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萌到你眼炸
668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03: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生命的作文-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
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校园绿地面积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班级联欢会
第六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五上第1-2页
用正负数表示温课型
度和海拔高度。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 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
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比较深入 地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数
表达的意义、数的大小比较等各方面都有了相关积累,数 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发展,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负数。使学生认识到,在计 量温度时,以0℃为标准,比0℃高用零上多少摄氏
度表示比0℃低用零下多少摄氏度表示,零上和零下 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在表示海拔高度时,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
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资源
预习作业设计
学程预设
一、课前游戏 。(3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
“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
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
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
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
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
些内容。
二、自学例1。(10分钟)
1.自学。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学生的自学情况。
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

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
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
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
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
的?
3.全班交流。









三、自学例2.(6分钟)
1.自学。
导学单:
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
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
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2.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
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练习。(15分钟)
→导学要点:
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
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导学要点:
1.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
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
闪烁0℃) < br>2.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
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
正数表示,零下温度 可用负数表
示。
3.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
0℃高,-20℃表示零下 20℃,温
度比0℃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
图。



→海平面以上高 度用正数,海平
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
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
的量。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
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 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
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
数(板书课题上的 负字)。为了方
便,“+”我们可以省略,但“-”
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基本练习】
1.第2页练一练。


2.练习一的第1、2题。





3. 练习一的第3题。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4. 练习一的第4题。
1.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
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



5.创编练习。
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
记作+3,那么-2表示( )。
① 电梯下降到了2楼
②电梯下降了2楼
③电梯下降了4楼
④电梯上升到8楼

五、课作。(6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提高题。
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
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
米,哪个地方最高,那 个地方最
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多少米?
六、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2.上网查阅:了解负数的产生。
【教后反思】

1.点拨:
→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
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
数、负数和0的关系。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
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
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
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
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
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
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图中的几个温度 ,哪些比0℃
高,哪些比0℃低?-5℃与-10℃
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


→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
的?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
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
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
“提高题”。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五上第3-4页 用
正负数表示盈利和
亏损的金额以及相
反方向的路程。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
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
能力。
学 情分析: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认识到正数和负数是
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是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
负数的认识。借助数轴 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导学策略




→1.出示教材例4表格。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
况。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
亏损用负数表示。

→1.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
格。
→2.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
数表示。,




→1.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
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
用。



修改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资源
预习作业设计
学程预设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
数。
二、自学例3。(7分钟)
1.自学。
导学单:
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
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三、自学例4.(9分钟)
1.自学。
导学单:
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
么?
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
+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
作什么?
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
发现?
2.小组交流:
1.如果把向 东走2千米记作+2千


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
么?你是怎么想的?
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
什么?
3.全班交流。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

四、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4页练一练。


2.练习一的第5题。


3. 练习一的第6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
义。

4. 练习一的第7题。




5. 练习一的第8题。

6.创编练习。 < br>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平均
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老师
记数时,高于平均数 用正数表示,
低于平均数用负数表示。王明的成
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
王明实际跳( )下,魏丽实际
跳( )下。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1、3、
4、5题。
提高题。
小强从家向西走了300米记作
+300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
-200米到了 乙地,你能画出甲、
乙两地的位置吗?

六、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教后反思】

→导学要点:
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 因此如
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
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
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
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0.
-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
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
数。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
抵后,还有没有结余?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
离越短,它们就越接近。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
边的大。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0各表示
什么?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丽的实
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
算的?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
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
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
“提高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四(上)第7—8页例1、例
教学内容 2、例3,试一试,练一练,
练习二1-5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
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 br>到80%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 过
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 使学生 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
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和“不变”的 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点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让学生回顾一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上一 课所涉及的转化策
略,这两个知识点掌握得好,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
教学资源 教材分 析:本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通过割补、平移等方法将复杂图形
转化为简单的图形,二是把平行四边 形转化为长方形,三是由长方形的面积
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程设计
一、例题引路(6分钟左右)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1、长方形面积怎么算?
2、出示PPT,引导观察。
2、观察例1,说说自己的想法。

转化前后,什么没有变?

3、交流例2,你是怎么转化?

预设:①沿着高剪出一个三角形,
3、组 织交流,转化的方法。强调:
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沿着高剪。
②沿着高剪出一个梯形,平移后

转化成长方形。


二、自学例3(16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
→出示:例3的PPT
要解决的问题
导入:例3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
形。量出或数出它的底、高分别
是多少,填在表格中。
平行四边形
底cm 高cm




②把刚才三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
长方形后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长方形
面积cm
长cm 宽cm
²




③小组讨论:
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
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
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④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2.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10分钟左右)
⑴适应练习
第8页练一练
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1、出示表格以及平行四边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2、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
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3、完成填空。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
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

→5、指导完成试一试。




⑵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5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⑶创编练习

→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第1题:抓住等底等高来画。
第5题:周长没有变,面积变小了。
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周长
因为高变短了。
是78cm,以CD为底时它的高是
18cm,有BC是24cm,求它的面
积?
A D

B C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
等的,求到CD的长,那么面积也求
到了




提高题:你有几种方法求下面图
形的面积?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
讲评时所用。
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
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
高题”。


五、家作
完成《课课练》第 页
【教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
四(上)第9—10页例4、例课型
教学内容 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
二第6-9题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 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
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
教学目标
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 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
点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三角形面积计算也是运用转化的策略,把 未知转化成已知。但是,平行四
边形运用的是剪、平移,而三角形运用的是两个三角形旋转、平移。相比 之下,稍有难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资源
度。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通过数格子等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
积, 二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一、例题引路(5分钟左右)

交流例4: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
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
÷2”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平行四边形沿
2、涂色三角形的 面积是多少?说
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
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

的?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
半。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
→出示:例5的PPT
要解决的问题
导入:例5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



2.自学
导学单(时间:6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根
据图中所标注的底和高,填在表
格中。
三角形
底cm 高cm




②把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
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
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
面积cm
长cm 宽cm
²




③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
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 br>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
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④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
导过程。
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8分钟左右)
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1、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2、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
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3、完成填空。
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
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2


→5、指导完成试一试。


(1)适应练习
第10页练一练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6—9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3)创编练习


→分别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不要忘
记除以2

→第7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3,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是3×4
÷2的才是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6m,如果底延
长2米,那么面积增加1平方米,
求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4)介绍“你知道吗?”(4分→动态演示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
钟左右) 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三
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半角形的关系。
广以乘正太”的理解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页


五、家作
完成《课课练》第 页
【教后反思】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
讲评时所用。
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
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3、注意第四题的单位不一样。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五(上)第12、13页 练习二

课型
练习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 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
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 ℅以上。
教学目标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 之间的
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教重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难点 难点: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本节 课的习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和计算,引导学生
进一步体会三角形面积与和它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如11、16题。第二
类是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看图计算或先测量必 要的数据再计算面积,如12、15题。三
教学资源 是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第13、14 、17题。最后安排一道思考题,以提高
学生灵活应用学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 念。
教学准备:
1.找一幅七巧板,给每块编上号,想想这些图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想办法验证你
的猜想。
2.每组准备一条新的红领巾。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预设8分钟)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
1.计算练习。(第10题) 算进行练习。计算时采用男女生
25×12÷2 122×8÷2 比赛。
25×(12÷2) 122×(8÷2)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三幅图,你为什么会
46
32
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
4
→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
18
么?
5

12
→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
单位:厘米 据?(取整厘米数)


3.量一量、再计算。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

高,算出它们的面积。(第12

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 厘米数),算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
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出它的面积。(第15题)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


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
二、变式练习, 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1.画一画。(第11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
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
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画出的三 角形的面积
是9平方厘米,那底和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2.汇报交流画法。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说一说。(第16、1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交流内容
1. 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
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
系?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预设10分钟)
练习单(练习时间8分钟)
第一关:选择题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
A.面积相等 B.完全一样 C.等底
等高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 分米,与
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平方分米。
A.6 B.3
C.12
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
1.(1)一个三 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平
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生产鲜花
多少枝? (第13题)
(2)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如果
每5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 地共可种树多少棵?
2.李大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和辣
椒,你能算出黄瓜和辣 椒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
(第14题)
第三关:智力冲浪
思考题。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反思学习,内化提升(预设1分钟)
五、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第 页
拓展练习:图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80m²,求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图ppt)
六、家庭作业。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
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状:底2厘米 ,
高9厘米 ;底1厘米 ,高18厘
米 (横着画)
→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
法和解答疑惑。

→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
→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
形进行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
边形面积的一半。
→引导:1.求出底和高。2.要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
求谁的面积?

→提示:闯关游戏,敢接受挑战
吗?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
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
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
做“提高题”。





→总结:第1组中的两道题什么
不变,什么变了?
解答时都是要先算什么?
接下去为什么用的方法不同,你
是怎样理解的?
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
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课练》上第 页
拓展题:智力冲浪。




































【教后反思】










梯形的面积计算

五上第14—15页梯形的面积计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算 星期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迁 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
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 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 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
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 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 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并且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
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具备了一定的自 主探索能力,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
生联系已有经验与方法,运用并解决到新的问题中去。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鼓励他们把梯形 转
化成已经能够计算面积的平面图形,再着重引导他们仿照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
方法进 行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探索并发现梯形的面积。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 1.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
1. 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
2. 揭示课题。 的名称。
二、自学例6。 2.出示ppt,集体说说。
(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 →1.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
导学单: 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 的成果。
(2)小组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
三.自学例7。 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
自学 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
导学单:(预设12分钟) 是最有效的方法。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
把梯形转化成 ( )来求面积。 →点拨: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行,自己拼一拼、算(1)你是怎样想 到把梯形转化
一算、填一填,再思考: 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么,一个
(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
(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底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
的高有什么关系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于梯形的( )与( )
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等于梯形的( )。
的面积?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
(d)小组交流。 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 )×高÷2
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3)强调公式中的“÷2”,
生板演: 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
字母公式:s=(a+b) ×h÷2) 么?
教学内容


四、练习(预设14分钟)
【基本练习】
1. 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1.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单位:cm)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想一想,填一填.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第2题,提问:涂色梯形的
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拼成的平行四面积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有什么关系?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涂色梯
形的面积是( ).
3.判断题 →第3题,强调两个完全一样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
(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边形。
四边形。 (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 →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
4.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理解“横截面”的? < br>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指一指,图中的物体的“横截
横截面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面”具体在哪里?



