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5课课文
中茶网-十八大主要精神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
小路上,走来
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
穿
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
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
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
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
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
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
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
那样好奇地
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
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
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
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
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
花
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
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
我的妈妈一样。
3、不懂就要问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
的看法。把有
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
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
歌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
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
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
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
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
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
来
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
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
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
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
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
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
得。”
4.古诗三首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
蓝天。
道路
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
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
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
着
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
头…… <
br>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
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
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
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
跳着、歌唱
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