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550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22: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哥儿俩-东营市人事考试信息网



泾口二小电子备课
(2016至2017年度第一学期)


执教学科:语 文
执教年级:三年级
执教教师:



1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 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
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 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
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 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
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 广阔的平台。
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
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 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
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标 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
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 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
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 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
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 “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等4个 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
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 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
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 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参看目录),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
册要求认识2 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
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 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
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 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 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
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 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
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 ,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
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 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
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
富饶 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

2



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的思想品德教
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364个字,会写232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 .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
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 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
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 br>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
人分 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 ,能说出自
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 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
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 习活动创设
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 的心灵来净化自
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 到
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 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
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 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

3



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 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
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 对话,碰撞出
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
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
学生去问问自 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
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
生从内心触摸到 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 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
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 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
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 要……”“我一定……”,从学
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
该是什么样的 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
“链接语”,精读课文中 “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
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 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
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 “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
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 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
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 获得审美体验。
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 学
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
过 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



多彩
的儿童生活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 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
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 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 光
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
考 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
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 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
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 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
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
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 程。
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
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5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4课时)是让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 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
色的草地》在体验大 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
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 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
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 .“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
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
生活的 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
集的课外书、邮票等 ,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6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 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
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 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
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
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 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 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
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 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
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
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 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7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 同民族的孩子们
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
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凤尾竹 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
2、(出示句子):
(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8



1、 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 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
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板书设计: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 友爱 (自豪 赞美)
和谐

作业设计:抄写词语



9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
赞美之情 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
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
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 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
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 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
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10



(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 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
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 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
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评议
师: 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
叫了,蝴蝶不飞了 ,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 < br>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看热闹 。
指名读,评议,齐读。
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 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
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四、拓展活动

11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 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
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 。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
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 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
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板书设计: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 友爱 (自豪 赞美)
和谐
作业设计: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反思:1.初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 气读?孩子们的回答没有令我满
意。而当我转化问题:如果是古寨小学应该用什么语气?生1:应该用自 豪的语气 生2:应
该用赞美的语气。由此,我认识到,当教学中遇到孩子们不清楚的问题时,教师要及 时转换
与孩子们生活贴近的问题。
2.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孩子们找出课文中还没解决的问题:
生1:这个学校的不同民族学生怎么交流呢
生2:各个民族住的很远,那些民族小学生是不是也住的很远?




教学边记

12




13



2、金色的草地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 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
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 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
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 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
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 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
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 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14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 br>(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
神 奇……)

15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 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
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 “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
“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板书设计:
我 们 金色的草地
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
2.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6
“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 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
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 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 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
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
你们 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17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 ‘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
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 英的绒毛朝我脸
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 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
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
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 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
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18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
样的 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 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
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 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
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 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
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 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
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 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
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 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
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19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 草地当作自己的
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
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
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
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 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
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 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板书设计:
我 们 金色的草地
作业设计: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完成相应练习
教学反思:在学习本单 元时,我首先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
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反应积极 ,有的说:“绿油油的草地一片生机,好像大绿毯”
还有的说:“阳光一照,就像 绿宝石一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中体会,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兴趣盎然,教师 就真正做到与学生同乐,教学相长。
教学边记


20



3、《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
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 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
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 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
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 。第三层讲“我”
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 先讲
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
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 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
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 美,谁愿意挑一
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 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
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21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 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
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二.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
石脊 ,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 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
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22



三.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板书设计: “我”和“老爷爷” →一起爬 奋力 手脚并用 终于
作业设计: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
畏。(指导朗读 )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
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23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 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
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
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 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
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24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 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
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我”和“老爷爷” →一起爬 奋力 手脚并用 终于
作业设计:1.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2.完成一段仿写
教学反思:本单元我安排了三个课 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为初读文章,认识生字。第二课时为
精读课文。第三课时为练习的完成与评讲。在上 课伊始,由于我对人物的铺垫不够,导致学
生无法体会到本文的主旨-挑战精神。由于我没有联系到学生 的生活实际,导致主题揭示过于
苍白,单薄。当然,我也有做的好的几个方面:包括生字的小组自学,攀 峰情境的在现和朗
读指导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指名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比 赛。
学生读的声情并茂,所以我想,我前面的铺垫 更深入一点的话,在此基础上理解及朗读会达
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边记





