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774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2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六级算分-爱情语言



第一单元 多彩的儿童生活
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 《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
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 活,体现了我国各
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 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
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 br>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
劳动的好品质。课文 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 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
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 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
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

1



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 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
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也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
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
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 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
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 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
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 文内容的理解中
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 .“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
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
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 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
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 ,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2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 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
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 br>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 美之情,并受
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
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3



1、我国是一 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
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 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
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
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 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 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
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
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
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 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
该提示。
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凤尾竹 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
的?讨论交流。
2、(出示句子):
(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5



1、 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 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
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6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 的美。知道了作
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看 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 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
这时的校园吗? 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7



△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
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 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
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出示句子): < br>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
步叫了,蝴蝶停在花 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
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 听,所以树枝不
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 < br>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
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
指名读,评议,齐读。

8



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
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 们把自己喜
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
桌互背 。
四、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 br>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
写封信,这样他们就 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 疆小
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板书设计:


9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 友爱 (自豪 赞美)
和谐
教学小结:




2、金色的草地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 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
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 br>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
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 ,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
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

10



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11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2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
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 ”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
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 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 “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
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1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 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
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 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
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14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
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 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
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 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
来。
(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
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 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
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 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
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15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
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 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
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
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6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 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
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 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
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 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
吗?
C .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
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 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 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
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17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 (把
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
的姐妹、当作 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 !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
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 果让你改一
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
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
那么 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
爱)
是呀!正是因为 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
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 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
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板书:

18



我 们


教学小结:


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 “我”和爸爸去黄山
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
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
峰的“陡”。第二层讲爬 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
“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 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
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 br>“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
和老爷爷讲的话 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19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 真有意思,都会从别
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
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 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
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 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
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0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
的狭长光滑的石脊 ,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 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
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21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
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
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 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
导学生说)
(2)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
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 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
画, 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22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 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
自然 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 受到“我”受老爷
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 “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 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3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 到“我”
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
取”力量的?
2、 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
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
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 做的事情记
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24



教学小结



4、《槐乡的孩子》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
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 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
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 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
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 ---体会---再读

25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 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
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 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
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 和你们一样可
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 。书中自有我
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
有一 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
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 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26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
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
怎么改,同学们 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
件)你们能帮我吗?
B、 (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
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 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
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 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
读一读书,然后再自 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
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
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
3、交流。

27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
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
听他的意见是否和 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
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
要钱, 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
书:勤劳懂事
 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
通过朗 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
指名读,评价,再读。
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
 读句 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
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 劳。)板书:吃苦耐劳
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 (天气热)
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
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

28



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
真是— —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
指名读,评价,再读。
C、(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
读4~6句,交流感受。( 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
穷的乐趣。)板书:快乐。
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
 交流:(出示课件)
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
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 ;塞着,头一点一点的,
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

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
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 指导朗读。

29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看到这么 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
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 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
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出示课件)
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 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
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 也真诚
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更希望你能把它记在心
里。
板书:
勤劳懂事
吃苦耐劳 槐乡的孩子
体验快乐
教学小结:


30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
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4课时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
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

31



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
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 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
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 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
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
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 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
目记录得多?

3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
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
活计划中的各项安 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 br>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 课余生活很丰富,
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
己的课余生活。
3、 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 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
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 ;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33



d.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
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 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
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
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34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 字,想想自己有
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35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
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 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
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 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 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
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
钓》。
教师范读

36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 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
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 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
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 br>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
词,师生演练后可再 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 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
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 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
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 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
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 师颁奖。



37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 字,也是四位享誉中
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 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
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 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
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
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
不能失信》记叙 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
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 ,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 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掌握本单元生字和个词语。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
教学时间: 13—15课时。


38



5、灰雀
教材分析 :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 在公园里寻找三
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
感 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
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 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
文章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 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
不是难点,但由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 较抽
象,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
对鸟儿不见 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在生字教学读通、
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 妙处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 确读写“郊
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 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
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9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
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
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 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
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
(xiōng )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40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
“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 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
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 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
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
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学。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41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
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 灰雀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
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 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
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
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
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
4 .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
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 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
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 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
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42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 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
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 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
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 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
对孩子的爱!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 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
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
你的喜爱之情。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43




