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顾左右而言他
泊头二中吧-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
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段精
彩的对话,孟子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巧妙设问,由小到大,由远及近,
由宾至主,层层类推,导入治国正题
,规劝齐宣王要把国家治理好。齐宣王知道自己的短处
被揭,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了。 <
br>这段对话明确表示,当接受别人委托时,就应该信守承诺,履行受托义务;担任某职务
的官员,也
应该履行其承担的职责和责任;同样,统治者更应该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受
冻挨饿;更应该尽职尽责
,修明政治、广施仁政。
教学目标:
1、 利用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读准语气;积累实词、句式。
2、 理解孟子进谏的思路和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
认识治理国家的责任,明确孟子的政治主张,感受和学习孟子的说话艺术(口才)。
教学重点、难点
1、
自主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抓住细节,把握精彩的对话过程和说话艺术。
2、
教师导读,学生质疑,理清行文思路,品味语言,感悟和体验语文形式与文章内容的密
切关系。
教学环节预设: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可由典故“孟母三迁”“滥竽充数”引出孟子与齐宣王,安排全班齐读全文。
二、自读检测
(通过有趣的竞争,检测自读效果,培养自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1、文学常识填空:关于孟子及《孟子》
2、解释词语、理解句子:妻子、冻馁 ,如之何?
3、说出最想说的读后感
4、提出最想提的问题
三、研习课文
1、
关于文章中的故事,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比赛用一句话缩写故事。(提示要点:时、
地、人、事)
小结:
叙述孟子巧谏齐宣王应把国家治理好(修明政治、广施仁政)的故事。记录了一段精彩的对
话。
2、关于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王顾左右而言他”是编者为选文添加的,有何作用?(推
敲
文题及鉴赏尾句)
小结:
(1)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表现齐宣王的神态、心理和品质:尴尬,心不在焉,口是心
非。
1 4
王顾左右而言他
(2)暗示矛盾冲突的焦点:孟子批评的矛头主要指向齐宣王。
(3)突出故事对话的结果:齐宣王无言以对,十分尴尬。
(4)奠定感情基调:批评和讽刺齐宣王治国无能。
3、关于文章中的人物,文中的齐宣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孟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精读全文,用圈划或旁批的方法自主解答问题,把握人物的才智、性格、品质。
小结:
(1)齐宣王:口是心非、 治国无能
(2)孟子:能言善辩、关心国事、体恤人民
4、关于文章的表现手法,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突出表现孟子的?
小结:
(1)描写人物的语言(主要通过对话叙事、说理);
(2)详略得当,推理说理详尽出色,行为动作简约传神;
(3)以齐宣王反衬孟子。
5、关于文章中孟子的口才,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孟子的说话艺术有何特点?
寻读
句子,抓住细节,强化朗读、诵读,进入文中的情境,品味语言的艺术特色,体验
文中人物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
小结:
(1)态度鲜明:批评齐宣王让百姓挨饿受冻,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2)思路清晰:暗设圈套,曲言他人,假设诱答(“不能尽职的人应受惩罚”)铺垫推论,
“以子之
矛刺子之盾”,婉言施仁政,逼齐宣王明白应把国家治理好(“行仁政、王天下”)
(3)论证有力: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4)逻辑严密:逐层递进,由小到大,由远及近。
(5)语言生动:反复、设问等修辞手法。
(6)语言精炼:要言不烦。
四、学生总结,再次质疑
(强化课后的师生互动和及时反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并发现新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整理字词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2、归纳内容和中心:
3、评价作者表达的有效性:
4、评价教师引导的有效性
5、评价自己学习的有效性:
6、综合评价:
五、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多积累、多动脑、强调体验感悟、拓展阅读视野。)
1、背诵课文,
完成1——6项(隔行抄写、点划释词、今语对译、文学常识、名句积累、概
括内容);
2、读完全文,你对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有何感想?(80字左右)
3、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阅读课外文言短文《攘鸡》《离娄》。
4、有兴趣的同学编排、表演课本剧;
2 4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公输》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墨子先是
巧妙引出公输盘“义不杀人”的说法,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楚攻宋
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
使公输盘不得不服。
课文共三节。第一节交待事情的起因。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危急。几个动
词
“闻”“起”“行”“至”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二三
两节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论辩及公输盘服输的经过。墨子初见公输
盘即巧设罗网
,让公输替他杀人,(公输不悦)又以献金激之,(公输无奈说出“吾义固不杀
人”)墨子乘机转入正题
,摆事实、列论据,全面驳斥和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使公输盘所
标榜的“义”失去根据而站不住脚。“
公输盘服”,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
言以对。
这个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
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
强斗争的精神,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
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感知内容;朗读文章,准确流畅;积累实词句式;
2、理解墨子劝谏的思路,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类比说理的写法;
3、感受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抓住细节,把握精彩的对话过程和墨子的说话艺术。
2、教师
导读,学生质疑,理清行文思路,品味语言,感悟和体验语文形式与文章内容的密
切关系。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可由鲁迅小说《故事新编·非攻》导入新课,安排全班齐读全文。
二、自读检测(通过有趣的竞争,检测自读效果,培养自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1、文学常识填空:关于墨子及《墨子》
2、解释词语、理解句子: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夫子何命焉为?宋何罪之有?