25



4、《槐乡的孩子》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 子们采槐米的经过,
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 中获得
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
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 ---体会---再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 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
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 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

26



花)槐乡不仅景 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
子》。
2、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br>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
那你 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
用什么样的方法, 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 学习中你肯定
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
们 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

27



B、(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 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
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 生:看来同学们都面
露难色,那怎么办?
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 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
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 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
吗?
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
3、交流。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 整,然后
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 br>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
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
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 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 。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
槐乡的美?(出示课件)
指名读,评价,再读。
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
见他 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天 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28



指名读,评价,再读。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 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
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
指名读,评价,再读。
C、(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 < br>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板书 :快乐。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
交流:(出示课件)
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
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 ;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
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
劳动体验 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
动体验?(出示课件)

29



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
的, 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
事的孩子、勤劳的 孩子、快乐的孩子。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吃苦耐劳 槐乡的孩子
体验快乐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更希望你能把它记在心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
了槐乡孩子们的吃苦耐劳 的品质。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就了解到:我们大部分孩子就是农村小
孩,在家里经常干家务活,童年是在村 里的山水中度过的。因此,同学们很容易产生共鸣,
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 苦为乐的特点。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
学习热情大,课堂氛围活跃。
教学边记:






30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教学重难点: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
蒲 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
余活动,认真执 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
家分享。

31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 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
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 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
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
排得好,是 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 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
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 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
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 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
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板书设计:我的课余生活
作业设计:了解自己的课余生活


32



第二课时
一.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 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
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 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 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 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
木盆景、庭院瓜果 ;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 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
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 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
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板书设计:事情发展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作业设计:作文“我的课余生活”

33



第三课时
一.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修改作文并与同桌交流




34



第四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各自轻声朗 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
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 ,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
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 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
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二.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 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
题中每组右边的字 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三.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35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 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
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 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 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
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背诵古诗并默写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对于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课余生
活有 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课余生活中发生的有趣事件以及
在这次事件中的收 获与感受,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拓宽思路,为写作做准备。这次写作
是学生第一次作文,最重要的是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我的
要求就不高,学生只要用他们自己的话,表达 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这次习作的评改
也已表扬为主。

36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 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
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
组织在一 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
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 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
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
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 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
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 美好的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
到熏陶和感染。
3.掌握本单元生字和个词语。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课时: 13—15课时。


5、灰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
胸脯” 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
得知错就改是诚 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37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 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
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 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
“白桦(hu 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 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 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38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列宁→小男孩(教育)
喜欢 ↘ 灰雀 ↙捉放
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
打招 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
找、读一读。
2、屏幕出 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
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
什么?板书:爱 。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
学 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 ?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
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39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 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
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 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
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 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 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
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列宁→小男孩(教育)
喜欢 ↘ 灰雀 ↙捉放
作业设计:1、 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
的喜爱之情。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着“爱”字展开, 意在引导学生讨论三种“爱”。列宁
对灰雀的喜爱,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并区别三种 爱的不同。从学生的回
答来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但我也发现 了不不少
问题:1.朗读教学中,缺乏朗读。
2.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
从三年级学习来看,生词的把握仍是一个重点。课堂中还需花时间。由于个别学生预习不充
分,导致课 堂内容没有全部完成,倒不如将基础安排在第一课时,重点字词的理解融入课文
中,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 解课文。
3.急走教案,未给学生留机会

40



当我围绕着“爱”字展开教学时,最浅显的是列宁对灰雀的爱,同学们很快可 以找到。但我
由于急走教案,没有让其他孩子发表意见,或许有的孩子可以理解到更深层次的爱。
这些都值得反思。
教学边记:

41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 然、立刻、
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
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 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 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 事,“摄影师”
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遇到 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 g)”、“胶(jiāo)卷”,
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 (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 信的那部分内容属
于第1自然段。

42



4、 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
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 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
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喜欢:小摄影师
高尔基 关爱少年一代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 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
关怀。