6、小摄影师
教材简析:
《小摄影师》讲的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接见
任何记者,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的事,反映了老一辈
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 、爱护。
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写高尔基同意阻拦在门外的小男孩进
来为自己照 相,当一切准备停当时小孩却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了。故事
的结果,作者没有交代,但给读者留下 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是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
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
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44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 故事。今天,我们再
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
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
“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
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 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
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 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
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 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
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45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 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
—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
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
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
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46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
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 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
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 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 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
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 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一文,了解了高尔基不喜欢 大记者的采访,却喜欢少
先队员的采访,这是为什么?如果是你,希望相片出现在报刊上,还是喜欢出< br>现在学校的墙板上?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与 热
爱。现在我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与热爱再读课文。
五、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 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
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 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喜欢:小摄影师
高尔基 关爱少年一代

47



石允:记者
教学小结:

7、奇怪的大石头

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课标实验教 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矢志不渝的感人故事,表 现了李四光勤
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脉络清晰,首先介绍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
学家 ,接着讲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
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 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
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 人物的内心活动,
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 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
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 成果与童年
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问题的。
2、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 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
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48



教学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自学法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
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 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
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 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
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49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 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
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
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
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 下渗
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
做冰川。在地 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
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
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
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四、作业

50



1、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
藏。让我们到现场 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
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
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 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
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 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
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51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 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
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 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
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 开
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
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
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
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 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
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

52



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
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 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
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时侯 发现问题
7、奇怪的石头 震惊世界
长大后 勇于探索
教学小结:




8*、我不能失信
教材简析:
《我不 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
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我理解为 :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
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 是让学生初步体
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
础 ;三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5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 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
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
多读几遍,把课 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54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 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
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
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 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
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
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
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 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

55



去伯伯家 约小珍叠花篮
教学小结: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
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
2、阅读《闻鸡起舞》。
教学难点:学会用熟悉的人写一件事。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56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 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
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 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
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 以提问,也可以补
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 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
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 br>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
法?可以谈谈对名 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57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 座座灯塔,让我们
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
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 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
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 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
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 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
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
——值得宣传介绍 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 考
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58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 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
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 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
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59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
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酌情评点表扬。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写了人物说的话,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是引 用人物说的原话。在
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
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
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形式。
二、读读背背
1 、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有些名人
说过的一些话,闪耀着思想 的光芒。积累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
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名 人名言。
2、自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60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交流各自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1、认真观察比较,发现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每组两个字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 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
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 首》《风筝》
《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
写秋 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
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 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
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 都会使人们心中产
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 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
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 天
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
练,要引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

61



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
中的口语交际、习 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
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 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 园地中的
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
一幅秋天 的图画。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
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四、学情分析:
秋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味,围绕秋天 ,会派生出许许多多的故事。
每一个人对秋天或亲历或憧憬,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把学 生
的情感、态度融入“秋天”之中。
五、设计理念:
1 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62



2 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
3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
六、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9、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 社小学语文三年
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
客 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
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 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
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设计理念

63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 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
中的词 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
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
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 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
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64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
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 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
学们读一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
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
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 么他在夜
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
到的、所 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65



(读的 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
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
谁来说说作 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
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 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
后出示“深”。(2) 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
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
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
好。(课件

66



出示全诗)
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
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
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
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 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
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
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 当离开家乡来道?读书,你们想家吗?
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 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
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 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67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
齐读。
(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
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 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
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 、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 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
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 的,料
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 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
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 )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
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 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68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 通顺呢?有时
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
以可 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 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
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 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 感情,读出
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
读)
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69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
促、深)
(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
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八)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1.在秋天 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
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 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 们是多么容易思
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 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
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
板书设计,


70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教学小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 思,边读边想象,领
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71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
赞美大自然 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
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
读。)
(1)作者:王维。唐代着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
(还可 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 堂皇,就感到孤单寂
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
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72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 熹的《观书有感》。
板书


课后小结





10、风筝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 “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
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 自然。文
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

73



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 ,充满了童真童
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 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的
移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 情的变化是
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
人留下 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 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
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
子带来的乐趣。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5、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74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
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 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 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 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
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
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
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 放风筝。”

75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
情:学生能读懂 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
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 料谈谈
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
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 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
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 生
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
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
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 感受?

