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导学答案
保护眼睛的颜色-年末工作总结
《宏微观经济学》导学答案
第一章需求与供给曲线决定
一、填充题
1、价格 边际效用 边际成本
2、正常商品
低档商品 正常商品 低档商品
3、必需品 奢侈品
必需品 小于 奢侈品 大于
4、一般低档商品 吉芬商品
5、上凹型
下凹型 右下方 减少
6、增加 增加
7、增加 减少
大于 增加
8、增加 减少 小于 减少
二、选择题
1、A. 2、B 3、B 4、A. 5、B 6、C 7、B
8、C
9、A 10、C. 11、A 12、D. 13、B
14、D 15、C 16、C
17、A 18、B. 19、C
三、判断题
1、7 2、7 3、7 4、7 5、3
6、3 7、7
8、3 9、3 10、7 11、3 12、3
13、3
四、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
是商品的供给量与
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因为
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决
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这最后一个商品之前的商品的
边际效用都大于这最后一个商品,此大于的部分,消
费者没有付钱。
3、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
br>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在这最后一个商品以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
个商品
,此低于部分就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
4、替代效应:因为一个商品价格的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个商
品,少消费其他相关
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
5、收入效应: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
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
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
五、问答题
1、“均衡价格是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不正确。因为供给是条
线,需求也是条线,供给等于需求,就是供给曲线与需求
曲线重合,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供求定律决定
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
方倾斜,这两条线永远不会重合,供给不会等于需求,均衡价
格因此不是供给等于需求时的
价格。均衡价格也不是“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因为支持价格
和限制价格时的
供给价格都等于需求价格,但是它们肯定不在均衡点上。均衡价格更不是“供给量等于需
求
量时的价格”,因为买卖双方提供和需要的数量很可能相等,但是他们的价格往往谈不拢。
所
以均衡价格只能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它必须同时满足供给量等于需求
量,供给价格等于
需求价格这两个条件。
2、举例说明独立品、替代品和补充品。
答:独立商品说明
消费者的效用只随某一种商品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与其他商品无关。
例如,面包的效用无法替代服装效用
,多吃面包不会少穿服装。完全替代商品说明两种商品
可以完全替代,且其替代比率是一个常数。例如,
苹果和生梨可以完全替代,可以不吃苹果,
完全吃生梨;反之也一样。相互补充商品说明同时消费两种商
品才能实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例如,汽车与汽油,录像机与录像带,只有同时消费两种商品才能实现消
费者的满足程度。
3、用图像说明价格上升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如图所示,商品X的价格上升后,消费可能性线由M
1
下降至M
2
,此时
做一条与
原来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而与新的消费可能性线平行的虚线M
*
,表明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
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而收入的减少没有到位。表明X商品的涨价致使
X商品消费减
少,Y商品消费增加,涨价的替代效应是负的。同时涨价造成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低等商
品的消费增加。也就是说,全部负效应为X
1
X
2
,消费者的满足程
度也从O
1
点下降到O
2
点。
涨价的收入效应X
1
X*是正的,表明商品X贵了,在低收入水平上,低档商品X的消费反
而增加,涨价的替代效应X*
X
2
则是负的。
4、用图像说明价格上升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与上题同样的方法作一条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而与新的消费可能性线平行
的曲线,表
明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而收入的减少没有到位。然后
可以证明吉芬商品X涨价
后,其全部效应X
1
X
2
是正的,均衡点也从O
1
点移动到
O*点,表
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下降,但是,价格上升实际收入减少后,吉芬商品X的消费反而增加。<
br>其中替代效应X
1
X*是负的,因为X商品贵了,人们多消费Y商品。但收入效应X*X
2
是正
的,表明实际收入减少,吉芬商品的消费反而增加,且其幅度之大,抵销了全部
负的替代效
应还有富裕。
5、用图像说明价格上升时,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br>答:与前两题同样的方法,作相切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并平行于新的消费可能性线
的虚线,表明
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而收入的减少没有到位。此时
涨价的全部效应X
1
X
2
是负的,收入效应X
1
X*是负的,因为普通商品的收入减
少,消费也
减少;替代效应X*
X
2
也是负的,因为X商品贵了,对他的消费相应减少。
6用图像说明必需品、奢侈品和低等商品的恩格尔曲线并说明其含义。
以下三个图形的横轴表示消费者购买的数量(X),纵轴表示收入 (I)。
图(A)是必需品的恩格
尔曲线,它表示消费者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必需品的购买数量
增加的速度小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图(B)
是奢侈品的恩格尔曲线,它表示消费者随着收入的
增加,对奢侈品的购买数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大于收入
增加的速度.图(C)是低档商品的恩
格尔曲线,它表示消费者随着收入的增加,对低档商品的购买数量
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
I I
I
I
1
-------------
I
1
------------ I
1
----------
I
2
-----------
I
2
----- I
2
--------------
X X
X
X
2
X
1
X
2
X
1
X
2
X
1
(A)
(B) (C)
第二章
弹性理论
一、填充题
1、需求量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百分比
2、背离均衡点的
3、发散的 收敛的 发散的
4、消费者
生产者 消费者
5、下降 下跌
6、同方向 反方向
二、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B
7、B 8、A. 9、B. 10、A 11、
C 12、A 13、B
14、C 15、B 16、A. 17、C 18、B
三、判断题
1、7
2、7 3、7 4、7 5、3 6、3 7、3
8、3 9、7
10、7 11、7 12、7 13、7 14、7 15、7
四、名词解释
1、蛛网定理:描绘偏离均衡点的价格和产量向均衡点靠拢的轨迹,有收敛的、发散的和封
闭的三种蛛网
。
2、销售税:政府按一定的税率对商品的销售量征收的税。
3、收入弹性:指商品需求量
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
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
。
4、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反应程度。交叉
弹性小于0的是互补商品,大于0的是替代商品,等于0的是不相关商品。
5、独立品:是此商品的消费与彼商品的消费之间没有关系的商品。
6、替代品:此商品的消费的增加可以造成彼商品消费减少的商品,如生梨与苹果等。
7、补充品:指两个共同消费才能满足人的欲望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
五、问答题
1、决定价格波动收敛或发散的原因是什么?
答:决定价格波动收敛或发散的原因在于供给弹
性和需求弹性的关系,如果商品需求弹
性大于供给弹性,该商品价格波动的蛛网就是收敛的;反过来,如
果商品供给弹性大于
需求弹性,该商品价格波动的蛛网就是发散的。
2、作图说明农产品的蛛网形状。
答: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因为农
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短,只
要价格上升,农产品的供给就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对需
求的影响
较小,所以农产品的蛛网往往是发散的。如下图所示,顺着箭头,可以看到农产品价格
波动的蛛网是发散的。
3、作图说明对香烟征税时,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的负担大? 答: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
低对香烟需求
量的影响较小;相对而言,香烟供给曲线的弹性却较大,因为价格的上升能使
其供给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这就决定了对香烟征税时,税负主要由消费者负担,因为,需
求曲线的弹性小于供给曲线的弹性,其税
负主要由消费者负担。如上图所示。
4、说明收入弹性的宏观和微观意义。
答
: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
反应的灵敏程度。它
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的比值。某种商品收入弹性大
于1,说明该商品的销售速度快于
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生产该商品行业的员工的收入增长
要快于其他行业,国家要支持收入弹性小的商品
行业的生产,而个人则要尽可能进入收入弹
性大的行业,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5、简述交叉弹性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答:交叉弹性是一个商品的价格变
动对另一个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是此商品需
求量的变动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此商
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彼商品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比值。如果该比值大于零,表明此商品与彼商品是替代
商品,因为此商品价格上
升,此商品需求量减少,致使彼商品需求量增加。如果该比值小于零,表明此商
品与彼商品
是互补商品,因为此商品价格上升,此商品需求量减少,彼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此商品与<
br>彼商品共同消费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如果该比值等于或趋向于零,表明此商品与彼商品之
间没有
什么关系。对企业来说,如果它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的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表明它
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的
商品是互补商品,它们可以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如果这个企业
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的商品的交叉弹
性大于零,表明这两个商品是替代商品,这两个企业将面
临激烈的竞争,该企业要警惕别的企业抢占它的
商品的市场份额。
六、计算题
1、大明食品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
估计如下:Q=2000+0.2I,Q为需求数量,I
为平均家庭收入,分别求出I=5000元,1
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
解:eI=
eI=
×
×
=
0.2×
=0.2×
=0.33
=0.6
eI=×=0.2×=0.75
2、明光服装公司生产男式上衣,在1997年中,这家公司出售23000件,平均每件13元,在1998年1月初,明光服装公司的主要竞争者:太和服装公司削减其男式上衣的价格,每
件从1
5元下降到12元,结果使明光服装公司的男式上衣销量急剧下降,在1998年2月和
3月,每月销量
从以往的23000件降至13000件。
(1)
(1) 计
算在2月、3月期间明光公司和太和公司销售男式上衣之间的交叉弹
性?这两家公司生产的男式上衣是好
的还是不好的替代品?
