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语文 四年级下 阅读理解题

余年寄山水
745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07: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开学第一课歌曲-高考寄语简短


四年级阅读理解
(一)传递快乐(12分)
公交车在夜里疾驶,乘客一站站 下车离去。我忽然发信身上居然没有一元零币。情急之下,我赶忙询问身旁的女乘
客:“对不起,请问您 有10元零钱帮我换开吗?”不幸,大家对我的困境都爱莫能助。
当我长叹一口气。正要 在投币口投入10元大钞,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这一块钱给你。”一位年轻的小姑娘
拿着一元零币 递给我。
“不行,不行!我不能平白无故接受您的钱。”
“可我没有那么多零钱和你交换,而你又急须这一元零币,不是吗?”
“你说的没错,不过我 还是不能拿您的钱。”我想了一下,只好又说:“如果您和我在同一站下车,我就到便利商
店换零钱还你 ;或者我下次在车上遇见你再还给您;要不然你留下地址给我,我……"
她忍不住打断我的 话:“不用麻烦了,你就当做我拿着一元钱向你‘买快乐’好了。能帮上你的忙我很高兴。我想,
你一定 也觉得适时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吧!” 虽然我同意她的说法,但我还是摇了摇头,仍表示不能接受
她的钱。
于是,她提出了一个建议 :“那么请您帮我做一件事来交换这一元零币总可以吧。下次你在车上碰到和你相同遭遇
的人,也送给他 一元钱,让这份‘快乐’能继续传递下去。”
我上车时拖着疲惫的步子,下车时心里却暖融融的。
后来,我在口袋里多放了一元零币,以便继续传递“快乐”。

1、 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3分)
(1)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
(2)无缘无故。( )
(3)非常疲乏。( )
2、短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1分)
A、省略的部分 B、没有说完的话 C、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
3、你是怎么理解“你就当做我拿着一元钱向你‘买快乐’好了”这句话的?(3分)


4、为什么说“我上车时拖着疲惫的步子,下车时心里却暖融融的”?(2分)


5、文章为什么以“快乐传递”为题?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3分)


(二)

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 br>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 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
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 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1、给这个故事加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1分)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个杞国人让人觉得莫名其妙?(2分)


3、“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一句中“这个问题”指什么问题?(2分)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3分)
5、你还知道哪些用故事说明道理的成语?至少写五个。(3分)



(三)古井(17分)
我们村的东头有一口古井。古井里的水清凉可 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
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 br>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
我们家邻居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战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 矮又瘦,身子
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乡亲们见这两 位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
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表示, 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
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两口总是带着歉意说。 ‘
“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酣。’’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村里< br>的人都清楚,那口古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它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它对人 们无所求,
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参军以后,远离可爱的故乡已经1 7年了。我常常想起故乡那口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
1、 照样子,写词语。(至少些三个)(3分)
(1)叮叮当当(拟声词)
(2)湿漉漉(ABB式)
2、文中加粗的“她”指( ),“乳汁”指( ),“儿女”指( )。加粗的“哺
育”的意思是 。(3分)
3、第5自然段中加点字“可”在句子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用?(3分)

4、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夸张句。(2分)
5、“多好的古井啊!”你知道这口古井好在哪儿吗?请你来谈谈。(3分)

6、乡亲们从古井身上究竟学到了什么?(3分)



爱兵如子的将军
吴起是我国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统帅.后人将他和孙武连称为“孙吴”。
吴起治理军队十分严 明,而且处处以身作则。他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睡觉铺盖士兵的被褥,

行军也不骑马、不乘车,坚持与士兵一起步行。看见士兵背的粮食行李多了,他就抢来自己扛着。
有一 次,吴起统率魏国军队攻打中山国,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吴起巡查时发现了,
..
就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士兵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吮吸出来。这个场面令士兵们都十分感动 ,他们个个摩拳擦

掌,拼死要为国家效力。
吴起就是这样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因此很得人心。
吴起在带兵打仗的空闲时间,还 坚持学习,最终编纂出《吴子》这部兵书。这部书是吴起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
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出来 的,意义很大,可惜的是留传到现在的只剩六篇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说明吴起爱兵如子。你能概括出来吗?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吴起就是这样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因此很得人心。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 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
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 一个
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
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 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
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 ,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 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
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 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
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 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
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 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 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
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 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
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
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 高
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 己日常活动(生
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 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
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 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
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 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阅读第一段,说说什么是碳足迹。
答:



2.“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连用两个“更多的”有什么 好处?
答:


3.第三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减少碳足迹可以从细节做起?
答:


4.文章主要介绍了“低碳生活”,你觉得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答:




大庆中考-行政助理面试问题


保护环境的格言-河南农业大学招生网


朴载相-贵州教育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安全生产宣传标语


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农行工作总结


描写植物的作文-会议欢迎辞


红色经典图书-小学课外活动总结


会计的工作内容-毕业生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