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别妄想泡我
560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02: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济宁人事信息考试网-励志古诗



探寻“蜕变中”的语文魅力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整册教材解读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阅读”、“习
作”和“练习”组成。 本册教材共有阅读课文26篇,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
各单元主题分别为:园丁之歌、自然 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
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本册教材所选的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
体裁多样。除了记叙文,还有诗 歌、神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还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开拓儿童的
阅读视野。

习作7课,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
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还安排了多种
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 、迁移。
综合练习7个,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
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 内容,字词句训练方面,以“语文与生活”为题,
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也以“说名道姓”为话题, 介绍了相关的
知识,提示探究的路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思考、查询、研讨、
习作等一系 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利于他们语文素养的整体 提高。
二、单元教材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8册 “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
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两方面的内容。
良 好的习惯的培养,有着长期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要落实到平时
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此外 还要取得家庭的密切配合,
让家长和我们达成共识,从而抓紧、抓实。

第一单元 主题:【园丁之歌】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本册第一单元 课文围绕“园丁之
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
浓的师生 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
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古诗《寻隐者不遇》语
第 - 1 - 页 共 22 页



言精炼 ,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
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 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
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
排 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
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 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 歌
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
能力。
4、《习 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
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三)每篇课文的编排意图
篇目名称 编排意图
记叙文(文包诗):语言浅显易懂,教学中注重指导
《师恩难忘》 学生自读自悟;学习作者平常但典型的事例来表达真
情实感的写法。
演讲稿: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通过朗读指导,让
《陶校长的演讲》 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受到潜移默
化的教育。
引导学生在细读中想象诗歌所 描绘的生动形象,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
《古诗两首》
的内在意境;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
再写下来。(诗改文)
会通过具 体生动典型的事例(联系《师恩难忘》),
学会选择生活的典型的平常的小事,把人物写得细腻
《习作1》
感人并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写真事表真情。
着重指导学生积累,激发创作的兴趣。在反复诵
读诗文中感悟文章渗透着的饱满情感,并能用自己的《练习1》
话描绘这些意境。能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感受“如何
请人帮忙”及“如何面对别人的求助”。


第 - 2 - 页 共 22 页



第二单元 主题:【自然的奥秘】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围绕“探究自然 的奥秘”选编了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
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 捉了
大自然的奇趣妙景,召唤少年儿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探索、发现,
去从“绿色课本”中 汲取丰富的营养,去开启大自然之门。《装满昆
虫的衣袋》记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痴迷于昆虫以至 于被责骂的
故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
舍、孜孜以求的 精神;《变色龙》中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
写了变色龙这一珍稀动物的外形及捕食、变色的情景 ,告诉了学生打
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生物资源。《金蝉脱壳》
这篇课文 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
景,激发了学生去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 br>练习是以积累歇后语和观察的名言为主。单元习作则是在学生学
习本组课文描写方法的基础上,仿 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实现读
书写作的结合。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尝试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2、能在学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模仿着写一种自
己喜欢的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具 体。领会过渡段的作用,并
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
奥秘的兴趣。
(三)每篇课文的编排意图
篇目名称 编排意图
现代诗:指导学生在品读诗歌中去自主探究
“绿色的课本里有哪些内容?”和“怎样打开《去打开大自然绿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
色的课本》 绿色课本”等问题, 在解疑的过程中感知诗歌
的节奏美、韵味美及首位复沓的格律美,从而
在诵读中体会大自然的绚 丽多彩。
《装满昆虫的衣 以中心词“着迷”、“迷恋”、“痴迷”为抓手
袋》 展开教学。一是引导学生回归原文,读中想象
第 - 3 - 页 共 22 页



