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业设计》有感:掀起作业的盖头来_读后感_模板

玛丽莲梦兔
593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23: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司法部-赞助方案


读《作业设计》有感:掀起作业的盖头来_读后感_模板


掀起作业的盖头来
——读《作业设计》有感
王崇微
这个国庆,张作 仁名师工作室开展了51科研力量国庆共读行动,共读书目为《作业设
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 馈》。作业,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老话题,在《作业设计》
一书中掀起的又会是怎样的新盖头来?带着任务 、带着思考我开启了国庆共读之旅。
掀起“封面”的盖头来
——小封面,大冲击
老师们几乎每天都会布置作业,但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了吗?理
想的 作业行为除了“完成”和“正确”外,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它
让我一下子有 种被击中的感觉,同时有迫不及待想掀起盖头,一窥究竟的冲动!
掀起“序言”的盖头来
——小作业,大文章
本书由顾泠沅教授为之作序,序题为《破解作业对学生发展的密 码》。密码一、从纠正
传统作业只重视知识技能的被动训练倾向入手,使作业成为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 生独立学
习能力。密码二、好作业精准针对每位学生的帮助式教学,使个别化教学从理想成为现实。密码三、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与改进,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能起到极
为重要的 指引作用。
从顾教授的三密码中,我们不难发现本书研究的视角与逻辑结构,它是学校如何从学生
作业心理开始,探明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进而运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主动,合作共享、自
我反 思的积极干预手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心理品质,它打开的教学改革又一明亮窗
口,这样的研究切 入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对教学过程以及在教学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
掀起“目录”的盖头来
——小目录,大看头
本书共分六章,前两章从 调查、教师札记、心理学理论等角度分析了学生是怎样看待作
业和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及设计原则。后四 章从操作层面分析了四类作业如何基于学生心理
机制的设计与反馈。分别是常规作业设计与反馈、分层作 业、单元作业及长周期作业。每一
类作业从特点入手、设计原则、设计样式及评价等方面今夕理论与案例 的阐述,难能可贵的
是每个案例都来自鲜活的课堂实践,使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非常有借鉴意 义。
掀起“从学生立场看作业”的盖头
——小教室,大哲学
学生喜 欢老师布置的作业吗?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心理?
我想这样的答案如果抛给 我们的老师答案肯定也如书中所言五花八门,并且核心还是教师认
为的,应该是这样。那么,事实到底怎 样?书中从学生立场展开了调查行动,有问卷调查,
列表分析、访谈、教师札记研究等系列行动,其行动 意味着教师向学生敞开了心灵,而且教
师也要善于让学生打开心灵之门,教师关注的不是自我,自己有多 聪明,不是向学生显示自
己的知识有都渊博、作业批改有多认真,而是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优势和力量所 在,学习他
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
曾有一位老师向我说起,我很怀念以前中午有 大字节的学生时代,那时学生写的字比现
在孩子好多了。我说,你个人书法写得不错,你可以让你班孩子 练练,孩子肯定挺喜欢。她