76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
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
说声“放”, 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
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
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
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 “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
(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 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

77



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
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
“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
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 甘心的情感。(我们
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 风
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78



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11秋天的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
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
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各种 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

79



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
的秋天。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 br>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热、油亮亮、杨树、
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读秋天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
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学习难点:
理 解课文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 趣和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80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
色,好吗?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想象导学:
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有 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
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 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
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在 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
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 意等)
2、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品读第二自然段。

81



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
一句所描写的景 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 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
语言表达出来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
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
要提醒大家?
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82



2、 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
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 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
着哪些香味。
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
会被香味勾住?
3、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
最想做的事是什 么?
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
读。
4、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
第4自然段? < br>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
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 什么?
5、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 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6、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 小喜鹊______,小
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 _______,大家都在准

83



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
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
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 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
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 趣爱好,
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3、同学共同欣赏、评点。



11、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欢乐的歌
一把钥匙 香香甜甜
告知冬天 丰收的歌



84



课后小结: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 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
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
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
浓浓的秋情 ,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
2.在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感受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教学方法:

85



教学准备
1.与插图、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件。
2.轻音乐。(配乐朗读时用)
教学过程
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
1.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请看
(教师出示课前搜集的各种展示秋天色彩的图片,边展示边讲解)
2.课件展示秋天美景,学生静静欣赏。 3.是
啊,秋天真美!它就是一道神奇的画廊,展现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它也是一座
辽阔的音乐 厅。
①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现在,谁愿意
用你的朗读不 信,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揭题) 5.指名读课
题。(要求要读得美一些,提示中间的标点符号要停顿一下。)
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师:细心的 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
课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 呢?
②生随机回答:自学、借助阅读提示……

86



③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
求。
④指名说,课件出示要求。
2.初读课文,检查自学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 其他同学拿起
笔,边听边划出你听到的声音。(指名分小节朗读)
②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说,师随机板
书。)
板书: 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三、品味秋天的声音──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
(一)畅说秋声
1、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 说
说:你最喜欢哪一节的什么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
2、学生讨论后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小节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
师: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生读)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

87



生: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
生: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
师:呵,多美的黄叶啊,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指名
读。
师:小树叶,你跟大树说了些什么呀?
生: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生: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
师: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 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
边读第一节。(伴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
学习第二小节
师:告别了翩翩起舞的小黄叶,听,这是谁在歌唱?好听吗?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细心的你听到了吗?蟋蟀在唱什么呢?
生: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
生:天气凉了,我就要回卧室了,请听我再为你演奏一曲。
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
学习第三小节

88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 离别的歌,大雁
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
指名读描写大雁的诗句。
师:大雁就要离 开它的朋友们飞往温暖的南方,它深情地对青蛙说:“———
—————”,对蚂蚁说:“—————— -”,对喜鹊说:“——————
——”
师:多么深情的大雁,临行时一串串叮咛让我们感到一阵阵温暖。齐读这一句。
3让我们把这份喜悦送到诗句里,朗读第三小节
4、改写第三小节
(1)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诗句这样写,是表达方式富有变化 ,显得更生动。你能用一二小节的形式
改写第三小节吗?
(3)学生口头改写 (4)出示幻灯,全班齐读改写后的第三小节。师:这是你们自己改写的诗,老
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5.不论落叶还是虫鸣,不论秋风还是雁群,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信息,现在,
让我们美美地齐 读一二三小节,享受享受这醉人的秋天。
(二)仿写诗文

