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入党誓言-经典绕口令大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
情。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
不同的服饰,更有不
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
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
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视学生介绍情况
1 129
教师利
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
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三、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
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愿意不愿
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
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
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四、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
转一圈。请你自己
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
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
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五、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2 129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
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
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
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
想象、讲述。
b.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c.配乐朗读这一段。
2.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孩子
是怎样
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学生开始上课了。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
家专心听讲,窗
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
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
,看到小朋友们学习
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
3 129
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3.朗读有关句子,想象句子描述一幅情景?
a.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
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
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3.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四、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
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五、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
学里学生们快乐、幸福。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要珍惜我们今天
的学习生活,努力上进。
六、板书设计:
穿戴不同
大青树下的小学 好朋友
语言不同
2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8个字,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
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
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
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4 129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
的学校》,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 突然
原野互相 狂欢 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5 129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
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画一座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6 129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雷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7 129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三、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
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
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急急匆匆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
掌握新字、新词。
【教学难点】
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8 129
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对,这就
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
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
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
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
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
学的吗?
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要问》一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9 129
如:孙→(子)+(小)→孙(孙子)
诵→( )+( )→诵(背诵)
……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
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
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这个习惯就是(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孙中山 背诵 思想 流利 刚才 良好
二、学习课文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
提
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后,教师引导: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
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
好习惯。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10 129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幻灯出示)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 ),大家听得很( )。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的学习习惯。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流利地( )
认真地( ) 仔细地( ) 厉声地( )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幻灯出示)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洛夫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中)中居郧
11 129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
中去。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提问——壮胆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
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
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2 129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
br>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
所吸引,触景生情,写
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
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
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
小朋友听,要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
读、全
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
读还是
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你们都知道哪些好
办法呀?
(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
学习要求:(
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
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
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板
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
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第一句?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是你不明
白的?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13 129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
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
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
远的景象,诗人坐在
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
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
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
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
②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
谁
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
生:五彩缤纷。
生:生机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
比较
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
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
霜后更加明艳动人。
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
欣赏艳丽的红叶,竟
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
14 129
⑤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
越红的精神气质。
⑥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
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
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
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
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
句?
(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
然迷住了,让
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
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
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同
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
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
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
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
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15 129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
秋天”,我们
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
学课文《荷花》
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
“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
“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
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
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16 129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
__,有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
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第三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
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
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
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
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
情景,请大家仔细看
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
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
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
学生读好这首诗。
17 129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方法】
问答谈话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
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
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
会发现美、描述美、
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
18 129
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
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
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
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课外延伸
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
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
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
。叶子有5个叶尖,
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
br>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19 129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
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
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
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
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
,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
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
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
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
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
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
,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
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20 129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6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
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1 129
(教学中出示的诗、词语、句子、动物过冬图片、秋天景物的图片)。
2.《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
我填完整,填好
了就送给大家,好吗?
出示:
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 )的。”
高粱说:“秋天是( )的。”
棉花说:“秋天是( )的。”
松树说:“秋天是( )的。”
土地说:“秋天是( )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 )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
(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
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
天的雨》。(板书课题)
在填诗的过程中,让学生
感知秋天的景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为学
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1.秋天的雨可神奇了。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
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
变化。(配乐朗诵)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
22 129
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
⑵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⑶集体反馈。
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
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菠萝甜甜的、
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
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
裳)、区分“衔”和“街”、学生齐读。
②出示句子: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
③出示句子:
“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
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
⑷再读②③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
看,读一读。
⑸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
写秋天的雨的?
教师适时板书:
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4、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
读。(配乐) 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
多样,而且读有层次。学
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
本,体会感悟文本。
三、课后练习
23 129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
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呢!同
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
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⑴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⑵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 )的银杏树 ( )的枫树
( )的田野
( )的果树 ( )的菊花……
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⑶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秋雨“五彩缤纷”了吗?
⑷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⑸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
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
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
⑹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
⑺秋天的雨吹起
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
松鼠、青蛙……)引读课文。
⑻小结:
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你看──(媒体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
景图)同学们快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⑼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
⑽激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
乐的歌。
24 129
⑾媒体播放“秋天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⑿配乐朗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三、小结
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
背诵。(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
一首吗?
2.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
想做的又是会么?
3.自选作业:
⑴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⑵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
25 129
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
下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
听到了哪
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
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
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
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
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
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
眼前仿佛
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6 129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
br>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
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
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
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大树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8去年的树
【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
2.渗透通过加批注、多元对话等手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3.感受鸟儿和树之间友谊的纯真。懂得朋友之间要信守诺言,要真诚奉献。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描写,体会树和小鸟的友情,感受课文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包含的情感和寓意。
【教学方法】
27 129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自主探索、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提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16年10月28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17年1月28日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出示
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
说。
(1)读懂估计: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读段
*鸟儿从南方飞来后,发现
去年枝繁叶茂的树不见了,于是,鸟儿追寻着树
的踪迹,一步步寻访,当它终于找到被做成火柴的树时,
火柴也即将燃尽。
*树——树根——火柴——灯火(划一划,你有能把书读薄的本领,真了不
起)
*小鸟不忘记对树的许诺,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28 129
读最后一段
*这一只候鸟。——读有关句子(你很会捕捉课文信息,真不简单)
(2)问题估计:
*课文为什么取名为《去年的树》而不是《今年的树》或《小鸟和树》
对策:比较《去年的树》与《今年的树》提问:今年还有树吗?
比较《去年的树》与《小鸟与树》(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鸟儿还会对着灯火看了这么长,还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板书后
存疑)
*为什么要看了两次?
