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关于诚信的英语作文-南京工程学院招生网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
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
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
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
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
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
对,那可是一个
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
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
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
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
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
的情感用你的
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
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
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
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
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
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
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
请“它们”
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
课文
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
家一起
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
小学。
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
提土
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
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
信,这样他们就
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
所边疆小学
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
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
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二) 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 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
乡下是什么地方?
(2) 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3)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 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
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6)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
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
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
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
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
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
的
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
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
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
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
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
时起,我们不再随
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
药材呢。同学们在课
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
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
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
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3、《爬天都峰》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
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
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
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
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
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
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
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
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
br>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
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
力、攀着、鲫
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
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
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
——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
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
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
言语
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
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
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
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
“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
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
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
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
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
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
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
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
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
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
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
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
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
表示敬慕,说明这一
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
不怕困难的勇气。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
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
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
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
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
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
人为一组,模仿
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
人望着险峻的天
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
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
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
。你可以向大家
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
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
交流课余生活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
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
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4、《槐乡的孩子》
一、教材简析:
这
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
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
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
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
充实。课文的语言
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
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
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
快乐的。
四、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
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
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
得快
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
那里的天真
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
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
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
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
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
价并小结:
槐
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
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
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
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
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
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
所欲言。4、引导小结:快乐
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
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
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
草丛中,绿草
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
人
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5、《灰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
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
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
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
情和感情,体会
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
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
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
体会它的可爱。
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
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
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
会
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
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
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
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思考、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
六、处理课后练习题。
七、布置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
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
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
了什么事情?男
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6《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
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
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
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
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
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
界人民都很敬
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
同伴一起读,
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
影师给高尔基
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
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
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
构字(辆—形旁
“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
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
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
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
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
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
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
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
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
“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
孩当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
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
子,回来!我给
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
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
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
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
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
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6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
躲闪、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
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
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
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
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
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
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
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
,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
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
交际做好准备。
课后分析: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
阔天空的
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
本细读
,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
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
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
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
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
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
br>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
话,让孩子有自己
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
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
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
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
……”或者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
的色
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
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
吧!
8 *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
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
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
方反复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
友家去,二女儿宋庆
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
br>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
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
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
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
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
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
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
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
动。事先有意让学
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
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
夸他(她)的活动”,
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
br>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
解人意;有的勇敢
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
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
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
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
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
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
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
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
参考。《(他
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
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课后分析:
三年级时习
作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所以在教学之前举行了
“我来夸一夸”时为了降低孩子写作的难
度,在教学中学生的日记作为范例,可
以增添孩子写作的兴趣,也使孩子除却对作文对惧怕心理,还可以
让孩子撰写作
文时“有路可寻”。从孩子对作文反馈来讲,学生能简单把事情叙述清楚,但写
得
生动的为数不多,特别是习作的格式,标点的使用上正确率有待提高。故我十
分重视习作的讲评,批改讲
评之后再让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
写作习惯。“万事开头难”之后定会是“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
9、《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
(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
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
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
点拨理解“动客情”
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
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
(唐·王维)
第二课时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
节也可以以连线
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
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
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
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
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
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
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10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风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
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
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
趁东
风放纸鸢。
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2)宋代寇
准的诗
《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
渭的诗《
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
儿女上青天。
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
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
源。
4.交流
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
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
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
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
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
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
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
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
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
“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
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
以后该
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
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
到
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6.拓展。
(1)复习《村居》:看到这些孩子放风筝的
高兴劲儿,大家都会想到
一首诗──《村居》,还记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
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
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
放纸鸢。
(2)《村居》描写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明朝还有一位诗人写了一
首描
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要不要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风鸢图
明徐渭
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
青天。
(3)我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放风筝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学想读读
描
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宋朝有个诗人寇准就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大家
想不想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4)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
情。
2.理解
“垂头丧气”:老师告诉大家,“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
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
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
机指导。
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识字写字。(略)
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境。文章语言朴<
br>实。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
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
童趣。
11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语言的优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的优美,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
2.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轻轻地,轻轻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2.课件出示三个段首句,指名朗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3.指名朗读2——4自然段。
4. 小结,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
1.朗读段首句。
2.创设意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指导朗读本段优美的语句。教师重点点
拨以下几处。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想象句中描写的画面,读出凉爽的感觉。相机教学多音字“扇”字。
②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意境。
梳理课文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美,体会言语的
生动形象。
创设情境,表现“你挤我碰”和“争”的情趣,再有感情地朗读本句。
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
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教师指导朗读,创设想象空间,激活想象,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的
色彩。相机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3.借助小泡泡,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
4.词语扩展训练。
5.回顾本段,课件出示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认读并积累。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1.指名朗读本段,让老师从你的朗读中闻到香味。
2.指导读好“香香的”“甜甜的”。
3.引导学生体验并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4.拓展,你还能闻到哪些水果的香味。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
感。
1.自读本段,思考: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你们听到了什么?(冬天
快要来了)
2.树林里的小动物,植物听到了这个消息,它们都在忙什么呢?指名几
个学生合作朗读本段。
四、回顾全文,指导书写,拓展提升。
1.教师梳理课文内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书写生字:“扇”“爽”
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书写后师生共同订正。
3.课末总结。
4.拓展,发展学生语言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下读一些有关描写秋天的文章、诗歌。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朗读体会用词的形象传神。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激发学生自主识字,注意观察字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香香甜甜 ______的歌
准备过冬
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
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
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
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
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
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
前
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
一起走近每一片叶,
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
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
话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
的图画或挂图(
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
给我们大家带来很
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
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
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 写前指导
1. 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 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 交流好词好句。
三、 写作
1.