解:e
yx
=×=[(23000-13000)23000
]÷[(15-12)15]=2.15
所以两者是较好的替代品。
(2)假定明光公司的价格弹性系数是 -2.0。假定大和公司维持12元的价格,那么明
光
公司要削减价格多少才能使销量回升到每月23000件。(提示:运用弹性公式,把已知数
值代入公式
,解出未知的价格。)
解:e
p
=×= -2=×
X=9.8元
答:价格要下降3.2,即13—9.8。
3、1998年1月某航空公司的飞
机票价下降5%,使另一家航空公司的乘客数量从去年同期
的10000人下降到8000人,试问交叉
弹性为多少?
解:e
yx
=×=4.44
第三章
生产理论补充
一、填空题
1、劳动 资本
2、 上凹型 下凹型
3、 A
4、水平型 、 向下倾斜型
、 先向下倾斜后向上倾斜型
二、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B 7、C
三、判断题
1、3 2、3 3、7 4、7 5、7 6、7 7、7
四、名词解释
1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生产要素
替代另一个生产
要素的技术上的比例。它是两个生产要素边际产出之比的倒数。边际替代率是负的,并且
呈
递减趋势。
2扩展路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把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联结起来,就形
成生产扩展路线。它表明生产规模扩大、产出最优的轨迹。
3资本密
集型扩展路线:在纵轴表现资本量,横轴表现劳动力使用量的情况下,上凹型
的生产扩展路线是资本密集
型的生产扩展路线。表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本的使用越来
越多了。
4劳动密集
型扩展路线:在纵轴表现资本量,横轴表现劳动力使用量的情况下,下凹性
的生产扩展路线是劳动密集型
的生产扩展路线。表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力的使用越
来越多了。
五、问答题
1、
1、说明水平型长期成本曲线的原因。
答:
如图所示。这类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将保持不变,这类企业所属工厂的规模正处
于最佳状态,其工厂数目
和工厂规模的扩大和收缩都不会引起规模经济或不经济的问题,亦
即投入的收益递增或递减的情况。
六、计算题
1、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一Q,Q为产出数量:
(1)写出TFC,TVC,AFC,AVC,ATC方程式。
解:TFC=30000
TVC=5Q一Q
AFC=30000Q
AVC=5一Q
ATC=30000Q+5一Q
(2)画出TFC、TVC,TC,AFC,AVC,ATC的图形。
解:
2、已知生产函数为Q=1OX,X为可变投入单位量,Q为产
出数量,不变投入的单位为3个,
不变投入的单价为1000元,可变投入的单价为50元。决定相应的
TFC、TVC、AC、AFC、AVC、
ATC、MC的方程式。
解:TFC=3×100=3000
TVC=50×X=5Q
TC=3000+5Q
AFC=3000Q
AVC=5
ATC=3000Q+5
MC为TC的导数,MC=5
3、已知成本函数为了TC=3000+15Q一3Q十Q,Q为产出数量:
(1)产出为5OO单位时,AFC是多少?
解:AFC=6
(2)产出为100O单位时,AFC是多少?
解:AFC=3
(3)产出为300单位时,AVC是多少?
解:AVC=(15Q一3Q十Q)Q=89115
(4)在产出为多少单位时,可变投入开始发生边际收益递减?
解:MC=15-6Q+3Q
对MC求导,并令其等于零,即dMCdQ=-6+6Q=0
Q=1
(5)在产出为多少单位时,可变投入开始发生平均收益递减?
解:因为在边
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相交之前,平均可变成本递减,也就是平均收
益递增,到了AVC=MC之后,平
均可变成本递增,也就是平均收益递减,所以这里要求AVC=MC
时的Q值,即:
15-3Q+Q=15-6Q+3Q
Q=1.5
(6)指出相对应的生产阶段。
解:在Q=1.5前属于产出递增阶段1,在Q=1.5后属于产出递减的阶段2、3。
第四章 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填空题
1、 效用和价值
利润
2、土地 、 劳动力 、 资本 、技术 。
3、 发育 、 繁荣 、 衰老
4、土地 、 劳动力 、 资本
1、
6、单人业主制 、 合伙制
、 股份公司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 B C 2、A B C 3、A
B C 4、A B C
5、A B C D E 6、A B C
D 7、A B C D E
五、判断题
1、7 2、3
3、3 4、3 5、3 6、3 7、3
六、问答题
1、说明企业的性质,以及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性质认识的错位。
答:企业的性质是指它
既是一个创造效用和价值的生产单位,又是一个不断追求利润
最大化的单位。其本质是通过效用和价值的
创造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
业是一个经营单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在我国传统的
计划经济中,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发
生了错位,表现在,第一,偏离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国有企业只能服从
于国家的计划指标,
不能也无需自负盈亏,所有的盈利都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补贴;第二,企业承担了
过多的
社会责任,如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健等。所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实际上是一个计划执
行单位,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
2、所有制形式的基本内容。
答:所有
制是一种产权归属制度,又叫产权制度或所有权制度。所有制可以分成私有制、
公有制和介于公私之间的
混合所有制这三种最基本的形式。其中,私有制是财产(生产资料
和消费资料)所有权归私人所有的一种
制度;公有制是财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权
归公共单位所有的一种制度;混合所有制是指公和私
、共有性和排他性浑合一体的财产制度,
它的典型形态是股份制。
3、市场经济价格决定机制与计划经济的价格决定机制有什么不同?
答:价格由供给曲线和需
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而决定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因素分别是企
业的边际成本和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其
中: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具有不断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所以作为边际成本
的
供给曲线的位置不仅较低,而且具有不断下降的倾向。同时,需求者用自己的钱进行交易,
自己钱的边际效用大,从而使商品需求曲线的位置也趋于下降。其交点所形成的商品价格也
必然尽可能
的低。这样的价格就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商品的效用和商品的生产成本,价格高的
商品效用大,其所吸引的
生产要素就多;价格低的商品效用小,其所吸引的生产要素也少。
以这样的价格导向就能比较合理地配置
有限的社会资源,其所形成的产出为社会需求所决
定,并随着总需求的变化为转移,所以就能在较大程度
上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供给方和需求方都用公家的钱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甚至
购买
消费品。企业不会最大努力地降低生产成本,购买者也不在乎用掉公家钱的多少,故其供给
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位置都相对较高,从而使得商品价格相应偏高。然而这种价格并不能真实
地反映商品的
效用和商品的成本。价格高的商品因为公款消费的比重大,效用却未必大;而
价格低的商品则因为私款交
易的比重大,而往往具有较大的效用。以这样的价格配置社会资
源,偏离社会需求导向,因而只能实现较
低的的社会满足程度。
4、为什么传统的国营企业资源配置效果不及私营企业?
答:私有制是财产所有权归私人所有的一种制度。私有制的产权归属清晰,所有者对自
己所拥有资产的
形态、产权量大小、所有者权益多少都非常清楚,与产权相关的权、责、利
非常对称。所以,在同样规模
的条件下,私有制较其它所有制具有更高的效率,而且因为私
有制的效率和个人利益高度一致,所以它的
自我约束机制健全,不需要社会付出外部监督代
价,也不需要政府为提高其资产使用效率而操心。 公有制是财产所有权归公共单位所有的一种制度,公有制存在着产权虚置的问题,这
就必然产生权、
责、利的不对称问题,因为缺乏必要的制约和激励,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效
率就难以提高。所以,我国公
有制的改革仍然需要在明晰产权、健全制约激励机制上寻找突
破口。
5、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途径。
答: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70年代末到80
年代末,主要目标是“放权让利”。1984年以前,重点是给企业
下放生产经营和收入分配两方面的权
力,包括下放扩大再生产权力,自主决定奖金、实行计
件和定额工资分配等。1984年以后到80年代
末,主要是试行和普遍推广承包制,与此同时,
企业资金的获取实行“拨改贷”,给政府财政的上缴实行
“利改税”,企业的经营权进一步
地扩大。
第二,90年代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在实行股份
制改造,其中有一部分自1990年底和1991年上半年以来,分
别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
所挂牌上市交易,实行企业产权的社会化。1992年以来,有条件的国有
企业实行改制、改
造、改组,逐步建立以股份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革实现了国有制企
业所
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行的企业制度在总体上主要分为国有、集体、股份合作、私人和个体五类。
6、为什么股份制改革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果?
