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分析

温柔似野鬼°
721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02: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学习小组组名-感恩语录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 “自然的奥秘” “故事集锦” “无私奉献” “祖国各地” “百折不
挠” “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 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
此,下面的所有教 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
的摘 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
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 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
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 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
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 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
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 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
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 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 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
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 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
的重点之一,要让 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 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
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 br>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 br>了。


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了。
《所见》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诗,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现与后面的表现进行对比,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实,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妨换一下位置: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 br>习作一主要要求学生抓住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两件小事来写,要写得细腻感人。幸好,这里有
课文作为范例。
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
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教师在此处不妨教学生写一写儿童诗
背诵带“风” 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之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
有“风”的诗句, 让学生多积累一些。
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诗后编者还 附了一个问题,“诗
中有画”,如何看出画来?我想问一问的是:小学诗歌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目的究竟在哪里?
学会请教,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把话说得体,学生应该不存在问题。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
1、师恩难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 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 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 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 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
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 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作业超市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 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 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附:优秀习作欣赏
师恩难忘
打开小窗,窗外,万籁俱寂;夜,是如此深邃神秘,月 光如牛乳般倾泻在大地上,桌上的闹钟滴滴答
答地走着,更衬托出黑夜的漫长。闪烁的星儿如同一对对慈 祥的眼睛,不禁勾起了我对王老师的思念。
王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人人都夸奖她。她有一张和蔼的笑脸 ,一身古典的服饰,处处都显示出中国传
统妇女朴实高雅的一面。虽然她没有迷人的容貌、时髦的打扮、 入时的化妆,但她的满腹经纶,一腔热血,
就着实令同学们敬佩不已了。
王老师热爱小孩,所 以非常关心我们,她总是亲热地称呼我们:小孩!对我们五十四个小宝贝,可
以如数家珍,大至个性喜好 ,小至家庭琐事,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她对待我们如同自己的子女,与我
们打成一片,因此,我们之 间没有所谓的代沟。
王老师从大陆来,上起课来,总会说些家乡所发生的真实感人的小故事。寓教于乐 ,所以,每次上社


会课的时候,教室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使我们如沐春风。
轻风系不住流云,流云带走了岁月,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如今,王老师已不再教导我们,但她那如
天空 般辽阔、似大海样宽广的爱,将长存我心,如春晖般的师恩,也令我永生难忘.
——选自陈刚、刘桂松主编的《中国小学生作文大全(续编)》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 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
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 )、( )、( )、(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了多少,并讲了
这样问的( )。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在( )取得( )。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
左右结构: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 ( )炼( )彼( )
葡 ( )练( )履( )
4、完成习字册。
5、抄写词语。
(设计2)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锻炼 堡垒 稳定 激励 鞭策 专心致志 韧性
指导书写:锻炼 堡垒 激励等
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
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
5、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5’
1. 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 集体交流:
a. 指名回答。
b.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
c. 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d. 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e. 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四、课堂练习
1. 熟读课文。
2. 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 ),认真
负责地做好( ),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
(设计2)
一、复习导入 5’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2.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3. 为什么要这样问?
4. 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0’
1. 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 学生自学本段。
3. 小组交流讨论。


4. 集体讨论:
a. 问了什么?
b. 为什么要这样问?
c. 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
d. 怎样才能做到?
e. 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
5. 有感情朗读课文。
6. 小结学法。
三、学习余下段落 15’
1. 学生自学三四两问。
2. 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
3. 全班交流:
a. 你明白了什么?
b.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书:
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 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
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 采 药 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 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
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 br>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 ,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
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 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


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网易娱乐新闻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 ,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
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 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
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 ,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
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 ,
串说句意。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 把
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表演,感悟诗意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 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
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 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
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 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
报表演后注意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 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想 方设法调动学
生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 学生学得愉快,
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 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
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小朋友, 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
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 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许多适拢
ㄖ该乘校?br>评价:背的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你背的是哪一首?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
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
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
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 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
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 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 、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
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 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
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指名读——齐读)
6 、大家读的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
每组 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齐读)
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
1、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 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课件演示:
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 体说生动。(评价:你的话说的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
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
别 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播放音乐,学生跟着做律动操)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2个)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 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
帮忙。
敢獍炎约鹤钕不兜囊皇资掣蠹姨浚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 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
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 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
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 快捉住它”的感觉。)
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小牧童 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
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 ,扑上去,抓住了吗?)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
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
13、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齐读。
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
1、小朋友,我的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喜欢这首诗吗?你最 喜欢什么?(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
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我们也日记 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
来就行了)
2、你们真能干,又会学习,又会提问。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诗配音朗读)
3、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 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
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 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
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在哪里写的?齐读 题目。再读诗看见了什么?
(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
五、复习生字,写字指导。
1、你们学得真好,虽然只上了一节课,但老师已经喜欢上你们 了。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给你们,看
谁能接住。出示带苹果的生字,学生认读。
2、别着 急,我这儿还有许多,只要你能把两个生字宝宝写漂亮,看他们停在田字格里,谁认识他们?
要想把这两 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谁愿意给大家提醒一下。
3、老师范写。学生写字。互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所见》
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





习作1
一.教学目标:
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 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
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 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
要回忆这件事呢 ?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自读例文,想一想: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分小组讨论、交流。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写时抓住了人 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
地向上抬起”, “一双眼睛望着我”……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 br>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 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
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拟题,完成初稿。
组织修改。

练 习 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 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
请教别人要注 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授后小记:

阿坝师专教务网-入团申请书范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波莫纳学院-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乌青体-石家庄会计考试


接机服务-陆军指挥学院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队伍口号


上海商学院分数线-秋天的果实


央视主持人-供电所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