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2017.1)
好段摘抄100字-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2011.1
第二章 供求理论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①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
动。
②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
表现为
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
为曲线的移动。
2、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图形及影响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
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
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1)Ed>1称为富有弹性。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
需品。
(4)Ed=0,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
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
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
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考试的时候要求
画出图)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需求程度。一般来说,消费者对奢侈品或高档
消费品的需求程度小而不稳定,所
以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生活必需品需求程度大而稳定,所以生
活必需品的需求弹
性小。
(2)可替代程度。一般来说,一种商品可替代商品越多,则需求弹性较大,反则反之。
(3)用途的广泛性。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
(4)使用时间。一般来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第三章 效用理论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
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
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1)总效用是先增加后减少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
用为负数时,
总效用减少;(3)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图: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①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
曲线。
Y
U
3
U
2
U
1
X
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
(3)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3、消费可能线及其移动。
消费可
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
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
条线。
移动情况(1)商品价格不变,当消费者收入上升,消费可能线向
右上方平行移动。当收入
减少,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移动。
(2)消费者收入不变,两种商品
的价格同比例上升,则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两
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下降,则消费可能线向右上
方平行移动
(3)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水平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绕着某点转动。
4、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和种商品
、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
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
br>P
X
•Q
X
P
Y
•Q
Y
MMU
X
MU
Y
P
X
P
Y
第一个公式是消费者购买限制性的条件公式;第二个公式表明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
br>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为一个常数。
5、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或者是作图说明消费者均衡)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
条曲
线。
(2)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
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3)如果把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和在一张图中,则无差异
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的切点实
现了消费者均衡。即既定收入情况下效用最大。
Y
B
U1
U3
U2
X
A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2、作图说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
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
组合的曲线。其特征表现在:
(1)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
(2)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3)一个平面图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K
Q3
Q2
Q1
O
L
3.等成本线的特征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
可以购买两种不同数
量生产组合的曲线。
K
L
(1) 如果两种生产
要素的价格不变,厂商的成本投入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
动;厂商的成本投入减少,等成本线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2) 如果厂商的成本投入不变,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比例涨价,
等成本线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比例降价,等成本线向右上
方平
行移动。
(3) 如果成本投入不变,资本的价格不变,当劳动的价格上升时,等成本线绕着纵坐标<
br>的点向左转动;当劳动的价格下降时,等成本线绕着纵坐标的点向右转动。
4、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分析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时,可根据产
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
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
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
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
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
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
产者不会选择
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
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
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
一区域中,生产者究
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图中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是 AP 达到最大至 TP 达到最大这一区间。
5.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1)平均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2)边际成本是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3)关系
MC
C AC
N
Q 边际成本相较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此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最低点左边,平均成
本大于边际
成本;在最低点右边,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① 短期均衡
短期均
衡的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
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
。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
于需求的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此时存
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此时存在正常
利润,超额利润为0;3)供给大于需求此时存在亏损,
超额利润为负;4)存在亏损的情况
下,但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存在亏损,但仍生产;5)存在
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
等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一旦形式转好
,可立
即投入生产。6)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
成本,必须停产。总之,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
②
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
br>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是超额利润为0,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
均衡。
1)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高,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需求曲线下移,使超额
利润减少,直至消失
;2)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低,即存在亏损,供给减少,市场价格
上升,需求曲线上
移,直至亏损消失;3)供给等于需求,实现长期均衡。所以长期均衡的
条件是:MR=AR=MC=A
C或MR=AR=LMC=LAC=SMC=SAC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
① 短期均衡
短期有几种情况1)
供给小于需求,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存在正常利润,超
额利润为0;3)供给大于需求,
超额利润为负;4)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或等于
平均变动成本生产比不生产好;5)存在亏损
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停产。
均衡条件是MR=MC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
②长期均衡
在 LMC=MR
时,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同时,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实现了短期均
衡。其均衡条件为 LMC
=SMC=MR 。
大家要注意这个地方要么对比两个市场的短期均衡,要么比较长期均衡。
短期均衡的比较参照教材111页和118页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的3个结
论。 <
br>(1)、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都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M
C。
(2)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状况都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的关系。如果加个大于平均成本,即P>SAC,场上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加个小于短期平均成本,
即P
长期均衡时的区别.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参考答案请参照前面的答案
P
LMC
LAC
P2
P1
D1=MR1=AR1
MR2
D2(AR2)
Q2 Q1 Q
答:(
1
)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不同。在完全竞争下,这三条线重
合
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在垄断竞争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但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曲线则为平均收益曲线下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2
)在长期均衡时,长期平均成本的状况不同。在完全竞争下实现了长期均衡时,产
量决定的长期平均成本 处于最低点;而在垄断竞争下实现了长期均衡时,产量决定的长期平
均成本并不是处于最低点,这说明此 时存在资源浪费。
(3)
利润不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有正常利润,完全垄断厂 商长期均衡有超额利润。
第六章 分配理论
1、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形状表明在工资长到一定程度后,如果 再增加工资,劳动供
给量会减少。
这是因为在工资率较低时,闲暇的效用较小,工资率的提高 对人们的诱惑很大,人们
愿意放弃闲暇去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 率的上升
而增加。但是,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闲暇的效用增加,闲暇的诱惑变大,而工资
率的连续增加导致工资率的诱惑不断下降,工资率的增加会使得劳动者放弃部分工作时间
以维持原有生 活水平而去享受闲暇,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减
少。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宏观经济政策
1、外部性及其解决办法。
所谓外部性是指 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外部性分为外
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是指 单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家庭或厂商无偿带
来的好处,这项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外部 不经济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
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这项活动的私人利益 大于社会利益。
解决对策:(1)征税和补贴;(2)企业合并(3)明确产权。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 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称为消费函
数,即C=f(Y)。短期消费函数为 C=C
0
