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史》有感_心得体会

别妄想泡我
522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23: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诚信格言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中国哲学史》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不惑: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如果给几千年来中国人所追求的目标做一个排名,不惑即无所担忧,无
所困惑,一定可以排 进前三名。为了能够减少自己的忧虑和烦恼,有人纵情于山
水,例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人求助于酒精,例如曹操(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
总之,我们似乎一直很多烦恼,很多困惑。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中国大学的保安都是哲学家,因为每次要进校门,他们
都要问三个问题:
1. 你是谁?
2. 你从哪里来?
3. 你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 问题,也是困惑了炎黄子孙很多年的经典问题,似乎解开了这三个问
题,就可以获得不惑的真谛。带着这 样的问题,我翻开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
学史》。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有过担心,哲学本身就是 一门较为玄的学
问,如何阐述中国哲学就已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命题,能够把哲学史讲清楚,则
更加困难。
不过,大师终究是大师。冯先生高屋建瓴的总结归纳了中国哲学史中,奠基
者 地位的六家(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
思想。同时,介绍了佛家, 以及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语言深入浅出,可
读性极强;而冯先生个人对中国诸子的理解和认识达 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冯先生没有仅仅简单的总结归纳,而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的
放矢的探讨和回答了开篇的三个经典问题,在阅读之后,令人既有茅塞顿开的感
觉,又发人深思 的去探索如何将中国先贤的哲学思想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
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可以代表中国人思想发展的三个层次:
首先,你是谁?
在 阴阳家,和道家的思想中,人是自然的产物(侧面承认了人的动物性),
所以最基础的思想认识是——人 ,应当顺乎自然规律。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掌握自然规律,是人类一直所向往的。伴随着 近代科学的发展,了解自然,
更好的利用自然,在近200多年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内心对自 然规律
的认知,更多的是有限和无限的更迭。道家认为,规律没有极限,而是相符
相依的关系。 凡事到了极端,就会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依因此,要戒骄,戒盈凡事不可太 过。
传承几千年的轮回的思想根源,无形中让中国人有了更多的希望,在逆境
中有了更多 的斗志,这也许也是中华民族多次处在亡国灭种边缘的时候,能够奋
发崛起的原因。
但是 ,如果仅仅顺乎自然规律,人经常处在无为的状态下,也会带来负面
影响。人类本性中,不管根源是善还 是恶(儒家),一味放纵没有约束,懒
惰是不可避免的,趋利除害的性格也会让已经成型的社会组织或者 国家陷入混乱
(墨家)。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你从哪里来?——人类本性需要以礼道德甚 至是
法律加以约束。(儒家,名家,法家)。
第一个思想层次属于少年,放荡不羁,没有 束缚,任凭天性自由发挥。第二
个层次的思想属于中年,人不是完全离群索居的动物,而是社会组织—— 国家中
的人。以入世的思想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则需要有规矩,既有外部的约束,也
有内在的 自我升华。名家和法家虽然有矛盾,但是联系更为密切。名家创建了对
于条文措辞的推敲,法家承载了其 工具,开创了以法立国的精神体系。两者相
同之处,都在于以外在国家机器的存在,去约束人的本性,使 其不能为所欲为。
而传颂千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则是更加强调内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能够由己及人,则是为仁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
是中国千年来传统主流思想的主 题。
依靠外界的法令工具,和内在的修养修为,人在社会中和国家中,会对自己
的行为有 更清楚的认识,有更准确的定位。而明白了从哪里来之后,到哪里去的
问题的答案就已经不远了。
第三个层次:你要到哪里去?——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
大家应该对这个问题思考的 最多,抛开意识形态的区别,30年内的历史变
迁,我们身边人所追求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在 中国哲学史中,对这个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问题的回答是什么呢?诸子百家都给出过自己的答 案,而最多的则是内圣外王
但我认为境界最高的,只有庄子的内心的快乐
内圣外王的概念非 常流行,从儒家,道家,再到墨家,都有过类似的阐述。
在古圣贤们看来,最理想的社会结构,应当是让 圣人来为王圣人,可以做到
仁,义,礼,兼爱,无为等等,各家各派都将自己的最高认识用到了圣人的< br>标准中,而做到这些标准的人,一旦成为了王则是天下苍生的福祉,也是人
类历史发展的最佳状态 。
如今看来,在今天社会,为王不一定非要做最有权势的人,可以理解为做
一个优秀的人 ,通过外部行为,将内心的修养表现出来。自我发展以内圣为目
标,外王为表现,这样的社会和国家,无 疑在任何时代都是令人羡慕和赞叹的。
而之所以将庄子的内心快乐作为最高境界的认识,在我看来 ,这是一种老
年的智慧,是一种历经世事沧桑之后的大彻大悟。当然,有这种认识和追求的未
必 都是老年人,而是可以以此来达到那个很多年来大家所追求的目标——不惑。
庄子认为,能够做到 内心的快乐需要人们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是
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表现,但不是老子的那种无为的懵 懂,则是经过思考和认
识之后,内心的一种睿智的选择。
只有经历了,才知道自己最适合 作什么;只有努力了,才明白自己最应该作
什么。然后去做了,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才能够真正的不 惑。
听说最近在中国粉丝暴涨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也是在万念俱灰时,读过《中
国哲学史 》,才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才解开了内心很多的疑团。
冯友兰先生在开篇就指出,中国之所以没 有特别盛行的宗教,因为中国人,
将哲学当做了宗教:我们在哲学中寻求真谛,也在哲学中寻求内心的安 宁。
作者:招商银行青岛分行李兴波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圣诞节手抄报图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审批表


慰问-感悟爱情


广州php-湖南二建成绩查询


滁州学院地址-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国外院校-选修课论文


陕西省高考招生网-诚信的重要性


砀山政府网-心灵鸡汤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