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训练非选择题专项练_2

别妄想泡我
544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04: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司法部司法考试成绩查询-毕业生自我推荐表


训练(十一) 非选择题专项练(3)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 律,探究NO
2
、NO与Na
2
O
2
反应的情况,
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

Ⅰ.从理论上分析Na
2
O
2
和NO
2
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Na
2
O
2
氧化NO
2

假设2:NO
2
氧化Na
2
O
2

(1)甲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 旋塞a和b;取下试管B,向其中加入适量Na
2
O
2
粉末,塞上塞子,轻轻 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
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③仪器C兼有防倒吸的作用,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结论:甲同学认为假设2正确。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 的,在A、B之间应增加一个
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
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 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1正确,
则NO
2
和Na
2
O
2< 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该研究性学习小 组同学还认为NO易与O
2
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Na
2
O
2
氧化。查阅资
料:2NO+Na
2
O
2
===2NaNO
2
;2NaNO
2
+2HCl===2NaCl+NO
2
↑+NO↑ +H
2
O;酸性条件下,NO能与
MnO
4
反应生成NO
3
和Mn。
(3)丙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
2
O
2
的反应。
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
2
,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b.有红棕色气泡产生
c.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C、E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无水硫酸铜 b.无水氯化钙
--2+


c.碱石灰 d.生石灰
④F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⑤充分反应 后,检验D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产物是NaNO
2

解析 (1)①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
+4H+2NO
3
===Cu+2NO
2
↑+2H
2< br>O;
③仪器C具有球形特征的干燥管,所以为球形干燥管。
(2)Cu与浓硝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氮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所以要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干燥 装置,除去生成NO
2
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若过氧化
钠氧化二氧化氮,则生成硝酸钠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
O
2
+2NO
2
===2N aNO
3

(3)①空气中的氧气能氧化NO,实验时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在 反应前,打开弹簧
夹,通入一段时间N
2
,目的: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② 在B装置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稀硝酸,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所以B中观察
到的主要现象是: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无水硫酸铜只能检验水不能吸收水,故选a; < br>④F中为吸收一氧化氮的反应,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生成二价锰离子降低5价,还原剂
为NO被氧 化成硝酸根离子升高3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3∶5;
⑤ 亚硝酸钠中加盐酸会生成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会变为红棕色,则检验D装置中
物质的方法为:取 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产物是亚硝酸钠。
答案 (1)①Cu+4H+2NO
3
===Cu+2NO
2
↑+2 H
2
O
③球形干燥管
(2)除去生成NO
2
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Na
2
O2
+2NO
2
===2NaNO
3

(3)①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②ac ③a ④3∶5
⑤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
2.用辉铜矿(主要成分为 Cu2
S,含少量Fe
2
O
3
、SiO
2
等杂质) 制备难溶于水的碱式碳酸铜
的流程如图:

+-2+
+-2+
< /p>


(1)下列措施是为了加快浸取速率,其中无法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字母) 。
A.延长浸取时间
C.充分搅拌