5.创编练习。
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单
位:cm

五、课作。(预设6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8页第3、4题。 →图中下底的长度未知,如何
提高题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
在下图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
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厘米?(见ppt)
六、家作。
1.《课课练》第13页1、2、3题。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
2.提高题 《课课练》第13页拓展应用。 题,讲评时所用。
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3、注意第四题的单位不一
样。
【教后反思】





认识公顷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16页
例8及练习三第10~14
题。
课型 新授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
实际 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
2、 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
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
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是按“引入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发现进率--- 应用新知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顺序编排。
1、我们已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 28个同学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米,感受它的大小。
导学策略
【板块一】
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面
积单位,谁能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
小到大的顺序说给大家听听?
2、 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
米、1平方米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4、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
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位? 5、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
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
顷 ”。
6、关于公顷,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板块二】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 打开书,翻到第
16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后
跟同桌交流一下。
(1)、对照导学单尝试学习。
(2)、通过学习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100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
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 现我们学校的新教
学楼大约长100米,以我们的新教学楼为边
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 方形的面积就
是1公顷。
修改调整

预习作业单
学程设计
一、交流作业,揭示课题(2
分钟)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3、揭示课题
4、学生看图,认识公顷
5、学生自由回答。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20
分钟)
1.初步认识“公顷”
(1)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

导学单
A. 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

B. 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
习收获。
(2)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
顷。















(3)学生自由发言。 闭上眼睛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5)、那么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
(4)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么知道的?
1公顷的大小。

(5)学生通过计算100×100(1)、课前我请28个 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
=10000平方米,明确1公顷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2)、下面,让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一下1
平方米有多大 公顷的实际大小。
推想:( )个这样的正方形
面积大约是1公顷
(2)学生亲身感知1公顷的大

多媒体出示:
(1)我们学校前操场长约95
米,宽约 25 米,面积大约
2370 平方米。
大约( )个前操场的面积是
1公顷。
(2)我们教室的长约 9米,(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帮助
宽约7米,面积大约63平方米。 我们理解1公顷。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
大约( )个教室的面积是1找一找,完成在练习纸上。
公顷。
3、自主研究,加深认识
(1)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1平方米里可以站约12个
同学,1公顷的面积大约可以
站( )个同学。
2个课桌面约1平方米,1
公顷约有( )个课桌面
拼成。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
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
米,1公顷的面积大约 需
( )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2)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1公顷的大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10小了吗?
平方米,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
( )辆。
(2)学生自由描述1公顷的大

(3)完成“练一练”


三、分层作业,内化提高。(8
分钟)
完成19页第10-13题。

四、当堂反馈,总结反思。(10
分钟)
1、学生总结反思
2 、(多媒体出示:早在两千多
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
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做
单位计算方法是:先用步量出
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1步=5
尺),计算它的积,然后除以< br>240,就得到亩数,一亩约等于
667平方米。)

3、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

4、拓展题
开发商广告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
人,是绿色花园示范小区。占
地面积12 公顷,其中儿童游乐
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
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8公顷,
绿化 面积达5公顷。……
小明他们在小区里走了
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
宅楼75幢。小明估计了一下每
幢楼长约80米,宽约10米。
请你帮小明一起算一算,房屋
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教后反思】





【板块三】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
泛。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有针对性地评讲
【板块四】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其实在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还有一个土地面
积单位,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走进数学乐
园看看吧 !
“亩”的计量单位现在仍在我国农村广
泛使用,用以计算耕地面积。但“亩” 只在
我国使用,不在世界上通用。
有谁知道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多少
吗?
计算和测量土地的面积,其实还有更大的单
位,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们完成课堂作业
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
全班校对,同桌互批。

近年来我们海门市的建设脚步飞快,住宅小
区也是一批又一批。小明一家也想再买套 房
子,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有一天他们全家一
起去看房子,走进一个小区门口看到了这样
一则广告:






认识平方千米


五(上)教科书第17页的例
教学内容
题9,“练一练”、练习三第
14-思考题。
课型
新授
施教
日期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 位;通过实际观察
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 0公顷,
教学
目标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 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
资源
重点: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 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体会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认识
了土地面积单位“公 顷”,掌握了公顷与平方米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课是按“引入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 发现进率---应用新知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顺序编排。
预习
设计
1.课前收集有关土地面积的资料,课上交流。
2.测量出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
学程设计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2
分钟)
1、 交流预习作业
2、 揭示课题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20分
钟)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
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
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单:
(1)边长为 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
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你能用米
作单位,来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
土 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合
多少公顷?
(2)1平方千米=( )平方米
=( )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
【板块一】
导学策略

1、 交流预习作业
2、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
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
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板块二】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
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
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 公顷
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
围绕学习材料自学.
2.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3.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
方千米的运用。
修改调整










进率是( ),和平方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10分
钟)
1.单位换算
30平方千米=( )公顷
6000公顷=( )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400公顷=(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5、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8分
钟)
1、 《补充习题》
2、 每日一题:
有两块地,面积都是0.64公顷,一块是长为100米的长方形,另
一块是正方形.这两块地中哪块
地的周长长些?多多少米 ?






【教学反思】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海、领海等。我们的家 乡海门的面积
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板块三】
分层 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
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试生共同查找原
因、研究对策。


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学过的
面积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
说,并说出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各是多少?

米之间的进率是( )。 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
五上第18-19页 梯形
面积的练习。
课型 练习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熟练应用公式计算面积。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公式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掌握了梯形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过 程,会正确计算
梯形的面积,而且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已经积累的较为丰富的应用面积公式解决
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是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选择合适条件计算梯形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解决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程预设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昨天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今天
我们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铺垫。(4分钟)

回忆并口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
程。





三、整体练习。(25分钟)
1.完成练习单:
练习单:
【基本练习】
1.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4题。

2.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5题。
注意:测量结果一般取整厘米数。

3.完成数学书本18、19页第6、7、题。


4.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8题。
看看谁能想出两种方法解决。

5.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9题。
导学策略


→板书课题。



→导学要点: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
的上、下底的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2


→1.出示练习单
→2.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
学生的练习情况,收集错题。

点拨:
→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
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求多少棵白菜的思维过程是总面
积÷每棵白菜的面积。

→该模型尾翼是 两个怎样的梯形组
成的?可以先求一个梯形的面积再
乘2,也可以直接求出这两个梯形拼
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修改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资源
预习作业设计



【创编练习】
1.一个梯形的装饰板,上底12分米,
下 底18分米,高1米,两面都要涂油
漆,涂油漆的面积是( )平方
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2克,共
需要多少克
油漆?
2. 一个直角梯形,将上底延长12厘
米后就变成了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
方形,这个梯形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厘
米?
→你是如何知道三角形的底是多少
的?

→在完成时要注意什么?(单位和关
键字)



→提示:要求梯形面积要知道什么?
20厘米除了是正方形的边长,还是梯
形的什么?仔细 画图表示出梯形各
部分各是多少。


2.全班交流。




四、课作。(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9页1~4。
提高题: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
→帮助学困 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
下底是34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时使用。
是442平方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
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20cm




34cm
五、家作。
1.《课课练》第 14 页1、2、3、4。
2.阅读数学报。





【教后反思】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五(上)第21页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
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找一找、分一分、 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
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 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
重点: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
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 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 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
方面有所发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来
教学资源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提升学 生的
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
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一方面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
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学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
形?

2.感知:组合图形在我们 生活中的应用很
广泛(生举例),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生
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 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
复习





导学策略

导学要点:
请同学们 看大屏幕,认识组合图形。
像这样由几种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

修改调整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1)说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
(2)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自学P21 例10
导学要点:


(1)导学单
(1)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1)小组合作将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
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习过的图形。说说你的分法,你是怎(
2)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
样想的?
2)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你是 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
3)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
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
算出来的?
(2)小组交流

1)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
形,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2)由于方法不同,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方
法有什么不同?
3)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


导学要点:
(1)要根据原来图形的特点进
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条件计算
简单图形的面积。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割(3)全班交流

1)学生举例并解答(前置作业 我的例子)

补。
2)
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解答讲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P21练一练

⑴生独立计算。

⑵生展示思路。



P23练习四第1题前两题。







点拨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的基本
策略:把原来的图形先分割成几个基
本图形,再求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
只和; 或者先把原来的图形拼补一个
基本图形,再求相关基本图形面积之
差。
点拨
(1)引导说说第一个图形梯形的上
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
的?
(2)引导说说第二个图形三角形的
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样看出来的?



P23练习四第二题

创编练习
我们班《百草园综合实践基地》如
下图,计算出我们班的种植面积。
20米 16米 10米

25米

玉米 花生 黄豆
点拨
引导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


点拨 < br>指导说说百草园是由哪些图形组合
的?他们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
的?组合在一起要怎样 计算?

学困生第一题可以做一题,另
外两题只要写出计算算式,不要求计

四、巩固内化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p13第1、
算。
3题。
2、课外作业:完成《补充习题》p13第
2题
完成《课课练》第( )页第( )题
提高题:一块三角形广告牌,底长10m,
高3m。如果要用油漆刷这块广告牌,每平方米用油漆2kg,这块广告牌至少要用
油漆多少千克?


校对作业,分析错例。

【教后反思】




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五(上)第23页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目标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
重点: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组合及分解的多种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 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
单元,学生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所以学习的基础是没有
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如何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 过的基本图形,一般来
说,将组合图形的难度控制在通过一次割或补就能转化为两个基本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学生已学过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
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为体
现这一思想 ,本节练习课安排了运用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割、补法解决有关组合图形的
面积计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 题。。
学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回顾。 < br>⑴分割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分成几个
简单的图形,分别求出这几个简单图形的
面积, 再求和。
⑵添补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看作是从
一个简单图形中减去几个简单的图形,求< br>出它们的面积差。
2、明确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导学要点:
引导说说什么是组合图形,组合图形
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修改调整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





二、分层练习,共同发展。

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导学要点:
4m

(1) 指导小组合作准备将组
合图形割补成怎样的图
6
m

形?
(2) 引导说说分成的每个图
3m
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计算

7m


组合图形的面积。








点拨:

分:梯形面积+长方形面积
补: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辅导学生不规则图形分成的
两个不同梯形的上下底分别 是多少
米?高是多少米?面积分别是多少
平方米?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提示:平均没公顷收小麦的吨
数=共受小麦的吨数÷组合图形的
面积
(1)小组合作将图形分一分、补一
补,说说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再说说组合图形面 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完成至少一种面积计
算方法。
(3)全班交流多种方法计算这个组
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独立完成作业P23~24,集体交流。
(1)练习四第4题


(2)练习四第5题




(3)练习四第6题



(4)练习四第7题





三、实践活动,拓展提高
1、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可以用什么方
法?


2、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
数据?
3、实践:测量相关数据。
4、计算:小组合作计算中队旗的面积。

提示:(1)门的油漆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
积。
(2)要油漆的面积=10扇门的
面积×每平方米的费用

导学要点 (1)引导在小组中讨论用“分”还
是“补”的方法?每个图形的面积计
算方法是什么?涉 及到的数据是哪
些?
(2)指导学生需要测量哪些重
要的数据?那些数据不需要测
量?
(3)辅导动手测量的方法。
5、交流:全班交流数据,总结成败的原因。
(4)提示:数据保留整数。
创编练习: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5)引导不同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巩固内化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校对作业,分析错例。


p14第2题p15第3、4题。
2、课外作业:完成《补充习题》p14第
1题,p15第5题。
完成《课课练》第( )页第( )题
提高题:
请你设计一个中队队徽,形状不限,面
积是48厘米.画出你的设计图,闭馆标出
数据.













【教后反思】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五(上)第22页例11,练一
练,练习四第9题、思考题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星期
1.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正
教学目标 确率达到75%以上。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重点: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点 难点:理解两种不同估计方法的合理性。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图形的 面积,对面积”
的含义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有序思考的好品质。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编排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
教学资源 的估计方 法,可以只数整格的个数,也可以把不满整格的都当成整格来计数;
还可以分别数出整格和不满整格的个 数,把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二是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估计方法的比较,初步体会确定上、下界对于面 积估计的
意义和价值。
学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导学策略
→导入: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
修改调整
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米,你有办法知道下列图形的面积吗?


