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品书香,改变人生的气象——小学低段儿童课外阅读实践谈
霞浦一中-优秀共产党员推荐材料
小学语文论文
静品书香,改变人生的气象
——小学低段儿童课外阅读实践谈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也是正规学习的起始阶段。从低年级开始开展课外
阅读,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大力宣传,让学生浸润于书香氛围中”,“活动开展,让学生栖居
于书香国度里”这两方面潜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勾起阅读兴趣;从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的
主题式
课外阅读精心推荐阅读内容,指向于意义阅读;从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生生共读”
倾心优化阅
读途径,形成教育合力;从“学会想像、学会积淀、学会体验、学会分析、学会表达”
悉心渗透阅读方法
,提升阅读质量,浅述了如何引导小学低段儿童开展课外阅读,致力于孩子主
动阅读的习惯养成。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课外阅读 策略
如果说儿童是天堂在人间的使者
,那么书就是他们飞翔的翅膀。阅读也许不可能改变人生的
物相,但能改变人生的气象。语文课程标准明
确规定: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
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
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
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
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基础”。但是,孩子不可能天生就会阅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悉心的
指导,给予孩子一对飞向未
来的翅膀。那么如何引导小学低段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并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
式呢?近年来,笔
者积极地投入课外阅读教学探究中,摸出了一点门道:
一、
潜心营造阅读氛围,勾起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意
味着自我活动。”要完成新
课标要求的低段儿童的阅读量首先得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营造学生良好
的阅读氛围,让学
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
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
(一)大力宣传,让学生浸润于书香氛围中
在学生刚进入
学的初始阶段,我就通过课堂正面引导、个别联系、家长会鼓动、班级布置等
形式,广泛宣传课外阅读的
重要性,掀起一浪又一浪的读书热潮,点燃孩子的读书热情。
1.宣讲“名人故事”。 孩子从小就有
仰慕英雄,崇拜伟人,追逐名人的心理特点。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笔者经常利用课前三分
钟、晨会教育等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名人读
书的故事,在教室的一方墙上,开辟出一个名人读书故事专
栏,专门张贴名人读书的故事,从名
人故事的激励下手,鼓励孩子们以这些名人为榜样,让读书成为生活
的一部分,收到了很好的效
果。
2.寻找“阅读明星”。孩子身边的真人真事具有类似“原子
能”的巨大效能。一般擅长写话、
表达流畅、见解独特的孩子都有自觉阅读、大量阅读的习惯,家庭阅读
氛围好。笔者专门就孩子
的课外阅读,设计了《课外阅读记录本》。家长在每天的孩子阅读后,如实地登
记下孩子的阅读
情况,笔者就其中的记录推评出本周的“阅读小博士”。再将“阅读小博士”的照片及事
迹在阅
1
读角进行张贴、刊登。这一举措使每个孩子都认识到阅读
的重要性,都向班中的阅读佼佼者看齐、
学习,大大地激励了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3.设立“班级书架”。在班级中设立小书架,让孩子们轮流当图书管理员,管好小书架,使
大家随时有
“好书”可读。这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但对现今时代来说,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
阅读的做法。书架上
不同种类、风格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
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
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笔者欣喜地看到,课余疯狂吵
闹、大声喧哗的孩子少了,伫立在小书
架旁醉心阅读的孩子多起来了。
(二)活动开展,让学生栖居于书香国度里
对低段儿
童而言,课外阅读还没有成为一种需要,这就需要给他们添加一定的动力,推波助
澜,使他们尽快养成良
好的读书习惯。为此笔者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活动;经常引导孩子们自由
写话、创编小诗,并把其中涌现
出的童言妙语在班级网站上发表。多给孩子们一片蓝天、一块绿
地,他们便如沐春风,如啜琼浆,阅读也
就自然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1.故事引趣。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
户。小孩子喜欢听故
事,也喜欢讲故事。笔者利用这一点来诱导孩子阅读。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我
几乎每天都
给孩子们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后,我会特意告诉他们,这个故事
是
从哪本书里看到的。时间一长,他们就记住了这几本书的名称,还告诉他们书里还有更多有趣的
故事,等你们学会了拼音,就可以慢慢地自己看了,这样,很多意犹未尽的孩子就主动去找这几
本书来
读。等到第二学期,我就每星期在班里举办一次故事会,孩子就成了主讲者,主动讲述自
己看到的故事。
这样就为孩子们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欲望。
2.留疑勾趣。我在讲故事
的时候,经常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起小朋友迫切阅
读的好奇心。这样一方面吸引孩子们听
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
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孩子们讲《阿拉丁和神灯》
的故事时,讲到老皇帝受到了宰相的诅咒变成了
只可爱的小狗时,孩子们非常激动,那老皇帝和公主的命
运又将会如何?故事戛然而止,笔者随
后发给大家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读得可起劲了。 3.表演生趣。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知识。”孩子的肢体语言就是他们
认知
的表现。如孩子们阅读了《大象博士请助手》一文,引导孩子们改编成小剧本,让孩子按文
中的角色化妆
表演,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加上表情、动作,创造性地重现文章的内容美、音韵