说,现在孩子不如以前,难管!如果让他们写书法,肯定会把 教室里弄得一团糟,我非让他
气死不可。原来教师是担心管理,所以一切从简。
我想教育 教学上的灵感有时稍纵即逝,从学生的发展立场出发,听听孩子的心声,变担
心为设计服务,或许将会是 教育教学上的柳暗花明!
掀起“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的盖头来
——小心理,大探头
作业心理机制乍听不知为何物?本书从下列问题帮我们解开谜底:“学生是如 何完成作
业的”、“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怎样”、“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却不
能”等问题时,这就是在探讨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本章内容是在掌握大量关于“现实中学生
是 如何完成作业”细节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澄清了学生完成作业意味着什么?作业是一种
典型的自我调解 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通过设置作业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保持动机、
监控过程并对作业结果进行 反思。辩证阐明作业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影响,由此得出,
适量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尤其是 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业成就及积极心理品质。这样基于
调查、数据、心理学等角度阐明学生作业的心理机制 和七个作业设计原则,将为有志于作业
设计研究的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路径。
掀起“常规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的盖头来
——小常规,大突围
常规作业又会有什么 新花招?本章从常规作业太熟可能产生思维定势,学习被动、枯燥、
审美疲劳、甚至会压制学生个性化表 达与创意等角度,通过预习作业设计、口头是积累作业
设计,动手抄默类作业的设计、课后练习类作业的 设计、实践类作业的设计,向我们阐明常
规作业如何突围?核心聚焦主动与不枯燥上做文章。
由此想到,我的日趣实践类作业布置,目前学生乐此不疲,原因是变常规日记为绘趣,
基于学生自身实践 基点,过程给予名——绘——叙——悟——展——评等方法的指导,使每
个学生的实践有方向和成就感, 真正让常规作业走出枯燥,走向主动。但如何在以后的实践
中有新的突围,还需借鉴思考。
当然,本书除了上述看点外,其“分层作业”、“单元作业”、“长周期作业”的盖头下又将
有怎样的小 举措,大咀味呢?期待您也加入,细细咀嚼、分享交流、共同成长!
人生核算读后感
曾国藩如何核算人生
邓木
人没有不算账的,特别是没有不算人生账的。
《人生核算》的作者,从一个时代的宠儿,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用十年的铁窗生涯,
终于学会了算人生 账。问题是,人为什么非得身陷囹圄才会认真算账?每年数万名官员被查
处,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人“前 腐后继”?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么过,才是价值最大化的人
生?换言之,人到底该如何算人生账?
这是一道老命题。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却又是一个新命题。
所幸的是,几千年来, 古人对此进行了足够的思考。可以供我们参考和学习,进而思考
自己这一生该怎么活,怎么活出一个风险 最小、利益最大的有品位的人生。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注意一个人物——曾国藩——如何算他的人生账。
翻开厚厚的历史黄卷,我们 会惊人地发现:千古以来,因挽救一个王朝而成大功、享大
名最终依然能够善保者,大概仅有唐朝平定“ 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和清代扑灭“太平天国”起义
的曾国藩。郭子仪因功被封为“汾阳王”,并与当朝皇 帝结为亲家。“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
盖一代而主不疑”,享尽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人生 五福(郭氏在世84年),
可谓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最为有福之人。曾氏虽未封王,但那是因清朝从康熙 帝之后不准封


汉人为王。在白手起家,以一介书生带兵,攻取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完成清 政府正规军未完
成的重任之后,曾氏被封为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衔,殊荣达到汉族大臣的顶峰。此前, 曾
氏以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的身份节制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四省——江苏、安徽、江西、浙江,
此 后又担任直隶总督,清代八大总督中最有权的两大总督他都当过,可谓权倾天下。曾氏死
后,朝廷为之辍 朝三月,追封其为太傅、谥号文正,给予了他汉族大臣最高的礼遇(满清一
代,仅有三人被谥为文正)。 曾氏不仅自己成为当时“中兴第一名臣”,而且“荐贤满天下”,
晚清的封疆大吏如左宗棠、李鸿章、李 翰章、彭玉麟、刘铭传等,以及著名科学家、改革家、
实业家如郭嵩焘、李善兰、徐寿、容闳等,无一不 是其部下、幕僚或是被其推荐者。曾氏的
子孙也“代有才人出”。不像其他豪门家族,“君子之泽,三世 而斩”。
综观曾氏一生,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在短短一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达< br>到几近完美的境界。更难能可贵的是,曾氏虽然后半生军书傍午、戎马倥偬,却留下了一大
部内容 极其丰富的《曾文正公全书》,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圆满实现了立德、立功、
立言人生“三不朽” 事业的人。从而成为当时及此后知识分子膜拜的对象。梁启超称曾氏为“全
世界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也”;蒋介石奉曾国藩为人生偶像,终生研读《曾文正公全书》,
称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毛泽 东称自己“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时贪渎成风的形势下,曾氏却做到 了清廉自守。而他的弟弟、战
友曾国荃,却因为大发战争财,获得“老饕”的恶名。反差之大,颇为耐人 寻味。
曾氏的清廉是自始至终的。他27岁中进士入翰林,10年间连升十级,37岁即官居正二
品,而且清朝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他当过除户部外的五个部的侍郎(副部长),
发财机会不是没有,用现在的话说,面临的诱惑相当大。此后,在带兵期间,他集军、政、
财税、司法大 权于一身,弄钱更是比不弄钱还容易。但曾氏“从三十岁始,便以做官发财为
耻”,发誓“此生绝不靠做 官发财,为子孙敛集财富。神明作证,决不食言!”曾氏不只是说
说而已。在晚年时,他在写给儿子曾纪 泽、曾纪鸿的家信中欣慰地说:“余初带兵之时,立
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
一个人要做到一生廉洁自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贪婪的。正因
为如 此,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修养”的学问,即修正错误的、低级的、短视的思想、行为,养
育正确的、高尚 的、远见的观念、情怀。因为这既关系到个人的安危荣辱,也关系到天下的
兴衰存亡。曾国藩也是一个凡 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人的欲望的神仙。我们细细品味
他的《家书》、《日记》等原始资料就知道 ,在舍与得、名与利、荣与辱、贪与廉等困惑我们
的每一个问题面前,曾氏也会仔细地算账。只不过这些 账他算对了,算清了,算明白了。曾
氏的出污泥而不染,是在多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属于多因一果。 择要而言,有如下方面:
——树立高远的目标。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的显著不同之处,就在于东方 人非常重视集
体意识,这一点在古代中国尤其明显。因此,中国人非常崇尚“利他”,认为“利他”是人 生最
高的境界。一个“利他”的人,就会受到社会的一体尊敬。这一点,儒、道、释三家的认识惊
人的相似:儒家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
心 上》),无一不是以是否“利他”为评判标准;道家认为“小人则以身殉利,圣人则以身殉天
下”(《庄 子·骈拇》),亦以是否“利他”为作为圣人和小人的区别;大乘佛教以大慈大悲、普
救众生为己任,重 视布施等菩萨行,更是认为“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甚至诸子百家亦均
以“利他”为共识,如墨家 “摩肩接踵而利天下”;法家的韩非子主张“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等等。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中国的 知识分子阶层,无不以利益国家、社会、他人作为自己人
生价值的体现,如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林则徐以“苟利国
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励;杜甫以“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自勉等等。曾国藩作
为一个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自称“以禹墨为体,以老庄为用” ,其人生目标自然不是
自己的一己之利,()而是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念。这从他在咸丰元年敢于冒着杀 头的危险给