二、自学例11 (15分钟左右)
1.明确给出的数学信息以及所需要解
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把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分成几类?
如何明显地区分开来?
2.有顺序地数出整格的个数,不满整
格的如何处理呢?可以阅读数学书第
22页卡通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知道图形面积的?数方
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出示教材例1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才能
知道这个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
顷?
点拨:可以先数出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
个数。

→2. 导入:你准备怎样估计?围绕导
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不同的估
计方法。


3.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与小
组同学交流你的数法。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如何区分整格和不满整格的?
2.不满整格的你是怎么数的?
3.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全班交流
交流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理解估计面
积在一个范围内的合理性。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1)基础练习
练一练第1题

(2)针对性练习
练一练第2题、练习四第9题


(3)数学阅读
第24页的你知道吗


四、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P16。




2.每日一题


→3.导学要点:
(1)把整格和半格分别涂上不同的颜
色,避免重复和遗漏。
(2)不满整格的可以 全部看成半格计
算;或者先数整格的个数,再把不满整
格的也看成整格,数出一共有多少格。
(3)有顺序地去数,做到不重复、不
遗漏。

→点拨:这个湖泊的面积大 于多少公顷
而且小于多少公顷?就是指面积大于
整格数而且小于所有的格子数。


→(1)点拨:树叶上对称的,可以只
数树叶的一半。


→(2)提示:在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
上画手掌的轮廓或树叶的轮廓。


→拓宽: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
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分。1
公顷=1 0000平方米,1公顷=15亩,1
亩=10000÷15≈667平方米。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每


数学书第24页思考题
思考:哪个图中估计的荷叶面积更接近
实际面积?为什么?


五、家作。
日一题


(3)提示:先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面
积,再估计。
点拨:分成的小方格越多,估计的结果
与实际面积就越接近。




1.《课课练》第20页
2.阅读小数报。






























【教后反思】





整理与练习(1)


P25~26的“练习与应用”第
教学内容
1~3题。

课型
复习课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星期

1. 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
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 习惯,在练习中,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难 点
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
比较熟练地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但学生见识的相关练习
还比较少,在构建知识网络上也有些困难。
教学资源
教材 分析:本单元重点掌握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推导过程的梳理理
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灵活 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等底或等高的不同图形的面积关系,解决
面积和底或面积和高相等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是 本课练习的难点所在。
《自主复习提纲》
1.先回忆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再把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有条理
预习设计
地整理出来。(提示:可以列表整理、画图整理……)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 程 预 设
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
1.
知识整理单(8分钟)
㈠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
容。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
识?
(1) (2) (3)
㈡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
(1) (2) (3)
㈢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
做。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导 学 策 略


→1.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
出示知识整理单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修改调整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
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1. 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整理方式和内容。


平行
四边

三角

梯形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
面积














相同:转化。
不同:推导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平


2.思考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
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1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2.比较练习第25第1题。 < br>(1)看长方形,分别数出长和宽,并算
移。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
式时,我们是 把2个相同的三角形
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
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都有
“÷2”。
→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面积公式列式计算,注意计算正确
率和单位名称。

→在点子图上,不必用尺量,一格
出面积。 再看平行四边形,说出底和高。就代表一个单位长度。
算出面积后,与图1比较两个面积有什
么关系。说说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
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得出
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相等。

(2)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面积。 →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得出
与图2面积比一比,有什么关系?
在平行四边形中添一条 线,观察是否能
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如图3的三角形。
感受“一半”。
(3)标出 图4中的关键数据,并列式计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的一半。


→比较梯形与长方形或者梯形与
算。与图1面积比一比,有怎样的关系? 平行四 边形。得出等底等高的梯形
把图1添上一条线,分成完全相等的如
图四的图形。感受“一半”。


(4)比比三角形和梯形的关键数据和面
积有怎样关系。

(5)把得出的各种平面图形大小关系对
照面积计算公式。


3.综合练习
的面积是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一半。

→比较三角形与梯形。得出等底等
高的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相等。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直角三角形
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梯形下底没有直接告诉,要先求出
来。
→计算后组织交流。要使平行四边
形 面积与长方形相等,怎样确定底


学生先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3题。 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呢?梯形
再进行交流。

4.提高题:把下面的任意三角形ABC平
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份。




四、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17页第1~3题。
五、家作
《课课练》第21页 第一、二题。
提高题:《课课练》第21页拓展应用












【教后反思】





呢?


→画出一条边上的四 等分点,再与
对角的顶点连接。也可以用其他方
法分步进行(先分成两个面积相等
的三 角形,再把这两个三角形对
分)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
讲评时所用。
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 计
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
高题”。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第26页整理与练习第4~9题 课型 新授
施教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 通过练习帮助学 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
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常见的平面 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2. 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
忆和领悟各个公式推导的 思路和方法。
3.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
难点
重点: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符合要
求的平面图形。
学生已 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又经过了上节课的系统整理。大多
数学生都能熟练且正确计算它 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对应的实际问题。但估计学
生根据各种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符合 要求的平面图形有些难度。有
教学资源
些学生即使能画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可能也只停留在等 底等高上。所以在教学时一
定要抓住本质:提醒学生画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时,只要符合底乘高的积等于 长乘
宽的积,画三角形时只要底与高的乘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2倍,画梯形时则上、
下底之和 与高的乘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2倍。
预习设计
学程预设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一些练
分钟)
习(揭题),希望通过练习同
明确本节 课所练习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学们能更熟练灵活地应用面积
练习题,心理上调节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整体先练,小组评议(预设15

分钟)
自主学习单:
1.学生各自整体练习4~9题,并将有疑
问、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展示自己
的作业。
3.组长确定哪些题组内已经达成 了一致
意见,哪些题还存在分歧,准备下一环节
提问。


三、提出问题,分析解疑(预设10
分钟)

1.组内派代表提问。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
导,帮助学困生。









→1.第4、5题,先算出一个
图形的面积,再计算。
→2.第7题,图1是平行四边
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图形,可以


分别算出面积后相加。图2也
2.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同学的提问。 是两个图形的组合,但要从长
并根据交流的情况订正和完善自己的练方形里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习。 →3.第8题,注意把长度单位
化成“米”再计算。算出面积
后再分别转换成用“公顷”“平
方千米”做单位的数。
→4.第9题,在计算草坪面积
3.创编练习 时,把左右两块草坪拼成一个
(1)下面两个完 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没有小路的平行四边形,这个
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 )乙。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
少?
→这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


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长与宽的
乘积是相等的,所以,两个三
A 大于 B 小于 C 相等 D 角形的面积相等。
无法确定
(2)一个平行四 边形,底扩大6倍,高→可以自己确定一下平行四边
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形的底和高, 分别算出变化前、
( )。 后的面积进行比较。
A 扩大6倍 B 缩小2倍 C 面积
不变 D 扩大3倍

四、课堂作业(预设14分钟)
《补充习题》18页第2、4、5、6题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
提高题: 请你设计几个不同形状的花坛,题,讲评时所用。
面积都是24平方米。画出你的设计图,→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
并标上数据。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
五、家庭作业 对的做“提高题”。
课课练》第 15 页第一题、第二题中1、2、
3题。


【教后反思】







整理与练习(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整理与练习”第10题及“探
索与实践”11~13题。
课型
新施教年 月 日
授 日期 星期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横截面 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学过的面积公
式测量并计算有关物体表面的面积。 2.启发学生能联系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并
解决生活中的相 类似的数学问题加以巩固。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的根数,以及相类似
的数学问题。
难点:规律的探索以及从直观的数学问题抽象到等差数列的探讨。
学生虽然已经熟练掌握了梯 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但对于解决像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
堆中钢管的根数以及相类似的数学问题,还是第一 次碰到。所以估计学生对解决这
类问题的规律的探索有一定困难,以及从直观的数学问题抽象到等差数列 的探讨也
有理解上的盲区。所以在教学时可通过观察、画图、拼等操作活动,化抽象为直观
来帮 助学生理解。
熟练写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观察书本P27第10题的风车图案, 思考:怎样算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你可以
用什么方法算出面积一共有多少?
3. 分别 找一个表面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的物体,先测量有关数据,再计算
这些面的面积,明天交流。
教学重
难 点
教学资源
预习设计
学 程 设 计
一、基本练习(8分钟)
导 学 策 略

修改调整

1. 计算下面表格中平面图形的面积。

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
什么?碰到单位不统一的怎么
汇报交流。
办?
图形 底 高 面积
平行四 6米 2米

边形

三角形 3分米 40厘


梯形 上底 下底 10厘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也
8厘米 12厘米 米
可以看作它的底长,这样就
2. 交流书本P27第10题。
可以算出它的面积。



二、探索与实践(15分钟)

→观察时,应估计教室地面
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再估计
→测量时,指导学生分工负算出一个教室的面积,再估
1. 出示自主学习单:
(2)再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约是1公顷。
(1)先试着估计自己教室地面的面积。
教室的地面面积。
分别量出教室的长和宽,
(3)估计多少个教室地面的总面积大
责,




2. 出示自主学习单:
计。

→练习本斜放时一定要均(1)分组活动,按照第12题的要求把匀,形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
20本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 量出前边形。
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 →两次测量前的图形变了,
(2)把这摞练习 本均匀地斜放,使前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成平行
面变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在量出四边形的底和高, 长度没变,
相关数据,计算面积。
相同吗?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自主学习单:
所以面积相等。


→学生活动后,说出自己的
(3)小组讨论:两次测量计算的结果
1.分别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表面是平想法和计算的结果。
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同桌之间先
说一说如何求实物的面积,需要知道哪
些数据。
2.合作测量出这些数据
3.分别求出自己的实物的面积。
4.同桌互相交换,验算。

四、评价与反思






1.先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
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之间郑重
的涂上颜色,对之间做出公正合理的评→出示思考题,鼓励有兴趣
价。
2.互相对之间的评价做一些交流。
五、完成思考题

的同学主动去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帮助理
解,也可以参考本单元第10
页中“你知道吗”介绍方法,
解决问题。

【教后反思】


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内容
五(上)第28—29页 课型 综合与
实践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星

1.使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
教学目标
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关面积计算的理解。
2.使学生通过参与事前规划、事中合 作、事后反思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
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重点: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
点 难点:根据图形确定需要测量的具体数据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和梯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组织活动的经验。会制定统计表,掌握了一定的
分类统 计方法。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围绕需要解决 的
问题开展查找资料、测量计算、数据整理和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
对相关面积计算方 法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教材先后安排四个活动环 节:提出问题、实地测量、汇
总分析、回顾反思。而实地测量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核心环节。
学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提出问题(10分钟左右)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思考后小
组商讨办法。

2.小组制定方案。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你们组要测量哪几个绿地的面积?
2.要知道这些绿地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
据?
3.制定校园绿地面积测量记录表。
导学策略
→导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
的?

→1.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导入:要知道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需
要收集那些数据?可以怎样收集数
据?