《变色龙》
《金蝉脱壳》

法布尔小时候捕捉 “纺织娘”的情景,感受法
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二是找出并品味法布尔
捉甲虫时动作及遭受 责骂后坚持的相关句子,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在品读中活化人
物形象。三是挖,以“ 成人后的法布尔又是怎
样痴迷的”为思维导向,引导学生补充相关的
课外资源,以填补课文空白 ,丰富人物形象。
聚焦重点语段,让学生在读、找、划重点语句
中品读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奇特。
引导学生紧扣“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精心设
问,引导学生在圈圈画画中进一步研读课文,
思考释疑,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奇特,激发
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第三单元 主题:【故事集锦】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三单元有“故事集锦”之称,分别为成 语故事、文学故事、
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均由古籍改编
而来, 将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推敲》
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表现 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
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嫦娥奔月》
是 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教材使用这个版
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 说对真善美的追求,体会乡亲
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读书莫放“拦路虎”》 是学生初次接触的
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
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 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
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也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
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 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习作3》
写“秋天的树叶”,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 顺序相
结合。《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
读与感悟、口语交际 和学写毛笔字。“语文与生活”是关于京剧《红
灯记》的,除了让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教师可以指
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
第 - 4 - 页 共 22 页



是散文《幸福》。“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 力,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
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 强朗读和复
述训练。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2、《推敲》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 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
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3、《嫦娥奔月》 要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
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 灵的震撼。
4、《读书莫放“拦路虎”》侧重自读,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
过程中明理,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
不 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获得教益。导读《伊
索寓言集》。

(三)每篇课文的编排意图
篇目名称 编排意图
成语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成语的来源,及理解。
《成语故事》
三则故事分别通过语言、动作、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来叙述故事,学习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文学故事:感悟“推敲”的益处,抓住课后训练及文中
《推敲》
词句,学会换词方法,养成“推敲”习惯。
民间故事:通过想像感悟文章的意境美,人物美,培养
《嫦娥奔月》
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寓言故事:明确寓言故事的特点(故事+寓意),比较
《伊索寓言》 阅较《狐狸和乌鸦》与《蝉和狐狸》,体会蝉的智慧之
处。
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
《习作3》
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第四单元 主题:【无私奉献】
(一)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 - 5 - 页 共 22 页



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
用这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 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
主题。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根据新华社通讯《在 大海中永生》,
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记叙了伟
人邓小平的 不朽功绩,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
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高 尔基和他的儿子》一
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一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
之间发 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
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 爱心。写法上由浅入深、
寓理于事,不单讲了父子之间亲情,还将爱推而广之,使之更广博、
宽 泛——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电视中曾专门的报道 过的真实事件。
这篇课文所隐含的主题其实是很深远的,是世界性的。目前,世界人
民正面临着 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灾难,对于这场灾难,每
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 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
强抗争 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
题。
《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 里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
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
生在作 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诵读与积累》的
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 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
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二) 单元目标:
1、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学习运
用联系课文内容及品语细节的方 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
感 情。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对小平同志的怀念、敬仰和颂
第 - 6 - 页 共 22 页



扬之情,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亲
情的爱,还有广博的人间真情,从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洞悉为人
处世之道;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 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3、单元练习: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
上, 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
成语故事;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 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
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三)、每篇课文的编排意图
篇目名称 编排意图
《在大海中永
作者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生》
其中就暗 含着以个“颂”字,全文字字句句都在歌颂
伟人的丰功伟绩,表达对伟人难以割舍的深情,这是
文章的暗线。

《高尔基和他
的儿子》
一、创设情境,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
二、通过实读创读,展开想象,相互言说,理解< br>人物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启发。如代高尔基的儿子给
爸爸写一封回信。
应引导学生做到 三方面:一是感知艾滋病的可
怕;二是感悟“小斗士”的可敬;三是培植战胜灾难
的信心。激发 学生在病魔面前要像恩科西一样,正视
现实,敢于拼搏,作顽强抗争的斗士,对他人的不幸,
应 有悲悯、关爱的情怀。

练习四
一、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
故事,并练习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活学活用;
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
表达清楚,流利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第五单元 主题:【祖国各地】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 - 7 - 页 共 22 页
《艾滋病小斗
士》



