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析

萌到你眼炸
969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08: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人事-圣诞节起源


第一单元 春天里的发现

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 。纵观两组教材,随着孩子心智的
成熟,要求明显不同。一年级下册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组教 材是建立在一年级下
册“感受春天”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 秘。所
以确定目标如下:
1.学习多角度观察。
学生不是缺少观察,而是缺少细致全面的观察体验。
《找春天》是一篇语言生动、富有情趣的 散文诗,文本不仅写了春天里的发现,还暗
示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打书 P3“我们看到了她、 听到了她,闻到了也触到了她,”不
仅观察,还会联想,“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调动“眼耳鼻手脑”春天
可看可听可闻可触,还可想象。
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孩子反复诵读课 文感受美好春光,还要提示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
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去寻觅春天。比如,一场春雨过后, 除了能看到,还能听到什么、深呼
吸──还能闻到什么、摸一摸你的发现有什么感觉、它让你想到些什么 ?孩子缺少的正是这
样具体可感的观察指导,也只有经历这样独特的观察体验,才能学会观察,也使认知 更加丰
富。
2.整体观照,开展语文活动。
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开展寻春活 动。一进入单元就开始布置任务,学了《找春
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寻春之旅就开始了。鼓励学生用多种 方式去寻找春天、记录春天。
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郊外、春天的小动物(麻雀、对比)春天的 水果(品种、
色泽)春天里的花等等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选读课文的第1课《春的消息》和第3课《特
别的作业》,都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助,在活动期间可以穿插阅读。
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丰富多样:
如:用手机拍照记录眼中的春天,然后为照片配文字。
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发现。
还可以阅读背诵写春天的诗文,与观察印证
──摘抄描写春天的短语和句子,来记录春天。
通过活动,丰富认知,培养孩子细致易感的心,同时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的情趣。
3.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拟人化的表达。
本组教材把春天里的景物当做人来写,“小草 探出头来,树木吐出嫩芽”,像邻家孩子
顽皮地露出一点迹象,遮遮掩掩又吸引我们来看。“探出”“吐 出”用的多传神!要引导孩子
说说这句话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写出了草木的什么?抓住“探出、吐 出”品味,要使
学生感悟到: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这,算是 一
种初步的品词赏句。
还要关注句式的表达。例如散文诗整齐的排比句,所表现出的音乐美和 节奏美。不必
明确讲解,在朗读中感受即可。之后,能模仿着写一写更好。“小草探出头来,是春天的眉
毛吧?树木吐出嫩芽,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桃花绽开笑脸、小鸟枝头欢唱、又是春天的
什么 ”“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启发孩子仿着句子说一说、写一写,留这样的作业更有意义。
4.根据古诗编故事。
学习古诗不仅要背诵积累,还要借助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本单 元选编的两篇
首古诗孩子可能以前就会背,再学时兴趣点在哪?


《草》恐怕在 于它“野火烧不尽”、年年岁岁“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的生命力,要引导
孩子感悟。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 孩子把后四句背诵下来。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早春时节,孩童追蝶嬉戏的图画。课后要求, 借助插
图丰富想象编一个故事,这正是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
象画面,还原古诗场景,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一讲。
5.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6.依据文本特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如: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鹿弟弟前后说的不同的两 句话,“你的玫瑰花白栽了”“你
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提取出来让孩子来质疑,培养孩子抓住矛盾处质疑 的能力。
7.要用好“宽带网”。
这是本册新开辟的栏目,不仅仅引导学生关注内容,更重 要的是提供多种搜集资料的途径,
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与网络等,借以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时空。所以 要用好!































