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朱以撒阅读答案
小学数学教案-研修心得
背景朱以撒阅读答案
【篇一: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阅读答案】
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
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
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
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
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
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
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
处呢?③公元353年暮春之
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
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
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
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
温暖阳光, 。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
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
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
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
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
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
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
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
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
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
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
意
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
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
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
由的最大值。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
适意
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
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
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
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
的料想
,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
香气回家。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
人工痕迹多了,不是
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
孙绰笔下
,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
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
富。像《兰亭序》这样
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
多是一
种怀旧、仿效。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
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
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
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
,
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28. 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
353年的那个暮春
,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
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29. 仿照第
③段划横线句子,
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2分)四十余人其
乐陶陶地
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30. 第
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
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
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31.“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2分)32. 孙绰短
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
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
线句子的妙处。(2分)33.“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
告诉我们要
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
去的脾性和情怀
”?(2分)34. 积累链接:作者说春日的风韵是竹林
的绿意释放的,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中用一个诗句表
现了草地上的春日风韵,请写出这一诗句。(2分)
【注】因命题
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28.(3分)①有自如
的、随意
的、无拘无束的气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风,有
平常心;③有相聚的适意;④有自然的风景和绝
世的美文。(任意
答出三点,意近即可)29.(2分)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间散发出
来的清
新香气;拥一怀春日晴空中吹拂而来的和煦轻风。(句式一
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错误不得分)。30
.(2分)不能去掉。
“丝毫”说明谢安跟大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现了兰亭雅集
的平
等、自由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