B.将辉铜矿粉碎
D.适当增加硫酸浓度
(2)滤渣I中的主要成分是MnO< br>2
、S、SiO
2
,请写出“浸取”反应中生成S的离子方程式: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研究发现,若先除铁再浸取,浸取速率明显变慢,可能的原因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除铁”的方法是通过调节溶液pH,使Fe转化 为Fe(OH)
3
,则加入的试剂A可以
是___________________ _(填化学式);“赶氨”时,最适宜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锰”(除Mn)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滤液Ⅱ经蒸发结晶得到的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填化学式)。
解析 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
2
S,含少量Fe
2< br>O
3
、SiO
2
等杂质,加入稀硫酸和二氧化锰浸
取,过滤得 到滤渣为MnO
2
、SiO
2
、单质S,滤液中含有Fe、Mn、Cu,调节 溶液pH除去
铁离子,加入碳酸氢铵溶液沉淀锰过滤得到滤液赶出氨气循环使用,得到碱式碳酸铜。 < br>(1)酸浸时,通过粉碎矿石或者升高温度或者进行搅拌都可以提高浸取率,延长浸取时
间并不能 提高速率。
(2)“浸取”时:在酸性条件下MnO
2
氧化Cu
2
S得到硫沉淀、CuSO
4
和MnSO
4
,其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是: 2MnO
2
+Cu
2
S+8H===S↓+2Cu+2Mn+4H
2
O。
(3)浸取时氧化铁溶解于稀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若先除铁再浸取,浸取速率明
显变慢,Fe
2
O
3
在浸取时起媒介作用,Fe可催化Cu
2
S被MnO
2
氧化。
(4)加入的试剂A应用于调节溶液pH,促进铁离 子的水解,但不能引入杂质,因最后要
制备碱式碳酸铜,则可加入氧化铜、氢氧化铜等,因氨气易挥发, 加热可促进挥发,则可用
加热的方法。
(5)“沉锰”(除Mn)过程中,加入碳酸氢铵并通 氨气,生成碳酸锰沉淀,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Mn+HCO
3
+NH
3
===MnCO
3
↓+NH
4

(6)滤液Ⅱ主要是硫酸铵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铵晶体。
答案 (1)A (2)2MnO
2
+Cu
2
S+8H===S↓+2Cu+2Mn +4H
2
O
(3)Fe可催化Cu
2
S被MnO
2
氧化
(4)CuO或Cu(OH)
2
加热
(5)Mn+HCO
3+NH
3
===MnCO
3
↓+NH
4

(6)(NH
4
)
2
SO
4

3.煤是一 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将利用煤制取的水煤气、焦炭、甲醚等广泛用于工
农业生产中。
2+ -+
3+
+2+2+
2+-+
2+
3+
+2+2+
3+2+2+
2+
3+


(1)已知:

①C(s)+H
2
O(g)===CO(g)+H
2
(g) Δ
H
=+131.3 kJ·mol
②CO
2
(g)+H
2
(g)===CO(g)+H
2
O(g) Δ
H
=+41.3 kJ·mol
则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在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有利于正向自发进行。
(2)有人利用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发生反应C(s)+2NO(g)N
2
(g)+CO< br>2
(g)。某研
-1
-1
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 NO,在
T
1
℃时,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
如表所示:
时间(min)

浓度(mol·L)
NO
N
2

CO
2

1.00
0
0
0.68
0.16
0.16
0.50
0.25
0.25
0.50
0.25
0.25
0.60
0.30
0.30
0.60
0.30
0.30
-1
0 10 20 30 40 50
①10~20 min内,N
2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N
2
)=________。
②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 重新达到平衡,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
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D.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H
2
(g)+CO
2
(g)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
400
9.94
500
9
800
1
-1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3)研究表明:反应CO(g)+H
2
O(g)
温度℃
平衡常数
K

若反应在500 ℃时进行,设起始的CO和H
2
O的浓度均为0.020 mol·L,在该条件下
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4)用CO做燃料电池电 解CuSO
4
溶液、FeCl
3
和FeCl
2
混合液的示意 图如图1所示,其中
A、B、D均为石墨电极,C为铜电极,工作一段时间后,断开K,此时A、B两极 上产生的气


体体积相同。

图1

图2
①乙中A极析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②丙装置溶液中金属阳离子 的物质的量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则
图中③线表示的是________(填离子 符号)的变化;反应结束后,要使丙装置中金属阳离子恰
好完全沉淀,需要________mL 5.0 mol·LNaOH溶液。
解析 (1)已知①C(s)+H
2
O(g)===CO(g)+H
2
(g) Δ
H
=+131.3 kJ·mol
②CO
2
(g)+H
2
(g)===CO(g)+H
2
O(g) Δ
H
=+41.3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2H
2
O(g)===CO
2
(g)+2H
2
(g) Δ
H
=+90 kJ·mol< br>1

