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尚书·洪范》品为政之道
深度依赖-公务员转正个人总结
读《尚书·洪范》品为政之道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
2015101146 马子骥
【摘 要】为政之道即统治者管理国家、行使赏罚、化解危机以达到“为天
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准则。道既是方法
也是一种终极的关怀,其包
含着对“君、臣、民”关系、为政之法、统治终极目
标的假设和界定。《尚书·洪范》一篇,是讲述统治
者为政之道的最高准则的经
典所在,包含着许多对统治者为政之道的准则界定和理念归纳,对于发展着的
现
代管理也具有十分具有启示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洪范 国家治理
管理方法
目录
一、为政以法...................
..................................................
........................................ 4
1.开篇 .........................................
..................................................
......................... 4
2. “五行”与“五纪” .
..................................................
...................................... 5
二
、为政之责.............................................
..................................................
.............. 5
1.“五事”...................
..................................................
........................................ 5
2.“庶征”...........................................
..................................................
................ 6
三、赏罚之道.................
..................................................
.......................................... 7
<
br>四、分类管理.........................................
..................................................
.................. 9
读《尚书·洪范》品为政之道
《洪范》作为相传
“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的记录,是以向
统治者提出为政之道的口吻进行叙述,提出了君
王治理国家必须遵循的九种根本
大法。这一篇共九畴,分别为“五行”、“五事”、“八政”、“五纪”
、“皇极”、“三
德”、“稽疑”、“庶征”、“五福”九畴,《洪范》本意即统治大法,是指实行一切
最基本的准则;五行即阴阳五行;五事是指貌、言、视、听、思等五事;八政即
八种政务,一是
管理民食,二是管理财货,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居民,五是
管理教育,六是治理盗贼,七是管理朝觐
,八是管理军事;五纪即五种记时方法
分别是年、月、日、星辰的出现情况以及日月运行所经历的周天度
数;皇极是指
统治者在统治中实行的最高准则,居于最高地位之道;三德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稽疑是指卜筮之事;庶征是指统治者一定要注意的征兆;五福即为政所追求的五
种福祉。
其中
第五畴“皇极”是全部统治大法的中心,其它各畴都可以视为达到“皇
极”而告诫统治者应实行的统治方
法和准则。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导一种基于上
帝意志的神权政治论,强调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统治准则
——“皇极”,以保
障“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在这种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
注意自己的
貌、言、视、听、思等“五事”(第二畴),以引起“休徵”,而避免“咎徵”(第
八畴);并遵循岁、月、日、星辰、历数的“五纪”常理,以处理政纪(第四畴);
君主向上请示神意的
手段是“卜、筮”(第七畴),向下统治臣民的手段是“刚克”、
“柔克”、“作威”、“作福”(第六
畴),也就是利用“六极”作威,利用“五福”
作福(第九畴)。这样一篇反复向君主提出行动规范的统
治经验,其不仅揭示出
一些统治者实行国家管理的方法与准则,同时也蕴含着诸如君臣、君民关系,分<