起到强调作用了。(意近即可)31.(2
分)适意的内涵就是“毋需
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
个
性上、
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
答出划线
的主要内容也可)
32.(2分)抓住“席”“镜”“览”“观”四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或
者排比、
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赏析均可。(语言技巧1分,具体分析1
分)33.(2分
)如多读好书,提高修养,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
活情趣,淡泊名利,拥有平常心和纯净的心灵,热爱
自然,热爱生
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阐述做法1分,联系实际1分)34.(2分)
天街小雨润
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篇二:2016一模语文试题】
class=txt>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
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0.
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第工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在瓦甓①
朱以撒
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历千年审美迭变而不被磨洗,着实很让人
敬畏。如果不是倚仗书法资
料的越发丰富,往往会觉得史上大书家
都是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事实上,书风再新颖奇谲也都吸收
了前人的书法精华,并以此作为根柢。正是这些根柢使一个学习者
有了基础,最后总而成之,使
之更为典型。
在北朝书法资料没有广泛传播时,我们对于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几
乎
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直到后来,这些民间之作才忽地涌
到眼前,令人应接不暇。让人很清楚地看
到大唐楷书完全可以从北
朝那里寻到根源。尤其是到了北齐、北周,许多书法作品已经开启
了唐
人楷书的先河,如用笔、间架、章法等。只不过民间之作缺乏
创作链、传播机遇,终是底层之物。到了唐
官僚文人手里就大不一
样了,譬如颜真卿,就是很明显地受到北齐、北周书风的熏染,只
是在效
法过程中,用笔更为细致准确,结构更为堂正庄重,模式更
为稳定,于是更典型、更突出。他不断地创作
,有所递进,使模式
更为牢固、强大。天下人尽知颜真卿,却不详其出处何在,以为书
法大家可
以无中生有,是天纵之才。
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这是很常识的理。再有天赋、才情的书法家,
也不能向壁虚造。
学文学艺,就是掌握其法。法是传承的,文人雅士需要,民间书手
也需要,否则,就难以言说
书写。民间有民间的法,民间与上层建
筑离得很远,法也就有一定的界限。尽管无名姓,书写也无从看出
秩序,形成不了一个人完整的创作程序,但法在每件作品里,可以
为后世效仿。
初唐欧、虞、褚、薛四家之作,在北朝墓志、造像记
中可以找到和他们极其相似的用笔和结体。譬如《元
景略妻兰将墓
志》就颇似褚遂良的书迹,《高归彦造像记》又似虞世南的笔调,
欧阳询、薛稷的
坚硬、瘦劲、决断之神态,更是能轻易地在北朝书
法中察觉。可是,究竟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效仿过民间书
法呢?他们
自己都没有提及,后人凡提及,也都归于取法王羲之,如宋《宣和
书谱》称:“询喜
字,学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王氏
固然彪炳千秋,却也不能挫笼笔法于万端,什么都挂在
王氏身上,
这样也就简单化了。明人刘基论道:“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
宗谁?能探风雅
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这
首诗的含意很清楚,光学李杜诗篇还是不够,如果能寻清李
杜之源
所在,就能得风雅无穷意。因为溯其源,会走得更深入、更广大。
民间书法
是一个汪洋大海,社会生活中缺乏书法创作的条件、环境,
然其才华智慧并不逊于官僚书家,所谓“道在
瓦甓”就是如此,使人
不可轻视,不可绕过。相对南朝,北朝书法为后人提供了难以估量
的教益
,如此之多的墓志、摩崖、造像记,让人感受到书法的风格
多样、气息真淳。名书家不免有这样的习气,
学而闭口不说,却要
言必钟王。但是,痕迹是不可逃眼的,不可逃心的,总是有烙印留
了下来。
民间书法中的优秀之作全然可以作为范本,并不因其地位
低下而荒芜,诚如元人杨维桢所言:“出于闾夫
鄙隶,非尽公卿大夫
士之所可及。”因为民间之作自有民间之优点,其审美趣尚亦非公卿
们所具
有,也因地位、身份难以有,故可以为范式。
粤人宋湘说得好:“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
流派是谁。”就像学欧、
虞、褚、薛、颜、柳,如果只是盯于这些书家身上,念兹就兹,而
不追
求北齐、北周,岂能穷其尽变尔。
【注】①道在瓦甓:出自《庄子》。甓,砖。瓦甓,喻指平凡、低
下的事物。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都是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着实很
让人敬畏。
b.唐人楷书有彪炳千秋的成就,但完全可以从北朝,特别是北齐北
周找到其根源。
c.古代民间书法没有被彰显,主要是由于它们缺少创作链,没有传
播的机遇。
d.古代一些书法名家未提及自己对民间书法的效仿,后人也常将其
效仿对象认定为王羲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世皆宗李杜
诗,不知李杜更宗谁”与“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
流派是谁”这两句引诗,表明的是同一观
点。
b.本文的主旨是:任何显赫于世的大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都必
有其源头,而这源头往往就在民间。
c.本文在论述方法上,除了坚持说理外,还充分采用
了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论据扎实、充分,对论点支撑有力。
d.本文对书法艺术
探源溯流,说明大量优秀的民间书法作品,既先
于名家之作亦优于名家之作,可作范本。
3.下列从文中摘出的句子,对本文主题没有直接论证的一项是 ( )
a在北
朝书法资料没有广泛传播时,我们对于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
几乎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
b.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这是很常识的理。再有天赋、才情的书法
家,也不能向壁虚造。
c.民间书法是一个汪洋大海,社会生活中缺乏创作的条件、环境,
然其才华智慧并不逊于官
僚名家,所谓“道在瓦甓”就是如此。
d.譬如《元景略妻兰将墓志》就颇似褚遂良的书迹,《高归彦造像
记》又似虞世南的笔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铨因
御题问“治道
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今
陛下起干戈锋
镝间,外乱内讧。而策臣数十条,皆质之天,不听于
民。”又谓:“今宰相非晏殊,枢密、参政非韩琦、
杜衍、范仲淹。”
策万余言,高宗见而异之,将冠之多士,有忌其直者,移置第五。
