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坐井观天》教案设计
代悦-销售工作描述
13 坐井观天
东营区三中 执笔人:李玉华
设计理念: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让学生
懂得目光短
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
br>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
以启发
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
悟故事,感悟生活。
本课设计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
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
明理,读中悟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写字。)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
家做朋友,同学们
说好吗?(课件出示青蛙与鸟的图片。)
[设计意图:以图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
之中。]
2、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互不想让,吵得可凶了!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
么事,请
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次。看看,刚才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
的读书所得?(同学
们自由交流)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
br>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吗?
认读生字: 沿、 际、 信、 抬、 蛙、 答、 错、 还
指名读,正音。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还有、 改错、
井沿、 青蛙、 信息、 抬头、 回答、 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
,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
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开动小脑筋,想想你为同学们写好这些字提些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
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你想不想争当“写字小能手”?好,请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先描红、再临写,看谁写得既
正确有漂亮!(学
生练写)
这些词语朋友大家肯定都认识了吧?赶紧来和他们握握手吧。(课件出示“读读抄抄”
中的词语,学生练读。)
读得真棒!相信同学们写得也会同样棒!在书上把这些词语工工整整抄写一遍吧。
[设计意图:重视写字指导,体现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精神。]
三、布置作业,知识巩固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附:课堂检测:
资料平台: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
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
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体会寓意、续编故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老师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这些老朋友呢?(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读。)
[设计意图:复习对生字词的掌握,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二、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那么,小鸟从哪
儿来的呢?(天
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快去读读课文,了解一下吧。(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回答后教师
课件
演示。
2、学习第一次对话。
看图练读(点击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里”、“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
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
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
来了呢?(教师范读,生倾听,并
用横线划出青蛙
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小鸟说的话。
)
[
设计意图: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
3、
学习第二次对话(点击课件出示)
(1)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2)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
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
言板书:天有多大?)
(3)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板书: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①什么样的话是大话?青蛙认为小鸟说的什么是大话?(飞了一百多里)
是的,那谁来读一读,把青蛙那种很自信的语气读出来。(指名学生读)
如果再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
②“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其实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看来,这只青蛙确实是自以为是的,那谁来当一当这只青蛙来读一读呢?
[ 设计意图:体现自读自悟,给学生创设展示个性化朗读的机会。体现以学定教。]
③、一
百多里究竟有多远呢?让我们跟着小鸟一起来飞一飞吧!我们一边飞,一边说一
说:飞呀,飞呀,我们飞
过了大海,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小溪,又飞过了森林…… (点击
课件演示动画)可是,小朋友们知道
吗?小鸟才飞了一百多里,仅仅是天的很小很小的一部
分。看来,天确实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哪只小鸟来读读这句话?
4、学习第三次对话
青蛙和小鸟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千方百计的给自己己找理由。这不,它们又
进行了第三次
对话。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次对话,看一看它们都为自己找了什么理由。(点
击课件出示,学生练读)
。
同桌商量一下,把这次对话演一演。(指名演——师生共同评议——再演)
(1)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点击课件)它笑在想些什么呢?
(2)小鸟也笑了,它又在笑什么?
[ 设计意图:体现整体感悟,通过朗读和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
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
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
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 设计意图:摆清青蛙和小鸟
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
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
口那么大呢?请同学
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设计意图: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
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
有一天,青
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深化理解,揭示寓意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
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
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
之蛙”呀!
[ 设计意图: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三、续编对话、课堂拓展
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他会怎样对小鸟说?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2、
把《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说给你喜欢的人听,并告诉他们你从这个故事里
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附:课堂检测:
资料平台:
附
资料平台: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
,有
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宋人揠苗》、《矛盾》、《郑人买履》、《
守
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
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
种动物的故
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
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
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