第二单元 奉献与关爱

1.学习圈点细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低年级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受到阅 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阅读常常流于
表面,缺少深入。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在孩子一读 而过的地方引导其停下
脚步,细细评赏,将阅读逐步引向深入。
例:学习《泉水》第二自然段 ,初读后,孩子的感受可能只是停留在“泉水欢迎姐姐来
打水”这一层面上。如果细细品读,泉水的自豪 溢于言表(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
然水塔),泉水的无私也表现得很突出(来吧,来吧!我的水 很多很多)。怎么引导孩子深入
体悟?
可以先划出泉水说的话,自己读一读,圈出不理解的词 ,再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
的意思,这其实是在引导孩子联系地读书,从而感受“泉水很多”的特点 ;然后再读整句,
说说从泉水姐姐的话里听出了什么?把感受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的读书实际就是 圈定
目标、重点研读的阅读雏形,随着阅读实践的深入,要逐步丰富研读的内容。
2.探索构段相同的课文教学。
低年级构段相同的课文很多,这样的课文,应采用重点研读一 到两段,其它放手研读的
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泉水》,四个语段,表达相似。在重点研读第 二段的基础上,其他段落可以读代
讲。通过对比朗读泉水的四句话,来感受泉水的特点,以及在泉水的滋 润下,万物及时回馈
的美好景象。
一课一法,因课而异。教学儿童诗《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又可以采用“导、扶、仿”
的步骤进行。因为二四小节结构相同,都是借小路小溪的话回忆雷锋的事迹 。
首先,充分阅读全诗,聚焦第二小节。再读小溪的话,圈出最感动的地方,读出感动。
第 二步,插入雷锋事迹,将诗句内容具化为生动感人的故事。然后,通过朗读再现画面、
表达情感。
第三步,学习第四小节,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推想故事情景,把朗读与体悟结合
起来。
第四步,将二四小节整合朗读,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相机再补充雷锋事迹一二,
引导孩子 再仿写一段,因为有相关资料的补充,也有整齐的语言模式,这样仿写,既感悟雷
锋精神,也进行语言实 践。
3.积累语言。
积累的语言包括典型语段、课后短语、园地中‘读读背背’的内容强调两点:
一是“读读背背 ”中的谚语、句子,教师要简要讲解意思让孩子大致明白,理解有助于
记忆,也有助于运用。如“赠人玫 瑰,手有余香”让孩子结合实例理解,《小鹿的玫瑰花》
就是很好的例证,不要机械识记,不知其然。
二是课后背诵要求,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笼统。例《泉水》课后要求背诵自己喜欢
的部分, 开放的要求常常带来弹性的结果,许多学生不背或投机取巧选择一句话来背,不能
达到积累的目的。我翻 阅了本册教材,开放要求背诵的篇目共3篇,《泉水》《日月潭》《北
京亮起来了》,语言都很美,短小 隽永值得积累,所以要求全文背诵,尤其《日月潭》《北京
亮起来了》两篇课文,在背诵积累中可以更有 效的体会一部分四字词语、成语在语境中的应
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3篇背诵要在教学中一一落实。
4.读好对话,读好问号、叹号表现的不同语气。
这里要注意避免朗读的单一方式。“理解的 基础上朗读”是根深蒂固的教学方式,但这


绝不是唯一方式。朗读与理解是互为基础、相 互促进的,理解有助于朗读,朗读可以深化理
解,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多悟得深。因而要发挥 读的作用,借助“读”这一手段
促进理解、深化理解。
例第7课,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 是最弱小的》,故事情节在人物对话中推进,读
好对话有利于体会人物心理。我以为单独的问句、感叹句 读起来并不难,放在语境中读出不
同的语气是朗读的难点。
所以,创设情境,把孩子置于文本 角色中去体会,很重要!把理解稍稍置后一些!在几
个回合的角色朗读基础上,再进行问题讨论,文本主 旨会自然凸显。问题可以设计为“从他
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是最弱小的?”“请为萨沙的举动找找理 由”,这样教学,在培养学
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主题自然开解,可以说,“读”有效促进了理解。
5.略读课文要培养阅读能力。
出现了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略读 课文的编排目的是引导学
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提升阅读能力。课文很长,建议用好课前预 习。
课前:
(1)培养预习能力。有声朗读10分钟,比比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学习默读,尝试说说自己的收获,鼓励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猜猜老师可能提
什么问题 。(要培养预习能力,学习整体把握、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
目的:把课文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凭借。
(1)检查预习、阅读情况。
(2)梳理线索:围绕“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写了什么事?
(3)默读思考:“课文哪些地方 写得有趣?”这是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孩子把
阅读的感受和获取的信息提炼出来。
( 4)聚焦一段,例如重点研读小猫淘气一段:借助课文概括的描述,想象补白,培养
依文想象的能力 < br>(5)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更要挖掘情感因素,涵养孩子的情感。不再只围绕课文内
容打转,把 课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载体。
6.巩固两种查字典方法。查字典应成为习惯,自觉运用。教 师的意识很重要,不要总追
求结果──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要关注探寻词义的方法和过程。课堂上要随时 鼓励学生动手
查,关注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既教方法,又形成习惯。
7.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分4步)
(1)唤醒。回忆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受。 < br>(2)讨论。周围有哪些人需要帮助?怎样帮助他们?(因学校、班级情况而定,防止
口号,列出 具体可行的策略)
(3)行动实施。
(4)与写话结合。将自己的爱心行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是精神的成长。






