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修订)
七夕节的诗句-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
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
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
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
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
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
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
丽、神奇的想象;《三月
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
语。
乡下人家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宿新
市徐公店》。
天窗 2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三月桃花水 1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习作 2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古诗词三首
2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朗读入意境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
面,感受古诗词语言
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
,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
吧!
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
首》)
(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
(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
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
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
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
②师指导书写“宿
”: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
窄一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②生交流。
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
③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一位姓徐的老人)
④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⑤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5.指导读诗题。
(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
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
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
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
板块二 看图初读,了解大意
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
(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
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
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
把诗句读正确。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篱、疏”。
①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ū”。
②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篱、疏”。
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
(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
在
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
(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板书:篱落树头)
(5)引导理解“径”。
①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
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
思?
②预设:小路。
③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板书:一径深)
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
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
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
板块三 吟吟诵诵,渐入意境
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
(1)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
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在说之前,同学
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
课件出示: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
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
(1)生诵读诗句。师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谁来说一说?(提示:借助注释引
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
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
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
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
解)
(2)生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1)师引导: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根据它的词义来划
分,划分时注意保持词语的完整。根据你的理
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
(2)师指名读。
(3)正确划分节奏。(出示课件)
(4)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4.想象诗的意境。
(1)师引导:读着
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
画面?
(2)
示例: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儿
童奔跑着追
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相机板书:儿童追黄蝶菜花)
(3)创设情境朗读。
①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
②生大胆想象交流。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
③配乐读诗。 师: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诵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课件播
放
古筝曲)
④指导背诵。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诗句,那些画面,那些文字,相信早已经深深地印
在了
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师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入意境、悟诗情
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
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我安
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板块四 创编故事,默写古诗
1.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
(1)师引导: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
,但它描绘的不止一个画面。想象一下那个追蝶的孩子脸上
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
做法,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2)四人小组编故事,互相评议;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
br>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左忽右,忽
上忽下,好像在与他捉迷藏。过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
男
孩也停住了脚,一边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这时诗人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
孩:圆
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
野里显得
更加艳丽。只见小男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
扇动翅膀,
飞进油菜花丛里,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失望。他
在菜花丛旁站
了一会儿,又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3)生评议。
2.默写古诗。
(1)师引导: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这样美好的画面诗人仅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来了。
赶快
把这首古诗默写下来吧!
(2)生自由默写。
(3)师展示生默写的古诗,集体评议。
3.课堂小结。
师: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像杨万里这样热爱
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
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
是了解一首诗的内容,而是以诗为媒介展开听、说、读、写的训
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深化诗的意境。另外,课内默写有利于了解学情,方便
开展下节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课时目标
1.认识“杂”字,会写“杂、稀”等4个字。
2.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
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
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
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①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②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学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
br>“木”。
③了解题意。
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④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稀xī 蜻qīnɡ 蜓tínɡ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
,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
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①课件出示全诗。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③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④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⑤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
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
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
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
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
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
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
进
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我仿佛看
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
片)
<
br>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
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
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
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
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
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
了
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①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
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
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④师小
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
是古诗的魅
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⑤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
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
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①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②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
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③(课件出示相关图
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
什么呢?(板书:人忙)
④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
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⑤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⑥示例:侧面描写。
⑦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
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
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
简。这就是诗的魅力
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①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③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④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①师引导
: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
悦之情,出口成
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②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①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
画面?
②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
、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
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
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
陶醉其中,
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
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
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
齐读)(板书:赞美)
(3)指导背诵。
①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
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
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②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
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
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
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
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
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清平乐·村居》
▶课时目标
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
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
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
习的是一首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
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
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出示课
件)
(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
(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 <
br>(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
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板书:词)
(2)读准词牌名字音。
①板书:清平乐·村居。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è”。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①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
②师指名读。(相机板书:词牌)
③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板书:题) <
br>④指导朗读。书写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
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课前
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课的学习,
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
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本板块引导学生对宋词的基本常识和词人进行了解,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板块二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
1.生自由朗读,自学生字。
(1)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
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
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
读正确,读流利。
(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锄”读“chú”;“翁”的韵母是“enɡ”。
(2)识记字形。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茅=艹+矛;翁=公+羽;锄=钅+助。
(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檐、剥”的书写视频,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笔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3.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谁能把这首词连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
br>(3)师指导: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就能读
出节奏,读出味道。如,读“茅檐低小”时,要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
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师指名读)
(4)引导比较诗与词的不同。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
②生交流讨论。
③师小结:“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
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
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5)男女生合作读词。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 <
br>【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过比较,帮助
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1.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
(1)师引导: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读着,
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
(2)示例: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
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
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
取莲子。
(3)指导朗读。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白发夫妻正一边怡然自得
地喝着小酒,一边得意地看着自己
的儿子们在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玩耍。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放到词
当中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②生小组内练习朗读,指名读后齐读。
2.引导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境。
(1)师引导: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
。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
壶好茶,越品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读词就要
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
细品味吧。让我们一起再读课题。
(2)引导品味村居的“景美”。(出示课件)
①生齐读。(相机板书:简笔画溪声)
②师引导: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相机板书:茅屋青青草)
③指导朗读。
师指导: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
青草”,你想到了什么?多一个
字,画面是不是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师指名读,评价朗读)
④师引导想象: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⑤生自由想象、交流。师引导结合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开想象。
⑥师
小结: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
向往。下面
,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3)引导感受村居的“人美”。
①师引导:同学们,村居的景是
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呢?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
欢的是哪一个呢?(出示图片)
②生交流。
示例1: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板书:剥莲蓬人)
a.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词?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请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b.