本单元课文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另外还
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
三篇精读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都给我
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大自然 山水的风景美,古代历史的艺术美,无一
不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所以本组教学应着重通过阅读来使学生 享受
到美的陶冶,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感情。在理解课文 内容的过程中,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注意积累材料的观察方法,要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概括 后具体描写
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习作5安排的是一次看图想象文章,主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和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课文里的生字 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正确朗
读、书写,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来< br>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
字,体会黄山松 树的特点,知道“奇”在哪里?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
壮美,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 界文化史上的地
位,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4、学习从丰富多彩的记 忆中去选取习作素材,准确表达自己的
真情实感。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 得
方法开展小练笔。。
5、学习把自己的意思具体表达出来,锻炼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通过诵读与欣赏,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口语交
际, 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家园。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篇目名称
第 - 8 - 页 共 22 页
编排意图



.通过借助丰富的语言材料,体悟和感受黄山奇松的奇
《黄山奇松》
美。,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2.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感悟拟人、比喻之妙处,
适当拓展运用。
1.能找出文中描写瀑布形态和声音的句子,通过对一些
《黄果树瀑布》
比喻句的品读,领悟瀑布的壮美。
2.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运
用。
1.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彩塑、壁画和藏经的特点。
2.掌握学法迁移,体会本文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莫高窟》
3.学习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和各种修辞
手法的巧用,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第六单元 主题:【百折不挠】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主题关键词是“百折不挠”,围绕主题特点相机安排了《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
石的启示》等四篇课文, 另有看图想象、写故事的一篇习作,还有一
个练习。
《天火之迷》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 兰克林通过精确、细致
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赞扬了他勇于探索、敢于
实验 的科学态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讲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
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 《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
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诺贝尔》则记叙了诺贝
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
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 事理的文章,感悟滴水穿石给予
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习作6》是看图想象作文,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
力、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练习6》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
第 - 9 - 页 共 22 页



际和学写毛笔字这五项练习,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
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天火之谜 》,尤其
把“风筝实验”的经过讲具体、说生动。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百
折不挠”的单元主题。
3、学会有序观察看图,了解图意,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
再编写故事。
4、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提高健康意识。

篇目名称
《天火之谜》
编排意图
1、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2、通过读文,体会文章烘托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厄运打不垮的
1、体会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信念》
2、想象孤灯著书的画面,描写当时的情景。
《诺贝尔》
1、有声有色地读好课文的第8——10自然段。
2、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人物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
传。
1在理解、、积累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滴水穿石的启
2、写一篇读后 感。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
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复述课文;通过本课学
示 》
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故事,在
班级交流。
《伊索寓言》
1、观察要有顺序和重点;
2、想象要大胆合理而又有新意。
1、训练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意识;
《练习6》
2、通过诵读与练字,深化“百折不挠”的主题精神;
3、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健康
意识。

第 - 10 - 页 共 22 页



第七单元 主题:【走进名著】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 》《黄鹤楼送别》《清平
乐村居》四篇课文都和名著有关。《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
传 》,《少年王冕》出自《儒林外史》,《黄鹤楼送别》脱胎于唐诗,
《清平乐村居》乃是宋词。这是我们 认识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扇窗户,
在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习作七提供了四个习作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
的一个内容进行习作,也可以自己命题 ,写感兴趣的内容。教材体现
了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关键是引导学生表达时做到重点突出,
内容具体。练习七主要通过学生对朝代歌以及《水浒传》主题的学习,
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 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与文化的兴
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
累,理解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林冲棒打洪教
头》 ,能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清平乐 村居》,《少
年王冕》的第五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 字的朗读品味,来理解、感
悟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
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田园生活 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
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5、以走进名著 为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兴趣,让学生初步
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
6、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
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 素材。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首先是背诵学习的古诗词,文章中的精彩段落;第二是引导学生
第 - 11 - 页 共 22 页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动作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第三是借助文本 的
学习初步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
学生阅读《水浒传》等名 著的热情。


篇目名称 编排意图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故事 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抓
《林冲棒打洪教
住人物对话、动作、外表的描写,通过朗读、默读、悟
头》
读、品读,读出人物的个性,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
妙。
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
《少年王冕》 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
的方法。
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能
《黄鹤楼送别》 在朗读中想象并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背诵《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
《清平乐 村居》
活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懂得选材的
《习作7》
基本方法,写一篇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的习作。


