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历史考研学校排名-听课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13.《花钟》教学反思
本课
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
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
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
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
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
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
空间。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很多,如施教过程中,曾有学生说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他
把蔷薇说得很美,美在
把蔷薇比作了笑脸。在学生的理解水平说把蔷薇比作了笑
脸未尝不可,但是从老师的经验来说这就是错误
的,因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拟人
句,那这就要想是不是需要把这个修辞手法告诉学生呢?如果不告诉那万
一考试
时碰到又怎么应对呢?告诉吧,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能接受吗?犹豫不决,
课堂时间
可是有限的,只有含糊其辞课后再说。
不足之二:每次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之时,学生们就睁大眼
睛看着我,其时我
心里也急呀,于是乎急着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急着想看到学生举手,话不知不觉
就多了起来,于是乎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他们只是围着我的思路
在转,思维空间也少了
许多,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许多,这是一个非常大
的遗憾,而且是非常要不得的,以后即使冷场也
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14.《蜜蜂》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
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
疑问。因此在在教学《蜜蜂》这课时,我在直接引入课题后,
就设置了学生质疑
问难这一环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
问题要问的吗?有几只小手马上举起了。一个学生问: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做这
个试验?我一听,真感
到了一份惊喜,好极了,正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问的。
我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极
了,你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
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呢?”由此我带领孩子们进入了第一段的学习,抓
住“听
说”这一词语,让学生理解了因为法布尔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因此
要做这一
个试验,并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像这位生物学家法布
尔一样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
br>学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学生能够提出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在做这个试验前,
法布尔做了哪些
准备工作?”并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可是孩子的问
题并没有按照我预期的目的提出来,一个
孩子问的是“老师,我发现课文中说,
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么还有三只哪去了呢?”
这个问题一下
子打乱了我的设计,而且还没有说到蜜蜂被带到多远,怎么带去的,放飞蜜蜂时
的
天气情况,一下子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们能解答吗?因此我这样回答了她“你可
真是个细心的姑娘,善于发
现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帮你解答,你下课后,
可自己想想或与同学交流,看这三只蜜蜂哪里去了?
”说完后,我自己向孩子们
提出了这个问题:“法布尔他为了这个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呢?”并引导孩子们
进
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面孩子们的提问确实是一个一个地按照课文编排顺序
提问的,因此
我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
我从课堂上走下来,突然一种烦躁情绪困绕了我:那个孩子提的问题提得
多好呀,
我当时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当时不答,在引
导学生
读到第五段“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回到蜂窝”时,
我也应该重提这
个问题,让孩子们探讨呀。为什么我要说下课后自己去找答案或
与同学讨论呢?我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呢?
我在课堂上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解决这
个问题,是不是那个问题会困绕那个孩子一节课,让她耽误了对后面
知识的学习
呢。课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
生成
,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15. 《玩出了名堂》
新课程标准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学习探
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在教
学的过程中,要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读书的训练,力求读透
、读精,即要通过阅读培植学生
自我感受以及理解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体
验语文
情感,丰富语文的积累。《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为实现这个要求我是这样设
计的:
导入课文时,进行一个说话训练:你们玩时爸爸妈妈会怎么样说你?说时加上爸
妈说话时的动作
或表情,然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谁玩出了
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
么名堂?学生都能够答出来,可都说是
做出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为了区别发明和发现,我顺势引导,我
让学生补充板
书, 显微镜,填上一个用“发”字组成的词。突破了词语关。第三和第五<
br>自然段很简单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难点,我递进式的提出
几个问题:怎样玩
放大镜?有什么新发现,后来又有什么新玩法?结果发现了什
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资料袋,了解微生物
。总结课文时,让学生体会他为什么
会玩出名堂?带着赞叹的语气读文后的泡泡,最后对学生温馨提示:
玩可要节制
哟,否则的话就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哦。
在教学中,既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词语的理
解,又进行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教育。课前的说话训练教给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动
作神态和表
情以表现人物,实质上这是一个写作方法的培养,总结时,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
读泡
泡,充分运用教材,提升了学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温馨小提示,根据学生
特点说明玩的两面性,又提醒
学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来更
能易于接受。遗憾的是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有点脱
离学生,没能融于课堂。
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6.《找骆驼》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
练退居其次。尽管如此,
我仍然对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
行了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读课
文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找
骆驼的现场,充分融入文本,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恰当的
“导”、
“引”较好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
达成学
习目标。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与内化要求,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
学生从中感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同时充分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整节课
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
br>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
程是富有创造性
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
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
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
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
记住;教师不
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这一课就是要让学
生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在读中就会体会课文中所用的语气词,体会
老人的仔细 观察和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