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小松鼠-公共厕所管理制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学校
学习目标
1.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
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
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
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
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
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
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
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
俗。
2.视学生
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
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
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
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
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
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
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
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
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
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
1
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
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
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
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
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
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
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
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
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
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2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
br>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
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
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
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
br>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
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
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
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
,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
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
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
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
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
再来
交流。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
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
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
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
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
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
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
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
心、一本正经、揪掉、合
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
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
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
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
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
样
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
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
字音,如“蒲、傍”,
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4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
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
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
受知识
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
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
化?指导(学
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
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
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 课始三分钟:
1、 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 集体交流。
二、
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5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
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
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
绿山岗和
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
阳的炎热。秋天的风
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
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
雪,
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
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
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 小组讨论
1、 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
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 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3、爬天都峰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
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
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
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
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
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
十自然
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
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
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
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
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
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6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
米,登
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
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
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本来是指“我”、
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
br>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
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
敬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
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
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
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7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
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
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
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
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
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
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
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
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
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
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
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
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8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
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
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
似乎——发颤——奋力——
攀登——终于——纪念——
辫子——勇气——决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 音节 │
音序 │ 部首 │ 再查几画 │ 组两个词 │
├───┼───┼───┼───┼─────┼─────┤
│ │ │
│ │ │ │
│ 陡 │ │ │ │ │
│
├───┼───┼───┼───┼─────┼─────┤
│ 攀 │ │
│ │ │ │
├───┼───┼───┼───┼─────┼─────┤
│ 念 │ │
│ │ │ │
├───┼───┼───┼───┼─────┼─────┤
│ 勇 │ │
│ │ │ │
└───┴───┴───┴───┴─────┴─────┘
三、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 暑假
发颤 应该
四、选字填空。
纪记 年( ) ( )住 日( ) ( )念
作做
工( ) 留( ) ( )( )业
相像 ( )声 ( )片 好( ) 照(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9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
量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面
哩!我爬得上
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
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4、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
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
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
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
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
—
《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
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
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
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
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
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
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