第三单元 爱祖国、爱家乡

1.重视段的训练,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
如果把段的训练完全放在中段,就加重了中段的阅 读负担,也错过了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的时机。我以为,二年级段的训练不必太难,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讲 了什么,连起来主要讲
了什么?准确了解每段话的内容,这就是初步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本单元课文的一 些典型段
落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
2.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本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除了背诵语段之外,要鼓励学生建立写景的词语库,并尝试
运用。
考虑到学生生活和视野的局限,教师可以提供四季风景图片,布置孩子写景物小语段,
比观察、 比用词准确丰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表达时自觉用词。
3.用好插图资源。
插图是 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的关键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组课文的插
图突出了不同地域的景物 美和人情美,以《葡萄沟》为例,前一幅是喜悦的丰收图,后一幅
是维族老乡热情的迎客图,对于感受课 文内涵有很大帮助。
插图的编排既辅助阅读,又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原文本 情境,
长期训练,有助于语言形象感的形成。
4.阅读要注意捕捉信息。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自己的信息库。
学习本单元应该了解以下信息: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因两潭形似太阳、月亮而得名。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有28个省、自治区,4个直辖市。
一个单元结束,教师应给孩子以梳理,让他的信息库丰满起来,不要狗熊掰棒子,边学
边丢。
5.口语交际与写话。
话题:夸家乡
内容(角度):风光、物产、今昔变化、家乡的未来。
建议:以小见大,突出变化。教师能发 动学生找来过去家乡的照片,做今昔对比,孩子
更有话说。






第四单元 用心思考善于创造

单元主题的启 示是:一、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动脑思考、敢于质疑、动手实践,
这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 学精神。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用品需要
改进的地方,记录并思考策略。
1.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本组课文对话较多,指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读好对话。
可以采用添加提示语的方式体 会角色。如《动手做做看》,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
“为什么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溢出? ”前两个小朋友虽然都有回答,但语气不同,
一个是猜测,一个似乎很肯定,与伊琳娜的半信半疑和亲自 动手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
以让学生尝试加提示语,再朗读,在这样的朗读实践中体会敢于质疑、善 于思考、动手实践
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会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些文本, 简洁的语言背后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善于抓住留白处,引导补白,
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时得 到训练。
如《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了两个小朋友的回答觉得说的都不对,她是怎么想的?《画风》的三个孩子用具体事物表现风,他们是怎么想的?《充气雨衣》中,小林看到舞蹈小演
员的花裙 子是怎么想的?围绕主人公怎么想展开,既体会人物心理,也锻炼语言思维。
3.学习复述或转述。
把课文语言作为学生复述或转述的材料,也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方法,我们低年级可随
文选用一 个小片段进行,不宜太长,能提供关键词更好。
4.学习用反问句来表达。
本组课文在展示心理活动和思考时,常常用反问句来表达。
例如:《邮票齿孔的故事》“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充气雨衣》“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这样问中有答的句式 不是第一次接触,在探究人物心理时,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这样的句
式表达,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形式。这 是一种初步的学习,不做达标要求。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朗读利于传递理 解,默读利于思考。学生刚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不在速度上
做硬性要求,但一定要有思考任务 ,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一些思辨性的题目更有价值。例
如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邮票打孔机究竟 是谁发明的?”比“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打
孔机的”更有研究价值。前者将思考引向深入,究竟什么才 是发明?发明是为了造福大众,
发明更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思考和联想之上。
6.口语交际与写话。
活动:孩子要参与制作的全过程。分组进行,保证作品的多样性。
交际:
一、小组内展示作品,并介绍制作经过,比比谁介绍的最清楚明白。
二、各 组推出一名在集体内介绍,要求说清步骤,语言准确流畅,态度自然大方,听得
不明白可举手提问,台上 台下互动起来。
三、小组内自我完善制作过程。
写话:把自己的制作写过程下来。