授抚州军事
判官,未上,会隆祜太后避兵赣州,金人蹑之,铨以漕
檄摄本州
.——幕,募乡丁助官军捍御,第赏转承直郎。丁父忧,
从乡先生萧楚学《春秋》。
绍兴五年,张浚开督府,辟湖北仓属,不赴。有诏赴都堂审察,兵
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荐,赐对,除枢
密院编修官。八年,宰相秦
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中外汹汹。铨抗疏言曰:“臣
谨案,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
专务诈诞欺罔天听
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
‘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况丑虏变诈百出,
而伦又以奸邪济
之。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
矣!”书既上
,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名,编管昭州,仍
降诏播告中外。给、舍、台谏及朝臣多救之者,桧
迫于公论,乃以
铨监广州盐仓。明年,改签书威武军判官。十二年,谏官罗汝楫劾
铨饰非横议,
诏除名,编管新州。
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召对,言修德、结民、练兵、观衅,<
br>上曰:“久闻卿直谅。”除吏部郎官。隆兴元年,迁秘书少监,擢起
居郎。金人求成,铨日:“金
人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款我,愿
绝口勿言‘和’字。”上以边事全倚张浚,而王之望、尹穑专主和
排浚,
铨廷责之。乾道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薨,谥忠简,有《澹庵
集》一百卷行于世。<
br>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策万余言,高宗见而异之 策:书写
b.会隆祐太后避兵赣州,金兵蹑之
蹑:追踪
c.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 济:帮助
d.谏官罗汝楫劾铨饰非横议 饰:掩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专务诈诞欺罔/天听
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
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b.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
致虏使以/“诏谕江南”
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c.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
br>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d.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
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
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胡铨以天下
为己任,关心国家大事。建炎二年,宋高宗在淮海对
策取士,胡铨直陈时弊,其忧国
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b.胡铨不畏权奸,耿直敢言。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权奸等丧权
辱国,胡铨上疏痛斥国贼,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
复振”。
c.胡铨贤良方正,忠贞不屈。他虽然受到多次构陷打击,但爱国精
神始终如一,民族
大义毫不动摇,从而获得满朝文武大臣和老百姓
的赞赏。
d.胡铨名垂青史,著述
甚丰。为父亲服丧期间,他曾跟随萧楚学习
《春秋》。他去世后,有《澹庵集》一百卷留传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铨以漕檄摄本州幕,募乡丁助官军捍御。(5分)
(2)金人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款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华清宫三首(其一)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氛围?(5分)
9.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
真正的逍遥游。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
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
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
饱学之
士,没有无学之辈”的两个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
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
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
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麦当劳的礼物
叶倾城
大一圣诞节前的那个周末,我回了家,喝着妈特地给我煨的排骨汤,
我心里
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向妈要这笔钱呢?
爸去世得早,自小我便看惯了妈的操劳,从不曾向她要过额外的花
费。可是,这次是不同的,因为朱樱。
常常地,与朱樱徘徊在小径
上,不知不觉,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知怎样才能把时光留
住
。室友们为我出谋划策,建议我趁热打铁,给朱樱一个浪漫的圣
诞节。中式餐厅嘈杂、气氛差,情调好的
地方我又消费不起,最后
选定了麦当劳。
可是该怎么向妈开口呢?滚烫的汤哽在我
喉间,我反复思量着,室
内满满的,全是我喝汤的声音。
妈坐我对面,静静地看我,忽然说:“前两天,厂里开了个会,说要
下岗一批人。”
我霍地站起,惊恐地盯着妈的脸:“妈,您下岗了?”妈一愣,然后
就笑了,笑容里是无限的痛惜与爱怜
:“看你吓的。我说要下岗一批
人,又不是说我,妈干得好好的呢。”
我松了一口
气,想,妈现在心情应该不错,咬咬嘴唇一口气说出来:
“妈,下学期要去工厂实习,学校要交200块
钱材料费。”
妈“啊??”了一声,有明显的失望意味:“又要交钱??”我不敢看妈的<
br>眼睛:“要不然,我跟老师说??”妈已转开了身,拉开了抽屉:“我给
你两张100元的,路上
拿好。”
妈找了半天,也只找了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
她把每一张钱的角都压平,仔细地数了几遍,把钱折了4折,叠成
一个小方块,小心地塞进我书包的夹层
里,把双层拉链拉好。送我
出门的时候还在反复地叮咛:“车上小心,现在小偷多。”我“嗯嗯”
地答应着,却已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飞奔着,越跑越急,要即刻
到朱樱的身边。
圣诞节的黄昏,下了雪,将圣诞的气息衬得更繁华鲜明。袤当劳里
人山人海,我们等了好久,才有一桌人
起身。我一个箭步冲上去,
抢到座位。朱樱伸手招呼:“小姐,清一下台子。”
一位
女服务员疾步走过来,远远地,只见她略显单薄的身影,走路
时上身稍稍地前倾,竟是十分熟悉。她走到
我们面前,我在顷刻间
呆住了:妈!
怎么会是妈?她现在,她现在应该在上班呀。
陡然地,我记得在厨房幽暗的灯光下妈黯然的脸色,难道,难道妈
在骗我?妈,下岗了?