新皇帝上《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皇帝一事就可看出。为了国家利益 ,他甚至不怕
背恶名。镇压太平军时,有人因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但他为了早日结束战争 ,
依然不改初衷,“以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他对精于为自己打算者,常常嗤之以鼻,甚至
对于自己才干出众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因其官瘾太大格调不够高,也开玩笑地批评他“拼命
做官”。我们 很难想象,一个立志向圣人看齐的人,怎么会去偷鸡摸狗?所以曾氏的清廉,
与其志存高远有决定性的关 系。
——培养慈悲的情怀。古代官员称自己为“父母官”,初看似乎有作威作福的意思,其实不然。大概天下的父母没有一个不是慈悲为怀、无私付出的。如果一个官员真能以民之父母
自居,那 真是老百姓的福分。我们现在以“公仆”定位,考察来源,应该是始于中华民国,一
直沿用至今。初看似 乎谦卑,但仆人对于主人的感情和父母对于儿女的感情自然不可同日而
语。当然,对于一名官员来说,名 称并不是那么绝对的重要。重要的是他对于百姓的情怀。
事实上,一个清廉的人,必然是一个对人民群众 怀有深厚感情的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
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郑板桥 的情怀,郑板桥是清廉的;“但
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是李纲的情怀,李纲是清廉的;“吾貌 虽瘦,必肥天下”是
周恩来的情怀,周恩来是清廉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官员的收入总比一个普通百姓 多,如
果能以百姓疾苦为念,大概每一个官员都会知足常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曾氏就是一个
对百姓充满感情的人,在他身上,流淌着“为民请命”的传统可贵血液。在他任刑部左侍郎期
间,他直 言不讳,向皇帝上《备陈民间疾苦疏》,反映货币贬值问题、治安问题、司法不公
问题等关系到人民切身 利益的问题,表现了他对官场丑恶现象嫉恶如仇和对百姓侠骨柔情的
一贯情怀。正是因为这种情怀,曾氏 没有眼盯着那些通过非正常手段暴富的官员而心理失衡,
反而在生活上始终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保持简朴 而恬淡自乐。他平时每餐只吃一道菜,故而
被幕僚戏称为“一品宰相”(“一品”即一道菜的意思)。
——选定正确的榜样。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上也是如此。曾氏立志效
法前 贤,从不屑于蝇营狗苟。他认为:“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
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所以他非常注重以古圣贤和当代贤达为榜样,刻意模仿其优点,以提
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坚定自己的 向善信心。他崇拜周公,“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惭愧
自己达不到周公的境界;他敬仰孔子,认为 “唯仲尼乃可等百世之王”,终身学习、实践孔子
的忠恕之道;他推崇孟子,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和激昂刚
烈的文风推崇备至;他”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他钦佩张良,对张良“进忠
有术,握算无遗”的超人智慧佩服不已;他学习诸葛亮,以其“公忠体国, 淡泊明智”自励。
对同时代那些德才兼备、堪为楷模的优秀前辈如张英、刘墉、林则徐等前辈和唐鉴、倭 仁等
当朝理学名儒,他也是认真地学习其做人处事。这些榜样,为曾氏养成胸怀天下、关心民瘼、
注重气节、严于律己等品格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其在晚清浊恶的官场中得以特立独行。
— —具有真正的智慧。曾国藩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他的同事如左宗棠、胡林翼、李
鸿章等,才气均在曾 氏之上。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但曾氏却是个有真正智慧的人。他不
靠聪明吃饭,而且极其反对聪明, 反对侥幸,反对赚便宜,认为“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
而可久可大者也。”一个人老老实实才是最大的 学问。他说:“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
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杨素,其智力皆 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
一个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不能光靠聪明。所以曾氏一生极其反对 耍滑头。曾氏带兵时有
个规矩:每天和全体将领、幕僚共进早餐。李鸿章因为贪睡不想吃早饭,就假装头 疼。曾国
藩派人把他叫去,吃完饭后,盯着李看了半天,缓缓说了句:“少荃(李鸿章的字),既入我< br>幕,此中无他,但尚一‘诚’字尔!”挥袖而去。李鸿章毛骨悚然,终身再也没有睡过懒觉。
曾国 藩喜读《周易》,对其中盈虚消长、盛极必衰的理论有着很深的体会,他常说“天下之理,
满则招损,亢 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他忠告弟弟们:“吾兄弟