br>类化管理,赏罚之道,为政者伦理责任等为政经验总结,本文将就以上几个方面
做具体梳理和阐述
。
一、为政以法
为政以法即为政者在统治中要按照既定的规则办事,不能随意将个人意志凌
驾于规则之上,为所欲为。《洪范》以统治者管理国家的准则为内容,其中开篇
以及“五行”、
“五纪”二畴体现出管理者应遵循治理规律,顺道而为的思想。
1.开篇
“惟十有三祀,王
访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
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便直接言明
这是周王向箕子求道,从周王“惟
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即周王问箕子“上天庇护
下民,帮
助他们和睦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规定了哪些治国的常理”看得出,周王
虽贵为
天下统治者,但仍不耻下问,虚心请教箕子,将上天规定的常理视作极其
重要的治国之法,丝毫不敢有所
怠慢。
随后“箕子乃言日:‘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
洪范九畴,
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 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此句是箕子对周王问道的回答
“我听说从前鲧堵塞治理洪水,将水火木金上五行
的排列扰乱了。天帝大怒,没有把九种治国大法给鲧。
治国安邦的常理受到了破
坏。鲧在流放中死去,禹起来继承父业,上天于是就把九种大法赐给了禹,治国
安邦的常理因此确立起来。”此句中,箕子借鲧亡禹代的事实向周王直接强调了
为政以法的重要性,即惟有遵循天地之规则,以百世人民福祉,国家兴旺作为自
己的为政目标才是统治者
最应顺应之道。
2. “五行”与“五纪”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一曰岁,二曰月„„”“ 第一
叫水,第二叫火,
第三叫木,第四叫金,第五叫土、水向下面润湿,火向上面燃
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属可以加工成不同
形状,士可以种植庄稼。向下湿润的
水产生咸味, 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产生酸味,可
改变形状的
金属产生辣味,可种植庄稼的土产生甜味„„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观
察星
辰,五是推算周天度数”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叙述作为《洪范》中第一畴,从
与古代民众最息息相关的五行
出发,强调行五行之利,将五行之法作为行使政道
的根本准则。其中金木水火土依次代表着与民众生活最
密切的五个方面,强调为
政者要顺应民利,勿做逆行悖法之事。
“五行”与“五纪”作为古代
最为重要的自然准则,不仅是指导古人生活的
工具,更是规诫君王的有效手段。《洪范》从治理国家的角
度,将其作为为政之
道的基础,告诫君王要顺天道而行之,勿违民时,勿伤民事,起到了对统治者有力的监督。
二、为政之责
为政之责,即管理者对其在政务行使过程、结果的责任担负,也是对为
政者自身能力素质的要
求。“五事”、“庶征”二畴,分别从统治者自身能力构建
以及通过自然征兆与政事兴衰的关联强调统治
者应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时刻反思,
形成正确的政治责任意识与能力素质。
1.“五事” <
br>“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従,视曰明,
听曰聪,思曰睿。恭作
肃,従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一是态度,二
是言论,三是观察,四是听闻,五是思考。态
度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
白,听闻要聪敏,思考要通达。态度恭敬臣民就严肃,
言论正当天下就大治,观
察明白就不会受蒙蔽,听闻聪敏就能判断正确,思考通达就能成为圣明的人。”
此畴中提到的貌、言、视、听、思等“五事”,是对管理者明确的由内而外的责
任角色要求。不
仅外部的表现要与所承担的责任职务相匹配,更要在内使得内心
恭敬,具备远见智慧,可以说已经比较完
备的涵盖对公务员能力素质要求的方方
面面,但同时,也应看到现代管理知识与技巧越来越成为管理者必
备的利器,因
而对管理知识的培养和学习也应当处于同等地位。
2.“庶征”
“曰
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庶征”即征兆,
这一篇是将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现
象的发生演变作为政治人事的发展变化、国家吉
凶祸福的表现,在这一篇中,箕子告诫周王,倘若“君王
严肃恭敬,就像雨水及
时将下;天下治理得好,就像天气及时晴朗;君主如果明智,就像气候及时温暖;
君王深谋远虑,就像寒冷及时到来;君王圣明达理,就像风及时吹来。各种不好
的征兆是:君王