3.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文稿):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
。
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会来飞回来,却发现
。她四处寻
访,问了 、 和 ,知道
。于是,鸟
儿 。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问题很
多,感受也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有那么多的收
获。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也许你刚才的
疑问能自然地得到解决,你的感受会
越来越多。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中一共
写了几次对话呢?分
别是哪几次?(课件出示)
大树
树根
小鸟 门先生
小女孩 <
br>1.(文稿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
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相别,树对鸟儿说-——(示意
学生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示
29 129
意学生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
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
唱歌,他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他
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
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他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
(1)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一组同桌读。听他们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
分别时的心情是
什么样的?(舍不得、难过,难舍难分)
(3)请你邀请一位好朋友一起读读他们的对话,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4)全班男女共读。
过渡语: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相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
给树听。春天又来了
。原野上,森林里的雪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
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
。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文稿
插入: 地找 (我们可以说小鸟历尽千辛找,你
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
她怎么找?——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在寻找过程中,小鸟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朋友在哪儿呢?
2.(文稿出示: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 <
br>(1)请自由读下面的三次对话,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
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
用恰当的语气来读。学生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
的话
是,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门先生对发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读他的
话是,要平
淡、冷漠。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些。鸟儿的三次询问要一次比一次焦
急。(找不到朋友,会在心里说些什
么呢?她会怎样呼唤她的朋友呢?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3.(文稿出示:两个“
看”的句子)师:鸟儿在寻找朋友的一次次询问中,
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
“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
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在亮着时。
(1)(出示文稿:鸟儿睁
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
字。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鸟儿费
劲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
朋友-------
尽管那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
30 129
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
出示文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
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
小鸟“又看”了灯火一会儿,从第二个“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
交流体会,鸟儿唱
起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鸟儿又对
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
,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
样,这两个人“看”字虽然平
淡、普通,却包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深情与留恋。(连读两个句子) (3)有感情朗读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
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
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二、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
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
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友情、守信)。 《去年的树》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文稿出
示:)
我想对小鸟说:“ 。” 我想对大门说“
。”
我想对火柴说:“ 。” 我想对伐木人说:“
。”
1.选一个,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
三、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
地读——(读题)。
四、余念
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18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好朋友、约定、寻找
31 129
鸟儿——————————————大树(守信、友情、环保、奉献)
依依不舍、历尽艰辛、遵守诺言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使用的叙事手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
什么? <
br>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
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
遍。
32 129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
br>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
过了一段怎样的历
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
车——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
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
ppt句子,各种形式读
,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
这篇课文和
《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 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大树
33 129
手推车
椅子 木地板
10
在牛肚子旅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4.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5.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
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难点】
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34 129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
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
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5-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
励?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
子里时,青头…
…;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
35 129
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
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原因:捉迷藏——躲在草丛中——被牛吃到肚子里(意外)
遇事冷静不慌张
(大吼一声) 团结互助定成功
过程: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11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认读词语,掌握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
爱护幼小的品质,
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从本文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蚂蚁们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36 129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
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
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
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
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
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37 129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
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
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七、知识拓展。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
度高,近似固体食物
,营养价值更丰富。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
写“准备、吃饱、
晒太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
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
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38 129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总也倒
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想象一下老屋的
样子,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话就要我们充分发
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老
屋之“老”)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
原因。请你自
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
几
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
示。
三、朗读练习。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暴、壁、晒”。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结构,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写得宽一些,能托住“辟”,与它相近的字“劈”注
意区分。
“晒”左右结构,左面的“日”字旁千万不要写成“目”字旁。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39 129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你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屋为什么准备
倒下去?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3)老屋已经这
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
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在朗读这一、二个自然
段的时候,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
来朗读呢?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5)指名朗读,最好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
做的?
品读下列句子:
①“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猫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品
质?
②老
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
站一个晚上。从加点的字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说:“再见,好了,
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得老
屋能倒下吗?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用笔画一画。
40 129
(2)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老屋,帮助了那么多遇到困难的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又会
怎么去做?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
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在课堂上情景再现。
四、续写故事。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小猫 遇到了暴风雨
老母鸡 孵小鸡
蜘蛛 好饿助人为乐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快乐自
己。
3.以读写绘的方式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故事性。
【教学难点】
41 129
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观察封面:
1.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看,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2
.你觉得他看上去是一位怎样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
萝卜先生。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
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我们一起和他打声招呼吧。
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一)板块一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
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当长胡子蘸
到了甜甜的果酱,就飞快地——长了起来。他一步一步往前
走,长胡子被风吹到
了身体后面。
2.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聪明的你大胆猜猜。
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
富。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故事吧。
(二)板块二
1.
一个小女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她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过
屋顶。小女孩的心里可着急了。
2.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小女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
“我可以用它
来做放风筝的长线了。”女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
风筝。风筝一下子就越过了屋顶。
3.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为找不到绳子晾宝宝的尿布而发愁呢!
这时鸟太太最
希望的就是什么?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
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
。”哪位鸟太太来高兴地说一说。你们看到
42 129
<
br>了什么?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
串鸟宝宝的尿布。
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
4.教师继续声情并茂地讲故事,鼹鼠老师带着学生
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
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可真难走啊!