理解“亡赖”。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在这句词里,你觉得它是无赖的意思
吗?再读读
这句词,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预设:卧)
c.师:引导想象小儿“卧”的姿势。这里的卧
,是趴着,脸朝下。大胆想象,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
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预设:一会儿趴着,一会儿
躺着,真是优哉游哉)
d.引导想象画面。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
想象小儿无拘无束的
样子)
示例2: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出示课件)
a.引导想象画面。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b.体会人物品质。大儿
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丽的
田园风景图。
c.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示例3: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让我觉得美。(出示课件)
a.师引导:为什
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他们还美
吗?美在何处? b.示例: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
美
。
c.理解“相媚好”。
师引导: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相媚好”。
d.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真让人惊
讶。请同学们把这种感受
带到词中,再读这句词。(生有感情地读)
师:不仅你惊讶,辛弃疾
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语表明他在问?(预
设:谁家)“白发谁家翁媪?”
注意“谁家”两个字,要读出问的语气。(生读句子)这两位老人年纪
已经很大了,还恩恩爱爱,亲密无
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哟!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词。
(4)引导想象说话。
①师引导:两位老人
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
多了起来。
课件出示: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②同桌练习说话。
③师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
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姑娘,一晃就是
几十年了。虽然现在咱们老了,但孩子们却让我们
放心,高兴呐。这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这就是“相媚好”。
②有感情地朗读词。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词。(板书:相媚好情)
3.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师引导: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示例:“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
(2)引导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
①师引导:是啊,老两口很陶醉。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品味词中深意。从词的上阕中那句“茅檐
低小
”,你读出了什么?
②预设: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
③师:生活并不富裕,可为
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
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
④生练习写片段。
⑤师指名交流写的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3)指导朗读。 <
br>①师引导: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
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预设:作者)是啊,词人辛弃
疾
,也深深地陶醉了。
②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出词人那陶醉的感觉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师引导: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预设:我们)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景中。
师配乐,全班朗读整首词。
④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预设:幸福温馨,富有人情味) 【设计意图】此板块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有效地突破了学
词
的重难点。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
象,使
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
板块四 拓展背景,体会情感
1.师过渡:同学们
,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
书:心醉田园)他在陶醉之
余又会想些什么呢?相信读了下面这段文字之后,你会深有感悟。(出示课
件)
2.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
的
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1)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出示课件)
(2)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3.课堂总结: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
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
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词的世界中尽情遨游,深切感受
到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词人的不同词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到田园生活的恬静、和
谐,领悟到词的内蕴,在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与赞美。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
洋溢在字里行间。在教
学时,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两点:
1.把握诗词特点,教学各有“侧重点”。
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主要抓住重点短语“
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
对照读等方式,通过学生学习体验的活动,把古诗意境变
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田园的美
丽、恬静,感受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教学《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我从画面入手,引导学生走
入词境,感受词的意境美。三首诗词的教学“侧重点”虽各不相同
,但我准确落实,避免了教学中的雷
同的模式,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
2.把握课文特色,信息支持有“突破点”。
课上我借助课件中的精美图片充
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结合背景音乐进行范读,建立朗读的初步
感知;而后通过关键词语和课件出示的
信息资料,逐渐深化实际语言感悟,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对话。
2 乡下人家
课题
乡下人家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
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
“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
领、倘若”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1.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
教学
目标
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
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自读感悟,品味乡村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
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
象?试着说一说。
2.看完图片,你们一
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
了。(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乡下人
家”。请同学们
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预设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
导入
(
)
分钟
儿。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
乡下人家。
2.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
号醉云楼主,广东
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
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去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
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
