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 习题 第一部分
张灯结彩造句-甘肃会计网
第一部分 复习概要
基本概念:
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消费者可能线;无差异曲线;边际
替代率;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提供曲线;贸易条件;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
要素丰裕度;H-O 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里昂惕夫悖论;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边际报酬递减;流动要素;特定要素;边际劳动产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这是一个在
分析生产
和供给时十分有用的工具,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企业或整个经济的
全部资源
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
一个国家可以更有效率地(用较少的
投入)生产一种物品,那么,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比另一个国家拥
有绝对优
势。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国生产一
种物品时的相对效率高
于另一国,那么与另一种物品相比,该国生产第一种物品比另一国有比较优势;
或者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
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
就拥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用一种资源的最佳可选
用途(若把该资源换
一种用途时可达到的最佳用途)的价值所衡量的该资源的成本。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生产可能性曲线
的斜率;在
一个所有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经济中减少一单位某商品所引起的另一种商
品的增
加量。
消费者可能线(Supply Curve, Demand Curve ):又称预算约束
线,或称等支
出线,它是一条在图表上用来表示有一定的个人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
者所
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曲线。(以粮食和棉布为例,每一
条等支出线都是由等式
P
C
Q
C
+P
F
Q
F
=V 或 Q
F
=VP
F
-(P
C
P
F
)Q
C
所确定的)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嗜好、一
定的技术条
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的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
的曲线
。(亦称等效曲线)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
代率说明一个人为了得到一单位某物品愿意放弃多少单位另一种物品。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明一
个国
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
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
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
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
dance)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的比
例,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一个国家实际拥
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很大区别。
衡量要素丰裕的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的供给总量来衡
量;二
是以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来衡量。总量法只考虑要素的供给,而相对价格法考
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
配合比例。要素密集度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
如资本-劳动比率
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里昂惕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的研究认为,“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
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
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这一结论与赫克歇尔—
俄林定理恰恰相反,故被称
之为里昂惕夫悖论。
理解: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要素禀赋理论,特定要素分析理论
的关键区别何在?
首先,在假定条件上,前两者假定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即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且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变;而要素禀赋理论,则涉及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
素,特定要素分析理论则涉及三种生产要素,即土地、资本和劳动;并且,后
两者都假定机会成本递增。
其次,内容上看,前两者单纯从生产效率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即
产生贸易的唯一原因就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要素禀赋理论则分析了
资源差
异在贸易中所起的作用,即各国间的资源差异是产生贸易的唯一原因;
特定要素分析与绝对技术差异和
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关键区别在于,边际报酬递
减;该分析有助于人们理解收入分配问题,即国际贸易发生
后将提高贸易国出
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
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
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
消费结构。
虽然,上述理论间有许多具体的区别,但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特点,
即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理解
贸易的发生。
习题精选:第一组
1. 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
加某一
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
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
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
品的相对价格,
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
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
更重要
2.本国共有 1200
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
劳动投入是 3,香蕉的单位产品投入是
2。
a.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答案提示:
a.
a
La
1.5
a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Lb
c.
劳动
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
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
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w
a
* a
a
) (w
b
* a
b
) ,由
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 w
a
w
b
,只有在P
a
P
b
a
La
a
Lb
,两种商品才都会
被生产。所以P
a
P
b
1.5
3.在制造品部门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大致和美国相同。美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
率相当高,但是大部分服务是非贸易品。一
些分析家认为,这给美国经济带来
了问题,因为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无法在世界市场上出售。这个结
论错在
什么地方。
答案提示: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行业间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行业间的
相
对劳动生产率,所以在我们作结论之前必须考虑四个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和服
务业,日本的制
造业和服务业,而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业。只比较劳动的单位
产品投入是不够的,如果 a
ls
< a
ls
*
,那么本国在服务业上的劳动生产率就比外
国高。这
表明了美国在服务业上有绝对优势,但这既非比较优势的必要,也非
充分条件。所以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4.一个国家用劳动和资本生产产品 1,用劳动和土地生产产品
2。总劳动供给量
是 100
个单位。在资本供给量给定时,两种产品的产出随劳动投入的变
化如下表所示:
产品 1
的产
产品 2 投入的劳
产品 1 投入的劳动 产品 2 的产出
出 动
0 0.0 0 0
10
20
30
40
25.1
38.1
48.6
57.5
10
20
30
40
39.8
52.5
61.8
69.3
50
60
66.0
73.6
50
60
75.8
81.5
86.7
91.4
95.5
100
70
70 80.7
80 87.4 80
90 93.9 90
100 100.0 100
a.画出产品 1 和产品 2 的生产函数
b.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弯曲的?
答案提示: Q
1
Q
1
(K
1
, L
1
)
,
Q
2
Q
2
(T
2
, L
2
)
(b)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之所以是弯曲的是由于劳动边际生
产力递减的缘故。由于劳
动要素总量不变,当 L
1
增加时,MPL
1
下降,相应地 L
2
减少,MPL
2
上升,也就是说如果
一单位的劳动从部门 2 转向部门 1,这一额外投入会使部门 1
产出增加,增加的量就是部
门 1 的劳动边际产量 MPL1,因此要使制造品的产出增加 1
单位,就比必须多投入 1MPL1
单位的劳动,同时从部门 2 中每转移出 1
单位的劳动,将使部门 2 的产出减少,减少的量
等于部门 2 的边际劳动产量。因此,要增加 1
单位部门 1 产品的产出,就必须减少
MPL2MPL1 单位的部门 2
产品的产出。所以曲线的斜率也是用部门 2 产品衡量的部门 1
产品的机会成本。即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MPL2MPL1。所以当 PPF
上的点向右下方移动
时,PPF 变得更陡峭了。
5. 根据上题中的生产函数,边界劳动产出曲线如下:
雇佣的劳动
部门 1 的边际劳动产出 部门 2 的边际劳动产出
10 1.51 1.59
20
1.14 1.05
30 0.97 0.82
40 0.87 0.69
50
0.79 0.61
60 0.74 0.54
70 0.69 0.50
80
0.66 0.46
90 0.63 0.43
100 0.60 0.40
a.假定产品 2 对产品 1 的相对价格为
2,画图确定工资率和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
配置;
b.利用 4 题中画出的图,确定每个部
门的产出,然后画图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哪一点上的斜率等于负的相对价格。
c.假定产品
2 的相对价格下跌到 1,重做 a.和 b.