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
顺,用上了好词。
2. 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
自行修改
四、 交流、欣赏
1. 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
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 自己再次修改。
4.
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 作业
1. 誊写
2.
家长写出评价。
13、
花钟
一、教学要求。
1. 认知目
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
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
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
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
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
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
时
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
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
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
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
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
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
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
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
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
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
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
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板书设计:
13 花钟湿度
花
不同 开放
时间
(一天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
系。
7、
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
。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
板书设计:
13 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14 蜜蜂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
生字。正确读写“
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
和探索精
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
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
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
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
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
把字音读准确。
第
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
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
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
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
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
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
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
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
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
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
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
蜜蜂飞回来的时
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
能坦然说出自
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
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15
学习目标:
玩出了名堂
1.会认6个生宇,会写
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
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
单、显微镜、挤
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
生物的,从而激发好
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
的,并交
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
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
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
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
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
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
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
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
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
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
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
,
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
用一些术语的枯燥
,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
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
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
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
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
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
信学生会对这些事
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
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
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
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
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16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
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
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找骆驼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
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
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
。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
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
学会观察——思
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准备
1、 揭示课题
①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骆驼”两个字有什什
么不同和相同?
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
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 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3、 指导预习课文
要求:
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检查预习情况、
4、 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
课文主要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 复习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讲读课文1——9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
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
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③ 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1——9)
④
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
急————生气)
⑤
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
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
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⑥
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
⑦ 出示小黑板:
1、╳ ╳说:“………”
2、“…………╳ ╳ 说“…………”
3、“…………:╳ ╳说:”………………“
4、“………………”
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
⑧
“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
话?
“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再分角色读。
⑨ 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从“是的
、不错、对极了”
中看出老人不仅知道骆驼的特点,而且还说的十分真确,所以商人认为老人
哄
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⑩
过度: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的这样
清楚呢?请大家读老人不紧不慢的话。
3、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 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从哪儿看出?
② 老人为什么对老人走失的骆驼知道的那么详细?
对上米那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人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这米,那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棵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以上练习后,出示两张树叶的形状图
请大家区别一下,这两张树叶哪张是商人的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
③ 这一些都是老人看见后,
经过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这是第
一个方面接着又分析了第二个方面,——应该这样去找骆驼。
④ 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望哪儿去了,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⑤ 齐读
⑥ 从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个词连接的?(至于——)讲清至于的
用法。
除了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到骆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哪种办法
好?为什么
朗读指导。
第三课时
1、教学过程
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呢?我们来学最后一段。
2、学习最后一段
默读课文,思考: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
“指点“是什么意思?老人指点
商人什么?(引导启发遇到困难,不要
着急,要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一定会找的办法)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开始找不到骆驼,现在按照老人的指点找的了骆驼,这时他会怎么
想?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子、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
的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文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有没有象老人那样去解决?
板书设计: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
学的发现,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
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
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
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
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
收集更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
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
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
你观察中的发现告
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
起
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
,共同分
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
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
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
思考
,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
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
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
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
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
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
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
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
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
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
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
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
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 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
3. 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 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
有
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
练习。
6. 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
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
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
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
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
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
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
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7.
看谁最先背下来。
8. 背诵比赛。
9. 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
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
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
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
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 这7个字扩词。
4.