狂妄傲慢,就像久雨不停;君王办事错乱,就像久旱不雨;君王
贪图享乐,就像久热不退;君王严酷急躁
,就像持久寒冷;君王昏庸愚昧,就像
持久刮风。君王有了过失,就会影响一年;卿士有了过失,就会影
响一月;一般
官员有了过失,会影响一天。如果年月日的时序没有改变,那么各种庄稼都会丰
收
,政治就会清明,有才能的人会得到重用,国家因此太平安宁。如果日月年的
时序改变了,那么各种庄稼
就不能成熟,政治昏暗不明,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国家因此不得安宁。民众就像星辰,有的星辰喜欢
风,有的星辰喜欢雨。太阳和
月亮运行,就有了冬天和夏天。如果月亮顺从群星,那么就会风雨无常。”
以今日的视角观之,自然现象的发生是一定程度上非人力所为的,而且将各
种征兆与统治者施政
好坏联系起来也没有根据。但在这样一种自然与人事的联系
中,统治者会努力的去反思自己的为政之过,
而且这种反思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并非责任推诿。反观现代政府管理,在公务人员处理政府事务过程中
,尤其是当
危机事件发生时,传统的责任监督机制很难形成有效的督促和管理,责任推诿、
庸政
懒政成为新常态反腐下制约政府治理效率的一大难题,危机事件中的责任划
归不明,管理者自身逃避责任
的心态不断削弱着政府公信力形象,并在危机事件
发生过程中造成更为重大的危害。如何
构建一种具有持续约束力的,能够有效提
高公共事务人员自我责任意识的,在公众福祉与政策输出之间具
有刚性相关关系
的责任伦理,对当代公共管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赏罚之道
对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的正反双向激励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一种十分重
要的管理手段。奖赏与
惩罚的实施不仅作为一种管理中的控制手段存在,更对非
相关群体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自古以来中国就
存在着“杀鸡儆猴”“立木取信”
的典故,奖赏与惩罚的作用,作为最直接与明显的一种手段,对组织管
理乃至国
家统治都具有不可轻视的影响。
《洪范》中对赏罚之道叙述集中在“皇极”一畴。“
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
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
德,惟皇作极„„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中说“君主应当建立最高法
则。把五福集中
起来, 普遍赏赐给臣民。这样,臣民就会拥护最高法则。向您
贡献保持最高法则的方法:凡是臣民不允
许结成私党,也不许各级官员狼狈为奸,
只把君王的法则看作最高法则。凡是有计谋、有作为、有操守的
臣民,您要惦己
他们。行为不合法则,又没有构成犯罪的人,君主就应宽恕他们。如果有人和颜
悦色对您说:‘我所爱好的就是美德。’您要赐给他们一些好处。这样,人们就
会思念最高法则。不要虐
待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要敬畏明智显贵的人。对有能
力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有贡献才能的机会,这样
,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凡是有
经常性丰厚待遇的官员,如果您不能使他们对国家作出贡献,那么臣民就会
怪罪
您了。对于那些德行不好的人,你虽然赐给了他们好处,他们也会给您带来灾祸。
不要有任
何偏颇,要遵守王法;不要有任何私好,要遵守王道;不要为非作歹,
要遵行正路。不要偏私,不结朋党
,王道宽广;不结朋党,不要偏私,王道平坦;
不违反王道,不偏离法度,王道正直。团结坚持最高法则
的人,臣民就将归附最
高法则。所以说,对以上陈述的最高法则,要宣扬训导,这就是顺从上天的旨意、
凡是把天子宣布的法则当作最高法则的臣民、只要遵照执行。就会接近天子的光
辉。就是说,天
子只有成为臣民的父母,才会成为天下的君王。”
“皇极”中首先对赏罚的准则进行了
分类。赏赐要给予遵循君王法则的人,
对待坚持君王法度又能“有猷有为有守”之人,此是要时时惦记,
给予经常性丰
厚的待遇;对于行为不合法则,但又无罪之人,如果放任则会使之归于恶途,包
容
他设法教育便可劝其为善,因而要劝诫宽恕;对无依无靠之人要时时给予保护,
这样保护他们于容易被他
强攻击的境地,这样人民就会念及为政之善,而虚心念
之,对待势位煊赫而又高明的人,不能因为尊显就
显得忌惮,对待他们的无道之
举,应加以惩罚,依次警示,则无人敢忌惮权贵恶行之举。赏赐之道即行,
则“王
道正直”。此外,在皇极后句“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
有作恶,
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
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中,作为皇极中的敷言,是教导臣民的一种训
辞,对王道正直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此归纳出,君为臣、为