-1
-1
-1
,反应的焓变Δ
H
>0, Δ
S
>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Δ
H

T
Δ
S
<0,所以需要高温下
发生。
(2)①10~20 min内,N
2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N
2
)=
mol·(L·min)。
②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一氧化氮,氮
气, 二氧化碳浓度都增大;A.通入一定量的NO,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后一氧化氮、氮
-1
0 .25-0.16
-1
mol·(L·min)=0.009
20-10

< p>
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故符合;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是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故不符合;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浓度不变,故不符合;D.
适当缩 小容器的体积,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动,但物质浓度增大,符合
要求,故符合; < br>(3)设CO的浓度变化量为
c
,三段式法用
c
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浓 度,
CO(g)+H
2
O(g)
-1
H
2
(g)+CO
2
(g),
起始(mol·L): 0.02 0.020 0 0
转化(mol·L):
c

c

c

c

平衡(mol·L): 0.02-
c
0.02-
c

c

c


c
(H
2
)
c
(CO
2
)
c
代入500 ℃时反应平衡常数
K
===9解得
c
=0.015,CO的最大转
c
(CO)
c
(H
2
O)(0.02-
c
)
2
0.015化率为×100%=75%。
0.02
(4)①工作一段时间后,断开K,此时A、B两 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分析电极反应,
B为阴极,溶液中铜离子析出,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设 生成气体物质的量为
x
,溶液
中铜离子物质的量为0.1 mol,电极反应为
Cu + 2e===Cu,
0.1 mol 0.2 mol
2H+2e===H
2
↑,
2
x

x

A电极为阳极,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
4OH-4e===2H
2
O+O
2
↑,
4
x

x

得到0.2+2
x
=4
x

x
=0.1 mol
乙中A极析出的气体是氧气物质的量为0.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②根据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和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知,铜离子增多,铁离子物质的
量减小, 亚铁离子增加,①为Fe,②为Fe,③为Cu,依据(2)计算得到电子转移应为
0.4 mol,对比图像,可知此时溶液中为Fe 0.5 mol和Cu0.2 mol,需要加入NaOH溶液
1.4 mol,体积为280 mL。
答案 (1)C(s )+2H
2
O(g)===CO
2
(g)+2H
2
(g) Δ
H
=+90.0 kJ·mol 高温
(2)①0.009 mol·(L·min) ②AD (3)75%
(4)①2.24 L ②Cu 280
4.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
个又一个奇迹。
(1)新型陶瓷Si
3
N
4
的熔点高、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工业 上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2+
-1
-1
2+2+
3+2+2+< br>--
+-
2+-
2
-1
-1


在H2
的保护下,使SiCl
4
与N
2
反应生成Si
3N
4
沉积在石墨表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用工业硅(含少量钾、钠、铁、铜的氧化物),已知硅的熔点是1 420 ℃,高温
下氧气及水蒸气能明显腐蚀氮化硅。一种合成氮化硅的工艺主要流程如下:

①净化N
2
和H
2
时,铜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硅胶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氮化炉中3Si(s) +2N
2
(g)===Si
3
N
4
(s) Δ
H
=-727.5 kJ·mol,开始时为什么要
严格控制氮气的流速以控制温度 ______________;体系中要通入适量的氢气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X可能是________(选填:“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
(3)工业上可以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制取纯硅:
-1

①整个制备过程 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
3
遇水剧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假设每一轮次制备1 mol纯硅,且生产过程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I中HCl的利用
率为90%,反应Ⅱ中H
2
的利用率为93.75%。则在第二轮次的生产中,补充投 入HCl和H
2

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解析 (1)在H< br>2
的保护下,使SiCl
4
与N
2
反应生成Si
3< br>N
4
,氮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
-3价,则氢气中的氢元素由0价升高到+ 1价生成H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
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Cl
4
+2N
2
+6H
2
===Si
3
N
4
+ 12HCl。
(2)①因为高温下氧气及水蒸气能明显腐蚀氮化硅,则铜屑的作用是除去原料气中的氧
气;硅胶的作用是除去生成的水蒸气;②在氮化炉中3Si(s)+2N
2
(g)== =Si
3
N
4
(s) Δ
H
=-
727.5 kJ ·mo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硅熔化熔合成团,阻碍与N
2