当于极盛 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此阿兄阅历
极深之言,望弟记之。 ”对钱财、富贵的利弊,他也有着智慧的认识:“古今多少豪杰,于财
色二字看不破,身败名裂,破家亡 身。思之令人悚然!”“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
大,是真正受用。余近年专在此处下功夫。” 确是睿智之语。他在遗嘱中写道:“富贵之家终
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醉高眠, 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
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 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
语也。”这种人生哲学,初看吃亏,其实是极高明的智慧。其实他的这一观点是继 承于古人
的,如孔子认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老子认为“金玉满堂,莫
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释迦牟尼认为“富贵荣华,不可常保。”墨子认为“爱人利人
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都是千古不易之言。
——养成过硬的学问。曾氏不是一 个“为学问而学问”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注重实用的学
问家。他曾对弟弟们说“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 读书皆为科名起见……绝大学问即在家庭
日用之间。”强调要把圣贤书中的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思想、言行 、生活中。否则,便不会真
正受益。读书的目的是修身养性,他对儿子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 变,惟读书则
可变化气质。”曾氏自己生平好读《史记》、《汉书》、《庄子》、《韩愈文集》四书,目 的是学
习前人的得失兴衰,扩展自己的胸襟见识。他在晚年多次告诫子弟的“事亲以欢心为本,养
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等理论,既
是他的经验 之谈,也是他的读书心得,更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灵丹妙药。
——锻炼自制的功夫。 “树欲 静而风不止”,人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不面对诱惑和侵蚀。
但能在诱惑面前不乱方寸,则需要深厚的自制 功夫。曾氏身上的毛病并不少,比如脾气大、
爱较真、多傲气,等等。但曾氏硬是靠惊人的毅力练就了一 身刀枪不入的自制功夫。举个小
例子来说,为了去掉自己没有恒心的毛病,曾氏后来选择了每天坚持写日 记的方法。这一记
就是几十年,从不间断,直到临终。在克服贪欲方面,曾氏更是如临大敌,终身不敢懈 怠。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用句现在的话说,就是从不敢
放松对自己的思想改造。他始终保持勤俭二字,即使到了位极人臣时,身上的一衣一袜也依
然都是妻子 、女儿亲手缝制的;米饭中没去皮的稻米,他也会嗑掉皮吃掉。他坚决不给子孙
攒产业,告诉儿子:“银 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尔兄
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 “世 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所关颇大。”
他苦口婆心地劝弟弟们:“居家之道,可少有余 财,多财则终为患害。仕宦之家,不蓄积银
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急,则子 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 、积谷、积产、积画、
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这一观念与林则 徐 “儿孙
若如我,攒钱做什么?儿孙不如我,攒钱做什么?”的观点完全一致。
曾国藩 并不是命运的宠儿。屡战屡败的事业危机、同僚倾轧的官场炎凉、孤苦无助的人
生挫折、捉襟见肘的经济 困顿,他一样也没有少体味过。但他硬是“撑起两根穷骨头,养活
一团春意思”,成就了自己几近圆满的 人格高峰。曾国藩毕竟是100多年前的人物,我们已
没有可能完全照搬地模仿他。但是,尽管“世事如 棋局局新”,却依然有些道理是不变的,比
如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这个世界,特别是如何核算 人生,我们更得好好学学他。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 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
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 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
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 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
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 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
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 长学识渊博的