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
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
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
这方面的资料跟
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
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17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
远近闻名、
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
授、敬重
、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
孔子拜师
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
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
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
门去认识古代
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
的资料呢?还是
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
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
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
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
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
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
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2)(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
“字”。)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你觉得孔子是
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
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关键
词语用红色表示。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
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引导学生理解
“远近闻名、渊博”
,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
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听音乐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
的呢?(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
照着,他……也许他
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
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
……;摔倒了,他……几乎分
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
学生。”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
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虚心求教
4、小结学习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五、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分笔画书
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
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
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
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
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
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
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
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
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
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
去开启
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
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
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
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1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
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
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
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
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
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
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读一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盘古开天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生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
3.让学生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品悟。
1.交流初读感受。
2.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勾画出让自己感到神奇的语句。
3.交流勾画的语句,并认真品读,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故事的
神奇,体会盘古的伟大。
四、总结拓展。
1.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宇宙,进一步感受神奇的变化与盘古的无私
奉献,升华情感。
2.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浏览各民族创世神话,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练习复述故事。
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让学生积累本课优美词句。
四、仿照第四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可以从下面的
话题
中选择一个接着写,也可以自己确定内容。
1.“公园的景色真美呀。”
2.“超市里,商品的种类真不少。”
3.“我们的校园可美啦!”
19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讲读1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图片
五、教学目的:
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找出重点词<
br>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读懂第一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六、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
赵州桥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回顾这一段的阅读方法,说说这一段的段落意思,
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句。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那么
它为什么能如
此闻名呢?除了它的年代久远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设计,是个创举。
第2段
就写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
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5句话)
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⑶、找找这个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2、集体讨论。
⑴、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也就是它和别的桥相比,有什么独特
的地方?(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
拱形的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
洞,所以课
文第1-3句具体介绍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第4句: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时,
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解释:“横
跨”:因为发大水时,河水不但可以从大桥洞流过,还可以从四
个小桥洞流
过,减轻了流水时对桥身的冲击力,所以说它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⑵、这段话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句?(出示这句话)
3、小结第二段。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5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好后读一读,集体订
正。
谁能说说这一段话主要讲了赵州桥什么?(坚固)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第2自然段从它的设计上的创举来说明赵
州桥的坚固,而这一段则主要从什么方面来说明赵州桥的美观,下面请大家
看课文第3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完成下列问题。
⑴、找一找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⑵、说一说这一段的重点词句是什么?(精美的图案)
2、回答问题。
3、分析第3自然段。
⑴、请大家读读第3小节的第
一句话: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不
但坚固”总结第2自然段的内容,“而且美观”是指这段课文
介绍的重点。
出示:“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⑵、课文从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美观?(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
明美观。)
⑶、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出示: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②、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冒号后面的有的……有的……还有的……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③、把这三个图案都写了,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请一学生读。
这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所以这一句话是把前面列举的三种图案作
了概括。这里用先列举后概括的方法
把图案的精美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4、小结这段话的第一句,总起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接
着通过三
种图案分述它的美观,最后,又总结了“所有的龙……像活的一样”这种用
“总起——
分述——总结”的方法写出了桥的美观。
四、小结。
第二、三自然段课文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用过渡
句连接起来。
五、要求有表情地朗读、引背第3段。
板书:
赵州桥
坚固(设计独特):长 宽 大桥洞 小桥洞
美观(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
20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
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
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 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二. 环节设计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
“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
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
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
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
体会。
2.老师激
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
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
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
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
br>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
法”。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
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
,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
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
的人都画在上面
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
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
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
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
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
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
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
么,
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
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
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
说什么?
2.老师出示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中华文化真叫绝!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
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
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
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
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
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
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
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
不完
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习作
1、在综合
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
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
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
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
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
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
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
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
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
子。
4、再读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
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
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
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
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
?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
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
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
br>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
很高兴,说:“你真是
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
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
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
见了老鼠就要吃它,
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
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
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
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
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
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
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
唱呀?”老鼠说:“我
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
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
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
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
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
,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
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
名!”牛还没吧话说
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
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
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
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
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
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
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
生肖邮票中的第一
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
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
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
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课后反思:
在学习课文的过
程中,已经布置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学生纷纷
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由于一些学生的
资料是同一类的,就安排
了自由组合,相互补充,效果很好。紧接
着又进行了习作的指导,学生还在
兴头上,都能按要求写出自己想说的。
20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
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
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
古诗两首
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
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
?李白(701—76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
br>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
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
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
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
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
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
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
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
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
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
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
了个
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
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
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
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
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
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 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
丽;在阴雨的天气里
,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
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
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
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课后反思:
总觉得学习古诗没有
完全脱离老的套路,就是现在加强了学生的朗读、
感悟,但是随着诗的难度的增加,仅凭课堂学习就能掌
握诗的意思是不可能
的,所以还必须要求学生课前了解诗的背景和大意,这样才能帮助有效学习。
21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能用“富饶”和“宝贵”造句。
富饶的西沙群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
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
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
能力。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
达能的训练。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
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
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
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
试图通过一幅
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
到了海
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
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
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
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
然段的内
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
予表扬,追
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
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
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
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
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
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
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
”,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
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
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
资料图片,观察图片
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
、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
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
“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
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
么美,我们
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
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
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
“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
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
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
括能力。
2、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
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