5.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聪明的鼹鼠老
师想到了什么?她剪下一段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
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
了马路。
6.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
说
:“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
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7.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
多用处。
仔细观察这副图,你能找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哪吗?看谁发现得最多,还要试
着像前
面一样给他们编编故事。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8.情境故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老师请四位
。老师先给四位故事大王
提个要求,你可以大胆地编,但是别人已经讲过的地方不能重复。老师和其他同
学一起当旁白,还要注意认真地听。
9.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
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
眼镜,白菜小姐说:“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
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
镜不小心从鼻梁
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
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四、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2.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指读
——齐读。
3.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
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
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
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就是一种
43
129
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
甚至用光了,没有了,
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
br>的心。
4.故事取题目:故事讲完了,可是我们还不知道故事的题目呢,你想给这个故事取什么题目?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故事的作者是王
一梅阿姨。
五、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
,让那么多人快乐。
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14 不会叫的狗
【教学目标】
1.了解、体会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2.初步掌握阅读童话的基本方法。
3.体会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与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在阅读理解中使童话的概念更清晰,初步掌握解读童话的方法。
2.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体会、挖掘课文幽默的语言中所蕴藏的关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br>(多媒体展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同学们,你
们认识屏幕上的形象吗
?谁能简要地给大家讲一讲有关他们的故事?
44 129
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像一颗颗珍珠把我们的童年装点得五彩斑斓,我们把这
些神奇的珠子叫做童
话。童话的世界不仅有我们记忆中的神奇和有趣,它更是一
片深刻而充满智慧的净土,这节课我们就共同
走进意大利作家贾尼•罗大里的一
篇童话——《不会叫的狗》去体味一番。
二、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理解童话形象
1.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童话内容。
2.课文中的小公鸡、狐狸、杜鹃和猎人是如何看待这只不会叫的小狗的?分
角色将相应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狐狸——嘲笑、看不起;
杜鹃——怜悯、关心;
猎人——厌恶、猜忌。
点拨:童话中的比拟特征即通常说的
人格化手法,常常把非人的有机物、无
机物以及抽象的思想、概念比拟成人,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行
为动作和说话
做事的能力。例如本文中的小公鸡、狐狸、杜鹃、小狗等进入了童话领域就都“活”
起来了,我们要把它们看做活生生的人,去理解、去体会。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
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
同伴一样有正常的生活;
勤奋刻苦——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辞辛苦;
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当发现自己不
会叫之后,积极努力地追求自
己的理想,虽遇到困难却从未放弃。
点拨:童话中的主人公是一
篇童话重点刻画的对象,阅读童话,要注重通过
体味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明确主人公的形
象特征。
三、探讨童话结局,挖掘童话的深层内涵
1.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只要能言之成理均可给予肯定。在对学生的发
言进行点拨时,可适时将学生所说的认同原因,上升到本篇
童话对生活的指导意
义层面上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童话的内涵,比如第一种结局的迷失自我,第二 45 129
种结局的平庸,第三种结局中找对老师,
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等,当然如果学生
能对一、二种结局有新的合理解读也要给予肯定。
点拨
:童话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光,它的形象和情节对现实的社会和人生有
着一种象征和隐喻,不能孤立地仅
仅将形象放在童话本身的情节中去理解,而应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其中蕴藏的有关生活的启示。
2.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设计第四种结局,并说一说你的设计理由。
学生可能有多种设计
,但在评价时要明确一点,童话中的幻想不是胡思乱想,
夸张不是不合逻辑地随意编造,童话中的幻想、
夸张都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它
们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
四、梳理有关童话的知识,落实知识点
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具有趣味性、幻想性和
象征性,阅读童话要理
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2.明确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展示《蚊子与狮子》,判断这段文字是不是童话:
蚊
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
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爪子抓
,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
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
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
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
br>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
说,自己同最强大
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相同点:
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
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不同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简单
,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
而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有一二千言。
(2)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
46 129
富、奇特。
(3)童话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它描写的内
容和表现的生活,也都照顾到儿
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而寓言虽然也
是儿童
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但它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
五、课堂小结
童话
是一个陪伴着我们走过童年的神奇世界,儿时,我们曾被其中美妙的故
事和奇异的幻想吸引过、陶醉过,
而今天的我们、未来的我们依然会深爱童话,
因为它像一湾智慧的清泉,会随时随地滋润我们的心田。也
正因为如此,意大利
作家贾尼•罗大里才带着激情与真诚不知疲倦地抒写着拥有永恒魅力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爱童话、读童话,从而拥有一把净化心灵、
启迪智慧的金钥匙。
15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3.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5.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
感。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47 12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
生欣赏。
2.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是一只小鸟,
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
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⑴ 是什么鸟要搭船?
⑵
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⑶ 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⑷ 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
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
拼音朋友,
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师: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
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
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
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
好的识字习惯。]
7.语境中识字。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课文中的句子,指生读。
(1)(
)( )学舌、教室里静( )( )、一( )当关,万( )莫
48 129
开。
(2)谜语:一人力气大,把天撑破了。
一口吃掉天。
8.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
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
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
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
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
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
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
自然段的问句。
5.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
是我们学习知识的
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49 129
三、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
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
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学习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实物、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
50 129
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
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
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
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
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
改变着颜色。我
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
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51 129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
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
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 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 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 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总结课文、 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四、板书设计
早晨 中午 傍晚
金色的草地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52 129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
读。(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
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
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
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
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
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
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
53 129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
天上的门,
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
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
碧水还可以说
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
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
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
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
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
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
色真是秀
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
古代,
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
下游流经
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
神
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
读,评读,评
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
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
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
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
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
?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
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
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
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
54 129
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
,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
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
曲的诗
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
“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
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
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
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
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
,去诵读。
第二课时
一、趣说东坡与西湖,导入诗文。
(一)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
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有西湖,如人
之有眉目。有一位大
诗人,他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
遇到污染的问题,他
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
的景观。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苏
轼)杭州西湖究竟是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跟随一
位最爱西湖的大诗人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
(二)揭题,导入诗文
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透过
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
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
天)
55 129
②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③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
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
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
二、细读诗句
(一)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
1.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2.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
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水光潋滟
(1)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是多么美好!)