3、说出最想说的读后感
4、提出最想提的问题
三、研习课文(“读出
问题”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开启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加以联想和想象,多元推想,与作者
个性化的感情、感悟相通(共鸣),由感知而动情而会
意,有发现、有欣赏、有质疑、有批判,促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化和升华。提高质疑
能力、推想能力和探究能力。)
1、
关于文章中的故事,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比赛用一句话缩写故事。(提示要点:时、
地、人、事)
小结:叙述墨子劝说公输盘不为楚王造云梯进攻宋国的故事。(止楚攻宋)
2、关于故事的结局,文章的尾句有何作用?(推敲尾句)
3 4
王顾左右而言他
小结:
(1)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和品质:心服口服。
(2)暗示矛盾冲突的焦点:墨子劝阻的主要对象是公输盘。
(3)突出故事的结果:公输盘服。
(4)奠定感情基调:推崇墨子的思想,赞美墨子的精神,敬佩墨子的才智。
3、关于文章中的人物(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1)公输盘:表面重义,有从善之心。 <
br>(2)墨子:能言善辩,智勇双全;艰苦实践,顽强斗争;反对不义攻伐,主张“兼爱”、“非
攻
”。
4、关于文章的表现手法,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突出表现墨子的?
小结:
(1)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主要通过对话叙事、说理);
(2)详略得当,推理说理详尽出色,行为动作简约传神;
(3)以公输盘反衬墨子。 5、关于文章中墨子的口才,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墨子的说话艺术(论证方法和修辞)有
何特点?
寻读句子,抓住细节,强化朗读、诵读,进入文中的情境,品味语言的艺术特色,体验
文中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结:
(1)态度鲜明:攻宋不义,阻楚攻宋,制止战争。(主张“兼爱”、“非攻”。)
(2)思
路清晰:暗设圈套(迂回假设),曲言己仇,以利诱义(“杀人不义”),比喻类比,
铺垫责问(“攻宋
不义”),婉言失义(“五不”),公输盘服。
(3)论证有力: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4)逻辑严密:逐层递进,由小到大。
(5)语言生动:排比等修辞手法。
(6)语言精炼:要言不烦。
四、学生总结,再次质疑(强化课后的师生互动和及
时反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并发现新
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整理字词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2、归纳内容和中心:
3、评价作者表达的有效性:
4、评价教师引导的有效性
5、评价自己学习的有效性:
6、综合评价:
五、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多积累、多动脑、强调体验感悟、拓展阅读视野。)
1、背诵课文,完
成1——6项(隔行抄写、点划释词、今语对译、文学常识、名句积累、概
括内容);
2、墨
子和孟子都是能言善辩的高手,一个妙语如珠,一个出口不凡。试从两篇课文中找出
事例加以比较,说说
两人的论辩艺术有什么共同点?
3、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阅读课外文言短文《墨子守城》。
4、有兴趣的同学编排、表演课本剧;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