接 触,开始时要严格控制氮气的流速以控制温度;为了将整个体系中空气排尽,体系中要通
入适量的氢气; ③由于硅中含有铜的氧化物,在反应中氧化铜能被还原生成铜,因此要除去
铜应该选择硝酸,盐酸和硫酸 不能溶解铜,氢氟酸能腐蚀氮化硅。
-1


(3)①SiHCl
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硅酸、HCl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HCl
3

3H
2
O===H
2
SiO
3
+3HCl+H
2
↑。
553~573 K
②由题中条件可知:Si(粗)+3HCl========== =SiHCl
3
+H
2

1 mol 3 mol 1 mol
1 373~1 453 K
S iHCl
3
+H
2
==============Si(纯)+3HCl
1 mol 1 mol 3 mol
由以上数据,循环生产中只能产生3 mol HCl,但HCl的利用率是90%,因此需要增加
(3÷90%-3)mol HCl,循环生产中只产生1 mol H
2
,但H
2
的利用率为93.75 %,因此需增加
(1÷93.75%-1)mol H
2
,因此,补充投入HCl 和 H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90%-
3)∶(1÷93.75%-1)=5∶1。
答案 (1)3SiCl
4
+2N
2
+ 6H
2
===Si
3
N
4
+12HCl
(2)①除去原料气中的氧气 除去生成的水蒸气
②这是放热反应,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硅熔化熔合成团,阻碍与N
2
的接触
将体系中的氧气转化为水蒸气,而易被除去(或将整个体系中空气排尽)
③硝酸 (3)①S iHCl
3
+3H
2
O===H
2
SiO
3
+3HCl+H
2
↑ ②5∶1
5.a、b、c、d、e均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所
示。
a
b
c
d
e
原子核外电子分别占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
基态原子的p轨道电子数比s轨道电子数少1
在周期表所列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位于周期表中第4纵行
基态原子M层全充满,N层只有一个电子
请回答:
(1)d属于________区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
(2)b与其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 br>(3)c的氢化物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________种,任意画出一种____________。
(4)a与其相邻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低顺序为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若将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对应的正盐酸根离子表示为A,则A的空间构型为
_____ _____;A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与A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
___ _____(填化学式)。
(5)e与Au的合金可形成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体,在晶胞中e原子处 于面心,该晶体


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e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储氢后的晶胞结
构与金刚石晶胞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该晶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
M
,密度为
a
g·cm
-3
,则晶胞的体积 为________(
N
A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 a、b、 c、d、e均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电子
分占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 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s2p,故a为C
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的p轨道电子数 比s轨道电子数少1,核外电子排布为1s2s2p,故
b为N元素;c在周期表所列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则c为F元素;d位于周期表中第4纵行,
且处于第四周期,故d为Ti;e的基态原子M层全充满, N层只有一个电子,则核外电子数
为2+8+18+1=29,故e为Cu。
(1)d为Ti 元素,属于d区的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3d4s,故其基态原子的价
22
223
222
电子排布图为;
(2)与b同周期相邻元素分别为C、O,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 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但N元素原子2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 高于同周期
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3)c的氢化物为H F,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O—H…O、O—H…F、F—H…O、F—H…F,
共4种;
( 4)a与其相邻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CO
2
、SiO
2
,前者属 于分子晶体,后者
属于原子晶体,故熔点高低顺序为SiO
2
>CO
2
。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对应的正盐酸根离
4+2-2×3
2-
子为CO
3
,离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3,没有孤电子对,故碳酸根离子为
2
平面 三角形结构,中心C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sp杂化;与CO
3
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
为SO
3
等;
(5)Cu与Au的合金可形成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体,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
原子处于 顶点,该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
隙中,储氢后的晶胞 结构与金刚石晶胞结构相似,则形成的晶体晶胞中H原子共有4个,Cu
11
原子数目为6×= 3,Au原子数目为8×=1,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为H
4
Cu
3
Au,若 该晶体的
28
相对分子质量为
M
,晶胞质量为g,晶体密度为
a g·cm,则晶胞的体积为g÷
a
g·cm
-3
22-
M< br>N
A
-3
M
N
A
=
M
3
c m。
aN
A