(2)你从诗句中那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潋滟)
(3)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
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
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4)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
的游船上,明媚
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
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
,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
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
起,仿佛穿了
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小结:是啊!西湖的景物
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
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
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
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
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2.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
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
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
56 129
于“方”的解释。①正直;②正当,恰好;③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赞同
的小朋友举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水光潋滟的精致,山青水
秀的景致,接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
(4)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
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1. 山色空蒙
(1)正当诗人和友人
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
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借助注释来说一说?(
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
么奇妙!)
(2)在晴天里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苍
翠欲滴)现在呢?(朦朦胧
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老师也收集
了
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2.亦奇
(1)
闭眼想象一下这西湖雨天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
(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当中
读一读。
(2)晴空万里下水波粼粼的西湖十分奇妙!雨天里这朦朦胧胧的西湖奇妙
吗?(也奇妙)
(3)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
中常常用到。
(4)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这时他由西湖
想到了什么(谁)?(西子)
(2)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2.淡妆浓抹总相宜
57 129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
(3)总相宜
A.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的怎么赞美的?(都好)你
如何知道?(总相宜)
B.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
抹都适合。男生
,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
)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
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
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5)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
实际上
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
西湖——
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
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
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
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
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
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
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
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
带走吧!(生伴乐齐诵)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小游戏,老师说诗的上半句,<
br>看谁能最快说出诗的下半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
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
语响。”)看来大家一个个都是小
诗人,那有没有同学发现小游戏中这些诗句有哪
些特点呢?(生:山水诗)
2.揭题释题
58 129
诗人游历了名山、名水之后,诗兴大
发,歌颂祖国壮美的景色,于是写下了
这些诗句,这就是山水诗,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
受另一处山水
之美吧。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
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呢?(洞庭湖)有没有同学知道洞庭湖在哪呢?(湖
南省)
现
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图片,介绍
洞庭湖。)洞庭湖的景色如此
之美,诗人站在远处遥望洞庭湖,他看到了哪些景
物呢?他又由此联想到了什么了?你想知道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
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读
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
⑴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觉得他的字音读准了吗?
⑵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3.读出节奏
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的节奏,下面请看黑板,请大家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画小斜线吧。指生读。
三、感悟诗境
师:整首诗
向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那
么刘禹锡在《望洞庭》这首诗到底写了哪
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
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1.湖光秋月两相和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生读)诗人看到了什么?(生:湖光、秋月)
师:那是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呢?(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湖面上
波光粼粼,洒满了银
色的月光。)
出示图片: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风平浪静,波光粼粼,
水天一色……)
师: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
59 129
师:来,我们一起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齐读)
2.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
的
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 (原来诗人看到这湖面想到了未经打
磨的铜镜。)
师: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生答)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
的铜镜呢?
师:这看起来朦朦胧胧的湖面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平滑吗?
师:那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铜镜呢?(未经打磨的铜镜)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未经打磨的
铜镜是什么样子吧。(出示铜镜图片)
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模糊,朦胧)
师:月光照在湖面上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湖面宽广,虽然风平浪静,但是
还是会泛起层层微波,真的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欣赏图片)夜晚,湖面迷迷蒙蒙,看不清,就像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一
样。
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
善于观察的
人。(指生读,师评价)
来,我们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胧美吧。(齐读)
师: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衬,显出一种和谐之
美。
师: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映
衬,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都
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请把这
美丽的景色一起读出来吧。(两句诗连起来,全班齐读)
3.遥望洞庭山水翠
师: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谁能把它
读
出来?(生读)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生答)(板书:山 水)
师: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诗中的哪个字眼来概括出来?(翠)
师:在皎洁的银辉之
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浑然一
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
山水之美?(指名读)
小组赛读。
60 129
4.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你觉得这句诗妙在哪?(生答:……比作……)
师:这是多么精妙绝伦的比喻啊,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诗人看到月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这一点,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怎样一幅美景吧。(出示图片)
师: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写
下这句诗,你感受到诗人对洞庭湖怀有一
种怎样的感情呢?(喜爱、赞美)
师:一只晶莹剔透
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带着
你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吧。
5.小结全诗
师: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八百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把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板
书:人 景) <
br>师: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现于纸
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
功底。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山水小诗,感受诗人富有浪
漫色彩的奇思壮采吧!(齐读)
6.背诵环节(指名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
了刘禹锡的《望洞庭》,诗人把美丽的洞庭湖
景描绘出来,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其实洞庭湖是我国的
名胜,许许多多有名
的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布置作业:
(1)小小朗诵家:请大家将《望洞庭》背给父母、同学听听;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选做)
(3)小小画家: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美景吧。(选做)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
61 129
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
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
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
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
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
的海防前哨。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
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
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
62 129
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
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
地方。
三、重点探究
1.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
(面)、海底、海滩、海岛)
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
,把自己特别喜欢的
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要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
欢。
●第2段,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63 129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2)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3)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
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1)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
)、( )、( )。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
说一说。
(4)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
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
叫并列段式。
(5)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
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
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
下。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
●第4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
武 鱼多得数不清)
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
请举手……请
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
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仿说。
●第5段,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
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64
129
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
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6段,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从“鸟的天下”“各
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
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背诵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四、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
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
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②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19 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感受海滨的美丽的景色。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了解海滨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观察的
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
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休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
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65 129
了解海滨景色的特点,感受海滨的美,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海滨小城的录像带、挂图、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点明这就是海滨小城(板书课题)
2.学生谈谈看完录像后对海滨小城的印象。
3.学生读题,理解“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检查预习情况,(1)读生字词(2)学生说说自己如何掌握这些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中心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既美丽,又干净)
3.轻声读,想想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把海滨小城分成哪两部分来写?(海
滨
小城)再分别把这两部分内容读一读,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三、品读第1-3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先去看看美丽的海滨。
1.出示“海滨”挂图,仔细看图,图上有哪
些景物?你能不能按一定顺序用
自己的话把这幅图描述出来?
