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夜读书
初一语文试卷分析-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标签:标题]
篇一:读书好读好书小学作文
读书好读好书小学作文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
一件快乐的事,
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
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看,有钱有权又
有势,更有一位“颜如玉”来
“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确实声色名利吸引
不少沽名钓誉之徒,用这块“敲门砖”敲开
那名利的大门。但除此之外,读书似乎还有别的
一种神力,吸引着那些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
我爱读书,既不为“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在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
乐趣。
首先,读书可以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去管书,而书却管不了你。看哪本书都可以,古
今中
外、天文地理??,不用急,对他们,你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书趣之二: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开
阔眼界。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
事,可以和李白喝酒论诗,还可以和曹雪芹大谈“
大观园”,久而久之,你会觉得世界如此
之大,生活如此多姿多彩。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
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时,打开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
痒处,正中下怀,喜不自禁。于是一切
都明白了,一切的付出,有了回报,这种“山穷水尽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都换不到的
。
书趣之四:读书可以增加自信心,在你与朋友谈话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地往
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好小子,士别三日当刮目向看”,——只有你知道,这是读
书的结果。
小小的虚荣心被满足,你将感到无比的自豪,读书好不好?
历数了这么多读书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
书有很多种,也有好坏之分,
有的要正襟危坐研读,有的只是一种消遣.有的还能把人送
到地狱。读好书,当然对我们大有益处,世界
著名的政治家丘吉尔,拼命读书,吸收书本中
各种知识,最终成为一位擅长写作和演讲的政治家;读坏书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三十
年代的德国,有不少青年读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后,深受其害,
走上了纳粹道路,
成了希特勒的殉葬品。
本书,发现有人对这个问题做
我们应该去读,读一些好书但并不是一种消遣,而是提高我
们的能力。
我们读好书,不光是
看纯粹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从中有所启发,比如:日本人从《孙子
兵法》、《三国演义》中学到了企业
管理办法,在商战中如何百战百胜。《资治通鉴》日本人
又从中学到识人用人之道。
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
辩。”
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让我们来读书,读好书吧!
朋友,你是否在每天空闲之时会拿出一本好书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呢?你可
否知道知识的领
域是无穷的。在茶余饭后、在悠闲的清晨,静静心,不如读读书吧!
其实,
读一本好书,并不需要在一字一句上的用法上加以深究,而是需要如何理解书中的
内容要表达什么。好书
注重的是它是不是具有启发性,真实性。
高尔基过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我
并不这么认为。书有好坏之分。要是读遍人间
天下书所集精华大抵相同,不如不读。要想自己知识多,就
得奋发读好书。麻雀都想飞上枝
头当凤凰,人也应当求上进读好书。好书能使有志者胸藏卷册、腹满诗书
。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它们身上具有的就是给<
br>了人生命、生活的启示。它们激励着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离开黑暗生活,走向光明生活:它们
激励中
年人要好好报效国家,建立幸福乐园:他们激励老年人要好好保持健康,乐观对待自
己,不要总是担心子
女会跌倒。
好书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启迪,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例如,《
学习改变命运》,这本书记叙的都是铁真真的事实,内容多,但不枯燥。这些事发
生在我们身边,总有一
篇如同自己经历的文章。其实书中就告诉了你激励该如何自己的真谛。
朋友,有一本好书在手之你会
怎么读呢?你是否会首先制定科学计划合理的进行读书。不
欲求速度,从实际出发、老老实实的循序渐进
,认真实行。其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
书'的好习惯。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写
下心中的感悟,这不仅能更好的理解文章
内容,而且还能积累的词段。最后,跟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补
充知识呢?如是这样,那你
的学习方法就很好了。
读了好书之后,好比让自己的灵魂找了个
家。一个能了解你心中苦闷的家。能让自己释放
所有不满的家。使自己整个人变得轻松自在。大概是一个
灵魂的寄托吧!
朋友,你知道吗?其实好书能使你的心灵得到雨露的洗涤,更加纯洁使你的视野像花儿
一样得到丰富的
滋润,更加开阔。我觉得书就像是一扇门,它垂青于每一个叩门之人,它会
带你穿越时空跟作家们一起旅
行,品味他们的辛酸苦辣! 哺育我们的婴儿教育书,父母讲
的故事书,哑哑学语时的识字书,学龄前的
连环画,上学时的课本,课外的各种散文、科普
书、历史书和国内外的名著??在我的成长生活中一缕书
香始终伴着我前行。
书中的滋味多种多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这
一份份滋
味令我在书的世界流连忘返。
在我记忆的最深处,一本书始终令我挥之不去,那就
是—《安徒生童话》。每当我拿起它时
脑海中便会出现:可怜的卖火柴小女孩的叫卖声,拇指姑娘向往光
明的自由的眼神,海的女
儿勇敢地走向大海,化为水中的泡沫,艾丽莎兄妹间的亲情??安徒生童话里的
人物都有勇敢、
勤劳、坚强的毅力,还有牺牲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他教会了我面对世事无常的生活要
像
安徒生童话里的人物一样,微笑着面对。
上学后我爱上了自传体小说,在其中我结识到了
知音《城南旧事》。那是20年代,林海英
和家人来到了北京城南,结识了一个个人。英子的世界是单纯
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
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
贞结下了友情,
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
爱
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我也会和她一起潸然泪下。透过英子童稚的双
眼
,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她看着一个个人离她远去
,渐渐长大;她跟着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铃,缓缓离开的人,
缓缓流逝的岁月长大。我知道了人会长大
,会经历离别,有离开才会有收获,所以我现在要
珍惜时光,使我也受益匪浅。
这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如饥似渴地阅读中,使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使我的课外知识
丰富多彩,使我更热爱生活
,使我更热爱社会,热爱这个世界。
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
,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
捧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在一缕书香的温润中闪
光,炫彩,
歌唱。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巴黎圣母院》,妈妈对我说:“宝贝,我
先出去一下,你自
己煮饭吃啊!”“嗯。”我头也不抬地说。
妈妈走了。我
正在看主人公爱梅斯哈尔达和她的小绵羊的表演,屋里十分安静。当我看到
克里斯把责任推到爱梅斯哈尔
过身上去时,我气愤地大叫:“这个坏蛋,太无耻了。”当我看
到爱梅斯哈尔过被送上绞刑架时,我伤心
地叹道:“真可怜!”??