第五单元 感受自然美

1.按主题梳理古诗,感受诗情。
本组又学习两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 布》和杜甫的《绝句》,除
了要在诵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意境之外,在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二年级下 已背诵60首,
我们需要在此做一梳理,如描写自然风景,送别、描写古代人民生活等等,做一简要归类 。
以后常按主题背诵,强化主题印象。这样的童年打底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甚而
涵 养自觉吟诵和信手拈来的习惯。(防止诵读与运用阻隔千里的现象发生。)
2.以读代讲,读中感受自然的神奇。
读中想象18课《雷雨》通过抓变化,突出了雷雨前中 后的不同景象。课文多呈现短句,
易于表达情感。适宜通过朗读来表现。同时,继续训练读语段,想画面 的能力。
读中采访19课《最大的“书”》,以对话为主,更不宜多讲。重点要读好人物对话,可以采用比较活泼的采访形式,如,采访川川“你听明白叔叔的话了吗,叔叔说这本书上有什
么字?” 或者采访叔叔“这岩石上的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呢?”这种方式利于孩子思考,利于
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孩子 自己的理解来表达,是一种积极的、复述性阅读。
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小诗,更要在 诵读中体会。但要防止解读的浅化。
文本绝不仅仅告诉我们“太阳、北极星、大树、雪”是指南针,它的 意义在于无论是白天还
是晚上,无论晴朗还是阴雨,都有天然的指南针为我们指点方向。要在多种形式的 朗读中体
悟。
3.需要补充更多的自然知识,丰富认知。
教材有这方面的引导。泡 泡里的提示“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雪化 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哪四个节气吗?”“我在一本书里 看到海底也有高山„„”
“宽带网”介绍了猪笼草和热水鱼的资料。等等。
许多问题仅靠课 本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愿望的,教师备课的功课要做足,需要补充更
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课堂才会游刃有 余。
4.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避免重复。
从一些课后练习可以捕捉到编者意图。例如P 82“带点的词用的多好啊”,“一条彩虹
挂在天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蜘蛛又坐在网上”体会作 者使用动词的准确和生动。仔细
品味,真是填一字嫌多,换一字不妥。究竟好在哪里,可以让学生采用换 词的方式来体会。
还可以找一组句子让孩子来练习推敲遣词造句。如:
一轮明月()在天空一座小桥()两岸蜜蜂()在花蕊上休息
除此而外,作者为避免重复,有 多处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体现了用词的丰富,
要提示学生积累,并模仿学习。例如第19课《最大 的“书”》6自然段,“脚印”和“足迹”;
再如21课《画家与牧童》,大家对画家的画都是溢美之词 ,作者用“称赞”“夸赞”“赞扬”
来表达,避免雷同。教学时要明确提示,丰富词语积累;也学习避免 重复的表达。
5.口语交际与写话。
主题都是“身边的小动物”,可将交际和写话活动整合 ,安排成一次有趣的写话活动。
对于小动物的了解,孩子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细致的观察和体验。我 们曾经做过尝试,
把小动物带到学校,安排了观察、体验、交际、写话的系列活动,效果特别好。开始的 尝试,
我们也有些担心,小动物一来是否会搅乱课堂?结果发现,孩子在分组观察亲近小动物时,
是那样美妙的一幅幅画面,有的用菜叶试探着喂小兔子,顺势悄悄地抚摸它光滑的毛,胆大
的还摸摸小 狗的鼻子,说湿漉漉的,像个小扣子。


教师指导孩子调动眼耳鼻手观察,还把观察体验 填写在“眼耳鼻手脑”的观察记录表
中,这样把多感官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孩子有了非常鲜活的体验, 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
且内容打上了个性的印记。建议尝试。
这样的活动是在切实教孩子学习 观察,不是最终追求一个写话结果,所以教师要把重
点放在过程指导上,怎样观察,如何示范,在分组体 验前要及时布置观察任务,指导和跟进
小组活动,活动过程教师要做周密安排,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类 似这样的体验一学期要搞
一到两次,教会学生细致观察。




