43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 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
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 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
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 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
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 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一文,了解了高尔基不喜欢 大记者的采访,却喜欢少先队员的采访,
这是为什么?如果是你,希望相片出现在报刊上,还是喜欢出现 在学校的墙板上?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与热爱。现 在我们
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与热爱再读课文。
板书设计:
喜欢:小摄影师
高尔基 关爱少年一代
作业设计: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 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
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在进入到第二课时,我提问小男孩会回来么。我很赞同几位同学的说法:会回来,
他可以在扔纸团引起高尔基注意。但有位同学说:“小男孩拍了照片以后,可以在同学中炫
耀” 。我听了以后,总觉得这种行为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小孩子身上。可细细想来,小孩子。
特别是小男孩,都 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我对他结合实际的想象
进行了表扬。因为巧妙地表扬是 发散思维的催化剂,在这幅催化剂的作用下,同学们能更好
的进行头脑风暴。
教学边记:

44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
质学家” 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 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
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问题的。
2、了解童年的李四光 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
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 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 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


45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 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
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
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 广泛地发生了
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 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
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 质上的新生代第
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
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板书设计:

小时侯 发现问题
7、奇怪的石头 震惊世界
长大后 勇于探索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46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 迷藏。让我们到
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 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
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 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 会怎么问?老师
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 开的,请大家读
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 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
这里来的。

47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 果,貌似平常
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
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小时侯 发现问题
7、奇怪的石头 震惊世界
长大后 勇于探索
作业设计: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 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
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本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 疑问,长大后
靠自己出国学习结局问题的故事。
由于李四光先生的年代距离孩 子们太遥远,再加上稳重有许多专业名词,是的孩子们
对课文的学习并不感兴趣,这样势必导致他们对课 文理解不够深刻。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把握
课文的思想情感,我从课题“奇怪的石头”入手,以引起孩子们 的兴趣。于是,我又增加了
一个环节,针对孩子们喜欢的部分进行重点性的想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被充分
的调动起来。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又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突破
的意外顺利。
教学边记:





48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 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
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
课 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9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
起今天上 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
和宋庆龄 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 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
宋庆龄一样重诺言 ,守信用。
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
去伯伯家 约小珍叠花篮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本课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与朋友的约定而反放
弃去伯伯家一事,表现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通过这节课, 我有两点反思:1.思想品德
教育应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这堂课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文化知识,而应 将做人的道理融
入其中。2.是在教学中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本堂课,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 分调
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0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 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
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
2、阅读《闻鸡起舞》。
教学难点:学会用熟悉的人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 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
人故事、寻找名 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 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
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51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 的同学听到你的
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 br>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
对名 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板书设计:名人故事
作业设计:学生畅谈感想。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 ,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
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 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
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 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
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
介绍 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 考虑一下,把事
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52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 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
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完成作文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 br>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
全班 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酌情评点表扬。

53



板书设计:好文欣赏
作业设计:摘抄好词好句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写了人物说的话,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是引 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
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 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
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形式。
二、读读背背
1 、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有些名人说过的一些话,
闪耀着思想 的光芒。积累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名 人名言。
2、自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交流各自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1、认真观察比较,发现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每组两个字
板书设计:日积月累
作业设计:背诵古诗并默写
教学反思:课文第二组讲的都是名 人的故事。为了教学需要,我在上这单元课前,就布置了
孩子们阅读名人故事,希望为我的教学进行铺垫 ,但是看到上课及同学们的写作情况,并没
有我设想的那么好。在上课前,我设计这节课为“名人故事会 ”然而,只有寥寥几位同学站
起来说了名人的故事。

54



下课后,我一直在反思,得出应该是这个“名人故事会”只不过是个虚名,我 没有充分调动
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我试着先让他们小组讨论,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结果让
人惊喜。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教学边记:

55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学情分析:
秋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味,围绕秋天,会 派生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每一个人对
秋天或亲历或憧憬,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把学生的 情感、态度融入“秋天”
之中。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56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 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
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 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57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 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
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 别用“△”
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 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
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 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
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 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
(2) 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
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
出示全诗)
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58



