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用之书方为大用-2019年文档

玛丽莲梦兔
591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23: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为政以德-半年


读无用之书方为大用

近日,王恩哥校长在参加北大“教授茶座”时, 鼓励北大
学生多学些“没用”的东西。此次谈话在北大学子的微信圈热
传。日前我国著名哲学家 张汝伦在“文汇讲堂”讲哲学的意义
时,也是从读无用之书说起的。哲学及人文学科被忽视,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哲学和人文学科不实用,所以愿意主动选读文史哲
的人少了。
有人说 ,中国父母是天底下最势利的家长,最介意孩子是否
读了无用的书,耽误了宝贵的备考时间。所以中国学 生多是两耳
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或一心只读专业书,再或者一心
只读就业书。因此, 一般中国家长给孩子提出的希望是考取名校,
选个实惠的专业,最好是将来能有个体面的职业。前不久, 全国
政协委员北大副校长柯杨,在“两会”上说,有家长把孩子送到
北大时这样说,让你读北大 不是为日后挣8000元工资,而是希
望你当省部级官员。听了这样的话,柯杨不无忧虑地指出,这不< br>是正确的教育观,即使是北大也不可能给学生带来“即刻的成
功”。
这些年成功 一词的含义早就发生了异化。成功不再是以大众
的福祉,为社会做出的奉献,以及公共担当等公民精神, 而是以
个人或家庭的实惠为标准,变成了赤裸裸的功名利禄。拼命学习
备考就是为了考取名校, 考取名校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实际利


益,这样才算是成功。报考公务员不是出于对事业的 渴望或是理
想的向往,而是出于其有稳定的安全感,有让人羡慕的权力感以
及不可言传的灰色收 入。这样的价值取向,正在向教育界渗透,
这股社会思潮正在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的个人志
向,以至于开始向基础教育领域蔓延。笔者时常能目睹或耳闻相
关事例就发生在校园日常生活当 中。只要看看校园里充满功利色
彩的高三备考标语、口号就可窥见一斑,而这正是当下校园主流
文化的一个缩影。
日前,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的新著《?望新轴心时代:在
新世纪的 哲学思考》一书,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精神信仰状况后,
不无忧虑地指出,在北大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中 ,出现了两个问
题,“一是追求金钱,二是追求权力”。在他看来,北大有些人
对清华很羡慕, 那是因为清华仕途比较好。早两年,北大中文系
钱理群教授就曾指出,北大等一些高校正在批量培养精致 的利己
主义者,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为人自负、自私自利。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拿 学位必须读书,但读书不等于
拿学位。这其中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1917年,蔡元培到
北大当校长,开学演讲时,专门谈这个问题,希望学生们以学问
为重,不要将大学看做文凭贩卖所。第二 年开学,蔡先生再次强
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
不可视为 贩卖知识之所。”陈教授指出,这么多年过去了,由旧
中国建成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也过去了30多年, 可是现在看来,


蔡先生还是过于乐观了,成为“贩卖知识之所”的大学,以及视
大学为“养成资格之所”的学生,当今中国,比比皆是。大致感
觉是,今日中国,“博士”吃香,但“读 书人”落寞。所谓“手
不释卷”,变得很不合时宜了。
大学校园里孳生这种功利主义、 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官
本位文化,除了社会诱惑外。主要还是因为许多大学不再以育人
为目 的,而是以就业和文凭为导向,严重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其表现之一就是大学校园读书气氛不浓,尽 管一些高校出台了这
样那样的措施,鼓励学生读书,可都有点变相强迫的意思。就像
通过按手印 的办法逼迫学生参加晨跑,或者点名督促学生课堂考
勤等一样,收效甚微。老师或学生还是自觉不自觉地 ,将注意力
从读无用的书,转移到读有用的书上来。
中学同样如此。南师大附中是一所 全国著名重点高中,每年
有数十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可是就是这所名校,钱理群教授给
同学们 讲鲁迅,却遭遇学生吐槽:“教授你讲的内容与高考无
关。”笔者所在的学校虽比不上南师大附中名气那 么大,但也算
是一所名校,重本率接近70%。可是学校老师普遍反映,上课时,
教学内容只要 稍微偏离教材,偏离考试大纲范围,学生立即会做
出各种不屑的反应,认为老师是在教他们读无用的书。
然而,正是那些所谓的无用之书,人文经典著作的阅读,恰
恰给人以内心强大的定力,为理 想信仰等提供必需的精神食粮,
抵御和防范各种现实世界糖衣炮弹的侵袭。读无用之书之所以能