第六单元 培养优秀品质

1.在对比中体悟,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因为对比中更显人物品质──
21课《画家和牧童》呈现了几处对比,是否能捕捉到:大家一 致的称赞和小牧童不同
的声音;小牧童源于生活的观察和大画家凭借想象的画作;戴嵩的名望和他谦虚的 态度;
23课《三个儿子》中,有两处:一处是三位妈妈对儿子的不同评价,另一处是三个儿
子看到妈妈提水的不同表现,这也正是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缘由所在。
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 子》中,也有几处,柜台前的孩子对玩具表现的的喜爱之情“目
不转睛、兴奋、专心地盯着小汽车”,可 是当售货员阿姨建议买给他时,他却抢着说“我只
看看,不要妈妈买”,然后“拉着”妈妈离开。这些对 比可感受什么?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细致的对比体会,感受人物品质。
2.适时补白,体会心理。
继续在学文时通过补白,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如22课《我为你 骄傲》,小男孩打破玻
璃后的复杂心情──忐忑、内疚、不自在,或者抓住小男孩卖报纸攒钱的过程,捕 捉其中一
处,引导补白。感受这是一个真诚善良,敢于担当的孩子。
我的建议是,抓一、两处 ,驻足想象,细细体会,切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要深挖
洞,促理解,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3.练说复句,丰富语言表达形式。
本组教材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多的运用了关联复句,例如 “一就”“像又像”“既又”逻
辑关系清晰,表达准确,是学习语言的极好范例。教师要善于指导孩子不 仅读好,而且学习
仿说,甚至仿写相关句式。
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细致的语句和段落值得学习 仿写,例如P98《画家和牧童》“他一
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P107“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一会儿一会儿”“一个一个另 一个”这样分别进行细
致刻画的表达应引导学生仿说仿写。可以与课堂片段素描结合起来,例如观察“一 位同学读
书的样子”──“一会儿紧蹙眉头凝神思考、一会儿圈圈点点写下感受”;可以与情境活动结合起来,如“课间活动”“小组值日”“木头人、掰手腕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
语言、 学习表达。
4.学文后谈收获。
也就是课后小结,这样的梳理非常重要。刚开始可以教师梳 理。小结要尽量从识字学词
的基本任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是人文角度、也可以是语言的收获(典型词句) ,一点一滴均
可。培养孩子回顾课堂、及时梳理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形成自觉,每天扣问自己在主题和
语言表达上究竟有哪些收获,达到一课一得或几得。
5.口语交际──大家都来帮帮他。用好 文本情境,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把情境更真
实的展现出来,(你是本周检查班长,面对没有戴红领巾 、或没完成作业的好朋友怎样对待?)
讨论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



第七单元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孩子把目 光和思考落在怎样看问题、想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上。
这应是孩子成长中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思考之旅。
25课《玲玲的画》,借玲玲修改画作的事阐释了一个“动脑筋将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文中发 生了糟糕的事,爸爸启发玲玲怎样想?
26课《蜜蜂引路》,列宁依据对蜜蜂的观察准确地找到养蜂人 的家,列宁怎样观察、怎
样思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7课《寓言两则》两位种田人的想法错在哪里,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8课《丑小鸭》,经 历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成长为一只漂亮的天鹅,有人说如果他不离家
出走,一直在鸭窝里也会长成一只天鹅 。从外形上我们并不否认,但是如果一直在鸭窝里,
他能长成一只真正的天鹅吗?──这也是在引导怎样 深入看问题、想问题。
不要认为孩子小,还讨论不出什么结果,要给思考的机会,期待他们成长。
1.增加听写练习。
听写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组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学文后应该安排 听写,便于集
中精力,提升书写速度,感受句子结构、关注语言表达。
2.加强语言训练。
词语方面:
(1)感受句中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例P125,读读想想。随文进行,一石二鸟。
(2)体会汉字的“一字多义”。例P130,我的发现。教师可补充几组,辅助孩子体会。
(3)积累成语。P131,读读背背,不是一读而过,要大致理解意思。以组呈现,有助
于形成画面, 理解含义。如“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给孩子以“团
结就是力量”的整体感受。
阅读和表达:
(1)学讲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要组织孩子练习讲,既明 道理又
练表达。讲故事时要帮助孩子梳理线索,可提供关键词语辅助讲好。
(2)捕捉信息、 梳理要点。如阅读后,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训练学生提取要
点信息的能力。
(3)把语段读厚。
像放慢镜头一样,把语段呈现的画面定格、放大,加深体验。
例如“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怎样的经历是孤单?我们帮助孩子把“孤单”具化,哥
哥姐姐不喜欢丑小 鸭,当他们在水塘嬉戏时,丑小鸭躲在哪;养鸭的小姑娘讨厌丑小鸭,当
她来放鸭食时,丑小鸭又躲在哪 ;当远远地看到公鸡走来时,丑小鸭又怎样?把语段读厚,
把镜头放慢,也就读懂了主人公的境遇,体验 自然就深刻了。
3.口语交际──陌生人来访,我该怎么办?
分四部分内容:
一、先将图意转换为流畅的表达,讲清故事的发生;
二、讨论“我的做法”。教师的引导应不 脱离“怎样自我保护又不冷待客人”,引导孩子
讨论出合适的做法。
三、合作表演整个故事,模拟真实的交际情境。
四、连起来讲故事。讲清故事的发生、经过、推想故事结果。
4.写话。
P132 ,内容是画图写话。要求比较高,可能一部分孩子难以实现。可以对画图降低要