→点拨:了解校园分布情况,制定测量
和统计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案,在全班交
流。
提示:→注意小组分工,把校园绿地面
修改调整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自己小组测量的绿地的形状,需
要测量的数据。
2.教师和学生约定:成排 树木的占地面
积按总长度×2计算,单棵树木的占地
面积按每棵2平方米计算。
3.测量记录表如何设计的?

三、实地测量(16分钟)
1.学生拿着记录表实地测量

四、汇总分析(8分钟)
1.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数学书第29页的
统计表。
2.交流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五、回顾反思(3分钟)
谈谈自己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七、家作。
积分配到各个小组。

→3.导学要点:
(1)绿地的分配
(2)小组分工:测量人、记录人、数
据核实人、计算人


→教师巡视,解决学生实际测量中遇到
的问题。

→(1)组织汇总全班学生的统计结果,
测算出校园人均绿地面积。
→(2)提问:通过测量和统计,你知
道了什么?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激发学生爱护校园、绿化环保的热情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
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
高题”


1.《课课练》第26页。
2.阅读小数报



【教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五(上)第30~35页例1,试
教学内容
一试,练一练,练习五1-6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目标
2.让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小数意义探索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读、写小数。
点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数的意义, 知道十分之几
可用小数零点几来表示,会读写一位小数。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和生活中已
积累了 元、角、分及米与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本课进一步认识
教学资源
小数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四个层次:一是回忆一位小数,二是认识两位小数,
三是认识三位小数 ,四是概括小数的意义。逐渐揭示小数的意义,逐步深入
理解小数概念的内涵。教学时充分利用正迁移规 律进行教学。
学程设计
一、自学例1。(18分钟左右)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其需要

出示例1,说说题中要解决哪些问
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1
在括号里填出合适的数:
1. 1分米=
题。围绕自主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



( )
米=( )米,
10


在学生自学时,发现做的正确的
( )
3分米= 米=( )米。
10
错错误学生的作业,备用。
( )
5厘米= 分米=( )分米
10

学生及时写到小黑板上,并及时搜集有

( )
2. 5厘米= 米=( )米
100



( )
12厘米= 米=( )米

100

3.小组交流
( )
(1)围绕3分米= 米=
10
( )米,说说你的想法。
(2)围绕12厘米=


3分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1分米,3分米就是这样的这样
(3)
的3份,所以写成 米,写成小
10
数是( 0.3 )米。
12厘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
份,每份是1厘米,12厘米是这样的
(12)
12份,所以写成 米,写成小
100
数是0.12米

1
0.1米表示的是 米,是把1米
10
1
米表示的是 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
100
100分,每份是1厘米。
( )
米=

100
( )米,说说你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交流内容
(1)交流0.1米和0.01米的区
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1分米。0.01
别?
(2)分母是10的分数应该写成怎

样的小数?分母是100的呢?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
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
(3)交流 错例,指出不足之处。
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5.自学
导学单2
独立完成
针对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
地方。




( )
1毫米= 米=( )米
1000

40毫米=
( )
米=( )米
1000

在学生自学时,发现做的正确的学
生及时写到小黑板上。
105毫米=

( )
米=( )米
1毫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1000
份,每份是1毫米,1毫米就是这样的
完成后交流:


( 1)1毫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
小数呢?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
想的?
(1)
这样的1份,所以写成 米,写
1000
成小数是( 0.001 )米。
1
0.001米表示的是 米,是把
1000
1米平均分成1000分,每份 是1毫米,
1
(2)交流0.001米与0.01米和0.1
而0.1米表示的是10
米,是把1米平
米的区别。


二、练习(15分钟)
(一)适应性练习。
1.第3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
练习五的第一题。

(二)口答练习
1.说说书本第2、3题。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一位同学说一个分数,另一个
同学说小数。

(三)比较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
(2)补充:
(A)4分米=( )米
4厘米=( )米
4毫米=( )米
(B) 6分米=( )米
60厘米=( )米
600毫米=( )米

(四)创编练习
1. 把5米3厘米写成用“米”作
单位的数是( )。
①5.3米 ②0.53米
均分成10分,每份是1分米。0.01米
1
表示的是 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
100
分,每份是1厘米。
分母是1000的分数也可以用小
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分
母是10000的呢?……

点拨:
(1)表示把1元平 均分成多少份,每
份是1分,5分就是这样的多少份?想
成分数,再想成小数。
(2)注意观察分成的份数以及涂色的
份数。

深刻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以
及三位小数所表示的分数。

提示:认真听讲,及时发现错误。

提示4元7角应该把整元放在小
数点 的左边,7角想成:把一元平均分
成10份,表示这样的7份,所以用小
数表示是4.7元。
提示:明确米与分米、厘米、毫
米之间的进率。


提示:注意3厘米可以转化为0.03
米。


③5.03米 ④5.003米

三、课作(预设8分钟)
课堂作业:
第1、2、4、5、6题。

提高题:
用数字“1、4、0”和小数点“.”
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请试
着写一写。
四、家作。
《课课练》P.27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评时使用。
完成《补充习题》第20-21页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误,统计正确
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教学内容
五(上)第32~36页例2,例3,
课型
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7-11。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让学生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 应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小数的数
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组成,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
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3.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

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了解小数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小数数位顺序
表以及相应计数单位 之间的进率。
难点:熟悉小数数位顺序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的数位顺序 和计数单位,在上一
节课又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初步学会了读、写小数。
教学资源 教材 分析:整数和小数都是十进制计数法。四年级已经学习了整数是十进制
计数法。教学小数也使用十进制计 数法。

学程设计
一、例题引入。(3分钟左右)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1.出示例2,先涂色表示它上面的

小数,再填空。


仔细观察,说说涂色的份数,

1里有( )个0.1,0.1里有
为什么?
说说涂色的每一份表示什么?
( )0.01。
2.自学(7分钟左右)
导学单1



思考:(1)0.1和0.01这两个


计数单位哪个大?
(2)1里有多少个0.1? 0.1里有

多少个0.01?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学生自学时,如果有不明


(3)有没有比0.01更小的计数单白 的地方可以看书本,教师发现做
位?你能再说一些的正确的学生及时写到小黑板上,
( )。
3.小组交流,明确:
并及时搜集有错错误学生的作业,
备用。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
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点右边第二

位数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
明确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的进率是1 0。并沟通与个位以及
一;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
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
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之间的联系。

二、自学例3(9分钟左右)
导学单2
1.读一读小数344.725,说说
它由哪三部分组成?
说说一些同学的错误之处,并
加以改正。




2.结合344.725,来说说每个

小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数位上 的数各表示多少?完成后
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
对照书本33页,独立加以纠正。
分组成。

3.这个小数中的两个“4”意
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
义相同吗?其它数字占有哪些数

位?各表示什么意义。
4.独立完成34页的小数数位
顺序表,如有不会的可以跟同桌小
声交流。

2.全班交流

三、练习(14分钟左右)
1.适应性练习
1.书本34页试一试和练一练。


提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的进率都是10。



点拨:
两个整个的正方形应该用整数2来
表示。
看清2所在的数位,相应的表示2
个计数单位。

注意3.75,它的整数部分和小
数部分,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同时






2.书本第36页7、8、9。







3.开放题:第10、11题

四、课作(预设7分钟)
课堂作业:
又在哪两个一位小数之间?
第8题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
育。
第9题在思考0.1里有( )
个0.0 01时,可以先想0.1里有几
个0.01,再想0.01里有几个
0.001。
数字可以全用,可以不全用。
同时可以结合数的组成,读法,写
法加以一题多用。



完成《补充习题》第22-23页

第1、2、3、4、5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误,统
提高题:
3.5里有( )个0.01。
五、家作。
《课课练》





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
“提高题”。
【教后反思】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五(上)第37页-38页例4例5例6,课型 新授 施教
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
的性质,会应用小 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
教学目标 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
考的能力。
3.在 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
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重点: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点 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 小数的意义,掌握了小数
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有关小数的生活教学资源
经验,如:会看各种文具、食品的价格等。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两个个层 次:一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二是引导学生在应用小数性质去 掉0的活动
中,学会化简小数的方法,并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学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1.明确课题:小数的性质。

→揭示课题,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二、自学例4,例5(17分钟左右)
1.明确例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1.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
么?
(2)从左往右观察0.3和0.30这 两个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
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相等的小数,你又能发现什么?

→要点:
(1)用具体钱数解释,都是3角;
(2)用图表示;
(3)结合计数单位理解。
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都能证明
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
实相等。
→你能比较0.100、0.10、0.1的大
小吗?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
变化,小数大小怎样?
→初步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
的大小不变。

→点拨: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
化?从右往左看呢?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
的性质。
→这些物品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
掉,在书上填一填。
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
么?
小数中的“0”是否都能去掉?只有
小数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
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
法。
3.交流。(3分钟)
交流内容
1.你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2.说说为什么橡皮的单价和铅笔的单价
相等?


4.学习例5。
(1)先看图填一填再全班校对。
(2)比较0.100、0.10、0.1的大
小,你是怎样比较的?
(3)从左 往右观察0.100、0.10和
0.1这三个相等的小数,它们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 方,你能
发现什么?

5.观察例4和例5的比较结果,看
看有什么发现。



6.学习例6,并完成“试一试”。
组织交流,校对和订正。
明确小数化简的方法。
知道小数改写的方法,特别是将整
数改写成若干位小数的方法。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观察每组中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
现?0.1 =0.10,数轴上的这个点还可
思考:数轴上的各个小数是怎样得以用哪些小数来表示?
到的?
2.“练一练”第2题。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
可以,为什么?
3.练习六第1~5题。


直接将答案写在课本上,后进行集→第1题为什么不把0.018和0.180< br>体交流,逐题表达想法,进行校对连起来?
和订正。

【创编练习】 →第5题用“元”作单位表示钱数时,
因为人民币“元”后面还有“角”“分”,
所以钱数 一般改写成两位小数。比较
(1)只动三笔,变成三个相等的一下,用“元”作单位改写成两位小
小数。
6020 602 60200
数后有什么感觉?