答:股份制企业的主要优点就是产权明晰,
企业经营者要承受市场的竞争压力,对全体
股东负责:如果企业经营不佳,股票价格下跌,则企业经营者
会受到股东的质询、解聘,甚
至别的企业的收购而失去经营者的位置。如果企业经营得好,企业股票价格
上升,不仅作为
股东的经营者财产会增加,而且该公司还有实力兼并其它企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股份
制
企业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从而提高
资
源配置的效果。
7、为什么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
答:因为股份
制企业是一个既有效率又能保障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所有制结构,所以股
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
形式。
8、公司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答: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由董事会、经理局、工会和监事会组成,权、责、利分明。
第五章
市场结构理论展开
一、填空题
1、已知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平均变动成本为8元,平均总成本为10元,则:
(1)若该产品价格为7元,那么单位贡献利润为 -1 元,单位经济利润
为 -3
元,企业在短期内 不 生产,在长期内 也不 生产。
(2)若该产品价格为8元,单位贡献利润为 0 元,单位经济利润
为 -2 元,企业在短期内
应该 生产,在长期内 不 生产。
(3)若该产品价格为9元,那么单位贡献利润为
1 元,单位经济利润
为 -1 元,企业在短期内 应该 生产,在长期内 不 生产。
(4)若该产品价格为10元,那么单位贡献利润为 2元,单位经济利润
为
0元,企业在短期内 应该 生产,在长期内 不 生产。
(5)若该产品价格为11元,那么单位贡献利润为 3 元,单位经济利润
为 1
元,企业在短期内 应该 生产,在长期内 也应该 生产。
二、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6、D 7、B 8、A.
9、A
三、判断题
1、7 2、7 3、7 4、3 5、7
6、3
7、7 8、7 9、7 10、7 11、7 12、7
四、名词解释
1贡献利润: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的部分。它是企业短期亏损极小
化决策的依据。
2长期供给曲线:在长期中,企业必需的生产条件是其产品的售价高于所有
成本,所以长期供给曲线是AC以上的MC线。一般说来,长期供给曲线比短期供给曲线要
平坦
。
3突点的需求曲线:当一家寡头提高价格时,它的竞争对手为了增加销售量
并不提高价格
;当其降低价格时,它的竞争对手为了不减少销售量,也降价,由此形成的曲
线就叫突点的需求曲线。突
点的需求曲线表示,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
4差别价格:是指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的不同弹性制定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价格。
5一级差别价格:企业对出售的每一个单位的商品都制定尽可能高的价格,
也就是按照商品的边际效用逐级降低价格,这种差别价格叫做完全差别价格。
6二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对同一商品的不同需求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但是,
它并没有全部拿走顾客的消费者剩余。
7三级差别价格:是企业根据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弹性制定不同的
价格,从而获得最
大化的利润。这里的不同市场不仅指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的市场,而且指由
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产品用
途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市场。
8自然垄断:是一种合理的垄断。它说明只要一个企业的产出就能满足全部
市场需求,不需要
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参与生产。尽管这种参与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成本
上肯定不经济。
五、问答题
1、垄断性竞争企业如何定价?
答:所谓垄断竞争市场是指那些存在着商品产品差异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
的个别企
业既能决定自己的产量,又能决定自己商品的价格。
如图所示,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决策是个不断调整的“试错”
过程。如一个垄断性竞
争企业估计目前的市场需求曲线为D-AR1,它的边际成本曲线为MR1,根据
MR1=MC的原则,
其产品的价格应为P1,期望的销售量为Q1*,但实际的销售量却只有Q1,因
为实际的市场
需求曲线只是D-AR2,所以在P1的价格水平上,遇到D-AR2曲线回落,需求量只
停留在Q1。
该企业只能将估计的需求曲线调整至D一AR2,否则就会因为产出过多而亏损。根据D一
AR2
的曲线,得出的MR2与MC相交,可以制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P2,期望的商品销售量为Q2
*。
但是,由于其它因素影响,实际需求萎缩致使需求曲线低于D-AR2的水平,所以该企业的实际销售量也没有达到Q2*,而只停留在Q2。这又迫使管理者再次调整对需求曲线的估计。此
调整
可以不断进行,直至估计正确为止。如果,该企业第三次根据P2和Q2交点所处的需求
曲线,判断D-
AR3为正确的需求曲线,然后据以做出MR3与MC相交,这就把价格——产出
的决策定在P3和Q3
上,此时只有一个 Q3,而没有Q3*,没有实际商品需求量与期望的需
求量的背离,需求估计和价格
一产出调整过程就到此为止。所以,在垄断性竞争的市场中,
企业有某种程度的价格制定权,但是他们不
能随心所欲地使用这种权力。企业要取得利润极
大值,必须小心注意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变化情况,并及
时调整价格~产出决策。
2、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管理自然垄断企业?
答:是一种合理的垄断。它说明只要一个企业的产出就能满足全部市场需求,
不需要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参与生产。尽管这种参与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成本上肯定不经
济。
自然垄断企业会给经济运行带来不良影响,这就要求管理层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第一,制止新企业盲目进入。
第二,限制企业的虚假利润。
第三,防止产生外部不经济。
3、市场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答:市场类别是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及市场上企业数目的多少来进行的。市场结
构可分
为四类:(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性竞争市场;(3)寡头垄断市场;(4)完全垄断市
场。
寡头垄断市场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条件和技术条件。
4、作图说明面
临突点需求曲线寡头垄断企业,其短期生产函数表现为可变投入常数收益情
况下,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
出以及利润区域。
答:所谓可变投入常数收益就是指边际成本保持不变,因为除第一个产品的
边际成本包
含全部固定成本外,以后的边际成本就只包含可变成本,所以边际成本不变就是可变投入保<
br>持常数收益。这就是说,在边际产出与边际收益交于边际收益的缺口处,不影响利润最大化
的价格
和利润,在其他区域,就要影响价格产量和利润。
5、作图说明面临突点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用增加销售成本的方式,增加利润的可能性。
答:如图所示,该企业增加销售成本可以使原来的需求曲线D移动至D
1
,MR也相应移
动到MR
1
,与MC相交的缺口向右移动,产量可以增加到Q
2
,但是,因
为销售成本上升,MC移
动至MC
1
,产量就达不到Q
2
水平,利润
也要因为成本上升到C3而相应减少,这就是说,增
加销售成本将减少利润,但是如果MC线是水平的,
或者向右下方倾斜,企业就可以以增加
销售成本的方式增加利润。
6、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是否比垄断竞争企业更激烈?为什么?
答:会的。寡头垄断
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这些企业尽管经常相互勾结,但是,它
们也要相互竞争,因为寡头企业经济实
力远比垄断竞争企业强,而且寡头之间的竞争远比垄
断竞争企业强,这就决定了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甚至
比垄断竞争企业更激烈。
7、何谓自然垄断?
答:自然完全垄断是一种合理的
垄断,它说明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
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企业参与生产。尽管这种
参与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成本上肯定不
经济。
8、某旅游景点规定:普通旅客的
门票价格为50元,而学生的门票价格为25元。请用三级
价格差别原理说明这种价格决策的好处。 <
br>答: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
利润极大化
。只要是不同的市场,其价格弹性就有差异,企业就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来获得
较多的利润。三级差别价
格如图所示:
旅游景点面对两个不同价格弹性的市场普通旅客A和学生B,
其实现利润极大化的价格
步骤是:首先,对市场A和B进行调研,找出这两个市场的需求(平均收益)曲
线和边际收
益曲线;然后,将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水平相加,得出两个市场之和的需求<
br>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为确定MR=MC做好准备。再求出企业的MC与两个市场(企业A加企
业
B)的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如图(c)X点所示;最后,企业将进行利润极大化的价格一
产出决策。它
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两个不同市场上都制定PT的价格,这种统一的价格可得
到的销售收入为图(c)中
的阴影区域;二是按X点作水平线引伸至市场A和B中去,分别
与市场A和B的边际收益曲线MRA和M
RB相交,从而分别进行这两个市场的价格一产出决策:
在市场A为QA产出销售量和PA价格;在市场
B为QB产出销售量和PB价格。由于PA>PB,
所以它们的价格明显不同。显然,第二种选择比第一
种选择的销售收入大,因为图(a)和
图(b)两块阴影区相加比(c)的阴影区大,在边际成本MCT
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后一种选
择的利润比前一种选择也更大。
所以,旅游景点规定普通旅客的
门票价格为50元,而学生的门票价格为25元,能够
增加其销售收入。
六、计算题
1、x和y公司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两家各占市场份额一半,故两家公司的需求曲
线均为P=240O-0.1Q,但x公司的成本函数为TC=400000十600QX十0.1Qx,y公司
的成
本函数为TC=600000+300Qy+0.2Qy,现在要求做出:
(1)x和y公司的利润极大化的价格和产出。
解:x公司:
TR=2400QX-0.1Qx
对TR求Q的导数,得:MR=2400-0.2Qx
对TC=400000十600QX十0.1Qx求Q的导数,
得:MC=600+0.2Qx
令:MR=MC,得:2400-0.2Qx
=600+0.2Qx
Qx=4500,再将4500代入P=240O-0.1Q,得:P=240
0-0.1×4500=1950
y公司:
对TR=2400QY-0.1QY求Q得导数,得:MR=2400-0.2QY
对TC=600000+300Qy+0.2Qy求Q得导数,得:MC=300+0.4QY
令MR=MC,得:300+0.4QY=2400-0.2QY
QY=3500,在将3500代入P=240O-0.1Q中,得:PY=2050
(2)
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
解:两公司之间存在价格冲突。
(3)你是x公司的经理,对y公司的定价有什么反应?