三、解读新课标——“最是那一转身的美丽”
历时3年多的新课标修订版,多达2 00多处的修订点,终于2011
版新课标来到了我们的视线。虽然没有大刀阔斧,但正是那一转身的< br>“蜕变”,却更显得美丽动人。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语文,没那么复杂,就三件事 :读书、
写字、作文。这三件事做好了,语文不好也难。这三件事做不好,语
文要学好也难。” 新课标对于这三方面也有了新的诠释。
读书
1、朗读——倡导“自然的朗读”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增加了这
样一段话:“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 要求‘有感情朗读’,这是指,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
第 - 12 - 页 共 22 页



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
朗读 不仅要自然,朗读的形式和目标的指向性,也大不相同。例
如:第2课后朗读要求: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第4课朗读要求:朗
读课文,背诵课文而第12课的要求则是:朗读课文。选一两个你喜
欢的 寓言故事,将给别人听等等,根据不同的朗读基础后,进而进行
理解和运用。
现在的课堂上, 往往集体朗读占据主流,学生在朗读时,通常是
一个强调,有的甚至集体唱起“拖腔”,没有自己对于语 言文字的理
解,没有学生的自主解读。“自然的朗读”应是依据文本特点及学生
的自主解读,以 请动情,发自内心。例如:在朗读《莫高窟》时,就
不需要过度的矫情朗读,只需要如介绍一般的普通的 语调即可;而在
朗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现代诗的语调节奏又不一样;
在朗读《陶 校长的演讲》时又需要充满激情,情感真挚去感染听众,
有一种劝诫、号召的意味,因为这是一片演讲稿 。
2、阅读——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转变之一:提倡“个性化”。《新课标》中提出“提倡少 做题,多
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
鼓励学生自主选 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在五上的第三单元中就有一篇
自读课文《我读书 我快乐》就是提倡学生由此及彼,通过教材这一
影子,辐射开来,从而读更多、更好的书籍。
转变之二:新解“对话”。2011版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理解中提
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 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其中
增加了一个“教科书编者”作为对话的主题之一。意在提醒教师在研< br>究教材时要做一个“教材的驾驭者”,知道这篇课文为什么安排在这
一单元,这课可能要叫什么, 学生要掌握什么,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
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隐形资源,构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例 如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是一篇关于“学会奉献”的题材的文本,安
排在“无私奉献”这一单 元。其用意也是“很刻意的”:首先对于的
五年级的学生渐渐开始有自己的模糊的人生观,这是一个人人 生观、
价值观的开始,此时树立这样的典型,也是启迪学生如何作人?同时
这一单元属于“乐于 奉献”,前一篇是《在大海中永生》介绍的是中
国伟人邓小平的奉献事迹,接着介绍外国伟人,这样中外 结合,更有
说服力;第二,在这篇课文后有一习题: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
积累的词语或句 子”。这样的能力要求正是和《课标》中的“默读要
有一定的速度„„”的呼应,可见这篇课文还要求学 生掌握“默读”
的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写字
新修订的《语文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在写
第 - 13 - 页 共 22 页



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 在
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
练。”教师必须要减少阅 读课中对文本的分析的时间,从而留足时间
用于学生的写字。对于五六年级,教材中编排的生字已有所减 少,学
生也基本掌握了书写的基本规律,教师要有针对性对进行“写字”教
学;
(一)、区分性书写
由于到了高年级,学生掌握的生字越来越多,很多汉字比较相近,经常容易混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就要进行“区分性”的书写教
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
1、形近字辨析书写。“历、励、厉”的区别,“械”和“绒”等。
2、理解性书写。“ 礼轻情意重”,中的“意”,可理解为:带着真
心去送的礼物都是最珍贵的,注意“心”字底。
3、音节生字共同书写。如“既”和“即”的区分。
(二)、积累和运用性书写。
五上的教材中有许多“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之类的习题;
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后有一 习题:默读课文,摘抄你认
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处处渗透“提
笔即练字”的意识,从而达到课标中的“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
果”的要求。
作文 现在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带进了同一个“模具”里,完全是面向
考试的做法,多以这次课标的修订特 别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
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鼓励“自< br>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有人评论今年的高考作问题“猛地一看,太过文艺,要么太实要么太虚;仔细一看„„还不如猛地一看”可见作文的命题也对学生的
习作兴趣也大大禁锢了。新课标 还提出“„„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
倡学生自主选题”。这也真正体现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四、漫步具体案例——“细嚼慢咽品真味”
课例一:说理文——理(道理)+文(文体)并重
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每册就选编了为数不 多的说理文教材,教师
教学此类文体时,往往重理轻文,丢弃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这个
维 度目标,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严重缺失。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文中的
第 - 14 - 页 共 22 页