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
、用
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
章》和《醉云集》 等。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
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
会认字:构 冠 朴 素 率 倘 附 捣
绘 谐
设计意图
以课文插图导
入,创设出安静、悠
闲、和谐的美,学生
初步感受乡村的美,
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
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分钟
鼓励学生自主预
(1)生字学习
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素”,翘舌音“率”
等。
其中“冠”在这儿读一声,组词“鸡冠花”,还有
一个读音“guàn”,组词为“冠军”。
(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5:生字田字格课
件】:
会写字:构 饰 蹲 凤 序
例 率 觅 耸
踏 倘 绘 谐 寄 眠
① 准字音:
读准平舌音“耸”,翘舌音“饰、率”,边音
“例”等。
②
写指导:【出示课件6】
“构 饰 蹲 例 踏 倘 绘 谐
眠”为左窄右宽的
字,“觅、耸、寄”为上窄下宽的字;“凤 、序”是半
包围的字。
“蹲”左窄右宽,右下面的“寸”的一横要写长一
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率”中间
的部分笔画较多,注意从左到右写,第
八笔是撇,第九笔点,下面的一横写长一些,托住上面
的
部分。
“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第三笔是撇,第
四笔是竖提。
(3)词语理解【出示课件7-8】
装饰: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时令:季节、节令。
朴素:质朴;无文彩;俭仆,不奢侈。
习课文,解决字词障
碍,可以提高自学能
力,培养学生主动理
解词语的兴趣。
独特: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
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
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和谐: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
的状态。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
觉得可以配几幅图,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
。【出示课
件9-10】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
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
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四、 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
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
节)。【出示课件11】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
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
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理结构的方法,帮助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
文内容,学习作者组
织材料的方法。
这
一环节是为了
教学生抓住中心段
落,理解文章和体会
作者情感而设计的,
这是
理解文章的一个
重要方法。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
是说“吸引人”。
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
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4.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最后一
小节,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
“独特”的美吧。
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出示课件12】
1.乡村生活真是
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
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分钟
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2.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快来跟老
师一起读读吧!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斜。开轩面场圃,把
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pān dēnɡ zhuānɡ shì shùn xù pǔ sù tàn
tóu
(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河 一( )浓阴
一( )石狮子 一( )春雨
一( )风景 一( )农家风光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红梅有独特
的风格。它在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开花。(
)
..
2.她衣着朴素
,大方。( )
..
3.她今天穿着一身晚礼服尽显出华丽
精致的美感。( )
..
4.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和谐
社会。 ( )
..
四、本文作者( )向我们展示了:( )图、( )图、(
)图、
( )图、( )图、( )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 )、(
)是特点。
【答案】
一、攀 登 装 饰 顺 序 朴 素 探
头
二、一(条)小河一(片)浓阴
一(对)石狮子一(场)春雨
一(道)风景一(派)农家风光
三、独特——奇特 朴素——朴实
华丽——华美 和谐—— 祥和
四、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
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独
特、迷人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课件
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导入
( )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上节课,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环节的设<
br>计,既是为了与上节
课做好衔接,又是让
分钟
字、词
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
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
内
容吧!
1.复习本课重点字词。(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
炼出两句诗,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
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同
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写的是什么。【出示课件14】
(1)汇报交流
第一句:门前搭架
学生重温乡村的美丽
景色,激发情感,为
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学会抓住要点品
读感悟的阅读方法,
提炼诗句,培养学生
的概括能力。
新课
教学
(
)分钟
第二句:花落结瓜
第三句:装饰可爱
(2)这第三句话句子比
较长,到底是讲什么
呢?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出示课件15】出示句
子。
乡
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
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
落
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
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
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
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
br>旗杆,可爱多了。
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
预设:石狮子单调,这里的瓜架青红叶绿,颜
色鲜明可爱。
门前的瓜架这么特别,这么可爱,能通过朗读
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
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什么?【出
示课件16】
(3句,第一句种花(花);第二句种竹
(竹);第三句看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花种竹
(2)那你们喜欢这里的花呢,还是喜欢这里的
竹
呢?有喜欢花的有喜欢竹的,那就先看写花这一
句,大家一起读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朴素中带着华丽?独特?
预设:是一对反义词,开得美所以华丽,在农
家显得朴素。
②写竹子的有两句,第一
句很简单,一读就
懂。第二句写得很有意思,说说看这句话哪里让你
感到有意思?【出示课件1
7】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
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预设:竹笋像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慢慢从土
里探出头来。
指名读,齐读。
(2)下面又该我们扮演小老乡夸夸自己啦!谁
此环节鼓励学生
质
疑释疑,并在此基
础上感情朗读,训练
学生动脑能力和朗读
能力。
逐句概括句意,再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
意,并提炼成诗句,
这是教会学生抓住要
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
br>法。
来夸?
