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宣城招生考试网-北大自主招生试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
摘要:在语文课改
实验中,我们通过探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案例,力图
达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
、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这四个要素的整合是通过三个阶段
的活动实现的,包括预习阶段的上网活动、课
堂教学阶段四要素的互动和课后的拓展互动。
“整合教学”是按照阅读教学的规律进行的。
关键词:网络环境;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课前准备】
(一)教学背景
参与教学的是本校三年级电脑实验班的学生。从2001年9月至今,经过两
年多的电脑学习
和实践,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电脑操作技能。能较为熟练地打字,速度快的学生每分钟可
打
10个字;能上网查阅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并能把搜集到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同时,还
能
熟练地运用校园网进行网上交流。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
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
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
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
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
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三)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由于经历了两年多课改实践的锻炼,这部分学
生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并掌握了一定的
学习方法。能较好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主动积累语言
的积极性,语感能力较强,有独
特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较高的朗读水平,能针对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
达自己的所思、所
感。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但因相距数千里,学生很难
有实际的感受;对海
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师生应在教学中充分而恰当地
发挥信
息技术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
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
朗读感悟,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观看地图,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媒体展示地图)。
2.全文朗读视频演播,初步实
现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
抒发自己的初 步感受。
(二)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和品味课文内容
师述:你们有这么多的感慨,一
定想到课文里去亲自领略西沙群岛的独特魅力吧。请读课文,
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动手画
一画。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第5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段描写
海龟的句子很有趣。”
生:“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翻一
个身,抓回
家去,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师:(巧妙地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回家了呢?”
生:“不是。他们只是逗逗海龟,看看他们庞大的身躯四脚朝天、没法逃跑的滑稽样子。”
生:“我喜欢第6自然段”(读)。“因为我很喜欢鸟,喜欢看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
生:“我也喜欢第6自然段”(读)。“我觉得这些鸟儿很可爱,我喜欢它们在茂密的树林里栖息。”
师:“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岛上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养育了这些鸟儿,鸟儿的粪便也成了养
育这
片树林的宝贵肥料。
生:“我喜欢第4自然段”(读)。“我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多:第一,这个自然
段的好词好句很
多;第二,我很喜欢鱼,很想把他们抓回来养在自己家里,不过我知道他们在海里生活更
幸
福,因为它们在那里有许多朋友;第三,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暂时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展示课件)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
飘飘摇摇;有
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请了4个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你把飘飘摇摇读得真神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鱼儿自如游动的情景。”
“‘有的眼睛圆溜溜
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一句经过你的朗读,它仿
佛游得更带劲了。”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亲眼去看
看这些可爱
的鱼儿吧。”(配乐播放视频材料)
师:“宋心舟同学说她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李老师也很喜欢这
些鱼,李老师把海里的部
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生:“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生:“有的鱼身上长满了斑点,像豹子一样,游动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好看。”
生:“有的鱼眼睛鼓鼓的,身上长满了斑点,尾巴蓝蓝的,真有趣。”
生:“有的鱼长着斑马一样的条纹,游动的时候,就像一匹小斑马在奔跑。”
师:“我还知道
,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请大家互相欣赏
欣赏。”(学生与电脑互动)
师:“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因为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课文里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人们才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
是鱼。”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
br>述你对西沙群岛的整体感受,或用一句话来抒发你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很美
很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儿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海
龟无比庞大;海鸟数不胜数。这些美景就
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画。”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的物产很丰富,有珊瑚,有海参,有鱼,有
海龟,有海鸟,还有威武
的大龙虾,真是应有尽有。”
教师请学生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借助电脑,积累美词佳句
师:“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句,我们也要积
极地
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请学生运用电脑,把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打在电脑上,然后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课后的拓展】
运用校园网发帖子,交流读后感
40分钟的
课堂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
性,教师鼓励他们课后利
用校园网发帖子,在网上尽情地抒发自己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后的感受,并在网上互相对话和交流。
现摘录部分帖子如下:
李文盛:今天,我们学了22课,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
人间仙境,我真想亲自
去看一看。
谢言:太美了,太美了,西沙群岛真是太美了!
海底有那么多的奇异漂亮的鱼,真是让我大
开眼界,妈妈正好在海南学习,我多么希望妈妈能代替我去看
看西沙群岛的鱼呀!
宋心舟:今天,我在课堂上见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海龟,真是太奇妙
了。我从网上查阅到,
一只海龟有几百公斤重,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教学反思】
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已开展了两年多的
时间,如何把信息技术作
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
第一线教师
所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尝试,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一)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教
师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是预设
的,教学过程也是预
设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学过程则是师生
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
向互动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如在第4
自然段鱼的教
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以多媒体、网
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
起来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
的时候飘飘摇摇;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同时,学生
与电脑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
更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美轮美奂的幻灯片一下
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加以机
智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说的
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
渠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
内容的意义建构,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我体会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
师生之间进行
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
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
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
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
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
文素养的提高。可见,学生是“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
素。然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
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教师也是“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
深深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
个要素的有机结
合。
(二)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网络环境
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
媒体,以读为本,引导学
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
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十分尊重学生的
独特体验。学
生的朗读方式是多样的,有个别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读,还有配乐读,教
师手势指导读等。学生在教
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朗读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内容,文本
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东西,产
生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这课里,教师尽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例如,学生提出
:我不明白渔业工人为
什么要把海龟翻一个身?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师
都巧妙地
通过呈现多媒体,机智地使问题由难变易了。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
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
多媒体课件将各种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
外形练习说话。最后,学生还利用电脑收集和积累了优
美词句。这一切,都体现了《语文课
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
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论坛发帖子,让学生在课后交流读后感,这是
我们运用的
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教学策略的一个举措,是我们贯彻课改精神的<
br>又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