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 )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
也吹来了秋风,在这 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
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 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 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
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 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
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 :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
的意思用自己 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 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
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 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59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 么小的蟋
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
起他的家乡和自 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 ,顿时变得亲切了。
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 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
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 第三行和第四行
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 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
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 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 感情,读出诗的韵味,
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0



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
(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
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八)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1.在秋天 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
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 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 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
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作业设计: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 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
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


6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
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 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 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
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 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着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
多做些介绍 。)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62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
时更加思念亲人 。)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
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 .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
把这首诗编成故 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朗读,帮助同学理解诗 歌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
意境上。由于教材中已对诗做了注释,我对诗歌不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 释和工具书
理解题目和诗歌的意义。另外,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想,最后,我< br>让学生积累了不少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古诗,试着仿写一首写景诗,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
创新的 能力。





63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 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
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
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5、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 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
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
进 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64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 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 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 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 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
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 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
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 ”二词,学生可
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 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
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 ,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
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 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 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 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
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
的感受。

65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 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
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 “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
读音:一声(牌坊)、二声( 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做风筝 依然
放风筝 拼命 快乐 幸福
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哭
作业设计: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66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
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 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
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 风筝是快乐的呢?
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 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
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板书设计:做风筝 依然
放风筝 拼命 快乐 幸福
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哭
作业设计: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的关键在于:把新课程的 理念在上课前先和学生讲清楚,打破
原有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他们与老师是平等的,把自主权交换学 生,允许学生:与老师
争论,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讲诉。此外,本节课中学生好的思维方法:课堂上学生 对问题的
分析,理解有错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通过几节课和学生一起用新课程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慢慢渗透到教学中了,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事。




67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 邮票、凉爽、
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热、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读秋天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学习难点:
理 解课文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
自然、热爱自然的兴 趣和感情。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想象导学:

68



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 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
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 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二.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在 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
解。(留心、在 意等)
2、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品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
景 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 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语言表达出来
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三.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69



板书设计:秋天的雨 一把钥匙
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好闻的气味
告诉大家冬天快来了
作业设计: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 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
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3、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
什么?
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4、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多 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
地说些什么?
5、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
他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6、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 _____,小松鼠_______,
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 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
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70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 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
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 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
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3、同学共同欣赏、评点。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欢乐的歌

一把钥匙 香香甜甜
告知冬天 丰收的歌
作业设计:写一个关于秋雨的片段
教学反思:《秋天的雨》是一篇 写景的抒情小散文,语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写集中在第二自
然段。我把阅读的重点指导放在这个自然段 ,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背诵积
累好的的词句。学生在流畅读书的基础上背诵喜欢的精彩 的句子、段落,将为他们今后的语
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了 多种教学策略,使“以
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1、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 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
以想带读。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 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
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文眼“五 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
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 的愉悦之情。
2、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 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去掉词语“扇哪扇哪”比较读,体会其轻柔美与动感美,
进而读 出其中的韵味。
3、 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文中“扇呀扇、飘呀飘、你挤我碰等有关动作的内容,激起

71



学生强烈表演欲望。在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了“表演读”
的 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表演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形体语言;
表演后,带着 快乐的心情再次美读,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
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 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今后,在各类文本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精益求精地预设,和谐自 然地生成,不求多,
只求实,让每个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快乐地学习,同时,也有所收获。







72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
2.在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感受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1.与插图、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件。
2.轻音乐。(配乐朗读时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
1.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请看 (教师出
示课前搜集的各种展示秋天色彩的图片,边展示边讲解)
2.课件展示秋天美景,学生静静欣赏。 3.是啊,秋天
真美!它就是一道神奇的画廊,展现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它也是一座辽阔的音乐厅。 < br>①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
不信,你好 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揭题) 5.指名读课题。(要求要读得美一
些,提示中间的标点符号要停顿一下。)
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①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 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
读课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73



②生随机回答:自学、借助阅读提示……
③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求。
④指名说,课件出示要求。
2.初读课文,检查自学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 其他同学拿起笔,边听边划
出你听到的声音。(指名分小节朗读)
②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设计: 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三、品味秋天的声音──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
(一)畅说秋声
1、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 说说:你最喜欢
哪一节的什么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
2、学生讨论后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小节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
师: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生读)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
生: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
生: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
师:呵,多美的黄叶啊,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师:小树叶,你跟大树说了些什么呀?