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
讲解 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
老子和庄子部分的 ,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
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 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
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
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 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
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 了解怎么就“老、大、难”
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 候不会太累。
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 可
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
了 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
遇事不冲动的人 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
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 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 人都
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
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
动善于把握 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
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 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
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 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
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 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
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 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
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 对友谊至高的评价。
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二)
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我对它已经有了一
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可
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
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 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
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 古代文明发
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 br>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
始终只 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
分歧和矛盾,才拥现 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
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
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
切运动 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 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
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 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
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 家学说也并非一帆
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 更是
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


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
百家思想 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 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
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 追求,这就
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 br>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
时代正 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
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 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
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 们要学习道家的清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
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 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
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三)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 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
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 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
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 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
的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 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
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 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
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 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
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 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
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 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
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 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
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 才者的懒惰行径。
《宝贝宝贝》读后感

初二(6)颜智勤

这是一个父亲写给他的孩子——啾啾的,它记录了她生活点点滴滴,使一个充满童真的
孩子 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这,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一抹童真了。啾啾是一个小孩子,喜 欢讲故事,就像我的妹
妹姝姝,啾啾说过很多故事,记得有一个是这样的:“从前有只小兔子,它有一个 爸爸,然
后妈妈哭了。”我捧腹大笑。我的妹妹姝姝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有一次,她叫我讲一个故事,我就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到这我
就编不 下去了,她就接下去说:“老和尚说:‘有UFO’!”我亦捧腹大笑。然后她又问我:“UFO
是什么 ?”由此可见,“孩子是天生的故事家”,这个文中的观点我们应当高举双手赞同。那
些是用纯真写的故 事,因为他们没有我们一样的思想的束缚,可以让思想自由翱翔。文中也
有提到,孩子们是纯真无暇的, 他们发出的笑声是纯洁的,他们的思想是纯洁的,就如我的
妹妹,只要一见到家中杀鸡杀鱼什么的,就会 于心不忍,号啕大哭,这就是孩子的纯洁的一
种表现。一句话:孩子是纯洁的。

因为岁月的流逝,孩子们变成了大人,“纯真”这个词便从他们身上消失了。“纯洁”这个


词便也找不到了。当日看到杀鸡杀鱼会号陶大哭的孩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手持菜刀的“屠夫”
了,曾经拥有的千万遐想已无影无踪。这只是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在的啾啾还是我们,还是
以后我们的 孩子,都会变成一个大人,纯真有一天会从我们身上消失。还有,现在的“大人”
们,请不要以你的眼光 看我们,用那种——已经没有了童真的眼光看我们,我们只是孩子——
还有童真的孩子。别了,我的童真 。


端午节传说故事-内蒙古考试招生信息网


美丽人生观后感-澳洲研究生留学费用


海棠花语-逃生演练总结


中秋节来历简介-买卖合同样本


食堂标语-委托协议书范本


顺丰总裁-四川高考报名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班干部竞选演讲稿


输赢读后感-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