“理”,而忽略了“文”以至学生学完了这类格式、脉络清晰的文体
后,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
说理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四上已经接触过一篇说
理文《谈礼貌》。而四上的说理 文《说勤奋》由于四上刚刚引入说理
文这一文体,结合结合该文本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能力结构,教学
时应以“理”为重,“文”一言以带过。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要在明确所说明的道理的 同时也要能够明晰
地掌握说理文的固有的文体模式,以便学生以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说
理文这样 的文体。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 文本解读
苏教版教 材第九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
的说明文。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由安徽广德太极 洞内“滴水穿石”
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的道理。

● 教学目标分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多音字。
3、感悟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的可贵精神。
● 教学资源运用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名人。
●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第 - 15 - 页 共 22 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多音字。
3、积累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
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贝多芬”,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
精神的精髓:
学习板块(一):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1、走近太极洞,去感受“滴水”的力量。自由读第一、二小节。
2、通过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板书:道理: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3、那么,哪些词语能够表现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呢?
交流展示: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 受;抓关键词
牵出主线,注重学生阅读的引导。)
学习板块(二):
将雨水和“水滴”比较,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的一大奇观,但是,雨水也是水滴,为什
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 (设计意图:段落教学中采用变序的方法,直奔文章的中心,让
学生明确“滴水穿石”更重要的是一 种精神。)
学习板块(三):
合作探究,解读名人,深悟滴水穿石“启示”。
是 呀,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那什么事情都能做的成。古今
中外,有许多像水滴这样的人,他们都成功 了吗?(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李时珍故事
第 - 16 - 页 共 22 页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从哪些词语看出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十几年,从这二十几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学习老师讲李时珍的方法,自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
交流展示
(设计 意图:三位名人的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
既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 我展示的机会。)
学习板块(四):联系实际,体悟“启示”。
1、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交流展示
2、出示贝多芬,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过程,这是目标专一,持
之以恒最好的证明。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
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即尝试着 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帮助
课堂的学习。在这里,教师的参与其实就是对学生这方面学习的一种
引导。此外,教师的语言表达也为学生下面的表达作了示范,还拉近
了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他们学习的积 极性。)
3、“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
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拓展延伸:根据启示谈感想

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自然现象揭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正:李时珍(古) 、爱迪生(外)、
齐白石(今)
事例:
反:雨水
有了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经验,掌握了说理文的一些文体
格式,那学生学习五下的说理文 《谈礼貌》就会得心应手,通过再次
的巩固,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就能够进行迁移和运用。这样正体现了课
标中关于高年级段阅读部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
第 - 17 - 页 共 22 页



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课例二:高年级概括能力训练课例
雷夫老师在《第56号教室》中说道:“我教我的学生: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概括能力是小学生阅读理解必备的基本能力,《新
课标》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 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
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 br>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通过一系
列文本的学习和练习,从而体 会到概括的特点,帮助学生提升整体驾
驭文本的能力。
五上的文本安排也体现了“概括能力” 提升的“梯度效应”,引
导学生步步为营地扎实地掌握概括的方法和能力。

阶梯一:(起步)第2单元的《变色龙》
课后习题3:按下面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1)我们发现变色龙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色龙
【教学环节举隅】:
第一课时
一、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听老师的 口令,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两
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
面;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2、揭示变色龙“一目二视”的神奇本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端详”、“绘声绘色”、“窥探”、“伺机”等
重点词语的意思。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读,说说这
第 - 18 - 页 共 22 页



部分写了什么。
5、按“我们发现变色龙”“我们端详 变色龙”“我们放回变色龙”
的表达顺序,尝试给课文分段。
三、研读第一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
2、自主探究:
(1)我们在哪发现了变色龙?
(2)它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抓住“冷冰冰”“怪蛇”、“绿莹莹”、“一模一 样”、“很难发现”
等重点词语,理解变色龙触觉上冷冰冰、样子有点怪、隐蔽性强的特
点。
4、指导朗读。