美、形象美和意蕴美,
“符号语言”成为学生的“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通过情景再现,
提高了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
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以演促读,调动了学生自读文
章的兴趣。
4.挑战激趣。
这是由教师创设既定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接受“挑战”,这种“挑战”性任
务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
书籍补充知识或经验的空白,以此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例如:在
08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我设定“挑战
”项目:你敢参加奥运知识竞赛吗?你想成为“奥运”小
博士吗?孩子自愿报名参加,并领取教师事先搜
集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一周后,接受“挑战”
的孩子参加知识竞赛,获得冠军的同学就授予“奥运小博
士”称号,以此来激励学生阅读。
5.交换导趣。有效的课外阅读,必然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
还需学生动笔写读后感、
读书笔记,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这样就会减弱学生阅读的热情,因此
,我允许成绩优
秀的学生免做或选做我布置的作业,以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来交换,这样目的是减轻学生
的作业
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以激发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
在整个引导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了各个渠道的资源,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
。
这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势不可挡的山洪一般爆发,真正让孩子们尝到书本
是香甜的,从而习惯了天天看书,与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
二、精心推荐课外读物,指向意义阅读
据现代信息专家测算,在人的一生中,累计有2000
多万种书出版,而一个人实际最多只能
读几千册。生命有限,知识无量,只有选择书海中某一优秀的部分
来读,才能启迪智慧,提高素
质,才容易获得成功。那么怎样选择呢?据笔者的经验,主题式的课外阅读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形
式。这种阅读方式,既能达到延伸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在一定的“场”环境中进行,
不至于放任
而徒具形式终无所获。
(一)课前搜集信息,夯实阅读储备
感知是认识
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
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为
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邓小平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就有必要
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
定的认识。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搜
集有关邓爷爷的资料(例如图片、故事、生平、
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
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关注民生
福祉”的中国领袖的形象。在这些丰富
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
,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
趣冲动。
(二)课中整合信息,加深阅读厚度
阅读的
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
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
然或社会情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在教学《春
雨的色彩》一课时,我为了让
学生了解春雨贵如油,春雨细如丝,春雨柔如水,春雨美如画,进
而让孩子们明白“春雨是无色的,但它
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为学生提供一篇童谣《春
雨沙沙沙》。学生在欣赏两篇描写春雨的美文
时,就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对比、整合,信息之间
互相渗透、相互补充,因而也顺当地醒悟:春雨就像个
神奇的魔术师,所到之处,万紫千红。
窦桂梅老师是“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引领者。她的一篇著名教例
《落叶》,就是穿插了《秋
姑娘的信》和她自编的一首小诗,在课堂上进行同步学习,用描写落叶的童话
、诗歌组合进行教
学,使孩子们认识的落叶人性化、立体化。如此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
课外互相
交融,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了合力,大大加深了孩子课外积累的厚
度。
(三)课后延伸信息,拓宽阅读渠道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
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
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就是说:“
要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此
时,我们以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让学生明白课外的世界更精
彩,教《丑小鸭》,便把学生带
向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教《两只鸟蛋》时,便把孩子带向地球大家园的
怀抱中;教《我们成功
了》时,引领孩子走进“新北京,新奥运”;教《王二小》时,带学生贴近战火纷
飞年代里的抗
战小英雄。
就这样,立足课堂,精心推荐课外阅读,由课内向课外扩张,由课内
向课后延伸,把学生带
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一步步丰盈孩子的文
化底蕴,为孩
子的精彩人生奠基。
3
三、倾心优化阅读途径,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阅读的初期阶段,大都缺乏阅读的
自主性。这个时侯,阅读伙伴的选择尤为重要。对
于阅读伙伴,笔者鼓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形
成阅读合力。
1.师生共读。“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
生活