解:这两个企业定价不同,所以确
实存在着价格冲突。如果仅从价格上看,x公司处
于优势。但在实际中,企业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而
要涉及到企业整体方方面面的考虑。
所以,x公司对y公司的定价反应还要考虑其它因素
,不能仅考虑价格差异。
2、假定一个单独垄断企业的需求和成本函数如下表所示,为了实现利润极大
化它应当确
定什么样的价格?
价 格 需求数量 全部成本
100元 500件 20000元
80元 700件 30000元
60元
1000件 40000元
40元 1300件 50000元
20元 1600件
60000元
10元 2000件 70000元
解:可作如下图表:
价 格 需求数量 全部成本 总收益 利润
100元 500件 20000元
50000 30000元
80元 700件 30000元 56000 26000元
60元 1000件 40000元 60000 20000元
40元 1300件
50000元 52000 2000元
20元 1600件 60000元 32000
-28000元
10元 2000件 70000元 20000 -50000元
所以,最大利润为30000元。价格为100元。
第六章 生产要素投入利用的决策
一、填空题
1、 常数 、 常数
2、 变量、变量
3、 常数、变量
二、判断题
1、3 2、7
三、名词解释:
1边际销售收入(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个产出单位(Q)所能带来
的销售收入增加。
用公式表示是MR=dTRdQ
2边际销售收入产出:是指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生产要素的(X)所能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
加。用公式表示是MRP=dTRdX
3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产出单位(Q)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用数学公式表示
MC=dTCdQ.
4可变投入边际成本:是指使用一个可变投入(X)所带来的成本的增加。用数学公式表
示
MRC=dTCdX
四、计算题
2
1、假定X企业只使用一种可变投
入W,其边际销售收入产出函数为MRP=30+3W一W,
假定企业的投入W的供给价格固定不变为1
5元,那么,利润极大化的W的投入数量为多少?
2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要求X
企业MRP
W
=MRC
W
,MRP=30++3W一W,MRC=15
两者使之相等,得:
2
30++3W一W=15
2
W-3W+15=0
W=5.65
2、完成下列表式,这个表式说明企业只
使用一种投入:问:利润极大化的投入X的
使用数量为多少?
(1) (2) (3) (4) (5) (6) (7) (8)
可变投入产出数边际产出 产出价总收益 边际销售投入价可变投入
数量 量 (MPX) 格
(TR) 收入产出 格 边际成本
(X) (Q) (P) (MRPX) (PX)
(MRCX)
0 0 —— 10 0 —— 55 ---
1 10 10 10
100 100 55 55
2 20 10 10 200 100 55 55
3
28 8 10 280 80 55 55
4 34 6 10 340 60 55 55
5 36 2 10 360 20 55 55
6 37 1 10 370 10 55
55
从上表可以看出,利润极大化的投入为4个单位,此时的MRPX为60,而MRCX为55,<
br>随两者未曾相等,但是最为接近,所得销售收入为340元,所负担成本为220元,利润为
12
0元。
3.完成下列表式,这个表式说明企业只使用一种投入:问:利润极大化的投入W的使用数
量为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可变产出边际产产出总收益 “平边际销售投入价可变投可变投入
投入数量 出 价格
(TR) 均” 收入产出 格 入总成边际成本
数量 (Q) (MPX) (P) MR
(MRPX) (PX) 本 (MRCX)
(X) (TVC)
0 0 -- 10 0
-- -- 5 0 --
1 10 10 9 90 9 90 7 7 7
2 20
10 8 160 7 70 9 18 11
3 30 10 7 210 5 50 11 33
15
4 40 10 6 240 3 30 12 48 15
5 50 10 5
250 1 10 14 70 22
6 60 10 4 240 -1 -10 16 96
26
7 70 10 3 210 -3 -30 18 126 30
根据
该表,利润极大化的投入为4个单位,尽管此时边际销售收入(MRPX)30大于可
变投入的边际成本
(MRCX)15,但是,过了此点,在投入要素为5个单位的情况下,边际销
售收入(MRPX)10
小于边际成本(MRCX)12,该企业利润要减少,所以,尽管在投入要素
为4个单位时,该企业没有
实现边际销售收入(MRPX)等于边际成本(MRCX)的生产要素使
用理论的最优,这是因为生产要
素的不可分割所决定的,但是,它实现了已有条件下的最优,
此时的利润为总收益减可变投入的总成本,
得192元。
第七章
资本市场与投资
一、填空题
1、股权资本筹资 负债 2 大
2、 15%。
3、(1) 面值;(2) 票面利率;(3) 期限:(4) 市场利率。
4、一是 无风险报酬率;二是风险报酬率;三是通货膨胀率。
5、一是
信息的有效性;二是 评价的有效性;三是完全流动的有效性;四是组织职能
的有效性。
6、 弱式市场效率、 半强式市场效率和 强式市场效率
7、 各种证券是
完全的替代品、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管理决策、证券市场
上不存在幻觉和当前价格是对将来价
格的最好的估计。
8、了解每种投资方式的特性,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取舍、 对可供选择的投资资产
进
行合理的组合、从风险等级、资产流动性、投资方式进行分类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投资组合。
二、判断题
1、7 2、7 3、7 4、7 5、3 6、7
7、3 8、3 9、3 103
三、名词解释:
1共同基金:是指从投资者那里聚集资金的证券专门机构从事证券和其他投
资业务,以期取得
良好回报的投资工具。共好处是利率比银行存款的利率要高,且具有较高
的流动性。
2
B系数:投资者要判断他所的投资项目风险与整个市场风险的关系,以决定
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这就产生了一个有价值判断指标,即B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投资的预期收益—该期收益中的非风险收益
B = -------------------
--------------------------------------------------
整个市场投资的平均收益—该期收益中的非风险收益
四、问答题
1、企业理财要考虑哪两大问题?
答:企业理财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筹资成本,也就是
用尽可能低的资本成本取
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二是风险问题。如果企业负债过多,则标志着企业风险增加
。正是因为
筹资成本与风险问题的并存,迫使企业管理层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做艰难的抉择。
2、企业筹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利弊?
答:现代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股权
资本筹资,即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
另一种是负债,即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包括企业之间的借贷。
股权资本筹资没有固定回报,公司经营得成功,股东的收益就高。
负债筹资要支付固定的、与
公司经营业绩无直接关系的借款利息。借款利率与公司经
营状况有关,信用好的公司,其债券利率往往较
低;而信用不好的公司,其债券利率则相应
较高。所以高利率往往隐含着较大的风险。
3、什么是MM定理?在现实中,MM定理存在吗?为什么?
答:MM定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
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
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其基本含义是,企业如果偏
好债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的
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股票价格就会下降。
也就是说,企业从债务筹资
上得到的好处会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所抹掉,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价值(股票加上
债务)保持不
变。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资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在股权者和债权者之间分割的比例,而
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
MM定理是在高度抽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难免会遇到来
自现实生活的挑战。
因为税收的列支的先后、破产的可能性、对经理行为的制约、维持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控
制权等五个方面的因素表明:股权资本筹资和债券筹资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不同,进而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企业市场的总价值。
4、个人理财的方式有哪几种?你喜欢哪几种?
答:个人理财的方式主要的有: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共同基金、住房投资。
5、人们对待风险是否有差别?你对风险是什么态度?
答: 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
有差别的,有的人偏好风险,他们为获得高额的利润,甚至
敢用生命下赌注;也有的人属风险逃避型,他
们宁肯吃太平饭,不敢冒哪怕是一点点的风险。
相对而论,促进经济发展的和损害经济发展的人都是敢于
冒风险的,所以,为了敢冒风险的
人的利益,为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强调遵守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是至关
重要的,违背游戏规
则的风险一点不能冒,不管这样做有多大的利润,这就是我对风险的态度。
6、产生理财风险的原因是什么?
答:产生理财风险的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
信息,投资者往往凭感觉
做出投资预期,无法预见今后可能发生的风险;二是投资者了解
必要信息的成本过高,他们
认为不值得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收集这些信息;三是投资者无法驾驭市场的发展
趋势,不能影
响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产品需求的变化、投入品价格的波动和竞争对手的加入等。
2、
7、如果两个项目的投资额和收益额都相同,这两个项目有差别吗?
答:可能有差别。因为它们的风险可能不一样。
8、“在股票市场上,切忌追涨杀跌”对吗?你的观点如何?
答:完全正确。因为追涨会使你
可能在高位套牢,而杀跌这使你“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失去马上可能到手的利润。当然“追涨杀跌”成功
的例子也是有的,但是这种概率很小,这
就表明即便有若干次这种操作的成功的利润最终仍会被一次的失
败而全部抹去还不够。
9、经济学家按效率将资本市场分成哪几类?