求,防止 画图畏难而影响了写话表达。
建议选取一些有生活气息的图画勾起孩子的回忆,如《父与子》的生活漫 画,让孩子通
过图画与自己的生活链接,打开写的思路。
也可以写童话,写想象。重点是清楚、完整的表达。






















第八单元 走进科技世界

通过阅读,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如“北斗 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动”“镜面可以聚光”
“人们推测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等等,同时进行以下能力 训练:
1.继续关注段的教学,培养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练习。要注意 方法的引导,如,问题回答式概括(起因、
经过、结果)抓关键词概括、分句提炼等,授之以渔,孩子才 能自己捕鱼。
例如《恐龙的灭绝》,文章介绍了几种恐龙灭绝的说法,特别适合采用问题回答式概括。
即起因、经过、结果?“因为地球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而灭绝、“因为太阳被遮挡,食物
减少 ,恐龙逐渐灭绝”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这是很重要的的阅读能力。
有些段落的叙述很有层次 ,如《数星星的孩子》中爷爷说的话,可以让孩子分层说说爷
爷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要点就很清晰了。 要用好文本进行训练。
2.跳出课文,启迪思考。
学文后,跳出课文,让孩子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这样想?
如,爱迪生是怎样想到办法的?
人类对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是从哪些角度着手思考的?(生物繁衍的需要──温度、
食物、生 存环境)
阿德的梦想世界源于什么?(源于生活的理想和创造)
让孩子也来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
这样的跳出课文再思考,利于孩子学习怎样思考。
3.实践已掌握的阅读方法。
两年来的学习,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 读能力。如边读边想象、
圈点批划、连前想后、默读思考、阅读捕捉信息等等,要在阅读时引导自觉使用 ,逐渐形成
习惯。每节课始终要想着为孩子的语文素养奠基,可以练什么,怎么练,目标是否达成,一< br>节课究竟给孩子留下什么?想着这些的时候,就会自觉的引导孩子历练。
4.口语交际──身边的科学(分4步)
搜集:每人搜集3条科学小知识(生活中发现、提问、查阅);
记录: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
交流:同自己的话大方自然的介绍科学知识,不要照本宣科;
谈谈启示和收获。
5.写话──写收获、写打算。
成长中的收获可以很多方面:学习、生活、交往友爱等。
要帮助孩子梳理,盘点成长也在收获 感动,同时也在发现不足,引导孩子积极发现自己
的闪光点,留下成长的足迹,最好选定一个方面重点梳 理回顾,不要面面俱到,写成流水账。

形容时间过得快-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


安徽一本大学-浙江省职业资格工作网


高薪工作-高考作文素材


网上qq-浙江外国语学院分数线


周梅森-山东省国税局


电气工程专业排名-德国驻华使馆


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感恩企业心得体会


南京市鼓楼区卫生局-端午节的古诗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