(2)写几个和30.200相等的小数。
四、课作。(7分钟左右)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
完成《补充习题》第24页上第1、时所用。
4、5、6、7、8 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
提高题: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 一个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
0,就比原来的数大324,原来这个题”
整数是多少?
五、家作。

【教后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五(上)第39页例7,试一
试,练一练,练习六6-12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让学生经历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 方法,并
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 和归纳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
系。
教学重、难重点: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点 难点:能应用小数的大小比较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掌握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和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例 7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
大小的比较方法。试一试通过和例题的比较 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练一
练中安排了抽象的小数比较大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小数 大
小的方法。
学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3分钟左右)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1.先比较每组中两个整数的大小,后
回答问题。
675○548 1200○210
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指出:比较整数大小,可以从高
到低分别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字。
2.明确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揭示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自主学习(18分钟左右)
1.自学例7,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从图中你了解哪些信息,要我们
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比较0.6和0.48的大小。
先独立思考。
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抽象
成数学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0.6和0.48这两个小数哪


(2)交流比较方法。
①0.6是6角,0.48是4角8分…
个大?用自己的方法说明你的结
论。 ②0.6是6个0.1也就是60个→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开始依次
0.01,0.48是48个 0.01…
……
2.自学“试一试”。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独立完成试一试,写出比较结果;
比较。
→0.6和0.48相比,整数部 分相同
都是0,十分位上6>4,所以0.6
>0.48。

(2)思考判断的理由,和同桌进行交流。

3.交流。(3分钟)
交流内容
1.你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2.说说比较大小的理由。


→比较0.13和0.129大小时,你是
根据哪一位上的数作出判断的?
→提示: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
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
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 大;十分
位上的数也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
上的数,依此类推。




→练习六第6~7题中同样是比较
小数大小,这两题和刚才我们学习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数据并有序
思考。

→怎样又对又快地写出全部的答
想一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练一练。
先独立练习,将答案直接填在课本
上,后进行集体交流、校对和订正。

2.练习六第6~8题。
独立练习,将答案直接填在课本上,
后进行集体交流、校对和订正。
3. 练习六第9题。
(1)说说你在比较小明和小军的身
高时的想法。
(2)大胆说说表中还可以知道什么。
4. 练习六第10题。


先独立练习,后小组交流,最后组织案?
集体交流。
5.练习六第11题。

→解题时可以用一一排除的方法。
独立完成,思考 怎样才能做的又对又这样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快。
6. 练习六第12。

→从大到小排列可以先确定最高
先独立练习,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位上的数。
集体交流。
7.思考题。


先独立练习,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提醒:可以按顺序把这些数一一
集体交流。
【创编练习】
列举出来。

体育课上几位同学50米短跑的成→短跑比赛 中跑的时间最少的才
绩分别是14.8秒,11.6秒,12.1秒,是最好成绩。
10.9秒,9.8秒,成绩最好的是( )

秒,成绩最差的是( )秒。
四、课作。(7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26页1、4、5、6、7、→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8题 评时所用。
提高题:用数字卡片2、3、4、0和→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
小数点,写出小于2的 三位小数: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
( ),共( )个。
2.家庭作业。

高题”
【教后反思】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教学内容
五(上) 第42页例8、试一课型
试、练一练,练习七1~4。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
位的小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一步感受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
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重点:掌握把大数目改写成用“ 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会把一
教学重、难
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

难点:位数不够用“0”补足。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下)会读、 写亿以内的数,并学会了把大数
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把万或亿以上的数分别改写
教学资源
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二是把万或亿以内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位数不够用“0”补足。教学时充分利用正迁移规
律进行教学。
学程设计
左右)
1.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
位的数。
120000( ) 89200000( )
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
位的数。
800000000( )1300000000( )
提问:怎样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
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呢?
2.明确课题:用“万”“亿”作单
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
16分钟)
1.自学例8第(1)小题。
明确例8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
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策略 写成用“万”或单位的数只要去掉
末尾的4个“0”,写上“万”字;
将整亿数改写成用“ 亿”或单位的
数只要去掉末尾的8个“0”,写上
“亿”字。




→揭示课题,用“万”“亿”作单
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1.出示:教材例8情境图。
导入:你会读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
平均距离吗?
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
修改调整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2分钟→指名回答,并指出:将整万数改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 384400这个数是由几个万和几个一
改写的情况,备用。

组成的?

2.想一想:用“万”作单位,整数部分

应是多少?怎样改写成“万”作单位的

数?

3.对照书本第42页大豆老师的话,你

的想法对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导学要点:
1. 你是怎样把384400改写成“万”作
单位的数的?
2.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改写时要把小数点点在万位的右
边,末尾的0去掉,并在改写成的
数后面添上:“万”字。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
注意的地方。


→提问:用“亿”作单位,应该在
哪一位右边点上小数点



→导学要点:当改写成的小数比1
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要求学生一起梳理改写的方法
和注意点。
1. 看清要求,数清数位, 先在原
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
点再改写,在改写后的小数后
面添上万或亿。
2. 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
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5.尝试完成第(2)小题。
把0改写成用“亿”
作单位的数是多少?完成后先同
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6. 完成“试一试”。
(1)看题,读题。
(2)自主练习改写。
(3)进行交流。


7. 比较两个数的改写方法。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15分


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43页“练一练”。
2.练习七第1、2题。


(二)变式练习
1.练习七第3题。

2.练习七第4题。
点拨:
→1.4300000改写成亿作单位时,
要在千万位和亿位上用“0”补足
后再改写。
2.注意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 1.学会选择用“万”还是“亿”
作单位。
2.同时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和
“亿”作单位的数。
总结注意点:1.要在原数的万位或
(三)创编练习 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2.要在改写
把一 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改写成
数,这个数与原数相比( )
A.变大了
B.不变
C.变小了

四、课作。(7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28、29页第1、
2、4、5题。



【提高题】
把1.9817亿改写成用“万”作
单位的数是多少?

五、家作。
《课课练》第 页第 题。

的小数如果末尾有0,要化简。3.
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
0补足。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
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
高题”





【教后反思】




求小数的近似数
五(上) 第43页例9、试一课型
教学内容 试、练一练,练习七5~8,
思考题。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星期
1.使学生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2.在数学的 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用知识迁移的
方法学习新知,并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重点: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点 难点:理解求小数的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 成整万、整亿数和求整数近似数的
知识,为本节课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奠定了基础。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
个小数的近似数,二是理解求 小数的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教学
时充分利用正迁移规律进行教学。
学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3分钟左右)
1.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
位。
24800 995720
4602800000 5975600800
四舍五入到万位的方法是:
四舍五入到亿位的方法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方法的共同点
是:
2.揭示课题:
求小数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
分钟)
1.自学例9。
导学策略




→1.指名回答。明确四舍五入
到万位或亿位方法。

2.揭示课题:在生 活中近似数
的应用非常广泛,整数的近似
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小数
的近似数怎么求 呢?这就是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材例9情境图。
修改调整

明确例9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2.在学生自学时 ,教师收集
1.精确到十分位和百分位分别要保留几位
学生求近似数的错例,备用。
小数?

2.回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试着做例9。

3.想一想: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


近似数1.5和1.50,哪个更精确一些?



→导学要点:
进一步分析近似数1.5和1.50
所表示的准确数的区别。
小结: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
末尾的0不能去掉。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
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办
法,学会了求小数的近似数
的?
师: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
系,利用旧知的迁移是探究学
习新知的好方法。

→要求学生一起梳理求一个小
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注意点。
→指导归纳: ①弄清保留几位
小数②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
求一个小数 的近似数时有什么
注意点?(正确使用“≈”,近
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点拨:1.比较两小题要求精
确到的数位不同。
2. 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
掉。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1.496亿千米精确到十分位要保留几
位小数?大约是多少?
2. 1.496亿千米精确到百分位要保留几
位小数?大约是多少?
3.比较两题的结果,这里 的1.5和1.50
相等吗?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
为什么?
4.求整数和小数近似数有哪些共同点?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
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5.回忆学习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学习过程:回
忆相关旧知、方法迁移、解决新知。




6.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
a.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组
织交流。
b.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14分钟左
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练一练。


2.练习七第5题。
3.练习七第6题。

(二)变式练习
1. 练习七第7题。

2. 练习七第8题。

(三)创编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适当的数字。
□.□□≈2.3
3.要求学生完成改写后放在原
题中读一读、比一比

→ 1.学会区分精确数与近似
数。
2. 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对比练
习。




□.□□>2.3
2.判断:准确数大于近似数。( )
3.填出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整数之
间。
( )<4.6<( )( )<48.2<( )
( )>11.12>( )( )>0.9>( )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30、31页第2、4、
6、7题。

【提高题】
(1)在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
12.5□≈12.5 9.□≈10.0
(2)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位后是
8.53,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
最小是( )。

五、家作。
《课课练》第 页第 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
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
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
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五(上)第46页“回顾与整理”第课 复 施教
习 日期

46-47页“练习与应用”第1-5题。 型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和性质,建立合理的认知结
构。
2 .通过多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体会
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 发展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对小数
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难点:用小数在数轴上表示各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读 写方法。初步体
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其中用小数在数轴上表示各点,学生可能掌
握不 够好,需要关注。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
知识网络,二是着重针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进行练习,其中第1题的最 后一幅图、第2题、第三题第一幅图需要关注。
教学准备:Ppt课件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一、自主整理(预设3分钟)
(一)根据知识整理单快速整理本单→师:揭示课题,出示知识整理单,
元所学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整理单:
请学生按照整理单要求进行自主整
理,教师巡视指导。




1.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自主整理知
识点:如有遗忘,可以快速翻阅书本
30-45页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还有疑问的,简
单列举出来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
太会做,在书上折角或做上记号。
二、交流与梳理(预设5分钟)




→学生交流本单元主要知识点的时





1.集体交流知识整理单第一个问题,候,教师适时板书知识点:
并互相补充。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读写
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组成 (小数数位顺序表)
……
2.讨论疑难点。
小数的意义——特殊的分数
小数的读写
小数的性质——末尾的“0”
小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
提问:如何快速记住数位顺序表?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较多的
题目概况解题注意点。



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
三、基本练习:(预设10分钟)
1.书本第46页第1题
2.书本第47页第5、4题
→第一题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是
2.06,而不是2.6?
→第五题交流的时候让学生回忆数
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以小小组为单位顺序表,重点交流小数部分的数位
位交流。对有疑问的题目重点评析 和相应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
创编题:你能用数字2、3、0、6和进率关系。第四题总结指出:相同的
小数点,按下面的要求设计小数吗? 数字出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
(1)数字2表示2个0.01: 小是不同的,决定数的大小的一是数
(2)数字6表示6个10的两位小数: 字的大小,二是数字所在的数位。

(3)数字( )表示( )个( )
的( )小数:
同桌一人出题,另一人按要求设计小
数。




→提问:解决这一题关键是什么?


四、综合练习(预设12分钟)
1.书本第45页第2题。



2.书本第45页第3题。
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弄清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小格
又表示多少。)选一个说一说是怎样
想的?看着直线上的点,你还能想到
哪些小数?
→每一幅图分别表示多少?你是怎
么想的?
指出:在用小数表示钱的数量时,用
并读一读这些小数另外,让学生再举元作单位,可以写成 两位小数,如
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例子。

4.提高题:



原来的小数应该只读一个0。


想一想:原来的数是多少?
五、总结提炼(预设1分钟)
用你的表情 来总结本节课
你的表现是:
六、课堂作业(预设9分钟)
她读错了,没读小数点。
3.8元,可以写成3.80元。



四万五千零一。

→提示:先写出这个整数,再尝
试点小数点。
提问:如果一个“0”都不读,
小数点该怎样点?读两个“0”呢?