生:我们这有美丽的花,花能报时间。
生:有可爱的竹笋,笋能炒菜吃(谁还会从
其他方面来夸?)
(3)此时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什
么?(好风光)
板书:好风光
(4)看,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这样我们又把第
2段变成了一句诗,读一读。好玩吗?
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
发对课文的感悟,概括出四句诗。)
1.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种抓住要点品
读感悟的读书方法,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试?
下面
3、4、5、6段每组读一段,看能不能也概括出一句
诗来,把它写在该段的空白处。但要
注意你们概括
的诗句要能和上面的连起来,读起来要顺口。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概括的诗句是什么?每一段主
要写什么?【出示课件18】
随机板书: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
央。
红霞晚餐看鸟归,秋夜虫鸣入梦
乡。
2.抓住要点品读感悟,我们又概括出了四句
诗
!下面我很想听听你们又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
行品读的呢?
说得这么好,那你们的脑海中肯定也出现了一
每学完一个环节
后,让学生带着感情
读一读本段课文,既
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又可以培养
学生
的阅读能力,相互促
进,相得益彰。
些有意思的情景吧,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小鸡抢食的情景、小鸭戏水的情景、他
们吃饭时的悠闲、他们做的好梦……
3
.课文写得精彩,你们说得更精彩!同学们,
这就是乡下人家充满情趣的房前屋后,这就是乡下
人家独特迷人的一年四季。有默默不语的——,有
热闹嬉戏的——,还有悠闲快活的——,真是一片盎然生机。我是越来越喜欢乡下人家了,你们是不
是也喜欢上了这里呢?那就让我们带着对乡下人家
的喜爱一起读最后一段。
4.(1)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人家
最好
的概括,我们再来概括出两句诗,作为这首诗
的总结,好吗?谁来试试?
(2)学生说,师引导,抓两个关键词,独特迷
人的什么?风景?风景怎么样?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风景好
(3)乡下人家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心情如何?
可以用什么词?(舒畅,爽)
随机板书:乡下人家心欢畅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是什么?【出示课件19】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对质朴、善良、勤劳的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0】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1.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欣赏了乡下
迷人、独特的风
景,了解了乡下人家质朴、快乐的生活,不禁心生
向往之情。
课堂延伸,训练
学生的写话能力,运
用本课学习的表达的
方法,学以致用。
2.课外延伸:(小练笔)
你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我们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比如具体描写的方法,抓住景
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对比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
方法等,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
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写
得很
美,很有特色的。
2乡下人家【出示课件21】
板书
内容
作业题的布置是
为了让学生勤于积
累,提高语文素养。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
图)
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鸡鸭觅食图)
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鸣入梦乡。(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22-23】
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鸡
冠
( ɡuàn
guān)花 朴素(sù shù) 率(shuài lǜ)领 例(lì nì)如
....
二、形近字组词。
风( ) 探(
) 耸( ) 倘( )
凤( ) 深( )
茸( ) 俏(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的浓阴 ( )的竹竿 ( )的风景
( )的藤
( )的笋 ( )的农家风光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青、
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
石狮子或是
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答案】
一、冠(ɡuàn) 素(sù) 率(lǜ) 例(lì)
二、
风(大风) 探(探头) 耸(高耸) 倘(倘若)
凤(凤凰) 深(深浅) 茸(毛茸茸) 俏(俊俏)
三、(绿绿的) (青青)
(迷人) (长长)(鲜嫩)(独特)
四、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藤和叶、青红的瓜,
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
动、亲切可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
字词障碍。培养学生的
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
础。其次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
的独特迷人的场景,并谈一谈给自己留下深刻
印象的场景,这样对整篇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乡下
人家景色的美。
二、研读品味,学习阅读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拟紧扣文本
中“瓜藤攀檐、雨后春笋、鸡群觅食、
月夜睡梦”等几个主要场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
读方法,提炼出两句
诗,再放手给学生,依照这种阅读方法,自主交流学习下面的部分,分别总结出不同
画
面的诗句,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
三、回顾整体,感悟中心。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
一道独特、迷
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
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