达成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些书籍滋养了人的精神世界,丰富
了对人生的见解,对宇宙 、自然,社会和事物的看法,帮助人们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三观,就有了< br>人生的定力。也就有了抵御各种功利诱惑的免疫力。陈平原不久
前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毕业典礼作主 旨演讲时告诫同学们:知书、
知耻、知足。只有知书才能识礼。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
发 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
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因为你没有了 抵御功利诱惑的免疫
力,就等着被拜物教官本位等迂腐思想俘获吧。可是,许多学生
并没有认识 到这一点,他们误以为只要是读与专业有关的书,才
算是读书。而读与专业无关的书则是浪费青春。这种 一味强调专
业而忽视读无用之书,很可能把一个人引向功利主义的泥淖。正
如陈平原所批判的那 样: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看重实际利益,越
来越看重物质需求,越来越看重欲望。然而,即使是按照中国 传
统文化育人的精髓来理解,读专业书也只不过是提供生活所需的
一技之长而已,而无用之书才 是安身立命的本钱,也就是说只要
学会了做人,有了人生的境界和气度,生存与发展是绝不成问题
的。
对此,爱因斯坦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校教育的
首要目标不是使学生 获得专业知识,而是使其养成独立思考与独
立判断的能力。掌握了学科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 作
的人,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单纯接受专业化的人会更好地


适应进步和变 化。读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一文,显然不能给
人带来任何实际好处,可是它是一篇关于人生观、价值 观与世界
观教育不朽的篇章。 正因为如此,精英教育才提倡通识
教育,强调人文素养 的培养。据统计,我国科研经费相当部分被
各种非科研因素所消耗,其实是被教育与科研的功利主义大环 境
给吞噬掉了。高校中的学术不端、钱学交易、权学联姻等都是学
术科研自身定力不够强大的表 现。一个视野不开阔,心胸不豁达
的专门人才,一定做不出大的贡献。就教育与科学事业而言,境
界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大小。这些年国家科学奖
大多颁给了老一辈科学家,不是偶然现 象。事实上老一辈科学家
身上凝聚着坚实的人文主义素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情
愫。他 们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学生时代大都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
惯,正是那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帮他们奠定了精 神世界大厦的根
基,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据钱永刚介绍,在各方意见分歧严
重的情况下,当 年,父亲钱学森正是在读了孙中山先生的《建国
方略》后,自主决定选报上海交通大学,为的是为中国建 造铁路。
相反来说,如果没有了这些基石,人生大厦很可能建不起来,
或者是建歪了。 即使是勉强建立起来,也随时有坍塌的可能。许
多企业家或用人单位反映说,一些名校毕业生不好用。不 是因专
业水平不高,而是因为没有学会做人。这里不妨引用白岩松经常
提及的一件事。几个名牌 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其中2名博士、5
名硕士,还有21名本科生,去一家大型企业求职但无人成功。< /p>


原来,这些名校毕业生自负到连基本的人情世理都忘了,或许他
们学到了专深的知 识,但因没有读好无用之书,结果丢掉了做人
的道理和起码的礼节,遭用人单位拒绝也就不足为怪了。
王恩哥校长说,那些看似“没用”的知识往往可以丰富人
生,给自己无穷的后劲,决定价值 的判断、做事的态度和人生的
方向。这就是以人文和科学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进行的通识教育
的 意义和价值所在。正如前不久耶鲁大学校长在上海交大时说得
那样,“这些虽都是最基本的教育课程,却 至关重要。因为在任
何行业中,这些都是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在美国,这些能力属
于‘通识教 育’”。稍早前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在杭州的
一个论坛上指出,在耶鲁倡导的是读无用之书,而摒 弃的是有用
的功利主义教育。他说“无用性”的通识教育被重视,帮助大学
生建立起认识世界的 框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担负起作为公民领
袖应尽的社会职责。早在1828年的《耶鲁报告》中就提及 ,“学
生获得某一专业的知识,就像脑子里装进了一件物品,但这种填
充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 当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
值”。
学者周国平说,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 统意义上的
“有用的书”,他更爱读所谓闲书,即“无用的书”。他觉得,
读“有用的书”固然 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无用
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领域的营养。如 何
判断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周国平告诫大学生,一个简要


的办法就是读 大家习惯上认为的无用的书,即经典名著,包括哲
学、文学作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易中天教授将书分为 谋生与谋
心两种。他认为,读谋生的书,那不叫读书,可以叫学习。而读
谋心的书,即读无用的 书,可以养心、谋心。一个人只有把心养
好了,谋生则不在话下。正如易先生所说,养生之道首在养心,
养心之法莫如读书。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致辞中,著名
作家王安忆对复旦的同学提出三 个嘱咐,希望他们“不要尽想着
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其实,
就是开导学生,读书不要势利。关于“读书”有什么建议,陈平
原常这样回答学生“读文学书”。因为 “文学”没用。
的确,以现实和世俗的眼光看,读文史哲类书没什么用,仁
义礼智信也 没什么用。可他们是奠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
基石。正如乔布斯所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 去唤取和苏
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也因此庄子才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青春期心理健康-节俭手抄报


两会每年都开吗-推普周活动总结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新婚姻法全文


英国天气-9月放假安排


山东电大-新年手抄报图片


灰色代码-上海财经大学招生网


英雄事迹作文-华南理工大学专业介绍


广州工业大学分数线-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