答案 (1)d (2)N>O>C
(3)4 O—H…O、O—H…F、F—H…O、F—H…F中的任意一种
(4)SiO
2
>CO
2
平面三角形 sp杂化 SO
3

(5)H
4
Cu
3
Au
2
M
3
cm
aN
A
6.有机物G(分子式C13
H
18
O
2
)是一种香料,如图是该香料的一种合成路线。

已知:①E能够发生银镜反应,1 mol E能够与2 mol H
2
完全反应生成F
①B
2
H
6
②R—CH== CH
2

R—CH
2
CH
2
OH
②H
2
O
2
OH
③有机物D的摩尔质量为88 g·mol,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
④有机物F是苯甲醇的同系物,苯环上只有一个无支链的侧链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B: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C与新制Cu(OH)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C可与银氨溶液反应,配制银氨溶液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
(5)已知有机物甲符合下列条件:①为芳香族化合物、②与F是同分异构体、③能被催
化氧化成醛。 符合上述条件的有机物甲有________种。其中满足苯环上有3个侧链,且核磁
共振氢谱有5组峰 ,峰面积比为6∶2∶2∶1∶1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6)以丙烯等为原料合成D的路线如下:
HBr
――→

――→

①HCNOH
――――――→

②H
2
OH

-1
CH
3
CH==CH
2
XY

――→



――→Z――→D
ⅣⅤ
X的 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步骤Ⅱ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步骤Ⅳ的反应
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 (1)B为(CH
3
)
2
CHCH< br>2
OH,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名称为2­甲基­1­丙醇;
(2)F为
生成F,则E为
,E能够发生银镜反应,1 mol E与2 mol H
2
反应

(3)C为(CH
3
)
2
C HCHO,其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
)
2
CHCHO+

2Cu(OH)
2
――→(CH
3
)
2
CHCOOH+Cu
2
O↓+2H
2
O;

(4)配制银氨溶液时,将氨水逐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当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 5)F为,符合条件的化合物有:若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
取代基为CH(CH
3
) —CH
2
OH,只有1种,若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可能是甲基和-CH
2
C H
2
OH,
邻、间、对3种,也可以是—CH
2
CH
3和—CH
2
OH ,邻、间、对3种,若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只能是两个—CH
3
和一个—CH
2
OH,采用定一议二原则判断,有6种,所以共有13种, 其中
满足苯环上有3个侧链,且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峰面积比为6∶2∶2∶1∶1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或;
(6)D结构简式为(CH
3
)
2
CHCO OH,以丙烯等为原料合成D的路线可知,反应Ⅰ为加成反应,
X为CH
3
CHBrC H
3
,其在NaOH的水溶液中加热生成CH
3
CHOHCH
3,反应Ⅳ、Ⅴ分别为消去反应和
加成反应。
答案 (1)2­甲基­1­丙醇
(2)

(3)(CH
3
)
2
CHCHO+2 Cu(OH)
2
――

→(CH
3
)
2
C HCOOH+Cu
2
O↓+2H
2
O
(4)在一支试管中取适量硝 酸银溶液,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氨水,当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
溶解为止


(5)13 或
(6)CH
3
CHBrCH
3
NaOH的水溶液加热 消去反应

topic考试-主题班会课教案


家长的话怎么写-会计实习日志范文


哈萨克族服饰-续约申请


教师名人名言-孝心少年观后感


雷锋简历-招工启示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宿州人事网


托普学院-美国留学预科


勿相忘-财政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