答:资本市场
效率是指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可以把市场效率分成三种:弱式市场效率、
半强式市场效率和强式市场效率
。
10、现在有两种国库券,票面面值,期限和利率都一样,一种可以上市,一种不可以上市,但可<
br>以按活期存款利率提前支取,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答:可以选择第一种,因为它可以上市,
在此上市期间它的市场价格是波动的,而且
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匀地变化,因此它既有获得超过活期
利率收益的可能,也可能收益
低于活期利率。第二种国库券很安全,没有风险,收益也稳定,但没有获得
较大利润的可能,
所以缺乏吸引力。
第八章 市场及政府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一、填空题
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1) 消费者和生产者完全自主,彼此在互惠互利中平等交易;
(2)
资源配置受消费者主权的引导,生产取决于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3)
生产者彼此
之间具有充分的竞争性,企业以利润极大化为经营目标;(4)
市场的决策结构平行分散,作
为决策主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5)
交易双方都以自己的财产进行交易。
2、价格的功能包括 信息的传递功能 、
刺激行动的功能、 调节市场供求的功能、 节
约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3、消费者主权表现为:(1) 消费者需求既是消费的起点,又是生产的终点或归宿;(2)<
br>生产者要根据消费者意愿调节自己的行为;(3)
政府和计划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调节自
己的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 2、A B C D E 3、A B C D E 4、A B C D E
5、A B D E 6、A B C D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市场是买卖双方买卖商品及让渡和获取服务的场所或网络。
2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
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的经济。它以经济自由、消费
者主权、企业家创新精神、信息效率以及价格
调节为条件。
3消费者主权:是指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主宰着经济活动。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价格和
消费
品的分配。生产者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和调节生产。
4引致消费:是指政府通过优
惠利率、优惠税率和特殊价格管理等措施,引导非政府机构
按照政府的意愿进行投资。
5
直接调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办法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的调节和控
制,以达到政府期
望的目标。其方式主要包括定量配给、额度管理、行政调拨和其他非参数
式的数量调节。
6间接调控:是通过市场参数本身来影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由于价格是最基本的市场参
数,所以间接调
控又是种价格调节。
7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是万能的,所以必须依靠政府的调节
和干预。政
府干预经济的基本手段有:法律调节、发展计划、宏观政策、直接投资和引致投资等。
8政府失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失灵
表现
在:信息不足或丢失、决策过程的成本过大、决策者智慧不足等都限制了它对市场经济的管
理能力,所以不能让政府过多地介入经济生活。
四、问答题
1、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1)消费者和生产者完全自助,彼此在互惠互利中平等交
易;(2)
资源配置受消费者主权的指导,生产取决于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3)
生产者
彼此之间具有充分的竞争性,企业以利润极大化为经营目标;(4)
市场的决策结构平行分散,
作为决策主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5)
交易双方都以自己的财产进行交
易。
2、简述价格的功能。
答:价格的功能包括信息的传递功能 、 行动的刺激功能、 调节市场供求的功能、
节
约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3、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会背离其内在的劳动含量?
答:商品的价格是通过交换实现的,而交换
的基础既是他们各自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
度,也是商品中凝结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在大多数情况下,
商品中凝结的劳动是商品交换
的底线,而商品效用,即给人的满足程度则是商品交换的上限,商品的实际
成交价格往往在
这个上下线之间波动。尽管如此,仍不排除这两种情况的存在,即凝结大量人类劳动的商
品,
因为不符合社会需要,而根本无法卖出;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却因为符合社会的需要而卖
出大价钱。正是在这个基本交换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丰富多彩的商品交换方式和对社会资源
的高效分配。
4、什么是市场自发运行和调节的基本规律?
答: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欲望和经济实力
购买商品,并努力实现所付出的钱的边际效用与
所得到商品的边际效用的相等。生产者为争取最大化的利
润而生产价格高的商品,少生产或
不生产价格低的商品。因为价格高的商品代表社会满足程度较高,而价
格低的商品社会满足
程度较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会使得有限的社会资源按照价格的高低来配置
,从而
实现较高的社会满足程度。在社会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商品的价格就发生变化,通过企业
家的逐利行为,生产资源的配置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的
自发运作和
调节的基本规律。
5、价格调节有那些优越性?
答:价格调节的优点是,灵敏、迅
速,及时反映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对生产者提供足够
的刺激,使得生产者能够随时按照变化了的需求调节
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较高的
社会满足程度。这种价格调节的效果不是任何机构组织和现代化的
电脑所能替代了的。
6、市场缺陷主要表现为那些形式?
答:市场经济是高效率的经济,也
是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但是,市场经济
也有以下缺陷:收入分配不公、外部不经济、经济主体
行为短期化、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
市场有其高效分配资源的一面,也有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这就需要
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以
克服市场的局限。
7、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有哪些区别?
答
:直接调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办法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的调
节和控制,以达到政府
期望的目标。其方式主要包括定量配给、额度管理、行政调拨和其他
非参数式的数量调节。而间接调控则
是通过市场参数本身来影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其调节
方式有利率、税率、汇率、工资率、价格等。它们
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调控不是由市场供
求规律自发调节,而是通过行政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来进行强制
性调节。比如对短缺物资实
行定量配给,对银行贷款实行额度控制,对住房进行福利分配。间接调控则主
要运用财政货
币政策进行调节,通过各种政府收支和货币供给量影响各种经济变量的相对价格,最终影响
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应该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手段调节经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计划与改革开放前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第一,它根据宏观预
测提出一个涉及长期发展、粗线
条的发展目标,给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指定一个大体的方向,
不涉及对经济过程的具体管
理和短期操作,也不包揽经济生活的一切方面;第二,它属于指
导性计划而不是指令性计划,只是为制定
产业政策提供宏观方面的依据,对微观经济主体没
有直接的约束力,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不受计划指标的限
制;第三,这种发展计划是有弹性的,
它可以随经济发展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
9、既然市场不是万能的,我国为什么还要发展市场经济?
答:市场确实不是万能的,但是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是万能的,它们都有
存在和发展的充分理由,所以不能因为它不是万能的
,而怀疑发展它的必要性。市场能高效
地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较高程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充
分发挥和运用市场的这个
长处,所以,我国要发展市场经济。
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流转与均衡
一、填空题
1、 生产 消费
2、 物价水平
3、 低水平均衡 高水平均衡 超能力的均衡
二、选择题
1、C 2、B 3、B 4、A. 5、D
三、判断题
1、7 2、7 3、7 4、3 5、7 6、7 7、7
四、名词解释:
1.漏出:就是退出或者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即期消费。
2.注入:就是进入或者增加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即期消费。
3.低水平均衡:这
种均衡状态表现为社会产出水平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失业人数众多,
国民经济很不景气,这种不均衡
状态为市场的缺陷所造成。
4.高水平均衡:这种均衡表现为产出水平高,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失业问题基本解决,
国民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呈现经济繁荣但不过度的局面。
5.超能力均
衡:这种均衡状态仅仅表现为货币的均衡,实际上是社会货币过多,社会可供
物资相对太少,通货膨胀严
重。
五、问答题
1、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国民经济均衡是指三对漏
出和注入因素总和的平衡,而不一定同时要求做到预算平衡(政
府税收=政府购买)、存贷平衡(储蓄=
投资)和外汇收支平衡(进口=出口)。
2、国民经济均衡的形式有哪几种?哪一种形式最佳?为什么?
答:国民经济均衡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低水平的均衡。这种均衡状态表现为社会产出水平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失业
人数众多
,国民经济很不景气,这种不均衡状态为总需求不足所造成。
(2)高水平的均衡。高水平均衡状态表
现为产出水平高、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失
业问题基本解决,国民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呈现经济繁荣但
不过度的局面。
(3)超能力的均衡。这种均衡状态仅仅表现为货币的均衡,实际上是货币供给过多,
可供物资太少,此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通过物价的上涨来实现的,所以通货膨胀严重。
一国应当争取实现第二种均衡,尽量避免第一种和第三种均衡。因为:第一种均衡是
国民经济萎缩的均衡
;第三种均衡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国民经济过度膨胀的均衡。
3、当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能力过剩时,最好采取什么政策?请作图说明理由。
答: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AD1 与总供给曲线AS交于AS的平坦部分,说明国民经
济中的
生产能力过剩,这时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可以有效地增加国民收入。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上方移动到AD2,价格水平上升不快,但产出却可以较快地从Y1增加到Y2。
第十章
第十章 国民消费与投资
一、填空题
1、 60 、 0.6 、 150
2、 凯恩斯 绝对收入
3、
弗里德曼 持久收入。
4、莫迪利安尼 全部预期收入
5、
实际利率的提高减少企业的实物投资数量、 投资的边际递减 和投资的边际效益递
减。
6
、经济形势与预期的变化、风险的强弱和趋势、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和税收政策调
整的效应。
7、 投资、 右上方、 减少、 左下方
8、 增加 右上方
减少 左下方
9、 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作用 商品销售竞争的结果
生产要素的竞争推动投资
成本的提高。
二、选择题
1、A. 2、A.