74



生: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生: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
师: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边读第一节。
(伴 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
学习第二小节
师:告别了翩翩起舞的小黄叶,听,这是谁在歌唱?好听吗?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细心的你听到了吗?蟋蟀在唱什么呢?
生: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
生:天气凉了,我就要回卧室了,请听我再为你演奏一曲。
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
学习第三小节
在这美丽的 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
冬去了。
指名读描写大雁的诗句。
师:大雁就要离开它的朋友们飞往温暖的南方,它深情地对青蛙说 :“————————”,
对蚂蚁说:“——————-”,对喜鹊说:“————————”
师:多么深情的大雁,临行时一串串叮咛让我们感到一阵阵温暖。齐读这一句。
3让我们把这份喜悦送到诗句里,朗读第三小节
4、改写第三小节
(1)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75



(2)诗句这样写,是表达方式富有变化,显得更生动。你能用一二小节的形 式改写第三小节
吗?
(3)学生口头改写
(4)出示幻灯,全班齐读改写 后的第三小节。师:这是你们自己改写的诗,老师为你们感到
自豪。
5.不论落叶还是虫鸣, 不论秋风还是雁群,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信息,现在,让我们美美
地齐读一二三小节,享受享受这醉人的 秋天。
(二)仿写诗文
1、听听,秋的声音,那是金秋最美的歌唱。现在让我们 走进果园,走进山坡,来到
田野,来到树林,听,你还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砰砰”,树上的苹果你挤我碰。
“嘿哟,嘿哟”蚂蚁忙着准备冬粮。
“呱呱”青蛙正在加紧挖洞
(2)同学们真细 心,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却在那里找到了秋,听到了秋的声音,
能不能像诗人那样用书上的语 言,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表达出来。
(3)交流自己写的诗,指名上台朗读自己写的诗。
(三)再悟秋声
师: 同学们,难怪作者说,走进秋,就是走进了辽阔的音乐厅,学生读四五两小节。
师:读了这样的诗句,你能接着说几句吗?
五、诵读秋天的声音──配乐读文,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76



1、师:秋的声音很多很多,马虎的小朋友却听不 到她,因为她是那么来去匆匆,所以只有用
心听,你才能听到秋的声音。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秋,走进这 辽阔的音乐厅,为金秋唱出我
们的歌韵。
2、配乐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
秋的声音美妙动听,令不少诗人为之陶醉,他们也纷纷写了不少优美的诗句来赞美秋天, 老
师就在电脑百度搜索中找了一首,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秋天的歌
落叶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簌簌--簌簌--”
在黄昏的曲谱中滑落,
幻化成一曲优美的小令。

田野是一架豪华的钢琴,
农民伯伯在琴键上奔跑,
奏响了一首丰收的赞歌,
雄壮的音响在上空回荡。

果园是一支无声的颂歌,
黄莺在枝头歌唱,
为采摘果实的阿姨,

77



呈献舔美的歌儿……

秋天是一首歌,
一首幽雅的小夜曲,
一首刚劲的钢琴曲,
一首令人陶醉的古筝……
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我们是不是也该送份礼物给秋天 ,来赞美秋天!老师这
里有几种方式给大家参考,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送给秋天,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 其他方式
送给秋天、赞美秋天。大屏幕出示:
1、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
2、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秋天的声音。
3、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秋天的声音。
板书设计:黄叶 道别 每一片叶子
蟋蟀 告别 音乐厅 每一朵小花
大雁 叮咛 每一滴汗水
作业设计:读读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反思:


[

78



教学反思《
12
听听,秋的声音》
]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
文,为了达到以上目标 ,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享受音乐,发挥想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 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陪以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
到秋天的 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试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老师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
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
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

79



生情感共鸣。然后在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
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
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80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 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
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 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 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
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 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
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 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
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 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
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 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
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81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 组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 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
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 :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 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
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 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 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
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 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 怎么想的
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 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
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 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
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 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好吗?