(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由远及近,由上到下
观察景物)
2.同桌一起读课文第1~3自
然段,然后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滨
的?写海滨的哪几处景物?
3.学生汇报同桌读书情况并交流问题。(板书:大海沙滩)
4.大海的景色有什么特点?默读第1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1)学生默读
(2)集体交流
①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读出来。
66
129
②出示句子:天是蓝的……颜色的云朵。
③齐读,从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大海美在哪里?(颜色多)能不能用一个词
来赞美大海颜色多,如“大海
真是色彩斑澜”
④指导读“天是蓝的……云朵”,读出对大海色彩美的赞叹。
5.大海真美啊,大海的早晨就更美了,齐读第二自然段。
①这一段你喜欢哪些词,为什么?
②理解:镀上
6.远处的大海是那样多彩,近处的沙滩又有什么特点?
①轻读第3自然段
②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③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贝壳多)(理解:寂寞)
④学生再读文中写贝壳多的句子。
⑤这里除了讲沙滩的贝壳多之外,还讲了沙滩在船队靠岸时喧闹(理解:喧
闹)
⑥这喧闹
的情景文中没有具体描写,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当时喧
闹的情景:会有些什么人,说些什么话
,做些什么事?然后用一段话把你想的描
述出来。
⑦指名学生说话。
7.齐读第1——3自然段,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海滨美景?
五、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收获。
2.老师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随作者欣赏了海滨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作者从远
到近写大海,抓住大海的多彩,海滩的贝壳多来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好,请大家一边
欣赏一边跟着
教师回忆课文内容。
2.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67 129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板书:大海、沙滩)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板书: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5.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
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
节课,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
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自由读四-七段,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再想想小城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师板书:庭院、公园、街道。美丽、整洁)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3.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学生观看录像,师范读。
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实物投影出示句子: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含拟人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 板书:花美
你见过这样的树开这样的花吗?这就是海滨城市特有的。
②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④再看录像,加深印象。
⑤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庭院中的树――(很多)板书:树多;有……
这些树都是亚热
带树木,这也是海滨小城的特色。
⑥你还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吗?(板书:叶香)
⑦齐读第四段。
4.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下面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五、六段。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
68 129
己的意见。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每一段各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出。
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
”划出,并圈出哪些词用得好,
为什么?
⑶小城的公园、街道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5.学后交流,检查自学。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那么你通过自学已解决了哪
些问题呢?指名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
挡风雨。”
一棵棵:树多。
绿绒大伞、密不透风:颜色绿,树冠大,树叶茂盛(板书:榕树大,树叶密)
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公园里到处是绿树,体会榕树的大,树叶的
密
不透风。看着这绿树成阴的公园,你还能用什么句子来描述它,你还想说什么?
(我真想去小
城的公园坐一会儿)
是啊,这里真是小城人民的休闲好去处。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理解“每逢”,并指导造句。
(2)“人们把街道……都没有。”
理解“甚至”,造句。 板书:清洁
小城街道的特点还有许多路是用细沙铺成的。你去过沙滩吗?
在沙地上走过
吗?那是怎样的感觉?(软软的,松松的,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样的路
也
只有在海滨小城才看得到。这也是小城的特色之一。
6.齐读第五、六段。
7.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
69 129
1.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吗?(小城勤
劳的人民)
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感到很愉快。难怪作者一
开头就自豪地告诉大家――(
第一句)。
2.由此可见,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热爱你的家乡吗?
好,教师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用一段时间留心观察,以“我的家乡在江南,是
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你的家乡苏州,写时要抓住
事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大海(色彩绚丽)留心观察、抓住特点
海滨
美丽
沙滩(动静结合)
海滨小城
整洁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
小城 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
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70 129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
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
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
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71 129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
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
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
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72 129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
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学习拓展:
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
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
想象课文中描
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
动物的声音,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注意读准“柔、敲、湃”这三个字以及多音字“呢”
的字音。
73 129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
新的发现。
【教学准备】
大自然的声音音频,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交一个新朋友——
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
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你们知道是什么
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
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
-4自然段,看
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
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
教师相机板书)
☆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像,美读悟妙)
(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
音乐家,他会在森林
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2)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
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
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3)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
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
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
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
74 129
(4)指名美读,并说说为
什么这样读?(读时注意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
狂风的雄伟读得急、猛,感受风声的美妙)再指名2~
3人有感情朗读。
(5)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的风之曲。
(6)男女生
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
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
伏。
(7)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
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8)教师小结: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
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
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
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
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
树林,树林里的每
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
滴答答……丁丁冬冬……”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
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
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
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
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
滴这
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
:当小雨滴
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
海哗
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
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75 129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
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
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当小雨滴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河流,大海。从,
唱到。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词大海,老师读最
后一句话。(
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
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
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
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
中,还会有哪些
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
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
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
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
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
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的感受。
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
感情
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自主记、写生字。
1.学生齐读5个生字(出示“威、敲、汇、涌、阔”)
2.怎样记住这5个生字伙伴的样子呢?自由地和同座说一说,记一记吧。
76 129
3.你记住哪个字就说哪个字?(学生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书写“敲”字。
5.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
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
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
现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风
大自然的声音 水 美妙
动物
22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
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
合课文说说
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
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
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质疑课题。
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过一些疑问。(学生说)
77 129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