+bY ,长期消费函数 C=bY 。
图1:长期消费函数
从长期看,应该如此,但从短期看,没有收入也应有消费,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消
费。短期的消费函数
如下式:
C=C
0
+bY
,其中
C
0
称为初始消费,是自发消费, bY 是引致消费。即受Y制约的消费。表明,从短期
看,如
果Y=0,则C=C
0
。短期消费函数如图2。
图2:短期消费函数 <
br>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
时,仍然有
消费C
0
,消费和收入的变化规律与长期消费函数相同,即如果Y从Y
1
增加
到Y
2
,
则C从C
1
增加到C
2
。
2、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
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当某一个部门投资
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
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
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
量的数倍。同理,当投资
减少时,国民收入也成倍减少。
乘数的作用:投资乘数是一把双刃
剑,当投资增加时,由于乘数的作用,国民收入可
以成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所以乘
数是一把双刃剑。
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第一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经济中不存
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较小。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1
K =1- b (1- t )
。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以提高价格为例:
(1)价格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因为
当价格上升,
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货币需求增加,必然引起利率上升。这种利
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总支出和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
)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货币及货币表示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
对贫穷,于是消费水平
必然降低,因而使总支出和国民收入下降。
(3)价格上升,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必然引起税收增加
和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使
人们消费水平下降,总支出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P
Y
AD
2、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总供
给曲线是表明在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
线如下图所示:
①未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曲线—— ab
线,平行于横坐标,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
增加。
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给。
②短期总供给曲线——
bc 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由于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
上升。
③长期总供给曲线—— cd 线,垂直于横轴,表明价格变动,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
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
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
线”。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的含义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失
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
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
从失业产生的原因看,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愿失
业和
季节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所带来的失业。结构性失业三是由于
经济结构的
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br>周期性失业是指由总需求不足所带来的失业。
(1)失业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损
失。失业就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而
劳动力资源具有即时性,不能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无法移至下期使用,
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
闲置是这部分资源永久性浪费。
(2)减少国内生产总值。奥肯定理表明
实际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则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3)影响
社会安定团结。从社会方面来看,失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失业不但使
失业者及其家属的收入和消费
水平下降,还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社会安
定团结。失业者长期找不到工作,就会悲观失
望,高失业率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和各种社
会骚乱。
当然,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的,但从
社会学的角度看,适当的失业会使在岗的人
员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进去,促进经济的发展。
2、通货膨胀的种类、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通货膨胀的类型
1) 从物价上涨率角度: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
2)
从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
3)
从人们的预料程度,可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4)
从其形成原因,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
动混合型通货膨胀。
从成因角度通胀分为4种: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成本
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价格
水平普遍、持续的上
涨。
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在需求劳动和成本推动常常混合在一起,共同推
动物价上涨。
结构型通胀是指在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供求比例失调,或者由于经
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1)收
入分配效应;2)名义税制下的实际收入的变动;3)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对抵押合
同和养老金合同的
影响;对借债合同及有关合同的影响;4)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以前考过简答题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需求
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投资以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政
策中的货币投放过多
,以及宏观消费政策中的刺激消费的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
2、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种类。此处没有反映出。
(1)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由于工人和工会的力量使
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率,致使成本提高和物价水平上涨。
(2) 利润推动的通货
膨胀。厂商追逐更多的利润,以成本提高为借口,使产品价格提高
速度快于成本提高速度
,进而产生通货膨胀。
(3) 进口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进口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进口原材料价格
上涨,引起
通货膨胀。出口猛增,使国内市场产品不足,也能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以前
还曾经考过一道论述题,让大家结合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中国目前时候具有通货膨胀
的压力?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1、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
收入政策。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
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
债等。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劳务和物品的支出。如购买军需品,科技、教育开支,
机关购买公用品、政府公务员报酬及维持治安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
困救济和失业
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
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
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
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和增
加转移支付,以
及减少税收(主要是降低税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
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
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减
少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
以及增加税收(主要是提高税率)。
3、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
产生稳定作用。这种自动稳定作
用通常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功能的工具包括:税收
、转移支付和农
产品的支持价格。
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
救济、农产品支持价格等
转移支付的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减
少,各项
转移支付的增加,又有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
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但是自动稳定器仅仅是对经济波动作稳定性反应,
在波动产生之
前不能发生作用。同时,它也不能充分调节社会需求,从而不能消除经济危
机。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红字部分可以删掉)
公开市场业务就
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
货币供给量。 经济萧条时,中央银
行买进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经济高涨
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
减少。
2、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就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
据到中央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
节再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经济萧条时,中
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及放
宽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经济高涨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
率以及苛刻
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3、
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及应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
缴纳中央银行
作为准备金的制度。调节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的供给量。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法<
/p>
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经济高涨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市场<
br>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
性的货币政策
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
br>和放松贴现条件以及降低准备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
,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货币
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贴
现率和苛刻贴现条件以及提高准备率。
2010.1月的论述题:试述货币政策的
内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是如何运用货
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1、资源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赫认为:两国要发生贸易需
具备的条件
---两国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的程度有差别;资源密集程度不同,
即生产不同的产品有
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俄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
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
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
的供求状况决定。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
贸易关系的建立。他们都认为:每个
国家都应该出口本国资源丰富的产品,进口稀缺的产品。人们称这一
理论为赫-俄资源禀赋
理论,亦称H-O模型。它与相对优势理论的重要差别是,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而以一
般的均衡理论为基础,把相对优势换成比较优势。
论述题重点在:微观第五章、第十章 宏观第十三章、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