82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三
作业设计:完成作文
教学反思: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这时学生对作文的 知识还知之甚少,
写作起来有一定困难。但如果教师在习作前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让学生顺利 地进行写作。
怎么准备?必须从现成的模式出发,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这个模式就是课文。 通过学
习,学生可以逐步明白: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模
式,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事物,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在阅读教学
过程中,要 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不失时机地渗透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
练。小语第五册第三单元 就是一篇写秋景的习作,写景对于写人、写事来说,比较难写,如
果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秋景的美丽,那 美景扣动学生的心扉,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也不是难
事。
一、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 br>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秋天在 我们宜昌变化很大,如:我们身边的树木有的四季长青,有的枝枯叶黄,还有的树叶
颜色正慢慢由绿变红 、变黄……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节气的变化?我从先交流自己眼中
的秋天,再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入手 ,让他们发现秋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再配以美丽的秋景
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做到有顺序
学生虽然敢说、想说,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不一 定能把想说的说出来,也不一定能有顺
序地说出来,更不一定能把它写下来。怎样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 己想说的话说好呢?所以
本节课我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 到近的观察,
并以一学生的讲述为例具体说明,然后再指导学生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部分,也可以先中
间再四周等等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将积累的好词佳句用进自己的讲述
和习 作中去。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悟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 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对于作文来说,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会使文章神采飞
扬。有了想象,我们可以把山写成一个伟岸的巨人 ,把春风写成一个神圣的神者,我们的笔
下的景物才会生动。因此本节习作指导教学中我抓住了想象来指 导学生说说树叶被风吹起的
样子,果农收获果实的情景等。从图画中回到现实,再从现实中回到画面,这 样让学生在说
话和习作中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里面加上好词佳句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了。

83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学生要认识2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56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积累语言。
4、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学会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观察发
现中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构思思路。
3、理解并学习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4、培养细心观察,巧妙思考,发现奥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理解“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课文中的具体化。
课时安排
13、花钟 2课时
14、蜜蜂 2课时
15、玩出了名堂 2课时
16、找骆驼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13花钟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艳丽、苏醒、湿度、 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陆续、大致”
等词语。

84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钟”,你都见过什么钟?
2、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花钟,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瑞士大花钟图片
(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
面各色鲜艳的花,争 奇斗艳,芬芳迷人。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这个花钟不仅美
观,而且能够报时,今天咱们一起 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花钟。
文中的花钟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报时的呢?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二)、学习生字,扫除学文障碍。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这些词、抢读、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在观察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个生字难写,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着重知道左右结构的字,例如:“湿、娇”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醒、致”左右宽窄差不
多。
3、要求在字贴上每个字描两遍。

85



(三)、再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看来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 他同学一边听一变想课文主要
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许多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2、那课文中都写了那些花 ,他们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
出相关的句子来画一画,读一读。
(1)找一找花钟里藏着哪些花?
(2)看图,认识花,感知花的美丽。
一起说花的名字,相应出示花的图片。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好看,美丽等等)
(3)默读课文,想想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出示课后题)填空
(4)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给同学听听,相机指导朗读。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做动作,指导朗读。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为什么喜欢?带着表情,指导朗读。
还有哪种花笑了?(昙花)
昙花含笑一现,从含笑一现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么美的顷刻间,我们多想留住它啊!指导
读。
这两种花的笑是我们看得到的,有一种花是在心里笑呢。(万寿菊)齐读。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 “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是哪一种? 齐
读出花开的气势
睡莲从梦中醒来 指导读。还有哪种花也是刚刚醒来?(烟草花)指导读。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请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动作谁再读读这句话。

86



6、再来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花儿的美丽吧。师生接读。
7、比较“凌晨四点 ,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和书上
的写法,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小结: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是呈现的语言效果却大相径庭,往往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同
义词或 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说:牵牛花是从形状、颜色上进行描述的;而“昙花、睡莲、烟草花”是着眼于 开放
的时间;“月光花”是从姿态上进行叙述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
各 有各的性情,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描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四)、课外延伸,培养写作能力。
1、同学们看这段话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是什么号?他告诉我们
什么?
你 们在课下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试着用书上的语言来
形容一下。看哪 一组的语言最美。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仿照书中第一段来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回忆引导生疑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诵读课文第1
自然段。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默读第二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联系课文,你能猜测“夜来香为什么在晚上
八点左 右开放”吗?为什么大多数花在白天开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87



