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唱的训练方法(一)气息

玛丽莲梦兔
912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04: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用焕然一新造句-参观实习报告


经常有人问我,我气息不稳怎么解决,你能不能教我混声,什么叫低喉位等等问题。我想
可能是我讲课时候表达不清或者很多人喜欢看文字吧。歌唱的训练是什么呢?今天略为整合
一下,以下训 练方法及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
首先人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的呢?人的主要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 器官、共鸣器官和
咬字器官组成的。人体的发音器官也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动力区 声源区 调音区。
1.动力区—— 肺 、横膈膜 、器官 肺是呼吸气流的活动风扇,呼吸的气流是语音的动
力。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 器官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 、鼻腔等发音
器官。
2.声源区——声带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带状薄膜。两片声带之间
的空隙叫生门,肌肉的收缩,杓装软骨 活动起来可使声带放松或收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
从肺中出来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音振动发出声音,控 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
声音来。
3.调音区————口腔、鼻腔、咽腔 口腔(包括唇、齿和舌头)后面是咽腔,咽头上
通口腔、鼻腔,下接喉头。口腔和鼻腔靠软腭和小舌分开 。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关闭,口
腔畅通,这是发出的声在口腔中共鸣,叫口音。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 成阻,气流只能从鼻
腔中发出,这是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如果口腔没有阻碍,气流从 口腔和
鼻腔同时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同时产生共鸣,叫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注:以上引用《播音发声学》与《卡鲁索的发声方法》
图例:
肺:







声带



会厌

咽腔口腔鼻咽腔等人体侧面图




知道发声原理后,我们要怎么进行下一步的发声训练呢?沈湘教授 在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
书中提到:“学声乐,乐器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不用花钱买。你可以用它说话,也 可以把它
制造成唱歌的乐器。这个乐器在哪呢?从喉器往上到头部内的鼻咽腔,往下到横膈膜、腰部周围,这是歌唱乐器工作的范围。”通过我多年学习及研究的个人理解,我把声音的走向比
喻为一根 钢丝,这根钢丝下端稳定在胸腔,上端根据作品的音乐走向,向喉、口、咽、鼻咽、
蝶窦、额窦进行延伸 。

歌唱的基础是是气息,前面提到人发声的基本要素里,其实就是歌唱训练的步骤。呼吸是


歌唱的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扩大美化。在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这 三
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协调的结合体。那么在练习歌唱的环节中,只考虑某一单方
面 是不行的,比如:呼吸有问题气息不通顺没有打开共鸣腔,那么声带的运作就不正常。声
带动作也对共鸣 也对,就气息不对,那么这也是不行的。要是对了就全对,整体的音响效果
都是好的。一个部分做不好, 其他的两个部分也不会好。气息发声共鸣这三个是统一体。

那么如何来训练气息呢?声乐教 育家卡鲁索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走
上了客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 歌唱中的呼 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不太一样的,人天生自来
就会呼吸,这种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生理运动,它是 下意识进行的。而歌唱中呼吸则
是一种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控制的呼吸运动。其目的不仅是要获 得大量吸入空气的
能力,而且要以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力量呼出气体,从而保证声音的圆润流畅和统一美化 。 “歌
唱是呼吸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一定包含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正确的 歌唱呼吸方法,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它充分地利用横膈膜、肋肌、腹肌控制气息
的作用。在做这种气息 练习时,我们首先要充分的放松愉快,颈部面部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肌
肉都要自然放松,两肩下放、略挺胸 、用口鼻同时将空气均匀的吸入至肺叶底部,从而使横
膈膜下沉、胸廓扩张、两肋向两旁伸展、横膈膜下 凹,从而扩大肺的气容量,小腹略向内收,
这是可以感觉在脐间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便是人们通常所说 的“丹田之气”。这种力量的
形成是需要横膈肌的下沉和下小腹的微收,通过上下力量的对抗造成气息的 支撑点。这种训
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初学者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正 规
严格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
呼吸在歌唱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是不是在歌唱中 气吸得越多越好呢,答案
是否定的。在歌唱过程中,气要吸的适中,要舒服,不是把肚皮吸得像个足球一 样。因为训
练呼吸的真正功夫是在呼上,是要落实到对气息呼出时的控制上,要以最少的气息量获得最< br>大的音量和最长的时值。控制呼吸的肌肉群分为“呼”和“吸”两部分,我们必须培养和锻
炼呼吸 肌肉群正确、自然控制气息的能力,以加强呼吸肌肉的弹性和灵活。下面我们来讲讲
呼吸的具体训练方法 。

一、找到吸气和呼气的正确位置

吸气肌肉群包括前胸往下的两肋、 腰部周围甚至后背。歌唱的吸气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
且吸的深(和吸得满是两种概念)。教师教学中多 采用“闻花香”“打哈欠”“惊愕”“抽泣”
等词汇和语言引领学习者领会吸气时的感觉,听上去可能有 些晦涩难懂。那么下面举几个浅
显易懂的例子(练习方法示范请参阅音频课程·······)。
1、 向前弯腰呈90°,双臂自然下垂,两脚稍开站稳,体气体会位置,下腹有收缩感。(站
立式演唱)
2、 身体放松,人坐好,两个胳膊肘自然地抵在膝盖上,吸气体会位置。(坐立是很明显
能感 到吸气位置但是为什么保持不好呢?因为很多同学坐着演唱的时候喜欢塌腰,腰
部没有立住,气息的支撑 没做好)
3、 侧卧时呼吸有微弱的小腹收缩感,口腔自然放松。
4、 观察呼吸时的肢体 动作。“四不要”即:不要提肩、不要明显挺胸、不要整个腹部瘪
缩、不要有明显的吸气声音。
也就是说吸气时的整个通道要打开,所有的阻力要抛开,鼻口等部分乃至身体的整个部
分都要放松。