民,要行克己私不偏
正之意,只有克制自我私欲,同道而行,便可使臣民亦随之“保极赐福”。而统治者只有以身作责,中正不二,行赏罚以设教于万民,又以训辞感化民众,才能
够达到真正的统治效
果。最后,在原文“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
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中,提到天子作民父母,即天子应为臣民的父母。从现代角度来看
,在公权力缺
乏有效参与式监督的现代社会,民众不断要求加强对官员行使权力的监督,为民
父
母也许存在歧义,但笔者认为此处为民父母包含的意境应是指,为政者要将人
民当作自己的骨肉一样来保
护和爱戴,尽最大努力做到克己利民,以人民的需求
当作自己的实际目的,从“仁人之心”的角度来行使
政令,赏罚施予、管理控制
的目的并非给予伤害与毁灭,而是教育与感化,使之自我成就。
现
代管理中的赏罚可见诸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之中,亦包含在道德,
伦理等软文化的习惯以及观念
中。从“皇极”中,我们体会到,赏罚的核心首先
即是赏罚并行,不能过于其一,赏赐要起到示范带动的
作用,惩罚要起到制约警
示的效果,不能无功加赏亦不可有过不究。其次,对于人民的赏罚要遵从助善抑
恶,赏赐与惩罚都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促使民众从善,维护社会风气,教化有过
之人为我所用的
途径。赏罚之道,在于无偏无陂,无偏无党,无反无侧,即在考
虑到赏罚实行所带来的影响的同时,能够
尽最大可能做到行之有法,中正有度。
四、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作为现代管理
中的一条基本准则,是指将事物分门别类,针对不同
的分类适用不同的或是类似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分
类管理的范畴,不仅指代对
管理事务的具体分类,以求更高效率;亦指对人员根据其品才差别安排相应任
务;
也指为政者行使政务时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在“三德”一畴中有述“一曰正直,二曰刚
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
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惟辟玉
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
国。人用
侧颇僻,民用僭忒。”若直译则是“三种德行:一是刚正直率,二是以
刚取胜,三是以柔取胜。中正平和
就是正直,强硬不可亲近就是以刚取胜,和蔼
可亲就是以柔取胜。要抑制过分刚强,推崇和顺可亲。”
“三德”中,将正直、刚克、柔克作为三种德才。正直即是中正无偏私,对
事物的理解合乎其道
,没有曲解,无为顺于道法而治,这是最上的品德;刚克,
是指政行严厉明晰,能够集合起全部国家的力
量与资源行大事,是二德;政行以
宽容教化为倡导,这作为君王统治所必不可少的德行,处于第三。在天
下臣民各
居其位,人心安定,教化可行的“平康之世”,就用正直之道去施行统治,不用
去强调
以刚柔克之,顺天下大势而为,使臣民安其位,即是最好的统治。当社会
风气欠佳,有需要施政以达安定
的时候,需要刚柔并济,因此有正克与反克两种
整治的办法。正克:其一,对待强硬不顺之人,要以威严
与严法打击,使他不敢
作恶,其二,对待和柔委顺的人,则可以通过赏赐劝导,使之改变。这是以刚克<
br>刚,以柔克柔的方法;反克:对于过于柔弱,缺乏动力消沉但又有禀赋的人,要
用督促的方法激励
他改过,用刚硬的方法使之唤起勇气与斗志;对于过分刚硬,
好高骛远之人,就应“柔以俯思”,这是以
刚克柔,以柔克刚的方法。此外,此
畴中又指出,刚柔的方法不要“过矫其偏”应归于“平康正直之道”
。
“三德”一畴中,先将三种德行进行分类,然后要求统治者根据具体的社会
环境选择不同的
德治方法实行统治。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又将刚柔二法划为“正
克”以及“反克”两种方式予以实行。
从古代《洪范》的分类管理中,可以看到,
分类管理是处于管理活动至始至终的。对分类管理的强调,是
基于当前社会环境
日益复杂与变动,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政策的实行日益面临着更加全方位
与多层次
的要求所建立起来的管理原则。因此,分类管理要求从政者要更加注重具体问题
具体分
析,将权变的思想引入管理之中。
总结:以《尚书》为架构的古代中国传统的社会治理具有博大精深的
理念精神以
及划时代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尚书》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治
理的
伟大魅力,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民族,对待中国的社会治
理也应基于这种既有路径的支
持,寻找传统管理中具有时代精神与意义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