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 ,就是我们
看到的花钟。(出示)
2、比较句子: “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
叙述的?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 ,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
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 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
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再一次有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 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
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 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作业设计 :
1、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 思:一是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
感受鲜花的美丽。 再让学生进行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初步了解“花钟”不同于一般
的时钟。另外,我设计了钟面, 让学生根据花开放的不同时间把这些花填入钟面并根据学生
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鲜花学起,打破了顺 序式的教学模式。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
生的 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在理解、朗读、 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

88



构,学会阅读。
不足之处:一、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 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在以后
的教学中会注重这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让 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由于急着赶进度,所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 较低,以后
要多加强本方面的指导。三、由于本课容量较大,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完成,学生的小练笔来< br>不及,所以没有做到读写结合。

89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 ”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
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 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 常有趣
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循序渐进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不认识或不懂的字或词语想办法读对、弄懂。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词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 固,教师随时纠
正读音,点评。

90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订正、强调字音,如:“阻”、“测”时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尽管”的 “尽”读三声。
4、默读课文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这次试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作
者得出什么结论?)
三、指导写字
1、下面看看同学们字写得怎么样。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 减……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
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 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
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勾画并读熟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91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听说”是什么意思?(不一定真实可靠)
2、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 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
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 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
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板书:捉蜜蜂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 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
全班汇报。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严谨的科学态度)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再读)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 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勾画下来。
9、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准确无
误、确确实实”的意思。) (行动结果完全符合预期效果)(真实可靠)
10、二 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
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 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
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
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92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
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
(能 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 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本能是人和动物不学就
会的性能,如:出生的婴儿会哭会喝奶;蜂酿 蜜等)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
六、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 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
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 听听有没有道
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 去查
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作业设计: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课后小结:




15《玩出了名堂》
教材简析:

93



这篇课文讲述了喜欢玩镜片的荷兰人列文虎克在工作闲暇时打 磨镜片,发明了放大镜,
后来又将两片放大镜进行组装发明了显微镜,用显微镜最早发现了微生物,从而 发现了一个
全新的世界而一举成名的事。课文的3、4自然段是重点段,这一部分详细讲述了列文虎克发
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过程。全文贯穿一个“玩”字,透视出列文虎克在玩的
过程 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课文紧扣单元专题,目的是启发学
生在平时的玩耍、 游戏中,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从而激发学
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 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 、看守、定时、清闲、
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 具”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 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
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 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
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 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
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 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94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 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
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
是什么 ?他玩出什么名堂?
【这是一个比较干净利落的揭题设计。揭题过程既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一个障碍─ ─理解了
“名堂”一词的意思,又让学生紧扣文眼“玩”,有目的地走进文本。】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 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
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 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
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95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 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 听写生字词。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
样的,心里 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 ,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
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

96



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
下面交流一 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3、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语文课堂应该回 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
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 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 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
显微镜)
2.让学生把“ 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
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 “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
形 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
加上引号,不仅 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
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 味性和可感性。)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 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
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 的。还有爱迪生,
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 件拆
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 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
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97



板书




课后小结:


16、《找骆驼》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 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
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 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
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
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
骆驼的特征, 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
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
老人为什 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 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 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98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
(一)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 同学们
都很聪明。
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
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 ,自学课文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 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
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 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
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 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
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99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 “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1.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
2.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
3.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 ( )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
人果然( )
四、说话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总结
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板书



课后小结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00

红色经典书籍-等差数列公式


一问一世界-南开大学考研成绩查询


苏州58同城网招聘-加拿大莱姆顿学院


济南事业单位招聘-年会邀请函


十五中-标语设计


华中农业大学分数线-暴强回复


英语代词-清明节的由来


意大利图兰朵计划-小时代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