89



1、听听,秋的声音,那是金秋最美的歌唱。现在让我们走进果园 ,走
进山坡,来到田野,来到树林,听,你还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砰砰”,树上的苹果你挤我碰。
“嘿哟,嘿哟”蚂蚁忙着准备冬粮。
“呱呱”青蛙正在加紧挖洞
(2)同学们真细 心,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却在那里找到了秋,听到
了秋的声音,能不能像诗人那样用书上的语 言,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表达出来。
(3)交流自己写的诗,指名上台朗读自己写的诗。
(三)再悟秋声
师: 同学们,难怪作者说,走进秋,就是走进了辽阔的音乐厅,学生读四五两
小节。
师:读了这样的诗句,你能接着说几句吗?
五、诵读秋天的声音──配乐读文,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1、师:秋的声音很多很多,马虎的小朋友却听不到她,因为她是那么来去匆匆,
所以只有用心 听,你才能听到秋的声音。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秋,走进这辽阔
的音乐厅,为金秋唱出我们的歌韵。

90



2、配乐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
秋的声音美妙动听,令不少诗人为之陶醉,他们也纷纷写了不少优美的诗句来< br>赞美秋天,老师就在电脑百度搜索中找了一首,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秋天的歌
落叶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簌簌--簌簌--”
在黄昏的曲谱中滑落,
幻化成一曲优美的小令。

田野是一架豪华的钢琴,
农民伯伯在琴键上奔跑,
奏响了一首丰收的赞歌,
雄壮的音响在上空回荡。

果园是一支无声的颂歌,
黄莺在枝头歌唱,

91



为采摘果实的阿姨,
呈献舔美的歌儿……

秋天是一首歌,
一首幽雅的小夜曲,
一首刚劲的钢琴曲,
一首令人陶醉的古筝……
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我们是不是也该送份礼物给秋天 ,来赞美
秋天!老师这里有几种方式给大家参考,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送给秋天,也
可以选择 你喜欢的其他方式送给秋天、赞美秋天。大屏幕出示:
1、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
2、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秋天的声音。
3、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秋天的声音。
板书设计:




92



课后小结: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语言 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
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 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
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 示会,把所
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93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
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 欣赏。
b、分组介绍:
◇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
享。
◇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
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 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
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94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
秋天。)
(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
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 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 的秋天,同学们想亲
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 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
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 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
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 (通过
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
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 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 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
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 :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95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 br>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
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
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 ,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
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 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
导。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 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
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 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

96



让他们评一评, 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
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 习,好吗?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
《玩出了名堂》,1 篇略读课文《找骆驼》,这四篇课文,有的讲对植物的有
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 ;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
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 识。
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特点之一 就是加大了字词学习量,而且内容难度有所提升。课文
涉及的科普性知识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 才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因此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在查资料中主动探究揭开秘密,拓宽视野,
增强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特点之二,每篇课文的叙述线索都很清楚。本单元课文清晰展现了作 者的
思路,有的还在叙述中巧设悬念;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总体把握课文、分
析课文等给以 明确,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写作方法。

97


< br>特点之三,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我们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而不是简单说教,让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学习中培
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要认识2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56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积累语言。
4、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学会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在观察发现中增强创新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构思思路。
3、理解并学习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4、培养细心观察,巧妙思考,发现奥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理解“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课文中的具体化。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 教学要在内容中渗透单元主题“细心观察”。教师要借助多媒体
教学,给学生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通过课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配合课后练习题、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小练笔等,激发学生其好奇 心和求知欲,
学习科学的思考方法和观察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98



1、可以通过区别形近字、分析生字结构特点、互相提问等方式进行形象生
动的生字词教学。
2、在分段朗读中教师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跟随作者去探究发现事物秘密,
领会仔细观察的意义 。
3、设计练习让学生在比较运用中体会不同句子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4、发动学生观察实际生活和周边事物,培养其善于发现、科学观察、大胆
创新的精神
单元课时安排
13、花钟 2课时
14、蜜蜂 2课时
15、玩出了名堂 2课时
16、找骆驼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13花钟
【教材简析】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
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 放及其原
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
例举了牵 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

99



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
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艳丽、苏醒、湿度、 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
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钟”,你都见过什么钟?

100

环境工程就业-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


同比环比-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


乌兰察布民心网-九年级英语期末试卷


江西考研-重阳节主持词


正能量作文-元宵节灯谜大全


山东省医学专科学校-勤俭节约的故事


两人合伙协议-2018年最新入党申请书


关于学习的作文-乐陵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