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
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板书)
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最喜欢”。
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
题。
三、细读感悟。
到底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生的最爱呢?我们先来了
解一下树林里的鸟吧。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写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
眼、动脑、动手画。)
2.学生汇报,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师:谁能把这一段话读正确、通顺、流利?(指多名学生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
师: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
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
小结:查字典、换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
师:谁能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
下它们的快活
吧――齐读一至四句。
4.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
后
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
78
129
理解句子。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理
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词?(换近义词:
专心,认真。)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
要用心闻,那么,怎
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
5.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前面的问题。
6.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解“用心地闻”。
“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
仔细看、用心闻。)
“我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
仔细地观察。
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站在那。
7.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
请位父亲来回答。
8.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
9.父亲
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
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
第一段)
10.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
解仅止于气味吗?――
11.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用读句子
-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12.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结合课件指导朗读。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
吗?――看课件。
理解“群鸟齐鸣”,指导朗读第十一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
指导朗读句子,体
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的危险――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79 129
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也了解鸟儿最快活与最危险的时刻,父
亲
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
1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1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我心情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5.小结:是啊
,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
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爱)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
像文中的父亲一
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五、拓展。
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爱鸟)
看 鸟动
闻
鸟味
听 鸟歌
知
快活与危险
23 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
80 129
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
精神上的鼓励,
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
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哪几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
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作者通过 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分别是_____和
_______
。(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2-9 刺狗10-15)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
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
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
br> 81 129
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三、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节。
指名读。
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
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这里,老师有一句句子(媒体出
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
句,并说说理由。(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
枣儿)比作
(玛瑙),更生动形象。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
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
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9小节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小结,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
刺猬,
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
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
怎样偷枣的呢?
3.师: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9节,用曲线划出体现刺猬偷
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
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师引读4-7小节,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
82 129
高明。
5.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
话作为总起句,来复述
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
br>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
看看谁
来挑战一下?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
生一起参与板书
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
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
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
可谓一举多得。
(三)第二件事(自学)
过渡: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它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
1.师:轻声
自由读10-15小节,在读的过程中,老师请大家找找哪句话描写
了刺猬用自己的聪明击退大黑狗呢?
生交流。
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
六个“仙人球”似的。
2.师:“鬼”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机灵、聪明)板书
哪个词能表现出刺猬的“鬼”?(缩成一团)
刺猬只是把自己的身子紧紧一缩,就击退了大黑狗,
说明它非常(聪明、机
灵)对!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鬼,它的聪明、机灵。
这句句
子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身子缩成一团的刺猬)比作(仙
人球)。有什么作用?(生动形象
)
3.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
里得意着
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展开合理想象:大黑狗已经向那
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
紧紧地缩成一团(图片展示),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
。跟这么机灵聪明
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
83 129
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嘿!你这只大黑狗想吃我,没门!)
4.怪不得文中的爸爸会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这是一句什么句?(歇后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积累两句和刺猬相关的歇后语。
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蝎子碰到刺猬——怎么着(蛰)
大家还知道别的歇后语么?
5.到这里,刺猬已经把大黑狗击退了,怪不得小作者这么开心。我们一起来
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6.同学们,如果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就在你身边,你会怎样来夸夸它呢?
(你真
是鬼啊!大黑狗在你旁边,竟然没有伤害到你,却把自己给伤害了!
你真棒!真牛!以后再有动物伤害你
,你要更加地保护好自己哦!)
说明:课文中写了大黑狗的过程,但细读之余,觉得有的情景没写出来
,这
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展开合理
的想象说故
事,学生的想象从文本出发,但又不脱离文本,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想象能力。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还能用刺来击
退
敌人,保护自己。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
领。相信大家
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
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
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
【板书设计】
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高明
84 129
刺狗——鬼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资讯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联系实际
,
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
品读法;点拨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学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司马光救友)
师: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
生:司马光砸缸。
师:对,
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一本历史书——《宋
史》里面,(板书:文言文)叫做《司
马光》。请大家齐读课题。同学们在课前都
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你了解
到了文言文的哪些
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简、韵……)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不错。现在,请打开课本,先自读课文,希望大家遇
85 129
到生字词能多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
家读一读?(抽读)请其他同学注意听,
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做到“音准”,“文顺”,但老师觉得你们的停顿还掌握
得不太好。现在
,请听老师的范读,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里该断
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教师读两
遍)
6.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作下的停顿和重音的记录是否合适。
7.现在的
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
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
三、理解课文:
1.(1)这个故事发生在司马光小时侯,那年他多大?(七岁)大家是怎么
知道的? <
br>师领读(课件出示: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对,课文一开头,就给我们
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光生七岁”,就是……(齐声翻译本句)
(2)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庭”
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
故事里的人物--“群儿”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
--“戏”
"戏于庭"就是……
(抽学生翻译)“于”就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7岁的司马
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肯定是玩得非常……(生:
开心、高兴)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
读一读吧!(齐读) 教师指导阅读(心
情更加愉快,语气再高兴点儿!)
2.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过渡)
指读(课件出示:一儿
登瓮,足跌没水中)
86 129
(1)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
范读、齐读)
(2)原来,院子里有个大家伙,是什么?——“瓮”
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
这个字的意义的?——注释(齐读)
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
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弄明白的?