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最后再回到这条主线上来。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
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不足之处: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
如下: 班上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而且他们很少有人走出这里,对于乡村风光,他们早已
经习以为常了,尽
管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也不能吸引他们,学生交流时
的方式、语言显得单一,这也是我对
学情了解不够的原因造成的。其次学生的读后感悟
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
今后应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带动引导下,学会感情朗读。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
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
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
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
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
艺术坚强的拓荒者,
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著有《寒星集》
《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 等。
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坚持
“艺术价值永恒”的不渝信念冲破墨守成规的樊篱,消除拘泥于形格结
构上的限制大胆创新,成功地集百
家之长熔行、草、楷于一炉,以数十载的功力自创洒脱独特、富艺术
生命力的“醉云体”。所作以雷霆万
钧之势一气呵成一个或多个各一尺以上的大字,创出突破传统、气
贯纵横的“一笔榜”;他又从篆书和象
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出神入化写出“龙、虎、
凤、马、鹰、福”等字,
活灵活现的新形象,赋予它们思想、情感与生命力,命名“书法画”(号称“醉
云三创”);从而独领风
骚,把中华书法艺术推进空前未有的新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1988)
年他所创的经典作
《龙吐珠图轴》于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伯得富拍卖,以超出底价的4
倍--美金一
万元高价落槌,为该公司创下书法艺术作品拍卖历史新高。此“龙”矫劲腾飞、巨珠外喷,
享有“一字万
金旷世奇品”之美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捣衣:
捣衣,有二种意思:一是指古代服饰方面的一种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
,用
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二是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用杵捶击
,
去浑水,再清洗,使其洁净,也称“捣衣”。
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种在中国尚未普及,服装
通常只能用丝织品及葛麻等。丝织品当然只能供贵族穿
戴,寻常人家大多穿葛麻。葛麻织品最明显的缺陷
点就是纤维太硬,穿着不舒服,所以在穿以前需要捣
柔软平整。这便是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中所说的捣衣,其目的只是把衣服锤松软平整,只
需在家里进行,也不必去河边,且一般在夜晚进行。这
是由于旧时生活贫困,即使是点灯的油也是一笔
不小的开支,能省就要尽量节省。而捣衣一活不需要太多
的光亮,能看清轮廓就可以进行,月光正好能
满足这个条件,这就是古代妇女选在月夜下捣衣的根本原因
。
上述的捣衣服饰风俗在北方较为流行,而在南方特别是莆仙一带,一般只在城中流行,在县城以下的
农村中,基本上是捣洗衣裳。
纺织娘:
喜食南瓜、丝瓜的花瓣,由于它也
吃桑叶、柿树叶、核桃树叶、杨树叶等,但也吃其他昆虫,所以
有一定的危害性,因而它属于害虫之列。
雄性用扁平的后翅摩擦能发出类似“轧织、轧织”的声音,以
此吸引异性。纺织娘在中国分布很广,以东
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上海、新
疆、河南、湖北、西安、四川、广州、广西分
布最多,同时,亚洲许多其他国家亦有广泛分布。
纺织娘白天静静地伏在瓜藤的茎、叶之间,晚摄食、
鸣叫。雌虫将卵产在植物的嫩枝上,常造成这些
嫩枝新梢枯死,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
纺
织娘不喜欢强烈的光线,喜欢栖息在凉爽阴暗的环境中。饲养纺织娘者懂得它有这种习性,所以江
南一带
的饲养者常用麦秆编织的小笼子作为饲养容器,这种笼子有避光遮阴的性能。不过,用这种容器
也有一个
缺陷,那就是只能听见其鸣叫声,却不能观赏到它的形态。因而有人将其养在铁丝制成的笼
中,这样既可听到其鸣叫声,又可观赏到它的形态。但必须用布做个罩子,白天把铁丝笼罩住,避免强
光直晒。它善于跳跃,且能跳得很远,有时在瓜藤间纵身一跃,没入草丛,即无踪可寻。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瓜架 ( )南瓜
( )尾巴 ( )旗杆
(
)桌椅 ( )梦乡
二、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 芍药 鲜花 大理菊 鸡冠花
2.丝瓜 苦瓜 地瓜 冬瓜
哈密瓜
3.母鸡 老鹰 狗 猪 鹅
4.燕子 螳螂 蝉 天牛
纺织娘
5.彩云 红霞 乌云 白云 星星
6.傍晚 晌午 时间
黄昏 夜晚
三、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
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
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
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
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
啊
!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
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 ) 天高地阔( ) 和谐(
)独特( )
2.你最喜欢文段中的哪一句子?用“ ”画出来,请你也说说原因。
3.想象:在冬天,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一道风景线?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你觉得家乡有哪些景点是美丽的,令人向往令人欣赏的?
(1)
(2)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
br>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
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
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