之一。
27.
维也纳
音乐之都也是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某些“创意城市”的七大主题荣誉称号(文学之都、音乐之都、
电影之都、设计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媒
体艺术之都、烹饪
美食之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授予奥地利首都维
也纳(德语:Wi
en,英语:Vienna)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
Italy)、西班牙塞维利亚(Seville, Spain)、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
Scotland)、比利时根特(Ghent, Belgium)与中国哈尔滨(Harbin,
China)为“音乐之都”的荣誉称号.在国际的。
28.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
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
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
离开中央革
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
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
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
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
红军第
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
最远行程约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
一支不可
战胜的力量。
29.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
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
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
官误国,清官害民,指
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
批判是切中时
弊、独具慧眼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
老残游记》以摇串铃的江湖郎中老残两个月的短暂游历为主
线,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作者在书中通过
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清官”滥用
刑罚、草菅人命的罪恶
行径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惨痛结论;又通
过老残这个精
通医术又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人物形象,寄寓了
自己挽救时弊的愿望。小说的语言不因袭陈词,追求创新,
其中对大明湖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
尤高,读来颇具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