必做题:《补充习题》第32-33页 第→第4题的第一小题应该是“5.04”
2-4,6-8题 而不是5.4要提醒学生注意;第7选做题: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题注意解题格式;第八题提醒学生使
序排列: 1.81千克 1千克81克 用时间越少,成绩越好。
1086克 2千克
七、家作
《课课练》第( )页
【教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练习(2)
五(上)第47页“练习与应用”第6-8
教学内容 题,“探索与实践”第9、10题,评价与
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
近似值等内容。并能初步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是他们进一步学习
的重要基础,如果 对于探索与实践中的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没有认真完成的话,
也许这节课也许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就要 求我们要认真督促学生去完成预
习作业。
教材分析:本部分复习内容主要是用“万”或“亿” 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及相应的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以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练习,涉及的内< br>容均为学生较容易出错的类型。
教学准备:Ppt课件






1.( )的身高是( )厘米,用“米”作单位是( )米
课桌面的长是( )米,宽是( )米,高是( )米。
我目前跳远的最好成绩是( )米。
2.海门市目前每吨自来水的价格是( )元,每千瓦时电的价格是( )元。我
家最近两次缴纳的水费分别为:水费:( )月( )元,( )月( )元;
电费:( )月( )元,( )月( )元。
4.收集一个“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一”作单位。( )万=( )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正确熟练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小数的改写和求
小数近似值。 < br>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进行查漏补缺。
难点:保留小数位求近似数的时候,出现连续进位情况的时候的处理法则。
课 复 施教
型 习 日期


或( )亿=( )
学程设计
一、基本练习热身(预设5分钟)
快速完成以下练习
在中填上“>”“<”或“=”
3.72○3.27 0.45○0.405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师:揭示课题,用PPT课件出示热
身题,让学生快速口答。





2.4○2.04 9元8角○9.08元
另附书本第六题。
分类题(根据数字2在各个数中表示→创编该题目的是复习小数数位和
的意义,将下列小数分类)
2.08 0.27 4.26 6.52
12.25 9.602 203.02
二、自主整理(预设5分钟)
计数单位方面的知识,其中12.25
可以重复分组,203.02单独分为一
组,然后再重复分在百分位上是2
的那一组里。


(一)根据导学单快速自学和本课相
关的知识。
导学单:

→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教师关注学困
1.小数的性质是: 生,帮助他们再次明确相关概念方
。 法。
2.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学生整理后马上组织小组内交流,不
表示大数目的方法是 再安排另外板块进行知识点交流。

3.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时候,


我碰到了哪些困难?和小组里的同→海门市水费标准:居民到户水费为
学交流。
三、基本题练习(预设8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2.70元每吨,电费标准有两种,分
时标准:峰时0.55元每千瓦时,谷
时0.38元每千瓦时。不分时电费:
其中第2题在交流后同桌两位同学0.52元每千瓦时。
分别比较两个月的水费、电费情况。 →第七题提醒学生单位“亿公顷”不
2.完成书本第47页第7-8题 写,森林面积保留一位小数时,十分


独立填写在书本表格中。

四、综合练习(预设10分钟)
位上的“0”不能省略。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互相批改。


1.9.546精确到个位是( ),保集体交流
留一位小数是( )精确到0.01
是( )。 →第2、3题学生改写并写出近似数
2.把257258000改写成“万”作单位后,提醒学生计数单位“万”“亿”
的数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不能漏写;改写后,小数末尾的0
数约是( )万。 可以省略的,应该按照小数的性质省








3.把321865000改写成“亿”作单位略不写。
的数是( ),再保留两位小数是( )
亿。
4.一个数由5个百和5个百分之一组
成,这个数读作( ),精确到十
分位是( )。
5.把3.2万元改写成“元”作单位

( )元 A 3.2 B 32000 C →“千分之一”作单位就是保留三位
320000
6.把0.9改写成用“千分之一”作单
位的数是( )
A 0.009 B 0.900 C 9.000
提高题: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后是3.10,这个三位小数在( )
和( )之间。
想一想:原来的数是多少?
五、总结评价(预设1分钟)
完成书本P47评价与反思。
七、课堂作业(预设11分钟)
小数。


必做题:《补充习题》第34-35页 第
1、2、3、5、6、8题。
提高题:《补充习题》第35页第9

八、家作
《课课练》第( )页

















【教后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五(上)第48—49页例1,试课型
一试,练一练,练习八1-3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5%以上。
2.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难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数大 小比较中,对小数中相同数位的数字对齐已经有了初步
体验;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迁移,小数的意义和性 质。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懂得用竖式计算加法时“小数点要对 齐”
的道理。二是把小数加法中的算理类推至小数减法。然后,教材引导学生总结算
法,比较小 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的
计算要点。
学程设计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1.口算:
46+37= 0.5+0.4=
0.8+0.2= 150+60=
0.7-0.4= 1-0.3=
学生对照答案,同桌互批。
2.计算: 6.3 4.8
+4.5 -2.1
集体校对,指出同桌错在哪里。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导学策略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时相同计
数单位相加减,竖式计算时,提醒
学生小数点对齐。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修改调整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
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
题?)
3.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解答,与
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2.在学生 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
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
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补充问题:小丽和小芳一共用了多
→导学要点:
少钱?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
法?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
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
让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加、
减法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然
后再进行计算。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
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小数
意的地方。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
注意点。
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一起说
说计算方法。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48页试一试,2题。
(二)口答练习。
练习八第1题,口算。
(三)巩固练习。
1.第49页“练一练”
→1.点拨:
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一般要化
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计算时应
自觉化简。
2.校对得数,说说口算的思考过
程,注意分析错题。





2.练习八第2题。
3.练习八第3题。

(四)创编练习。
3.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在线段图上依次标出 要
求的三个问题,每标出一个问题随
即列式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
甲班捐款90.8 元,比乙班多捐系,指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10.5元,乙班捐多少钱?


四、课作。(7分钟左右)
→点拨:孩子认真读题,分清甲班
和乙班谁多谁少,然后再决定用什
么方法。

《补充习题》第36页第2、3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提高题』
评时所用。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
正。
一箱苹果连箱的质量是51.5千
克,倒出一半后,连箱的质量是→让孩子独立完成后说说解 题思
26.5千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千路。
克?箱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2页。
2.阅读小数报。


【教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五(上)第49—50页例2,试一
课型
试,练一练,练习八4—6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重点: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 小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上一课又学习
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这些都是 本课学习的知识经验。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重点探索“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少” 的小数减法,是学生学
习小数加减法的难点。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活动:首先是探索算法,其次是验证结 果,由此
得出计算方法。
新授 施教日期
星期
年 月 日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学程设计
一、
口算热身(2分钟)
1.3+2.3= 8.2+1.3= 4.7-0.5=
5.4+0.5= 2.5-2.1= 6.9-6.5=
4.5+2.5= 8.37-2.17= 5.7-3=

二、自学例2(15分钟)
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
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竖式解
答。
2. 思考:被减数的百分位上可以看作
几,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导学策略
→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请学生说说
你是怎么算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
位相加减。)


→1.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
单进行自主学习。

→2.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
计算的多种情况,请学生迅速展示。



修改调整

3.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

→导学要点:
试着验算例2。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
么解决的?
2. 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 br>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根据小
数的性质在末尾添0后计算,但这个0
一般不写出 来,想在心里。
竖式的得数里,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
这个0一定要写出来。
验算小数减法,可以想差+减数是否等


3.怎么验算小数减法?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
情况,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
(一)基础练习。
1.第49页试一试。
2.第49页练一练。

(二)改错练习。
1.练习八第4题。

(三)专项练习

(四)创编练习。
1.长颈鹿的身高是6米 ,一只大猩猩身
高是1.65米,一只大象的身高是4.26
米。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
问题,并解答。
2. 小马虎在计算1.39加 上一个一位小
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
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多少?


四、课作。(8分钟)
基础题:《补充习题》第37页。
提 高题:8.65加一个一位小数时,把加
号看成了减号结果得到了4.27,正确得
数是( )。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3 页。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内容。
于被减数。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引起注
意。


→减数是两位小数, 被减数也要看作两
位小数,先在8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再
添两个0,变成8.00。


→当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不够减时,不能
倒过来用减数减被减数,得数的0和小
数点不能漏写,退位减法不要忘了减1。

→点拨:加法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位
置再算一次。

→点拨:提出比较类的问题。
1. 练习八第5题最后两题,并验算。

→点拨:将错就错,用错误的结果减正
确的加数,得到错误的加数。末尾对齐
就是把一位小数 看作两位小数,扩大10
倍,得到正确的加数。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
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
率,错误的订正。

【教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五(上)第51页练习八第
7~12题,思考题。
课型 练习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难点: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1.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小数加 、减计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
力,对于退位减法,少数学生的正确率不高。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和练 习八的1
和2比较综合性更强一些,二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
减法 的实际问题和整数加减法的实际思路是相同的,第三层次是拓展训练,教学时
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参 与探索。
学程预设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4.3 8.36 16
—2.14 —7.4 — 6.7
2.24 96 10.3


→选择其中2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
法。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 把学生中的错例板书在黑板上,
便于全班交流时使用。
评析错例,通过适当的归 纳、总结,
使学生较为完整地理解小数加、减
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
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2. 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3.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4.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5.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6.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
下的少86.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
千克?

7.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
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
4.25 。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1.《课课练》44页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
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
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
束时的体温。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
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
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
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点拨:要求 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
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
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
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
公路的全长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
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
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 的方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
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
这个数。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錯例,讲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
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
高题。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
★《补充习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评时所用。
教后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五(上)第52—53页例3,试一
教学内容
试,练一练,练习九1-4
课型 新授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 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
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教学目标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
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难
重点: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难点: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和简单的
口算,这是本课学习的 重要。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情境创设,学会往计算器里输入小
教学资源 数的方法 ,二是学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三是自主掌握用计算器
计算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按照由 简单到综合的顺序,先提供单纯的小
数加、减法计算,再练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最后安排生活中 的实际
问题以及可以用列表策略解决的思考题。
学程设计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选 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
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是怎么算的?突出相同数位上的
0.2+0.8= 0.76-0.36=
5 +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数相加减。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
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注意了解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学生按0.80的多种方法,备用。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
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
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
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
注意的地方。

点拨:
→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
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
商品的金额。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笔算做错的题目进行笔算的验
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
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
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
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
并验算。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
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二)比较练习。
1. 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
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
行计算。


2. 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三)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四)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
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
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
等于合计收入,7次支出相 加等于
合计支出。
→提示:
人民币以“元”为单位时通常保留
两位小数,小数末尾的0不化简。

→追问:
如果不用计算器,这组题目在计算
时有什么好办法?


→提示:
用找回的钱加上一盒巧克力和一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盒饼干的价钱,验算结果是不是等
(五)创编练习。 于50元。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
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
对齐,结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
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提示:
用计算器计算有利于我们探索一
些规律。


2÷333334=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完成《补充习题》第40—41页第4、评时所用。
5题。
『提高题』
下面有两个小数。
a=0.00…0125 b=0.00…08
19970 2000个0
试求a+b、a-b的结果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5页第一(2)、
二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
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
料。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
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
高题”
→点拨:
1、2、5、8分别在小数点后第1998、
1999、2000位,相加 减时要注意相
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教后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五(上)第54页练习九5—10
课型 练习 施教日

年 月 日
星期
1.用计算器熟练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 学
习效率,正确率达90%以上。
2.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 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
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3.在学生 自主探索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
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点:计算器熟练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 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
算和简单的口算,也初步掌握了用计算器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对于用
教学资源
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有一定的兴趣。
教材分 析:本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分数的意义,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
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及实际应 用。本课练习是本单元所有知识点
整合与巩固的载体。
学程设计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完成第54页练习九第5题。


二、练习(30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完成第54页练习九第6题
用竖式计算并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整体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单

→请3组学生,快速口
答。并选择1和3说说
思考过程。

→提醒: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
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
准确。
选择7—5.08,说说用竖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式进行计算的时候应该

注意些什么?