妈也在同时看见了我,刹那间,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死死地、用力
地盯着我。
我看见惊骇、怀疑、失望、痛楚,仿佛巨浪滔天,从妈
的眼中无穷无尽地涌出。她的身体轻轻地摇晃了一
下。
然而,妈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头去,利索地开始清理桌子上的残
杯剩盘。我
想喊她“妈”,可是也许是因为震惊,也许因为周围喧闹
的人流,也许只是因为朱樱,我竟一个字也说不
出口,只是,愣愣
地看着她。
她再也没有看我一眼,径直到邻台清理。把废物倒入
垃圾桶里,她
停一停,伸手印一印额头。当她再一次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见,
在她的手臂上,
那烙痕一样清晰的,分明是一道长长的泪痕??
哦,那个周末的晚上,是不是妈本来是准备
告诉我她下岗的消息?
是什么让她改了口,是不忍见我那一刻的紧张与焦灼吗?我紧紧地
握着口
袋中的纸币,第一次知道了钱的分量。
许多成长岁月中我记得的事,像旋风一样涌上来又翻
下去,我竟不
能止住自己的泪。泪光里我看见朱樱,她娟秀的眉眼,精美的黑皮
肤衬出她的玲珑
腰身,忽然知道:对于我来说,爱情是太奢侈的游
戏??
大二开学的时候,我把一
叠钱放在妈的面前,说:“有我的奖学金,
也有我当家教、打工的钱。妈,下个学期的学费我自己付,您
以后
不要那么辛苦了。”
妈久久地拿着那些钱,双手突然蒙住了脸。她,哭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我”的
父亲去世得早,自小“我”便看惯了妈妈的操劳,从不曾向
她要过额外的花费。可是,为
了给心仪的女孩一个浪漫的圣诞节,“我”向母亲撒谎要了200元钱。
b.听
到妈妈说厂里要下岗一批人,“我”吃了一惊。母亲因为我的
“惊恐”反应,才向“我”隐瞒了下
岗这一事实。
c.妈妈本答应给“我”两张100元,找了半天,也只找了
一张100
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
元。说明母亲赚钱的不容易,也侧面体现出当时“我”的不成熟不懂
事。
d.“我
”在麦当劳遇到妈妈,想喊她“妈”,最后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只是愣愣地看着她,是因为
心仪的女孩在身边,拉不下脸。
e.最后“我”顿悟“对于我来
说,爱情是太奢侈的游戏”仅仅是因为
“我”在麦当劳偶遇正在打工的
母亲。
(2)小说中的“我”具有哪些性格特征?(6分)
(3)结
尾说:“她,哭了。”你认为是用“哭了”好,还是用“笑了”好呢?
为什么?(6分)
(4)文中说“爱情是太奢侈的游戏”,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见解?请
结合文章,做简要分
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雾都孤儿”狄更斯
黄薇
童年时,家里还有一间父亲的图书室,收藏了不少好书,狄更斯在
这里饱尝读
书之乐。但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稍纵即逝。为逃避债务,
狄更斯一家开始不停地搬家,到1824年,父
亲终因欠债锒铛入狱。
而12岁的狄更斯则被送到伦敦华莱士鞋油厂当学徒,和满地板跑的
老鼠
、小混混般的孩子挤在一起,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且食宿
奇差无比,薪酬极低。
两年后,狄更斯的父亲才从监狱里放出来,当他得知儿子在鞋油厂
的悲惨遭遇时震惊了。家境
稍稍改善,狄更斯得以告别这段暗无天
日的时光。
1827年,15岁的狄更斯结
束了断断续续的读书生涯,应聘成为一
家法律事务所的律师助理。等到年满18岁的第二天,他就到大英
图
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成了阅览室孜孜不倦的常客。
1833年秋,狄更斯投下
人生第一封稿信,改变了命运的走向,自此
打开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除了在报纸上开辟专栏,他的第一
部长
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也于1836年3月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这本
杂志第1期只卖了4
00份不到,但连载到第15期时差不多卖出了
40000份。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
国工业高度发达,但这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时
代”,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英国人也生活在不健康的环
境中,大工
业时代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疾病,伦敦“雾都”之名就始于此。
狄更斯无疑
是这个时代的一位冷峻的观察者,文学屡屡成为他向黑
暗现实开炮的有力武器。写于1837年的雾都孤
儿》是第一部以一个
孩子为主人公的英文小说,在头几章便将矛头直接指向1834年贫民
法》的冷酷无情:它将所有健全的贫民排除在国家救济之外,九岁
以下的孩子更是被随便地给
上几口饭,被饿死的悲剧时常可见。狄
更斯将天性中的悲悯全部倾注到小女孩“小内尔”之死上——它深
深
