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泰安岱庙-新疆国税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我”
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
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
”,实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
“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
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
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相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
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
”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
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
体验人物
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
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
“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
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
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
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
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居
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
分
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
和老爷爷是怎
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 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 )路( )时,我心里( ),有点(
)。
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 ),( )向峰顶爬去,(
)爬上
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 )了我,现在(
)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
是从您的勇气中( )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
力向峰顶爬去”这个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
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教学预测:
教学后,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一边读一边想
的读书方法,能够懂得要善于从别人
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教学中学生读人物对话时,有可能把握不
准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
情,教学时结合人物对话,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认为人物的心理活动
,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感情。
操作程序
1、模式简明图示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1)导趣——初读感知
↓ ↓
(2)导读——细读理解
↓ ↓
(3)导思——精读感悟
↓ ↓
(4)导情——赏读内化
↓ ↓
(5)导练——迁移使用
2、操作过程说明
(1)导趣——初读感知
兴趣是乐学的先导和基础,它能够诱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
的行为动机。教师在教学伊
始,能够根据课文的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入手,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
生的思维和阅
读探究的兴趣。
“初步感知”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充分地阅读课
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这个阶段,教
师的主要任务是增强指导,除了保证让学生初读的数量外,还要
实施检测,以提升初读的效
果。一般来说,学生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①读准、记牢生字词;②读通课文
,不可读破句,
也不可添字、漏字;③大致弄清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层次。
(2)导读——细读理解
这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实行理解性读的阶段。它是在
“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实行
进一步感知课文的阅读过程,是精读的前奏。其主要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感知的
信息加以具体
化、明确化。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
流利,尽量读出感情来,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并诱导
学
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从而把阅读引向深入。
(3)导思——精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
究文章的重点词句和段落,
把读、思、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掘”文章的蕴含。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善
于设问,循序渐进地提出精读的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反复朗读,仔细思考,读思结
合,培养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对课文有所感悟,
有
所收益。
(4)导情——赏读内化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通过纯
熟地诵读课文,教师使用丰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个人或集
体表演性读、背诵、复述等)来激发学生
诵读的情趣,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诱导学生体验
课文的思想感情,以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内化、积累课
文语言的目的。
(5)导练——迁移使用
这个环节是教师有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学得的知识实行使用的实践阶段。教师设计
的训练要以加深理解课文语言为主
,同时还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练习包括字、
词、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识,或侧重于记忆,
或侧重于消化,或侧重于使用。教师要结合
课文具体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
的练习,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
写水平。
教学策略:
1、凸现“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观。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教学生“读”。
离开了
“读”,就不是搞不好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经过持续地
“反刍”、“融合”
、“互训”、“加深”、“自悟”,最终实现由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
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
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2、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教师要尊
重、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要善于通
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暗示与学生实行情感沟通,缩短与学生在
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达到
“情感融合”,相互产生一种愉快、热情、真挚、可信的合作欲,促使学生带
着一种积极的
情绪实行学习,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情感氛围。
3、注重信息的交
流与反馈。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师生之之间、
学生彼此之间、师生和教材之间形
成多项信息联系,保证了信息的转化和畅通,优化了信息
结构,促动教师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即时获取
信息,调整、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提
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