选择3.86+0.34,说说用

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时候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54第7题。
(2)完成书本P54第8、9题。
*用计算器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
(二)创编题
1.某天早上气温是4.5℃ ,中午气温比早上
升高了5.1℃,晚上比中午降低了3.4℃,请
问这天晚上的气温是多少?
2.小强带15元去超市购物,超市部分商品
价钱如下:
名称 笔记

单价

6.30 0.60 1.20 2.40
铅笔 直尺 小刀 三角

4.50 6.70
可以怎么算。



图中的分数能用涂色部
分表示吗?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总
结出涂色部分表示分数
意义的方法。
→升华式追问:涂色后,
在图中你还可以看到哪
个分数?

钢笔

→出示:书本第2题图。
重点板书:平均分





→搜集错例,准备全班
交流


→点拨:
第7题用竹竿的全长减
去“入泥部分”和“露
出水面部分”的长度,
就是池水 的深度。
第8题“水位变化”栏
如果是正数,说明水位
在前一天的基础上上升
如果这几种商品每样买一个,那么还差多少
钱?
2.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要求: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
达成一致意见。
(2)说说怎样求出问题?或者说一说要注意
些什么?
3.全班交流













4、挑战自我:
8.43+2.87+0.57+0.13
6.52–3.44–2.56
9.6+6.7–9.6+3.3
15.25–3.1+0.75–5.9
了,反之则下降了;而
“当日水位”则要用前
一天的实际水位米数加
上当日上升的 米数或者
减去当日下降的米数。

→点拨:怎样算简便就
怎样算




三、课作。(7分钟左右)
1.完成《补充习题》第40、41页第1、

2、3、6、7题

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
2.提高题
书本第54页思考题


四、家作:
1.《课课练》第46—47页第二、四题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其余
的阅读材料。




【教后反思】






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
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点拨:
“每一秒都比前一秒多
下落9.8米”的意思是
什么?



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五(上)第55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
一练”、 练习十第1~4题。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8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正确率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
概括及合理推理 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验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难点:计算方法的推导,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学情分析: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小数加法以及整 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对整数乘法的意
义已有所理解,所以对于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应该不难,至于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方法,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小数的意义,转化成几个小数单位乘几,对于这样的转化,
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在 教师的指导下观
察每题中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联,再通过讨论,联系例题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黑板、自主学习导学单、补充习题等。
学 程 设 计 导 学 策 略
修改调整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资源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

右)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主要说一说整数乘法时都要注意哪些地
476×12= 103×25= 方?
说说整数乘法是怎样乘的?要注意什
么?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请学生说说第2题为什么可以改写成
并算出结果: 一道乘法算式?
0.8+0.8+0.8=0.8 ×( )=( )
3.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1.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整数
决的问题。 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
第(1)个问题该如何列式? 数学信息?有几种列法?
2.自学。 预设:0.8+0.8+0.8= 或 0.8×3=
导学单(时间:5分钟)
→2(1)到底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围绕导学
(1)0.8 ×3其实就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可以
单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并收集
看作( )+( )+( ),用加
学生的多种情况。) 其中把0.8元转化成8
法竖式计算。
角,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
(2)还可以先将0.8元转化成( ),再算
过程。
出结果是( )。
→(3)解决第2问时,引导学生小数 乘整数
(3)“小数乘整数”如果列竖式计算的话,
列竖式时一定要末尾对齐,因为小数乘整数
应该怎么列呢?为什么要这么列?
时其实就是先把算式转化成8个十分之一
a.相同数位对齐( )
去乘3,最后得到24个十分之一。
b.末尾对齐 ( )
→(4)总结:这里的24个十分之一,也就是
(4)“小数乘整数”积的 小数位数与因数中
2.4,所以我们会发现小数与整数相乘时,


因数中的小数是 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

数。
(4)计算2.35×3时,你现在会计算这个算
→这里其实就是当成了235个百分之一乘
式的结果吗?
3,所以得到了705个百分之一,即7.05。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导学要点:
(1) 为什么这两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
先末位对齐,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去
以列成乘法算式?
计算,最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
(2) 说说你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小数乘整数
数一样。
的?

(3)积的小数位数又是如何确定的?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点拨:你觉得小数乘整数时最应该注
1.“试一试”3题,利用计算器快速找 意的地方是什么?进一步强调积的小数位
出答案,进一步验证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确定方法。
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第1题,根据148×23=3404,→2.提示 :其实都可以先当成148×23,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再在结果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14.8×23= 148×0.23= 1.48×
23= →3.第2小题,0.18是两位小数,要在乘
3.练一练第2题的4题。 得的90左边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整数部分
补上0;乘得的积是小数,而且小数的末尾
(二)口答练习。 有0时,通常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1.练习十第1题中的6道题。 →1.快速得出结果的方法:先当整数来口
(三)整合练习。 算,再点小数点。
1.练习十第3题。 点拨:
→1.这里闪电离小华的距离其实就是谁3
2.练习十第4题。 秒钟走的路程?
→2.可以比较路程,也可以比较汽油的升
(四)创编练习。 数。
2.5×□=20,方框 里可以填整数几?看→归纳:在小数乘整数时,根据情况积的末
来小数乘整数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小数,尾 有可能会产生“0”,这时我们往往要根据
也有可能是整数。 小数的性质对积进行化简,因此最后的积也
可能是整数。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4页上第2、3、→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重点
4(下三题)、5题。 纠正。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
〖提高题〗 “提高题”。
一个三位小数乘一个整数积是1,这个
三位小数和这个整数分别是多少?
五、家作
《课课练》第 页第 题。
【教后反思】


小数的位数关系怎样?


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五(上)第56~57页例2、例3及相应的“试
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5~8题。
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 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
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探索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大小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已自主理 解、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观察发现
规律与归纳规律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三层教学,先直接提出“5.04×10、×100、×1000各是多少”的问
教学资源 题 ,要求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初步感知规律;再让
学生找出几个小数,分 别乘10、100、1000,进一步丰富对规律的感性认识;最后引导
学生讨论归纳出一个小数乘10 、100、1000……与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自主学习导学单、补充习题等。
学 程 设 计
一、口算揭题。(2分钟左右)
1.出示:
导 学 策 略

修改调整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8
2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
→1.导 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举行计算比
0.08 ×10 2.6×100 3.74×10
赛,你们愿意吗?每人用计算器计算一条
0.005×1000 7.2×100 100×0.18
2.明确课题。


二、自学例2、3。(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2。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3题。
5.04×10= 5.04×100= 5.04×1000=
(2)观察这3题小数点位置变化的情况:
( )乘1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验证老师的答案。
→2.今天就一起来探 索一个小数乘10、
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
律。

→1.出示例2。



→点拨:
5.04都乘了哪些数?看来只有乘像10、
( )乘10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100、1000……这类整数时,才可以直接
( )乘100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把小数点移到相应的位置上。
从中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3)再任意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来
→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 br>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①0.351×1000=351(克)
②0.351千克=351克
验证得出的结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出示例3。根据表中的信息,说说从
2.自学例3。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


可以怎么办?
(2)把你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交流。

→3.导学要点:
一个小数乘10 、100、1000……时,可以直接把
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
位……
→移动的位数正好跟1后面0的个数一致。


→1.点拨:能不能根据今天学习的小数点移动引
起的变化规律,直接移动小数点,得出结果。
→引导学生选一道在黑板上演示小数点移的过
程,特别是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时用“0”来< br>不足的那种情况。
→提示:先观察仔细小数点的移动情况,再想扩
大的倍数。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一个小数乘( )时,可以直接把这个小数
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你觉得跟什么有关系?

三、练习。(14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7页“试一试”。

2.练一练第1题。

3.练一练第2题。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第5题中的6道题。
2.练习十第6题。

(三)整合练习。
练习十第8题。

(四)创编练习。
1.把( )的小数点去掉后,这个数就扩
大了100倍,变成2.1。
2.把3扩大1000,其实就是把小数点向
( )移动了( )位,变成( )。

→提示:先思考单位之间的进率,再填空。

→点拨:两个不同的问题,各需要哪些不
同的条件呢,在计算时又要注意些什么?

→1.点拨: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是什
么意思?
→2.归纳:其实整数乘法中一 个因数如果
是10、100、1000……的,也可以用今天
学的规律来做,这说明了数学知识 之间内
在的联系性。
四、课作。(9分钟左右)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评时重
完成《补充习题》第46页上第2、3、4、
点纠正。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 br>5题。
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它的小数点后,比原
来大了98.01,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五、家作
《课课练》第 页第 题。
【教后反思】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
五(上)P59~60页例4、 “练一练”,练习
十一第1~3题。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8
3
课型 新授
1.在具体 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
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初步的抽象、
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难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知识。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是三道不同类型的计算,分别帮助
教学资源
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
有余数, 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商小于1时的计算方法”。并加以练习,使学
生对计算方法有较为丰富 、完整、正确的认识。
教学准备:PPT、小黑板、自主学习导学单、补充习题等。
1. 432÷18 564÷24 525÷75
预习设计 2. 2个1可以看成( )个十分之一
3. 3改写成一位小数是( ),这时它的计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组成。
学 程 设 计
一、直接揭示课题,提出目标要求。
(预设2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分别说说自己的想
法。
2.明确学习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6
分钟)
出示: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5分
钟)
1.尝试完成9.6÷3。

→出示:学习目标。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
算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出示:例4。
→提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
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
导 航 策 略 修改调整


交流自己的想法,找出错误的原因。 →板书:9.6÷3 12÷5、 5.7÷6
2.独立完成12÷5,5.6÷7,并检验
计算的结果。
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要求:



① 组长组织,依次说说自己的方法。
② 组员间相互检查并订正。
③组长记录,组员及时补充完善。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
分钟)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
分钟)
1.基础题: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
整数一样,都要从( )位除起,


→点拨:计算小数除法你有什么体会?与整数
除法比,计算时有哪些异同点? 计算小数除以
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提示:对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纠正。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 )的上面。
如果个位上不够商1要商( ),并
点上( )继续往下除,除到被除


数的末位仍有余数要添( )后再除。 →提示: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整数的异同
2.专项题:计算0.2÷5 3÷15 点。
3.整合题:练习练习十一第1题(选
最后一组)
五、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1.《补充习题》第48页2、3、4、5
题。
2.提高题:妈妈买了4千克桔子共 用
去10元钱,平均每千克桔子需几元?
1元能买到多少千克苹果?
六.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 ~ 页


【教后反思】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重点纠
正。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一个数除以10、100、100……的计算规律