那么呼气是什么感觉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出一些比如“啊!”“呀!”的感叹词时,
咳嗽、打喷嚏时都是用的呼气肌肉群。这组肌肉群在唱歌的时候不需要很强大的使用,一
般的呼 气动作就够了。比如我经常说:“唱歌要感觉是吸着唱。”这个吸着唱的意思就是说,
歌唱的时候不能一 开嘴唱歌气都跑光了,而是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协调合作,将吸进
来的气保持住,吸气的肌肉群要持 续保持运作(两肋、腰部周围甚至后背),是呼和吸相
互配合形成对抗(腰、后背乃至后颈,也就是整条 脊椎的身体对抗在初期训练的时候腰部
的扩张压力会比较明显,运用熟练自然之后感觉会有所变弱)。那 么这个对抗和支撑感觉
就是气息的支撑。歌唱进行时的“吸气”做得好,腔体才打得开,共鸣就很自然地 连上了。
“吹管乐的人练了呼吸出乐器,学声乐的人练了呼吸吹自己。”

二、呼吸的训练方式
声乐教师在歌唱气息的基本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式有以下四种:慢吸慢 呼、慢吸急呼、
急吸急呼、急吸慢呼(和长吸长呼等说法是一致的)。
前两种训练方法是要学 生体会到自然的呼吸感觉,放松整个身体,解除紧张情绪等。后
两个练习是在歌唱中大量使用的,但是在 练习时不能一时求成抛掉根本,要循序渐进。
1、急吸急呼: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狗喘气”,做这 种训练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到
“吸”上,而在呼气上却不作过多的要求。整个感觉是“一吸一松”,练 习时,整个身体
要放松,胸廓要保持扩满的状态,运用横隔肌与腹肌逐渐快做短促的吸入呼出,其实到最
后已经不是真正的一吸一呼,而是气息通过肌肉群控制自然发出的声响。逐渐掌握后加快
速度,
2、急吸慢呼:“惊愕”和“抽泣”,练习时全身自然放松,吸气同时两肋迅速扩张,横
膈膜下 沉,动作要快且夸张,控制一段时间后放松吐气。体会感觉对比受惊吓和哭时抽泣。

三、气息的有声训练

当呼吸的方法已经熟练掌握之后,我们开始进行有声训练。进 行有声训练,也就是开始
进一步的对口、鼻、咽、喉头、声带、胸腔等器官的协调运用进行训练。它是有 计划有步
骤来达到音阶与音阶之间的平衡。每个音的共鸣压力以及真假声比例都不不一样的,一般
来说,我们在练习时可以用缓慢的音阶做练习,吸气后用平稳流畅的中等音量来发出长音,
吐气时要有 控制的平稳,不能一会快一会慢,以此达到对横膈肌的调控训练。当声音稳定
均匀了,我们在中声区的基 础上逐步进行渐强渐弱以及音乐的扩展训练。所以建议初学者
不要盲目的练习高音,练声是要由低至高巩 固加强全方面训练的。通过这种训练我们可以
加强声带的张力、柔韧性和持久性,并起到保护声带不吃老 本的作用。有声呼吸的练习种
类很多,大致可分为顿音(跳音)训练、连音训练以及顿、连音结合的训练 三种方法。
1、 顿音训练
顿音(sta cca to),又称跳音或断音,它表示歌唱 者在演唱时音与音之间要断开、分
离、有弹跳感。注意:不是完全的断开而是保持气息状态的灵活弹跳。

1


Ma me mi mi ma me ma me mi mi ma me


2


Ma me mi ma me mi ma
这类练习重在训练横膈肌与腹肌的控 制气息能力,是声音灵活、短促、轻巧有弹性,便于
演唱跳跃活泼欢快的歌曲。
2、 连音训练
连音(lega to),表示要把歌中不同音高的音唱的连贯流畅。
1


mi------ ma----- me--- ma---- mu
2


i------------------------------------------------- -----------
3



i -------------------------ao----------------------- i
4




o------------------------------------------------- hum---------------------------------------
这类练习重在训练横隔肌的控制与气息的保持能力,歌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深入、声音的连
贯平滑、稳 定流畅及圆润。


3、 顿连音结合训练
1


Ma me mi mo mu-----------------------
2





i--------------------------- -------------------------------------------------- --------------

a----------------- ---------------------------------
(注:熟练之后要唱得快一点,否则跳不起来。每到51的时候,口腔要打开避免声音挤
卡)
今天先写到这里,有时间的时候继续

丰南政府网-商业策划书封面


黑豆泡醋的功效-台北人读后感


日记开学第一天-母亲作文


大连财经学院-论语读后感3000字


前台的工作内容-整改情况汇报


江苏人事厅-专科院校排名


保加利亚签证-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填报志愿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