3、C 4、B 5、C
三、判断题
1、3 2、3 3、7
4、7 5、7 6、3 7、3 8、3 9、7
四、名词解释:
1国民消费曲线:表示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曲线,它于45度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国民收
入
。长期国民消费曲线是从短期国民消费曲线中引申出来的。
2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在资本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利率与投资水平的关系。
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资本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利率与投资水平的关系。
五、问答题
1、为什么投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答:因为实际利率的提高会减少企业的实物投资数量、投资规模的的扩大
又将造成投资边际产出递减和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所以投资边际效率递减。
2、造成投资边际效率曲线位置移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造成投资边际效率曲线位置移动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形势与预期的变
化、风险的强弱和趋势、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和税收政策调整的效应。
3、简述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答:绝对收入假说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短期
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
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其主要观点如下
:
第一,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第二,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第四,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第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概括起来,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的倾向递
减。
4、简述持久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答:持久收入假说是由弗里德曼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
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
时性收入。持久性的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
意外的收入。
弗里德曼所以认为,决定人们消费支出是他们持久的、长期的收入,而不是短期的可支配收入。因为短期可支配收入是受许多偶然因素影响的经常变动的量,而人们的消费却不
会随这种
收入的波动而变动。人们的消费同短期的经常变动的收入没有稳定的函数关系。为
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人
们实际上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一时的
经常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影响持
久收入水平时,才会影响消费水平。
5、简述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观点。
答:生命周期假说
是由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
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
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
的收入,进行消费;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
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样,理性的消费者
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
,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
费。
因此,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于一生的收入。人们
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
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即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
的消费
支出,也就是说,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反映了家庭在其生命周期内谋求达到
消费理想分布的努力,而家庭的消费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6、为什么节俭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平衡?
答: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就要使整个社会的漏出
与注入保持相等。在其他注入和漏
出的变量都保持均衡的条件下,就必须实现作为漏出的储蓄和作为注入
的投资相等。如果社
会一味提倡节俭,就会造成储蓄增加,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相应减少,而
国民收
入的减少又将引起社会储蓄的减少。这种过程还可能持续进行下去,国民收入也可能越来越
少。因此,节俭不仅可能造成消费的减少,而且会导致储蓄的下降。
所以,对个人和个别经济单位来
说,节俭永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对这个社
会来说,节俭不仅影响国民经济的积极平衡,甚至会
使其陷入萎缩性的循环中。
第十一章 政府收支与国际收支
一、填空题
1、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紧缩缺口
2、 1000 1100
3、100
(1) 140亿元 (2) 40亿元
4、 销售税、
所得税和 财产税 所得税
5、 累进税 比例税。
6、 200亿元
7、 0.1 10 0.72 0.08 3.57
8、 财政平衡、 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
9、 36亿元 4亿元
360亿元 400亿元 40亿元。
10、55.6亿元 11.1亿元
35.58亿元 8.90亿元 8.88亿元 扩张效应。
11、布匹。
12、 进口配额、 出口配额、 反倾销税 和 出口补贴。
13、进口替代战略、 发展出口战略和 综合发展战略。
14、净出口
15、消费者偏好、 国民收入水平、相对收入水平和 相对价格水平。
16、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和 平衡项目。
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B 6、A. 7、C
三、判断题
1、7 2、7 3、3
4、3 5、7 6、3 7、3 8、7
四、名词解释:
1通货紧缩缺口:产生于社会总需求不足。
2挤出效应: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增加会导
致公众消费或企业投资的减少,
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挤出效应。
3硬赤字和软赤字:硬赤字是指财政收入加上国债收入减去财政支出后出现的缺口。
软赤字:是国际通行的仅指财政收入不足以抵付财政支出的差额,而不把国债收入包括
在内。
4绝对优势原理: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生产效率比别国高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应当进
口生产效率比别
国低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做使贸易双方所得的利益比没有贸易、闭关锁国的
情况下要大得多。
5相对优势原理:不是以一个国家的商品与别的国家比,而是与自己的另一个商品比,出
口自己两个商品
中具有成本优势的一个商品,这就是相对优势。
6进口替代战略:就是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
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
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7发展出口战略:就是把对外
贸易的侧重点放在出口产品上,也就是扬长避短,大力开拓
出口产品,尽可能扩大本国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并以出口带动进口。
8综合发展战略:鉴于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两种战略都不无偏颇,因此,不少
经济学家主
张把前两种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采取一种综合战略。
9经常项目:指国际间经常发生的输入、输出商品和服务的项目,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项目。
10资本项目:是指国际间的资金输入、输出。资本项目可分为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
11平衡项目:指上述两个项目收支发生的差额,收大于支为顺差;支大于收为逆差。
12顺差:收大于支为顺差,反映为官方储备财产的增加。
13逆差:支大于收为逆差,表现为官方储备财产的减少。
五、问答题
1、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因为挤出效应是指财政支出增加导致消费和投资减少,
从而使得总需求增加有限
的现象。财政资金来自税收,则会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减少、经济繁荣时期的挤出
效应小,衰
退时期挤出效应大,宏观政策松时挤出效应小,紧缩时挤出效应大。
2、简述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答: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是指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财政自动增加税收,减少
支出,遏制社会总需求;而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财政又会自
动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刺激社
会总需求,从而使得过热的经济降温,过冷的经济升温,国民经济因此处
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工具主要有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但是它们的作用是有
限的,
所以仍然需要其它财政政策手段。
3、简述关税存在的原因。
答:关税的存
在就是提高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使本国人消费本国商品,而不轻
易消费外国商品,这就能提高本国
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幼稚工业的商品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和
余地;关税保护也可以作为要求别国开放市场的
条件,从而有利于实现贸易的对等;关税保
护有利于刺激对本国商品的需求,从而增加本国的就业。
4、作图分析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答: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a)表明在国际贸易出现盈余
的情况下,因为(X2一M2)>(X1一M1),
致使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曲线从C+I+G
+(X1一M1)上移到C+I+G+(X2一M2),
国民收入相应从Y1上升到Y2;图(b)说明国际
贸易出现赤字的情况,因为(X2一M2)<(X1
一M1),致使国民收入减少,国民收入曲线
从C+I+G+(X1一M1)下移到C+I+G+(X2
一M2),国民收入从Y1减少到Y2。显然,
国民收入的增减幅度要大于进出口的变动幅度,其间的差
额就是外贸乘数的作用,也就是国
民收入的增加额和减少额等于国际贸易盈余或国际贸易赤字分别乘上外
贸乘数。
1、
5、作图分析净出口的决定因素。
答:决定
净出口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的变化。(2)一国国民收入水平的
变化。一般来说,国民收
入的提高将增加居民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边际进口倾向相应提高,
结果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会
相应下降。可用下图说明:净出口随进口的增加而减
少,同时使国民收入也减少。横轴是国民收入,纵轴
是净出口,净出口曲线(X一M)是一
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净出口曲线从X
一M1下移到X一M2,X
一M2比X一M1更陡直,表明边际进口倾向比前者更大,国民收入的下降速
度比前者也更快。
(3)相对收入水平的变化。一国对外国相对收入水平提
高,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也会增
加,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的情况也可能恶化;反之则可能改善。
(4)价格水平的变化。一国价格水平上升,就是外国商品价格相对便宜,该国对外国
商品的需
求就会增加,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其净出口的形势也会恶化;反之则可能改善。
6、一个国家的国际
收支不平衡对经济有哪些影响?消除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的办法主
要有哪些?
答:国
际收支不平衡,即收大于支的顺差,或支大于收的逆差,如果数额大,时间长,
就会引起国民经济失衡。
一国国际收支的顺差过多,表现为商品出口和外汇收入的增加,它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使该国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该国的商品外流,货币供给却大大地
增加了。
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过多,可能是前期引进外资过多,使用不当,本期发生了债务危机;
也可能是进口过多,出口有限,总需求下降,失业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一个国家消除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的办法主要有:
(1)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支付盈余的办法是减少进口,或者增加出口。
(2)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支付赤字的办法是增加进口,或者减少出口。
(3)调
整国内利率。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与国内利率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提高国内利率会吸引国际资本
流入本国,从而有望缩小国际收支逆差;而降低本国利率,则
会促使国际资本外流,从而可能减少国际收
支的盈余。
(4)政府间的借贷。发生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可以向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要
求提供信贷支持,弥补支付差额。发生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也可以将其盈余的资金贷放给别
的国家,以
避免本币汇率上升对出口的不良影响。
(5)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外汇的汇率,不准外汇自由进出国境
,这种做法短期有效,
长期则会因为损害市场机制,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6)调整汇率。就
是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减少进口;
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采取本国货币升值
的办法,减少出口,增加进口。
(7)政府还可以利用公开市场买卖外汇来熨平短期的汇率波动。也
就是在汇率升值的
情况下,中央银行抛出外汇,买入本币,以使外汇汇率下降;反之则买入外汇,抛出本
币,
以使外汇汇率上升。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一、填空题
1、 2.5 250
2、 40亿元
3、 12.5
二、选择题
1、B 2、C 3、A.