教学内容
五(上)P60~61例5、例6及“试一试”,“练
一练”,练习十一第4~7题。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8
4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规律正确口
算一个数除以10、100、 1000…….的商。
教学目标 2.自主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
主动探索数学规律 的兴趣。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理解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口算一个数除以1 0、100、1000…….的商。尤其是位数不够时的口算
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探索规律的基
本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与前面的例2、例3类似。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以及相应的观察、
教学资源 比较等活动探索并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的左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并将发现的规
律应用到低级单位改 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改写中。再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
识,形成技能。
教学准备:PPT、小黑板、自主学习导学单、补充习题等。
1.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的变化情况。
21.5÷10= 商的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21.5÷100= 商的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21.5÷1000= 商的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预习设计 2.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的变化情况。
32.1÷10= 商的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32.1÷100= 商的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32.1÷1000= 商的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3.通过计算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学 程 设 计
一、直接揭示课题,提出目标要求。(预
设2分钟)
交流预习作业,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导 航 策 略
→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规律
修改调整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6分钟) 正确计算。
出示:自主学习导学单
1.在小组、全班讨论交流: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
个 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


→提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归纳: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


位……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例6.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组交流,交流要求:
① 组长组织,依次说说自己的方法。
② 组员间相互检查并订正。
③组长记录,组员及时补充完善。
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
完整地说说吗?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一
规律的吗?
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小数应怎样做呢?
(除以10、100、10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分钟)
说说自己的收获。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1.基础题:完成“练一练”。
(1)独立完成第一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
(2)独立完成第二题。
2.专项题:独立完成“试一试”。
3.整合题: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
五、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总结:说说本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点拨:你是怎样想的。
→点拨:说说是怎样想的?
1《补充习题》第51 页1、3、4、5、6题。 →提醒:你是怎样思考的。
2.提高题:某电影院售票处在一个中午共
售出32张(分成人票 和儿童票)。已知成人
票每张2.5元,儿童票每张1.5元,共收
入68元。这个售票处售出 了几张成人票?
几张儿童票?
六、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 页




【教后反思】







→小结:练习时要注意什么?

→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重点纠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
五(上)第62-63页练习十一第8~16题。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8
课型
5
练习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 际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点位
置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分析:第8~16题是综合练习,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 提高计
算能力。其中第9题要求用乘法验算除法,巩固了小数乘整数与小数除以整数;第11
题 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乘、除法的计算特点进行判断,也可以要求他们通过实际计算
检验此前所作的判断。 ;第13~16题是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思考题解决稍复杂
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单、补充习题等。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修 改 调 整

教学资源
一、直接揭示课题,提出目标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小数除

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所学知识
(预设1分钟)
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练习,交流提炼。(10分
追问: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钟)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点拨:
一、基本练习。
→1.根据错误情况,相机指出,并
1.完成书本第62页第8题。
让学生说说,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
么。
2.完成书本第62页第9题。
2.针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情况,让
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
学生一起分析错误原因,及时订正。
二 创编题。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 br>1.菜市场有一种母鸡,每千克卖12.8元。
王师傅带了100元钱,够买8千克这种母
鸡吗?
思考:解答以上题目关键是什么?需要注
意什么?(时间:6分钟)
小组交流:
(1)组内核对,让做错的说说算法。

→提问:说说你的想法?





点拨:
→1.教师巡视了解,并收集学生的


典型错误分析原因。

二、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7

2.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你是怎
分钟)
么判断的。
专项练习。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小数
1.完成书本第63页第10题下三题。
乘、除法的计算特点进行计算。

2.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1题。
3.说说你的想法。
3.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2题。
帮组学生回忆并整理曾经学过的计

量单位以及相关单位的进率。
3.整合练习。
→1.提示:第13、14题提醒学生充
分利用第一问求出结果连贯的思
1.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3题。
考。
2.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4题。

3.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5题。
3.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来解
答。
4. 完成书本第63页第16题。
提问:每一步算出的表示什么?
5. 拓展题。

完成书本第63页思考题。

4. 提示:明确解题思路。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
→提示: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那
分钟)
么乙数就是这样的10份,甲、乙两
的和就是这样的11份。由此可求出
板书:除数是整数的 小数除法(练习)
1份数甲。

计算时的注意点 错例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完成《补充习题》第50页上第3题,
评时重点纠正。统计正确率,错误
第51页上5、6、7 题。
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某人执行爆破任务时,点燃导火索后
(2)共同分析组内错题的错误原因。
往70米 开往的安全地带奔跑,其奔
跑的速度为7米秒,已知导火索燃
烧的速度是0.112米秒,问: 导火
索的长度至少多 长才能确保安全。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家作
《课课练》第 58 页.

【教后反思】



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五(上)第64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
一练”、 练习十二第1~3题。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8
课型
6
新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
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
识之间的内在 联系。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初步掌握计算技能。
难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 的笔算乘法,这是本课
得以顺利展开的知识基础。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本课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的解题策略与估算经验,又为学生自主探索
小数乘小数的笔算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黑板、自主学习导学单、补充习题等。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主要说一说小数乘整数怎么算?
→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学生回答
问题要完整
.
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
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
数,那么 1.3 × 1.2是小数乘小数,
它的 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
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小数乘
小数)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
乘小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
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
单进行自主学习。
→2.(1) 3.8× 3.2=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结果。
→(2)(教师巡视了解,并收集学
生的多种情况。)其中3.8看成38,
是把3.8乘10.,3.2看成32是把
3 .2乘10. 两个因数分别乘10,乘
得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 把整
修 改 调 整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
左右)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
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3.明确课题。

二、自学例7。(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
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1)(时间:5分钟)
(1) 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 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
题?)


3.小组交流。 数相乘的积除以100,也就是小数点
交流内容
向左移动两位。
教师追问:在积里怎样点上小数点。
(1) 说说你怎么估算的?

→导学要点:
(2)哪种答案正确,说说理由

把两个小数看作整数后,再联系积
(3) 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的变化规律确定得数的多少。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1.教师巡视了解,并收集学生的
(一)适应练习。
多种情况。
1.学生独立完成 “试一试”。
点拨:
2.思考:
→2.(1)提问:例题和“试一试”
(1) 让学生说说两个乘数的小数位
中,两个 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
有几位小数?如何给积点小数点?
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结方法:第一,先要把小

数乘小数当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2)小数乘乘法应该怎么计算?
再看乘法中几位小数,就从乘得的

积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 (1)解决1.3×1.2=1.56
第二,当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时,
(2) 练一练1、2。
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根据小数的性
学生独立完成。
质化简。
(二) 专项练习。
点拨:
1.练习十二第1题。
→3.(1)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练习十二第2题。
(2)怎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三)整合练习。
提示:在积里点上小数点之后,要
练习十二第3题。
去小数末尾的0.
→1.交流突出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创编练习。
的过程。
根据48×67=3216,你能填一填吗?
2.找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
( )×( )=0.3216 订正。
→提示:估算方法可以不同。
( )×( )=0.3216
可以把58.5元看成60元,5.2米看
成5米,估算到大约300元;或者
( )×( )=0.3216

58.5看成60元,60× 5.2=312,估
算到最多312元。还可以要求学生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2页上第2、3、
进一步比较计算和估算结果,以更
好的感受估 算的价值。
4(下三题)、5题。
→提问:说说你的想法?
〖提高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
某人买一件物品时,付给营业员70
元,营业员把这件物品 标价的小数点
评时重点纠正。统计正确率,错误

看错了一位,找他64.75元, 他说找
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多了。这件物品的标价是多少元?
五、家作《课课练》第 59 、60页。

【教后反思】


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五(上)第66页例8及相应的 “练一练”、 练
习十二第4~7题。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18
7
课型
新授
1.经历自主探索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比较、概括、类比迁移的数学思维能力,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
补足。
教学难点: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学情资源: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笔算 乘法,并对积的变化规律
有了较深的认识。
教材分析:在前一节的基础上,有序地让学生去感 受当在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
数点时,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占位。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小黑板。
学 程 设 计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
钟)

1.出示书上的挂图,交流预习作业(2)
(1)获得哪些信息?
(2)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0、28×0.28=

2.明确学习目标





导 学 策 略

修改调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资源

→学习目标:掌握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
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
算。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

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10分钟)


探讨0.28×0.28=
→1.追问:你怎样点上小数点?“0.28
(1)学生尝试练习。
出现什么问题?(不够四位)怎么解决
×0.28”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

呢?在小组内讨论,找出方法。
→2.归纳:计算小数乘小数,在积里点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3)说说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
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
补足。
么办?



2.总结方法。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识。(预设12

分钟)


基础题:


“练一练”


专项题: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直接根据每栏中两个因数的小数
位数,确定积得小数位数。
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整合题:练习十二的第7题
→1.集体交流,重点指出:在积里点
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
补足。
2.提醒学生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
先点小数点,然后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
简化。

→先示范比较表中第2栏与第1栏的因
数,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分别等于第
1栏的两个因数除以10,所以积应该等
于720除以100.




→第7题要求说说列式时所依据的数量

关系。
四、课作(预设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53页上第2、3、

4、5、6题。



拓展题:
用12.4米长的篱笆靠一面墙围成一个

宽2.4米长方形猪圈。这个猪圈面积最


大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关注学困生。
五、家作
2.要求先做完的要自觉检查,然后再
《课课练》第61页第一、二、三
做拓展题。
题。
3.及时反馈作业中的存在问题,分析
拓展应用
错因,并纠错。











【教后反思】








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五(上)第66页例9及相应的 “练一练”,
共几课时
练习十二第8~11题。
18
第几课时 8
1.能根据要求正确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初步了解求积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积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
不能去掉 。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求近似值过程中的连续进位。
学情资源: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小数乘小数,能熟练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
积的近似值 。
教材分析:通过一个小数乘小数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出求积的近似值的教学内容。小
数乘小 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四舍五入”法取小数近似值的方法,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
知识,所以教材只作了简单 的提示,以唤醒他们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数近似值的回
忆,引导他们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直接填出得数 ,从而锻炼应用数学知识自主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学 程 设 计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让学生说说“精确到个位、十分位、
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
讨论:1.9736精确到十分位是2.0,这
个0能不能省略?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
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用竖式计算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2)求近似数时要保留几位,四舍五入求
近似数时要看哪一位?

→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就是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一位
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这个0不能省略,因为它表示20个0.1.

→ 学习目标:
正确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
值。


→1.出示例9。

→1.追问:谁能来说说怎样来求积的近
似值?




→2.教师结合板书小结:求积的近似值,
导 学 策 略

修改调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


(3)结果后面用什么等号,为什么?



2.说说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识。(预设12分
钟)

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 要保留的小数
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于。





→教师充分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思考过
程。纠正巡视中发现的错误。
基础题: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做第⑵题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专项题: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9、第10、
第11题。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课堂作业:
1.《补充习题》第54页第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关注学困生。
2.要求先做完的要自觉检查,然后再做
2.拓展题:
拓展题。
一次数 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
3.及时反馈作业中的存在问题,分析错
已知女生有21人 ,平均每人92分,男
因,并纠错。
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
少人?
家庭作业:《课课练》第62页第一~第
三题及拓展应用。




【教后反思】







狱警面试-2016高考分数查询


美国华盛顿大学-暗天使


古代情诗-三下乡个人总结


河北教育考试院网-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600字-拜登访华


教育部部长-悍匪排行榜


2016年工作总结-站着上北大


韩国领事馆网站-湖北襄阳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