“足”“跌”
“没”……(汇报学习情况)
(4)是否还有未理解的字,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看着自
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真让人……(生:
着急)那谁能用焦急的口吻来读读,尽量
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
读)
3.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抽读(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1)范读
自读:再读读,“多读几遍,其义自见”,试一试。
(2)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皆”、“弃”、“去”、“持”、“击”、“破”……
(3)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老师来考考你们……(查漏补缺)
(4)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
板书:众 弃 去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
动作?……
(进一步理解体会)
只有司马光,(指屏幕读:“持石击瓮破之”)
板书:光
持 击 破
(5)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6)两者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
价,谈品质)
(7)根据回答指导阅读:那你们能不能也来沉着、冷静地(或带着佩服的
87 129
语气……)读读,做一回勇敢的小司马光呢?
4.结果怎样? 齐读(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水迸”(点击出现并阅读注释“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方法指导)
同学们学会了参考注释,就可以迅速地理解字意。
(2)(板书)儿 得活
解释:“得活:得救”
(3)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
的结局吧!(齐读)
5.复述全文
《司马光友》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篇幅极短,文言文就是这样简练。同学们是否可以发挥想象,再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具体,
更生动?大家先想想
,想好了对同桌说说,让他给点建议。
(教师巡回指导)动作、心理、语言……
四、指导背诵
1.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读课文也一定要读得声情并茂,并要懂得加
入自己的体会。(领读)
2.“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
朗读,初步
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
吧!
3.(指导背诵方法)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
个人都掌握到了合
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
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
们来试试?(教师说句意,学生背
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6.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吧!(齐背)
【板书设计】
司马光
众: 弃 去
光: 持 击 破 (沉着
勇敢)
88 129
儿:
得活
文言文:简 韵
25 掌声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
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
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英子产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体验掌声
1.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作为小主人,你们欢
迎他他们
的到来吗?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心声呢?
相信你们的热情,老师们一定感受到了。
2.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故事也和掌声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掌声》。
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了解掌声
初读课文:争取比预习时读得更好!
1.生字巩固:
a.讲述 犹豫
忧郁 情绪
89 129
慢吞吞
骤然间 普通话
指名读,纠音,小老师带读
b. 语境认识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
势。”
“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指名读,齐读
2.了解大意
a.读了课文,你对课题中的掌声有什么了解呢?
围绕着课题获得的信息,往往都是文章的重
要内容,只要把这些信息一结合,
就能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想来试试?
三、研读重点,感悟掌声
1.读出了大意,我们就该深入课文,慢慢品味了。你知道文中哪段话是具体
描写掌声的吗?
与文章题目直接相关的段落一定是值得我们好好阅读的中心段落。
2.其他同学边完成以下任务(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根据两次掌声把第三段分成两部分,用“”标出,并划出描写两次掌声的
句子。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理解含义
(一)解读第一次掌声:
1.让我们
一起看看第一次掌声的情景:“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
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
久。”
2.默读课文描写第一次掌声的部分,你读懂这阵掌声了吗?(是送给谁的?
为什么要
送给她呢?有什么含义呢?)
a.(追溯起因,了解英子言行及心理)
生:因为英子是一个自卑的孩子,犹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生:因为她曾经得过小儿麻痹症。
b.解释小儿麻痹症并展示小儿麻痹症患者落下残疾的画画。
90 129
c.就是这个病症,不仅让英子的身体受到了伤害,更对她的行为带来了很大
的影响。
3.是啊,了解了这些,相信我们就不难理解那次轮到英子讲故事时她的反应
了。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次
课堂上,看看英子的反应吧!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
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a.请你读读这两个句子,你能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吗?
生自由朗读。
b.师:你读出了什么,交流交流吧!
生:我从“立刻低了下去”体会到她很紧张,很害怕。——
能理解的这么好一定也能读好这个句子。
生:我从“慢吞吞”体会到了她不愿意上讲台。——
生:我从“眼圈红红”体会她内心很痛苦。——
生:我从“犹豫”读出了英子不知该怎么办好。
(当你有这样的体会时,你可以立即用笔记录下来,它就成为你的专利了!
有这样独到的理解,相信你的朗读一定也会很精彩!)
c.重点体会“犹豫”
(1)“犹豫”是什么意思呢?(迟疑,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不知该不该)
(2)她在犹豫什么?(要不要上台)英子为什么犹豫呢?(心里有着怎样
的矛盾?)
——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自卑
(用上“如果上去……,不上去……”句式说一说)
生1:如果上去的话,新老师和同学会看见我走路的姿势,不上去,会让老
师和同学失望的。
生2: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会嘲笑我,不上去,同学们会更瞧不起我。
男女生分读。 这两个想法一直在英子的内心不断地打转,斗争,让英子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也让她一直犹豫不决,
同为女生,我想女孩子们一定体会英子的痛苦,——
91 129
她的心里既是那样紧张又那样害怕,既是万分痛苦又万般无奈,相信男孩子<
br>们也愿意为她分担一些,是吗——
d.小结阅读写作之法
看来,你们读懂了英子的内
心。一个“低头”的动作,一个“犹豫”的神情
就让我们看到了英子的复杂矛盾的内心。这句话中还有这
样的词能告诉你英子内
心的秘密吗?(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的重点语句)
一个人的动作神态
和他的心理是紧密相连的。英子的每个动作和神情都是她
复杂的内心活动外在的表现。发现了这个秘密,
我们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重要的
阅读技巧,也获得了一个有力的写作法宝。
阅读时,想要读懂
一个人的内心,可以通过研究他的每个动作,每个神态来
感受;写作时,想要写出一个人的心理,除了直
接描写,也可以透过他的动作,
神态来表现。
4.理解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师: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英子最后做出决定了吗?(齐读)
“英子终于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你们看到了吗?
(指名读,齐读)
看着英子的一举一动,你有什么感受吗?