附: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奇)
端详 变色龙 捕食(快准) 保护动物
变色(多)
放回

阶梯二:(掌握)第5单元的《莫高窟》
课后习题4: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教学片段举隅】: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编写提纲
过渡: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一颗明珠?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 窟的什么?
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的2—4小节。
1、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2、课文的那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彩塑?指名读。
3、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齐读。
(小结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然后依次排列起来就是编写提
纲)
第 - 19 - 页 共 22 页



带上刚才介绍“彩塑”的方法,用心默读壁画和藏经洞部分,然后试
着把提纲编写完成。
小结:这就是莫高窟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三大文物,它们分别
是„„(回顾所列提纲)
4、分角色朗读2、3、4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样教师先进行引导,然后师生小结出概括 的方法
和步骤,然后带着收获进行自主概括,学生有了技能,就有“迁移”
的激情,这样学生在 实践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概括能力,同时也掌握了
文本的脉络和梗概。)

阶梯三:(巩固)第6单元的《天火之谜》
课后习题4: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第6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能力的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要求较高,教学时要结合学
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设计灵活有富有趣味的训练形式,以达到学生的
趣味化阅读和概括能力训练的更为有效地融合,这样学生 才会更好的
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例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
说名道姓(语文综合性学习)
文本解读
语文综合性 学习的主题是“说名道姓”。姓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
源远流长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学生对此既熟悉 又觉得神秘,以“说
名道姓”为话题展开学习、调查、研究,颇有意思。本教材由三个部
分构成 :第一部分(你知道吗),第二部分(知识竞答),第三部分(有
关姓名的习作)。
语文综合 性学习旨在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平台,提供多渠道、
多层面的自主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真正实现
第 - 20 - 页 共 22 页



发展的目 标。学好教材,读懂编者的意图,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因此
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综 合水平。
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单姓、复姓,读准姓氏歌,再背一背。
2、参加知识竞答,了解历史人物的姓氏的读音、字形等。
3、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姓名研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4、选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写一篇有关姓名的作文。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板块:走进“说名道姓”
我们每天叫着别人的姓名,我们的姓名也在被别人叫着。试想,
如果没有了姓名,生活中的一切岂不都要乱了套?因此,我们应该了
解姓名,研究姓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说名道姓》。
第二板块:学习“姓氏歌”
谁读过《百家姓》?简要 介绍。出示姓氏歌中的单姓:这里有很
多容易读错的单姓,请大家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下面让我们 一
起走进复姓板块,出示姓氏歌中的复姓。自由练读,读准字音。你在
哪里见过这些复姓?你还 知道哪些复姓?完整地朗读姓氏歌,练习背
诵。
第三板块:知识竞答
出示题目,对 的打“√”,错的打“×”。指名交流。统计正确率。
家族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你 们家族有哪些人?
他们的姓名与你有什么关系?有的家族里还有家谱呢!你在哪里看到
过家谱?
第四板块:有关姓名的习作
我们来做两个和姓名有关的游戏,好吗?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 br>个游戏——讲讲我的名字故事。指名讲述自己姓名的故事。
进入第二个游戏——漫游无名国。小 灵通乘坐飞机去“无名国”
旅游。一上飞机,小灵通就跟空姐打听:“我们去的地方为什么叫‘无
名国’呢?”空姐笑着说:“说来有趣,这个国家的人全都叫一个名
字——无名氏,所以这个国家就叫 ‘无名国’了。” 自由想象:小
第 - 21 - 页 共 22 页



灵通漫游无名国会发生什么事呢? 小组讨论:小灵通在无名国的所
见、所闻。最后任选一个感兴趣的题目自由写话。



第 - 22 - 页 共 22 页

高考状元的高效学习方法-勤俭节约的故事


安徽省合肥市地税局-中国人事部网站


永康一中-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桃花源记原文-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兴安学校-高考满分作文网


写元宵节的作文-评职称工作总结


考研初试成绩查询-记者团工作计划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海外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