地打动了读者,甚至变成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伤感”的别称。
而狄更斯在晚期创
作的小说《荒凉山庄》,对大法官法院和衡平法
程序的批判,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直接导致了英国议会对
大法官法
院的改革。
狄更斯多才多艺的卓越天赋横跨众多领域:曾被誉为那个时代
最佳
的餐后演说家、舞台上的最佳业余演员、最佳的戏剧朗诵家。唯一
一次不成功,是他在18
46年创办的《每曰新闻》这份报纸,最后倒
闭了。但他的新闻理想,后来在1850年和1859年相
继创办的两份
通俗综合周刊《家常话》和 -年四季》上得以实现。这两份杂志发行
量很大并不
断增长,圣诞节期间的单期发行量曾高达30万册。1847
年,狄更斯担任一个业余剧团的经理,便常
常自编自导自演。41岁
时,狄更斯还开创了一种表演方式,开始公开朗诵演出,诵读的大
多是
自己的小说和剧本。全英国都为之狂喜。而1867年至1868年,
狄更斯第二次访美,进行了为期7
6天的朗诵巡演,受追捧程度不亚
于今日当红的明星。
狄更斯将演出得到的报酬大
都捐赠给了慈善机构和公共事业。不仅
如此,1847年,狄更斯开始走访监狱,试图解救那些或许可获
新生
的妓女们。他说服自己富有的朋友伯戴特小姐出资在伦敦为妓女建
立了一所感化院。
疲劳的美国之行后,狄更斯于1869年4月突然病倒。病中他在伦
敦进行了一轮短期的
告别朗诵,演出以一段著名的话结束:“现在我
将从这耀眼的灯光中永远消失??”不出3个月,这段话
在他的葬礼上
重现,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脑溢血猝然离世。他被安葬在威斯
敏斯特大教
堂著名的诗人角。墓碑上如此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
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
位伟大的英国作
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狄更斯童
年时既饱尝了读书之乐,也饱受了童工之苦,这些学习
和经历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有着很大的助
益。
b.狄更斯18岁后,有机会孜孜不倦地阅读,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
说《雾都
孤儿》,从此打开了通向文学世界的大门。
c.狄更斯的作品能切中时弊,
频频向黑暗现实开炮,产生良好的社
会效益,如《荒凉山庄》就导致了英议会对大法官法院的改革。
d.狄更斯把自己演出的报酬捐赠给慈善机构和公共事业,努力解救
误人歧途的妇女,
与伯戴特一道出资在伦敦为妓女建立了一所感化
院。
e.狄更斯开创了朗诵演出的
方式,在英、美演出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不幸于58岁时因脑溢血猝然离世,墓碑文全面概括了他一生的
功绩。
(2)本文的标题在狄更斯名字前加上“雾都孤儿”有哪些含意?(6分)
(3)请分项概述狄更斯的人生有哪些成功之处。(6分)
(4)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请思考狄更斯的“文”与其“人”有哪些关联?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这位转学进来、一直坐在边座上的瘦小女孩,在学校文艺汇演时,
一曲钢琴演奏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②古代贤士处世,才华横溢者有
时虽默默无闻,但 ,一旦机遇来临,必将出人头地。
③这位学者是一个需要用心去体察的人,他从不
,更不会喜形于色,
常常深沉似海。
a.锋芒毕露 锥处囊中 崭露头角
b.锥处囊中 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
c.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
锥处囊中
d.崭露头角 锥处囊中 锋芒毕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对办学质量深入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可以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掌
握基础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篇三:2013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
语 文 2013.5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
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整体实力不济,所以尽管拥有超级巨星马布里,北京男篮还
是被本赛季最大的
黑马山东男篮横扫,止步四强,未能重蹈覆辙,再获总决赛冠
军。 ....
b.微博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喜欢且敢于尝鲜的家电企业纷纷
涉足,消费者也对
这一方式充满了兴致,一时间,家电微博营销大有风生水起之
势。 ....
c.面对小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相互协商,挖空心思,
积极行动,尽快拿....