d.计算价格变化对部门 1 和部门 2
特定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答案提示:
(a)假设劳动要素可以在两部门之间自由流动,那
么劳动将从低工资的生产部
门流动到高工资的生产部门,直到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为止。所以在均衡状态
,
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乘以价格。
MPL
1
P
1
MPL
2
P
2
,
P
2
P
1
2
上图交点的横坐标约在(20,30)之间
,只有找出近似的值才能解出线性方程。
劳动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近似为 L1=27
,L2=73,所以工资率约为 0.98
(b)相对价格 P
2
P
1=2,得到劳动在两部门之间大致的分配,进而得出来两部门的产出分
别为
Q
1
=44,Q
2
=90。
(c.)L1=62,
L2=38,产出也发生了变化产品 1 上升到了 76 个单位,而产品 2
下降到了 68
个,单位工资率约为 0.74。
(d)随着相对价格从 2 降到 1,产品 2
的价格下降了 50%,而产品 1 的价格保
持不变。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产品 2
的价格降幅(约为 25%)。相对于 P
2
的实
际工资率上升了,而相对于 P
1
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了,工人福利的变化主要取决
于他们的消费偏好。产品 1 的特定要素是
资本。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上升了。原
因:以制造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了,因此以制造品衡量的资本所
有者的收
益增加,也就是说资本所有者的收益上升幅度大于 P
1
上升的幅度;另外,由于
产品 2 的相对降价使其购买力增加了。产品 2
的特殊要素是土地,土地所有者的
收入下降了,原因:以产品 2
衡量的实际工资率上升榨取了他们的部分收入;
产品 1 价格的相对上升使他们的购买力下降了。
Answers:a. To solve this problem, one can
graph the demand curve for labor in
sector 1,
represented by (w=MPL
1
=demand for
L
1
) and the demand curve for
labor in
sector 2, represented by (w=MPL
2
=demand
for L
2
) . Since the total
supply of
labor is given by the horizontal axis, the labor
allocation between the
sectors is
approximately L
1
=27 and L
2
=73. The
wage rate is approximately
$$0.98.
w
p
2
xMPL
2
$$1.00
p
1
xMPL
1
0
L
1
27
L
2
Figure 3-2
100
L
b. Use the
same type of graph as in problem 2b to show that
sectoral output is
Q
1
=44 and
Q
2
=90. (This involves combining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diagrams
with the
economy's allocation of labor in a four quadrant
diagram. The
economy's PPF is in the upper
right hand corner, as illustrated in the text.)
c. Use a graph of labor demands, as in part a,
to show th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demand
curves for labor occurs at a wage rat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0.74.
The relative
decline in the price of good 2 caused labor to be
reallocated: labor
is drawn out of
production of good 2 and enters production of good
1 (L
1
=62,
L
2
=38). This
also leads to an output adjustment, whereby
production of good 2
falls to 68 units and
production of good 1 rises to 76 units.
d.
With the relative price change from
p
2
p
1
=2 to p
2
p
1
=1,
the price of good 2
has fallen by 50
percent, while the price of good 1 has stayed the
same. Wages
have fallen, but by less than the
fall in p
2
(wages fell approximately 25
percent).
Thus, the real wage relative to
p
2
actually rises while to real wage
relative to
p
1
falls. Hence, to
determine the welfare consequences for workers,
information is needed about their consumption
shares of good 1 and good 2.
6.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
均土地要高于用于种植小麦所用的人均土
地。但是在那些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
于养牛的人均
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能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
小麦
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的?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答案提示:
养牛业或种植小麦是否
是土地密集型的取决于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土地劳动
比,而非土地或劳动与产出的比。在美国,养牛业
得了土地劳动比率要超过小
麦种植业,所以在美国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的;如果在其他国家(如那些比较
拥挤的国家),养牛业的土地劳动比率也超过了小麦种植业,则在那些养牛业是
土地密集型的,
反之,养牛业这是劳动密集型的。其他国家和美国的直接比较
则没有什么意义。
7.“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
种资源是充裕
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
连劳动也不充裕。”分析上面这段话。
提示:重要的不是要素的绝对丰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丰裕程度。与发达国
家相比,穷国的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是丰裕的,因而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8.美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例如,东南部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西海
岸地区同行的工资低 20%。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为什么不能用来解释上述现象?
提示:我们在运用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时有注意前提三个条件:①两个国家或
地区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
产品;②两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同;③自由贸
易使两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价格相等。不同国家和地
区间工资率的不同主要有
以下几个原因:国内或国际间运输成本导致的贸易的自然壁垒;地区或国家之<
br>间人为的贸易壁垒,如法律限制,关税等;文化传统的差异对技术流动的抑制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