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完美版

玛丽莲梦兔
985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23: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在线代理浏览器-珠海市教育信息网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一、思路结构类试题

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 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
层意概括进行组合。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 层次并概
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 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
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由于它 处在文章的中间,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
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
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 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
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 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
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 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
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
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 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提醒:开头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或在开头,或在中间)

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 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
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作用;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的铺垫作 用。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答题要点:很多散 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
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 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
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 要求的跨
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 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答题要点:因文章的表述中心常常表现在散文文题上,关键词就是文章的表述
中心,所以文题中的关键词 常常是命题者喜欢关注的对象。答题时一定要从全文
着眼,全局兼顾,要学会使用段意概括和层次切分的 办法。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答题要点:多种 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
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答题 时最重要的是在分点概括的时候千万
不要把几个答案并列成同一层意思。

2.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答题要点:这类题一般在组织答案时不需考虑全文,只需把握 这一局部区域的
内容即可。

以上两类概括题答题强调概括出的要点,一定要是不同方 面的内容,答案应是
各个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概括,绝不能是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内容。

3.文章主旨的概括

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了信息-----写作对
象、重要内容 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
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 旨。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
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的语言就是主旨。



三、语句赏析题

1.解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或:分析下列语句的表现手法。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 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
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 文意,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
深层含意,整合作答。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 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
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这类题答题思路一般有两种:

⑴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 托、对比等)+突出了
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⑵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表达
了作者的何种思 想情感。

※B.某一语句的结构作用

答题思路:这类题要求较单一,答案 组织也较明确。答题思路一般是:指出某
种结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上下文 的内容说明。

※C.主旨句含义理解

答题要点:这类语句一般皆是在文章 末尾,都是议论句,起收束全文、点明主
旨的作用。答题时不能一叶障目,语句含义要结合文题中关键词 和思路结构题、
内容要点概括题的答案综合而来。



四、散文探究类试题

命题类型:

※一类是文本内涵(主旨)探究 。这类题属于文章主旨范畴的探究,是文章多
层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准确切 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


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答题 ,且答案要
全面,不能遗漏。

一类是有文本的写法技巧延伸到写作实践进行感悟总结 。这类题实际是考查写
作理论认识。这类题答题要求走三步:第一步,明确文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技法;< br>第二步,要能准确判断并具体分析文章如何使用这些写作技法;第三步,适当拓
展谈一点自己的感 受。

(提醒:探究题答题的原则是“立足文本,适当延伸”,切不可脱离文本。)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
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 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
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
抒发 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 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
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 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
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 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
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 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
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 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
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 .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
者+D蓄势(张本(即 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
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 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
+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 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 中心,卒章显
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 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
XX观点
< br>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
富+C内容表 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 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
读者兴趣+D含蓄地 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 章内容+C引
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
F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6)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 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
别致

3 .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
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C感 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
条分缕析,说理 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D
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 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
音回荡

9.反复:A写 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


10.起兴 :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
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7)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 实结合(记忆口诀为:
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 br>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
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
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 .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
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 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 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
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 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
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 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8)结构安排的特点有: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 下、悬念、
伏笔(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不 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 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
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 。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 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
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 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 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
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 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 胜
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 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北京女子学院-职高高考分数线


二级建造师报名时间-重阳节的古诗


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父母之爱的作文-公司介绍信范文


青岛教师资格证-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称呼礼仪-过五关斩六将读后感


山西医科大晋祠学院-七一祝福语


描写春天的段落-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