(需要很大的勇气,走得很吃力,很痛苦,很紧张,很不自信)
你读懂了她的一举一动!你更厉害,读懂了她的内心。
师:对于身患残疾的英子来说,走上讲台的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你们真是一群善解人意
的孩子,英子如果能听到你们的话语,那该多好呀!
她一定会非常感动,在英子身边有能理解她的人吗?
从哪儿看出来呢?
(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
声热烈而持久)
(1)不就是一阵掌声吗?真的能说明他们理解英子吗?——
此时此刻,英子听到的仅仅是一阵掌声吗?那掌声中还有——(鼓励、支
持、信任)鼓励中有……
那阵掌声仿佛在说:“……。”
92 129
<
br>此时英子听到的何止是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那是同学们用双手在诉说
着藏在心底的千言万语
啊!
同学们所有的鼓励都融入了那阵掌声中,——
同学们所有的信任都藏在了那阵掌声中,——
同学们都在为英子加油,他们把所有支持的力量都汇聚在那阵掌声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和英子都知道,就这样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已经胜
过了千言万语。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双手为英子加油吧。
生鼓掌,理解“热烈而持久”。
(二)解读第二次掌声
1.第一次掌声我们都读懂了,那第二次掌声你能读明白吗?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同样是热烈的掌声,你觉得一样吗?多了一份赞美!
(1)体会不同之处:请你联系上下文读读,这阵掌声中藏着什么呢?(夸
奖)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十分动听。”
掌声在对英子说——
生1: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生2:英子,你成功了,祝贺你!
生3:英子,你真棒!
(2)体会相同之处:有相同的地方吗?——支持、信任、肯定、赞美都给了
英子极大的鼓励。
多么温暖而美好的两个字眼啊!让我们好好把它们收藏在笔下吧!仔细观察
观察,怎样才能把这
两个字写得更漂亮呢?
3.面对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真诚而贴心的鼓励,英子内心有何感受呢?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
英子激动极了,——
英子感激极了,——
英子更加自信了,——
93
129
4.同样是一摇一晃的这个动作,在文中也出现了两次,你觉得一样吗?(自
卑和自信)
从同学们的朗读表情中,我知道你们读懂了这两个看似相同的词。
5.让我们再次用朗读重温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听听那两阵动人的掌声吧!
鼓励,就像一股
清凉的甘泉,像一缕温暖的春风,像滋润人们心田的雨露,
又像照入人们心窝的阳光,神奇而有力量,让
身患残疾的英子扔掉了自卑,找到
了自信,有了微笑面对生活的勇气。
四、
联系实际,描绘掌声
仿写小练笔
鼓励,
有时不需要太多直白的话语,
只要你用心感受,
就能发现它巨大的能量。
它是英子犹豫时,
同学们给予的一阵热烈的掌声;
它是孩子哭泣时,
妈妈送出的一个紧紧的拥抱;
它是……
五、交流反馈,升华掌声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英子一样牢牢把握人们给予你的鼓励,勇敢自信地微笑着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
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
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94
129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
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
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
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
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
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
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
好。
95 129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
“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
段。
4
.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
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
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
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
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
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
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
了,
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
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
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
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
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96 129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
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
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
示4
、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
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
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
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
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
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
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
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
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
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
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
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
、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
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97 129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
危
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
负责,对同志
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白求恩说的话(第三自然段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并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想说
点什么?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生字表里的生字。
2.老师出示生字,学生读。
3.记字形。说说哪些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方法。
4.在记字形的同时,说一说字词义
5.读词。
三、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
2.听老师的范读,查自己是否有错。
98 129
3.再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流利。
4.同桌互读互查。
四、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默读,自己画。
2.小组讨论,帮助解疑。
3.全班讨论,筛选重点问题。
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
明确:要解决这
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叫阵地?手术台是什么样的地方?再
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就要理解当时
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
样说的是怎样做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重点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要在这节课来
解决。问题是
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要解决这
个问
题,就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二、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
1.什么叫阵地?(阵地就是军队为了战斗而占据的
地方,通常设有工事)(手
术台就是外科医生做手术用的台子。)了解了词语后再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
的。
①默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在小庙里做手术时,都发生了什么
情况?
②读出自己所找的段落,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体会。
第二自然段:战斗在激烈地进
行着。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突然,几
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
烟雾淹没了。说明:
敌人的火力已经接近小庙,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
第三
自然段: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说明:形式
更加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毁
。
第四自然段: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
口挂的布帘
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说明:情况更加危险了情况越来越危
急险些烧到白求恩大夫。
99 129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2.再看看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
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是怎样做的。
②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自然段: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
,眼睛布满了血丝。说明白求恩处
处为伤员着想,具有忘我的精神。白求恩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敏捷地
取出一块弹片……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很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镇定地
给伤员
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
放在心上。“敏捷”一词既表现
了白求恩的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十分镇定。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
部分伤员。至于我个
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表明白求恩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白求恩说的三句话。第一点是感谢师长的关心。第二点是手术台是医生
的阵地。这是比喻的
说法,说明白求恩把抢救伤员看作是打仗,把手术台看作是
打仗的阵地。战士们战没有打完,据不能离开
阵地。疏疏石头医生的阵地,医生
怎么能不顾自己的伤员而自己离开呢?第三点是说师部应该把我当作一
名八路
军战士,我和战士们一样,决不能离开阵地,我不是客人,不必优待我,照顾我。
这四句
话体现了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热
忱。
第四自然段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情况
越来越危急,白求恩进一步加快了手术的
速度,再次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
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三、给课文分段。
1.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3.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4自然段。第三段:5自然段。)
4.小结重点训练项目:先找出重点段再分段。
100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