4、此题备选答案有错误, 投资额应增加20亿元。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四、名词解释:
1外贸乘数:开放型经济的乘数要小于封闭型经济的乘数,因为一国居民在外
国商品上的支出
构成外国人的收入,本国人的收入因此减少,其效果与储蓄的增加一样,外
贸乘数因此要比一般乘数小。
2加速原理:国民民入的增加又会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
的增长,或者投资的下降快于国民收入的下降,这就是加速原理。
3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边际消费
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
五、问答题
1、简述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答:乘数形成的关键在于公众的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同
方向变动。假如第
一家企业增加10万元的投资,这10万元投资通过企业购买投入(设备、
材料、劳动力)而转入第二家
企业——生产要素的供应者手中。假设第二个企业的国民边际
消费倾向为0.8,国民边际储蓄倾向为0
.2,那就是80%国民收入将用于消费,20%用于储蓄。
这样,第一家企业初始花费了10万元。第
二家企业又会将所得收入的80%花费掉,支出将
是8万元。因此,总需求增加18万元。第二家企业支
出8万元,那第三家企业就得到了8
万元,这家企业仍然以0.8的边际消费倾向安排支出,就会有6.
4万元支出增加,加上前二
轮的支出,社会总需求就会达到24.4万元,社会总供给也相应增加到24
.4万元。这样的过
程还会一轮一轮地持续进行下去,直到企业和个人可支出的钱无限趋向于零为止。这
样,当
支出增加10万元时,在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8的条件下,会最终导致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5倍,即50万元。这就是乘数形成的机制,也是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
但是,乘数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各个轮次所涉及的生产环节必须
有足够的生产潜力,
能够满足各轮次增加的社会需求。倘若在某一轮次上生产已经达到极限,
无法进一步扩大以满足社会的新
增需求,那么乘数作用就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2、加速原理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局限?
答:
因为企业产值的波动会引起企业投资的更大幅度的波动,因为产值与投资之间存
在着投资的技术系数,也
就是资本的产出比率,也就是投资是产出的倍数,所以投资以产出
的倍数波动。同时支出包括投资的增加
有会以乘数带动国民收入波动。也就是投资增加,国
民收入乘数增加,国民收入乘数增加带动投资加速增
长;反之,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乘数减
少,致使投资加速减少。国民经济因此而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趋势
,其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
表达
It=a(Yt—Yt-1)+Rt
这里的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投资,R表示更新投资,t表示时
期,如果以年为单位,
t-1就是表示上一年度,a叫做资本——产出比率,或者叫加速数,表示每生产
1元国民收
入所需要的投资额。这就是加速原理形成的原因。
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一样,存在着一些局限,从而影响到加速原理的作用。
第一,实际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常数。
第二,在经济衰退时期总投资仍然可能是正数。
第三,负投资的假定往往不能成立。
3、为什么外贸乘数小于一般乘数?
答:在开放型经济里,一种注入因素,无论
是投资、政府购买或出口的变化会引起国
民收入以的倍数变化。这个倍数就是外贸乘数。
。而
开放经济中的乘数,分母不仅有(1-b)的边际储蓄在封闭经济中的乘数为
倾向,而且
要再加上一个边际进口倾向,说明有了进口因素,消费或投资乘数转化为外贸乘
数,其数值相应变小。因
为乘数的核心是,一个人的支出构成另一个人的收入,所有人支出
的加总是国民收入,所有人支出的越多
,国民收入增长的越快,反之则越慢,所以边际消费
倾向越大,乘数也就越大。在开放经济中,本国人支
出的一部分成为外国人的收入,本国人
收入就上不去,国民收入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而且
进口倾向越大,本国人的
收入增长越慢,乘数就越小。
4、简述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的关系。
答: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的关系可表述如下:乘数使得投资(包括消费和出口)增加
或减少致使
国民收入倍数扩张或收缩;而加速原理则说明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会使投资量以
更大的幅度增加或减少。
两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萨缪尔逊对这种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
用作了较为系统的说明。他提出的乘数
原理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方程式为
Yt=Ca+bYt-1+Ia+a(Ct—Ct-1)
5、经济向上和向下的拐点在那里?为什么?
答:由于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综合作用:一旦
国民收入增加,经济就进入持续不断
的扩张之中;一旦国民收入下降,经济则陷入持续不断的收缩之中。
国民经济由盛而衰的转
折点在于消费的减少,通过技术系数致使投资进一步减少,而投资的减少又将使国
民收入以
乘数方式收缩,此过程将不断地持续下去;直至由于设备磨损或技术进步而使投资以设备折旧的方式增加,国民收入将进入倍数的扩张之中,此过程也将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直至消
费减少,
又开始下一轮国民收入的收缩过程。
六、计算题
1、解:国民收入增加额=100×=1000元
国民收入要达到2500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2)如果不是每期投资额增加100亿
元,而是每期消费额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是否
会变?每期消费额增加150亿元呢?
解:如果每期消费额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不会变。如果每期消费额增加150亿元,
则:
国民收入增加额=150×=1500元
国民收入要达到3000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2、如果投资额上升50亿元,引起国民收入上升200亿元,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投资乘数 = = 4
3、如果投资乘数为5,国民收入上升100亿元,其他因素不变;投资额上升多少?
解:投资增加额 = = 20
4、如果国民边际储蓄倾向为0.25,投资乘数(或消费乘数)为多少?
解:投资乘数=
10.25 = 4
第十三章 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协调
一、填空题
1.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
2.公开市场操作 准备金率 再贴现
3.右下方 左上方
4.此题缺条件
5.Y=700-150i
6.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增加 增加 同方向
7.越小 越小 越大 越大
反方向
8.增加 右上方 增加 减少 左下方 减少
9.大于 大于 下降
10.小于 大于
利率上升 利率下降
11.大于 小于 利率下降 利率上升
12.小于 小于 上升
13.上升 增加
下降 减少
14.下降 减少 下降 减少
15.差
好
16.好 差
二、多项选择题
1、A C D 2、B
3、B 4、C D 5、C D 6、B D 7、A B 8、C D
9、A C 10、B 11、A 12、A 13、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名词解释:
1.
1.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的
发行和
偿还作出的决策。
2.
2.
充分就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表示在给定的税收和财政开支结构下,社会经济
达到充
分就业时将会形成的财政盈余或赤字。
3.拉弗曲线:一般来说,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所以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
收入
。但是,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它们会减少投资,甚至退
出在这个地区乃至
国家的投资,从而造成政府征说基础的缩小,政府税收的总量因此减少。
描述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
叫做拉弗曲线。
4.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
而是调
节货币供给量。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就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
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6.再贴现:就是买入商业银行没有到期的商业票据,然后到期再向出票人收回票据的款
项。
7.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实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
关系
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8.“凯恩斯陷阱”:当LM曲线呈现水平状时,无论货币供
给如何增加,利息率再也不能
下降了,货币供给就进入“凯恩斯陷阱”,此时货币政策失效,财政政策有
效。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债有内债和外债两种
。内债是向本国居民、企业和各种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外债
是向外国的有关方面举债,包括向外国借款
和发行外币债券。
政府对公债的还本付息是靠政府的税收,即向年富力强的人征收的税款,这就说明,
政府欠上一代人的债,是靠下代人的收入来偿还的,即公债有隔代负担的情况。但是如果
政府把
国债收入用于公共项目取得效益,对下一代人的可支配财富会产生积极影响,这就
是说,公债的负担可能
发生,也有可能避免。这就需要政府小心地分析和谨慎地对待债务
问题。
大多数国家的公债不
仅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经常性手段,而且是配合货币政策,通
过影响货币供给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重
要工具。
2.简述LM曲线位置移动的原因
LM曲线的位置是会移动的
。移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总供给量的变动。如果货币的总
供给量上升,则LM曲线会向右下方移动;如
果货币的总供给量下降,则LM曲线会向左上
方移动。
3.简述IS曲线位置移动的原因
(1)引起IS曲线位置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边际效率的变化。投资边际效率上升,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利率条件下能产生更多的国民收入;反之,
会使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2)引起IS曲线位置移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注入或漏出量的变化。
注入量增加或者
漏出量减少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注入量减少或者漏出量增加会使IS曲线向左下
方移
动。
(3)国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改变也会造成IS曲线的移动。国民边际消费倾
向变大,乘数
也变大,相同数量的注入量会产生更多的国民收入,同时也意味着相同的利率水平会产生更
多的国民收入,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4.用LM曲线和IS曲线的图形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情况。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实现均衡,即在储蓄等于投资的条件下,反映利率、储蓄和国民收
入之间的关系。
LM曲线是货币市场实现均衡,即在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条件下,反映利率、货币
供给量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从IS曲线来看,产品市场均衡所反映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是反比
的关系;而从LM
曲线来看,货币市场均衡所反映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是正比关系。现在我们只要把
这两
个图形合并在一起,就可得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全面均衡的图形。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全面均衡点,是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E点上,相应的利
率和国民收入分别为i和Y。任何偏离
E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配合都不能达到市场和货币
市场的全面均衡。
IS
LM
E
i
y Y
5.用IS—LM图形说明储蓄大于投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情况。
6.用IS—LM图形说明储蓄小于投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情况
7.用IS—LM图形说明储蓄小于投资、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情况
8.用IS—LM图形说明储蓄大于投资、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情况
把IS曲线和LM曲
线合并在同一个图形上,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把整个区域一分为