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品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在实践中,笔者和孩子共同选定书籍后,师生一起阅读,并定期与学生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如第
一册
,我和孩子们共读了一本能让恐惧化成微笑的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读完以后,我
们开展了一次
交流会。会上,孩子们尽情地交流着自己的读书心得,有的还边说边舞,学起了书
中鳄鱼及牙医的语言,
虽然孩子们的见解稚嫩,但是看着他们个个笑逐颜开的样子,我知道孩子
们已经悄悄地恋上了阅读,这比
什么都重要。
2.亲子共读。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的妈妈》中骄傲
地写
道:“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因此,我在第一次“家长会”会上,就向家长宣传阅读的作用,推动
家长
积极加入到阅读推广的行列中来。对于家庭读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例如:每天和
孩子读30分
钟书;每周有一次与孩子聊聊读书的感受;每月逛一次书店;随身带一本书„„
3.生生共读。即以班
级为单位,充分利用孩子在课外常聚集游玩的伴儿,组成阅读兴趣小
组,进行自觉读书交流。小组活动时
,让孩子把家里的个人藏书带来,在会上向同学介绍自己心
爱的书籍,推荐给同学阅读;也可把自己已读
过的书与同学交换阅读,这样既能实现学生间阅读
资源的流动共享,又能增强学生对书籍的兴趣。
四、悉心渗透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皮萨
略夫也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
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的课
外阅读启蒙阶段,随机进行阅
读方法的渗透,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
(一)像画家一样读书,学会想象
低段儿童喜欢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
,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拿起
彩笔,画一画书中的人物,或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到记录本上,把自
已在阅读中的感受表达
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孩子把抽象的文本语言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
是一个对阅读
内容回顾、建构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
画笔
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像收藏家一样读书,学会积淀
积淀,就是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在老
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合自己的课外阅
读卡片,再引领孩子在阅读时遇到精妙的语言,立马“收藏”进卡片中
。如此日积月累,形成系
列,成为外在的阅读成果,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语言
精妙,源之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用古人的这些总结,让学生
明确积累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怎么会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
(三)像演员一样读书,学会体验
许多的叙事文章本身就是很好的剧本,情节跌宕起伏,角色丰富,适宜于表演,适宜于讲述。
4
在课外阅读时,我引导孩子们把自己化身为书中的人物,当一回演员,和他
们一起欢笑,一起感
伤,充分体验人物的处境、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情境中。如此,一方面深化了
文章的内涵,
另一方面,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像医生一样读书,学会分析
课外阅读,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
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
壑”。这样,在习作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
也不会干巴巴,而是洋洋
洒洒,言之有物了。低年级是孩子学习习作的启蒙阶段。在孩子刚接触写话的起
步时期,我们可
以有意识地问一问孩子阅读的文章是怎么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像医生一样读书,
用“X”
光透视书的骨架,学会分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学会了谋篇布局。
(五)像作家一样读书,学会表达
“读后感、作批注是孩子经过心灵的体验、感悟、升华,从
而有所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
在孩子们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好书后,我鼓励他们在读本空白处或记录
本上写点感受,哪怕是
一两句话,一两个词。千万别等待,立刻写下来。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议
论,可以是
怀疑、是批判、是同感,而后进行专题交流。于是,孩子之间产生了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
,
有了标新立异的观点,有了质疑批判的胆量„„
经过笔者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努
力探索,低段儿童课外阅读这朵“灿烂之花”结出了“丰
硕之果”。笔者欣慰地看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
地提高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养成了,语文综
合素养明显提升了,阅读渐渐成了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我坚信,静品书香,一定会改变
孩子人生的气象。书香弥漫,书声琅琅。在追寻小学有效课外阅读的
境界中,我会一直带领孩
子们随时随地,与书同行,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童年最有价值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刘国正.做个视野开阔的中国人[J].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4
[3]
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4] 赵洁瑾.营造书香班级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7.4
[5]
寿永明.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2007.5
[6]
安文丽.让阅读伴随成长 让生命浸染书香.小学语文教学,2009.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