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是吃水难这样的大事。
d.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为他们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能
够在纷繁复杂的社
会现象中捕风捉影,迅速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
质。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建设发展航空母舰,不光要有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健全的
国防工业体系,说
白了,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国
防利器。
b.能否实现政企分开,既要求“政”克服过度干预的冲动,管住“看
得见的手”,也要
求“企”转变经营思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
环境。
c.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少,
节约资源和能源,
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并循环利用,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
较小。
d.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提高人们的文
化素质,维护社会公
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4.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
人之师。
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1
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
归去来兮。
④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手;
看滚滚江
流,一代人物是西川
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⑤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彷徨。
a. 孔子 屈原陶渊明 “三苏” 鲁迅
b.
孟子 屈原陶渊明 “三曹” 郭沫若
c. 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鲁迅
d. 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郭沫若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
一项是
曾经
① 于内蒙古蓝旗金莲川草原的元上都是元朝的开国都城。
② ,由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
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
值正在被逐步③ ,其旅游资源也在被进一步开发之中。
a.①矗立
②这个草原都城的遗址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 ③开掘
b.①耸立
②这个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的遗址③开掘
c.①耸立
②这个草原都城的遗址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 ③挖掘
d.①矗立
②这个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的遗址③挖掘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9题。
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日将夕矣,微雨霡霂,
四山无人,白龙
潭水撞耳如悬霤,顾而乐之。谓同游吴去尘曰:?此时安得一二高人
逸士,剥啄款门,为空.
谷之足音乎??俄而,篱落间飒拉有声,屐齿特特然,则邵幼青偕其
叔梁卿,俨然造焉。再
拜而起曰:?吾两人宿舂粮,从夫子于白岳而不及也,今乃得追杖屦
于此。?皆出其诗以求正
..
焉。越翌日,余登山憩文殊院,幼青踵至,曰:?梁卿肥,不便登顿,
至慈光寺而反,吾亦.
从此而止。明日遥望天都峰顶,如昔人登莲华峰,以白烟一缕为信,
摇手一笑耳。?
余语去尘:?新安城市,浩如尘海,得二邵君,差足妆点物色,他日
可以为美谈也。?问
二邵诗云何,余曰:?古云诗人,不人其诗而诗其人者,何也?人其
诗,则其人与其诗二也,
寻行而数墨,俪花而斗叶,其于诗犹无与也。诗其人,则其人之性
情诗也,形状诗也,衣冠.
埃之外。于斯地也,穿烟岚,穴云气,扶杖而追寻。司空表圣之论
诗曰:‘晴雪满竹,隔溪
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吾之遇二邵于斯也,表圣之所云,显
显然在心目间,称之曰.
诗人焉其可矣。吾游黟山,不获见桃花如扇,竹叶如笠,松花如纛,
得二诗人于芗村、药谷
之间,夫然后而知诗,夫然后而知诗人,兹游之所得奢矣。?去尘告
我曰:?幼青以求序故,
典妇一钗,赁舟过虞山,食尽反矣,幸有以慰。?余曰:?诺。?遂
书之以为序。
.
2 ○2○1
幼青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其诗少摹长吉,晚师香
山,骨气清稳,
非以割剥为能事也。海内能诗者知之,余不具列焉。 .
(取材于钱谦益《邵幼青诗草序》)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 顾:回头看 .
b.吾两人宿舂粮
宿:准备 .
c.幼青踵至 踵:跟随.
d.食尽反矣
反:通“返”,回去 .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皆出其诗以求正焉则其人之性情诗也
..
ab.常以身翼蔽沛公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表圣之所云余不具列焉 ..
c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
a.(余)憩余抡仲之桃源庵
b.今(乃)得追杖屦于此
c.(去尘)问二邵诗云何
d. 幸有以慰(吾)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游览黄山,途中碰到阴雨天气,借宿于余抡仲的桃花庵,在
那里偶遇邵幼青。
b.邵梁卿因身体原因只走到慈光寺,邵幼青在到达文殊院后,也不
准备再往上攀登。
c.在与去尘的对话中,作者阐释了“诗其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称二
邵为真正的诗人。
d.了解了邵幼青的诚意,又因为激赏他的性情品格,作者欣然命笔,
为其诗集作序。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0.