四,A、B、C、D四个分别处在四
个不同的区域里。
A点处在LM曲线的左上方和IS曲线的右上方。在这个区域里,利率都相对高于均
衡
所要求的国民收入,或者是国民收入相对少于均衡所要求的利率,以致产品市场的储蓄大于
投
资,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这两种情况都使利率受到下降的压力。
B点处在LM曲线的右
下方和IS曲线的右上方。在这个区域里,利率相对于产品市场
偏高,以致产品市场是储蓄大于投资;但
却相对于货币市场的均衡偏低,以致货币市场是货
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因此,B点既感受到利率下降的
压力,又感受到利率上升的压力。
C点处在LM曲线的右下方和IS曲线的左下方。在这个区域里,说
明产品市场是储蓄
小于投资,货币市场是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这两种情况都使利率受到上升的压力。
D点处在LM曲线的左上方和IS曲线的左下方。在这个区域里,说明产品市场是储蓄
小于投资
,货币市场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因此D点既感受到利率上升的压力,又感
受到利率下降的压力。
IS A LM
E
D B
C
y Y
9.简述IS曲线变动对同时均衡的影响。
如果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结果会使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点从E
1
点移向
E
2
点。这种移动的效果具体说
明:如果某种原因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LM曲线的位
置不变,那么一开始可能是利率保持在i<
br>1
水平不变,期望国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然而,
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给货币
市场带来提高利率的压力,如果利率不上升,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就不能均衡,于是调整的力量迫使产品
市场和货币市场在E
2
点上达到新的均衡,
结果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分别为i
2
T和Y
2
,比一开始预期的国民收入(Y
3
)要少。
IS LM
E
2
E
1
-------------E
3
Y
1
Y
2
Y
3
10.简述LM曲线变动对同时均衡的影响。
如果因某种原因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
动,比如从LM
1
向LM
2
移动,IS曲线的位置不
变,那么产品市
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点从E
1
点移动到E
2
点。这种移动的效果具体说明
: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IS曲线的位置不变,一开始可能是利率保持i不变,期望国民收入
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然而,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会给产品市场带来降低利率的压力,利率如
果不下降,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不到均衡。于是调整的力量迫使利率要有所下降,使E
2
点成为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的新的均衡点,相对应的利率和国民收入分别为i
2
和Y
2
IS LM
1
LM
2
E
1
iE
2
E
3
i
2
Y
1
Y
2
Y
3
11.在何种情况下应较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究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财政政策较为有效或者货币政策较为有效,则要看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所能
产生的效应。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之: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大,财政政策效
果差;IS曲线弹性小,财政
政策效果好。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弹性大,财政政策效果好
;LM曲线弹性小,
财政政策效果差。
12.在何种情况下应较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
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财政
政策较为有效或者货币政策较为有效,则要看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所能产生的效应。下面我们
分别讨论之:
在IS不变的情况下,LM弹性较大,货币政策效果较差;而LM弹性较小,货币政策
效果较好。在LM不变的情况下,IS弹性较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好;IS弹性较小,货币
政
策的效果较差。
13.若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应当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
当LM曲线呈现水平状时,意味着货币供给进入“凯恩斯陷阱”。此时货币供给量的任
何变动都不会使LM曲线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任何增加或减少都不会影响利
率和国民收入
,即货币政策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应采用财政政策,因为此时只要增加财政支
出,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
移动,就会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
14.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应该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
当LM曲线呈垂直状
态时,此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使IS曲线移动,但国民收入
却不变,此时经济已经达到了充分就业
水平,在产出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只
会造成投资需求过旺,利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财
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最有效。这种
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的区域被称之为“古典区域”。
15.你认为在我国国民经济紧运行的情况下,应如何较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
用?
(略)
16.为什么不同的学派会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不同的解释?
凯恩斯学派认
为,因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就业
增加,物价逐渐上升。根据这样
的菲利普斯曲线,管理层只能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进行艰
难的选择,不是消灭失业和通货膨胀,而是实
现一个社会可接受的失业和通货膨胀水平。凯
恩斯学对派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也表明,货币经济政策是有
效的,尽管并不理想。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只是
在短期中才有
效,而在长期中无效。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中是条斜线,而在长期中是条垂线。
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更为极端的解释,他们认为不管是短期和长期中,
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垂线,也就是货币政策根本无效。
第十四章 社会福利的基本原理
一、填空题
1.消费者 企业 社会福利
2.创造就业机会
发展教育事业 控制人口增长
实行负所得税制度 改善市场环境
实行税收调节措施
二、判断题
1、× 2、× 3、√
三、名词解释:
1.阿罗不可能定理:在任何情况下,试图依据个人偏好次序得出社会偏好次
序是不可能
的,阿罗运用数理逻辑对此作业证明。这个证明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理。
2.洛伦斯曲线: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3.基尼系数:根据洛伦斯曲线可
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
基尼系数。用公式表示:基尼系数=AA+B。当
A=0时,基尼系数为零,此时收入绝对平等;
当B=0时,基尼系数为1,此时收入绝对不平等。实际
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
四、简答题:
1.解释帕累托最优化理论的三个条件
微观经济学强调个别经济主体的福利最大化,但是个别经济主体
的福利最大化的加总,
未必是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尽管社会的福利是个别经济主体的福利的加总。帕累托
最优化正
是研究在怎样一点上个别经济主体福利的增加不会造成其它经济主体的福利的减少,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
帕累托最优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福利最优化。
帕累
托最优理论的三个条件是:(1)消费者福利最佳条件:消费者的各自商品组合选择
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如果再作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好或不变而不使另
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2)生产者最佳效率意味着生产者的各自资源投入组合达到这种程度,即如果再作任
何一种变动都不可
能使任何一个生产者能得到更多的产出或者保持相同的产出而不使另一
个生产者减少产出
。
(3)把上述最佳生产条件的契约曲线改为产品X和Y之间的生产转换线,就形成图形
中的TT
1
线,该线也被称为生产可能性线,这条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是X和Y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但只有一点,是生产X和Y产品的效率最优比率恰好等于消费X和Y产品的消
费者最优比
率。只有在这一点上,才能既实现生产要素最优利用,又实现消费者的最大满足。
2.不可能定理在建立社会福利函数方面有何意义?
社会福利函数指的是社会福利是社会
所有人员购买的商品、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相关变
量的函数,也就是说,社会福利的数值,取决于影响福
利的所有变量,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
庭或者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
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
量等。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任何情况下,试图依据个人偏好次序得出
社会偏好次序是不可能
的,阿罗运用数理逻辑对此作业证明。这个证明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理
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所得出的结论是,社会选择总是包含着权力主义的因素,社会福利
并不
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迄今为止,关于社会函数理论已经成为政策选择的重要参考,
尽管政府希望在社
会选择台尊重个人的偏好,但权力的影响依然存在,甚至人们往往只能服
从政府权力的决定,而放弃自己
的选择。它也引发经济决策过程中应该多一些行政手段,还
是少一些市场的选择的考虑。正是从阿罗不可
能定理出发,经济政策恐怕更多关心的是增长
问题,而不是福利最优化的问题。
3.你对平等和效率两者关系如何理解?
一般认为,效率是竞争的产物,竞争的结果必然淘
汰低效率。因为效率直接影响社会财
富总量增长的速度和社会进步的快与慢,所以效率与公平相比,甚至
更为重要。竞争的优胜
劣败,必然加剧收入的不公平,社会因此而处于两难的选择之中,要讲效率,就要
提倡竞争,
鼓励人们各尽所能,结果将拉开收入的差距,不利于公平;而要讲公平,那就要消除人们收<
br>入之间的差别,而不能完全按劳取酬,更不能享有投资的利息,这必然会损害效率。
4.如何解释“既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
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败,要
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公平不仅是收入面
前的公平,更应该是机会面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
可以纠正过分强调收入公平的弊端,给优
秀人才提供抓住机遇,获得高额回报的可能,又从根本上保障生
产效率的提高。这就既遏制
平均主义的倾向蔓延,又能防止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
让一部分人率
先富起来,以尽可能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同时,既给穷人以基本生活的保障,又要降低社
会福利对生产积极性的可能损害,把效率和公平的替代关系限制在最小的区域中。
5.你认为个人致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一个人的收入多少与能力、贡献有密切的关
系。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贡献也有大
小,这是造成人们收入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个人致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部分人凭生息财产取酬。有些人凭巨额存款可以收取
大量的利息;拥
有房地产所有权的人,可以得到租金;占有资本、从事投资和生产的人,可
以分享股息和利润等等,都可
以致富。
6.解决平等与效率矛盾有哪些选择?
第一,创造就业机会;
第二,发展教育机会;
第三,控制人口增长;
第四,实行负所得税制度;
第五,改善市场环境;
第六,实行税收调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