把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
②遂书之以为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临江仙 信州作
晁补之
3 ①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
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1晁补之:北宋词人。本词作于作者贬官监信州酒税时,词中的“江
城”即信州。注:○
2幽禽:指杜鹃,又名子规。 ○
1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二句写作者在信州时物质条件窘迫:无钱购房,只能在荒僻的
野寺与僧人居住。
b.“松间”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林间隐居图:每天采药、捣药,
在竹间晾晒衣服。
c.“一个”三句从幽禽入手写自己的心境,“苦”“悲”二字直接表达了
贬谪异乡的心态。
d.作者在末两句借用杜鹃的叫声,抒发自己思归的迫切心情,既新
颖巧妙又含蓄生动。
12.“水穷”二句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
起时”化用而来,试
比较二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13.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
邹 之 罪 有 三 请数 之 以
其 罪 而 杀 之 公 曰 可 于 是 召 而 数 之
公 前 曰 烛 邹 汝 为 吾 君
主 鸟 而 亡 之 是 罪 一 也 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 是 罪 二 也 使
诸 侯 闻 之 以 吾 君 重 鸟 而 轻 士 是 罪
三 也 数 烛 邹 罪 已 毕 请
杀 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取材于《晏子春秋》)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陛下亦宜自谋, ,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②
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
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④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⑤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东汉时期,纸张的广泛应用很快替代了竹简与帛
书,成为文字的第
一载体。从那时起直到当代,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提到书籍,
通常最先
想到的就是纸本书。然而近十余年来电子书的出现,在极
短时间里动摇了人们的观念,令部分人开始担忧
它会取代纸本书,
成
4 ②
为文字载体的主流。这种担忧其实
是多余的。电子书固然有其无可
替代的优势,但完全取代纸本书还不太现实,未来的文字载体应当
是百花齐放的一种格局。正如网络媒体的出现冲击了平面媒体,但
平面媒体并没有全面撤出市场,报纸
、杂志依然大量存在。
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相关资讯,或满足精<
br>神上的追求与愉悦。从这点来说,无论读者是通过纸本书达到目的,
还是通过电子书达到目的,并
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购
买的价格。对于出版商来说,得到一部书的电子版权
要比纸本版权
便宜许多,相应地,电子书具有了天然的价格优势。就传播速度而
言,纸本书也无
法与电子书抗衡。正常情况下,一部纸本书的出版
通常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电子书却可以在完稿之
后即刻面世。
网络的普及,也让电子书可以无视地域之分,瞬间抵达终端,不像
纸本书还要受到
交通等条件制约,增加时间及物流成本。而网络上
的阅读更具拓展性,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通过
关键词迅速
找到与之相关的另外一篇甚至一系列文章,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到书
架前慢慢寻找;在
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网络的搜索功能亦能迅速
地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尽管有着
若干优势,电子书仍然有着自身的缺陷。既然是电
子书,必然依附于电子产品才能够让读者阅读到它。然
而,无论是
电脑还是手机,阅读功能仅仅是其各项功能中的一部分。人们在通
过电脑或手机阅读
时很容易被它们的其它功能如看电影、玩游戏、
聊qq等分散注意力。要排除这些干扰,人们还必须回到
传统的阅读
方式。
就如电子书的优势是纸本书无法企及的一样,纸本书的优势也是
电
子书无法企及的。纸本书的独特优势是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与数
字出版形态下信息的瞬时、
随意不同,传统出版物的选题必须经过
反复考量和论证,层次筛选,旨在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选择有价值
的、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信息,因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正是这种权
威性,才使纸本书拥有了广泛
的受众和基础。而且,完善的审读、
质检、责任编辑制度,保证了纸本书从选题到审稿到编辑加工的质<
br>量。这一点也是数字出版所缺少的。此外,纸本书在满足资讯获取
的同时,还有着电子书无法呈现
的纸张之美、印刷之美,以及因之
而来的情韵之美,这也是未来纸本书的发展趋势——逐渐趋于艺术性与收藏性,将视觉之美、纸张之美与印刷之美完整地结合起来。
(取材于韦力《纸本图书的出路》,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纸张在东汉时期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文字的第一载体,所以当
时出现了最早的纸
本书。
b.无论是阅读电子书还是纸本书,都可以满足人们获取资讯、获得
精神愉悦的需求。
c.电子书必须依附于电子产品才能阅读的缺陷,导致读者最终回到
了传统阅读方式。
d.纸本书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追求自己的艺术性和收藏性,而不是方
便读者阅读。
16.概述电子书和纸本书各自的优势。(4分)
17.
针对纸本书和电子书的不足,分别提出三条改进建议。(5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