“宝贝,你吃过饭了吗?”妈妈的声音把我从书中的世界唤回到家,“饭?
我什么时候吃饭了?”
这时我才发觉自己已饿得饥肠辘辘。“你这个小书迷,看书看得连饭也忘记吃了,
会得胃病
的,下次注意点儿!”妈妈一边煮饭一边嗔怪道。
像这样因看书忘记吃饭忘记睡觉
的事我不知做过多少次了,也不知挨过妈妈多少次责怪了,
可我依然无怨无悔。我捧着一本本书,轻轻地
翻看闪亮的彩色封面和一幅幅美丽的插图,吟
读那一段段精典的文字,就像在品味一顿顿美餐,令人回味
无穷。
书是知识的宝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天天伴随着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为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未来??
我酷爱读书,不论作者门第高低,也不论作品古今中外。只
要是书,我都能读下去,而且
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书中去,仿佛身临其境。
打开一本书,就好
像轻轻感受到淳淳杨柳风,扑面而来;就好像慢慢感受到蒙蒙杏花雨,从
天而降;就似乎全新体验到浩浩
竹林带给你的轻松与快感。
每一本书与每一本书之间的风格又迥乎不同。读《伊索寓言》后便有“柳
暗花明又一村”
的滋味,让你顿时豁然开朗。在笑过、乐过、哀过、伤过每则寓言中的主人公后,你便会
记
住不能和这个人一样自私、自立、自弃、自卑、自负??要像那个人一样自尊、自爱??多读书,可以与主人公卑可怜之人,笑可鄙之士。读书是超越时空间的邂逅。你会感受李白攀登天姥
峰的潇洒
;杜甫登临五岳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李清照在莲花池中争度的轻快;徐志摩再别康桥
的不舍之情??你会
和托尔斯泰感受老婆婆向金鱼永无休止的贪婪;你会与孔子一起因材施教;
你会与鲁迅先生一起在夕阳落
日时拾捡朝花,共同回忆那美好的童年;你也许会与海伦凯乐
一起失去光明,面临黑暗,去感受那份渴望
??
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一直像帆一样将你这只小船送道路的终
极。
好书伴我成长
利用你的时间借助别人的作品来提高你自己,这样,你才回轻松地得到其他
人通过艰苦劳
动才能得到的东西。——苏格拉底
身感乏累之时,我喜欢独坐一室,小息片刻
,疲惫之身便会得以放松;心感烦躁之时,我
则喜欢手捧一本好书,读上几页,浮躁之心便会得以安宁。
我五彩缤纷的童年,离不开书,
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幼
儿园的时候要看书,
小学的时候也要看书,等到以后也要看书,所以说书跟我们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小很小的我,在宁静的夜里躺在奶奶的怀抱里,听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民间寓言。稍稍长
大了
一些吧,识得三两字了,我渐渐开始自己阅读童话。格林童话是我的最爱。我想走进开
满鲜花的大森林,
与白雪公主一起做游戏;我想去富丽堂皇的海底王宫,去寻找化做泡沫的
小美人鱼;我想去找寻丑小鸭,
问问它变成白天鹅后的故事。童话为我展现出一个五彩斑斓
的奇妙世界,教给了我什么是真、善、美,什
么是假、丑、恶。书,教给了我人生的第一课。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开始捕捉诗的影子。喜爱上
李白的浪漫,喜欢上苏轼的潇洒。体
味苏东坡的才气飘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泪撒于岳飞满
江红中的碧血丹心。用稚
嫩的眼光去阅读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千古流传的爱
情誓言。诗
词让我穿越时空,回到起点,去体味古人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书,让我触摸到了我们华<
br>夏文化古老的底蕴。
现在,散文小说成了我的挚友。伴着海明威的脚步去陪伴
着老人钓鱼,在风浪中去搏击强
敌,陪着高尔基去回忆他痛苦中又交织着甜蜜的《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跟着冰
心奶奶去追回那故去的往事,那盏在暗夜中闪亮的小橘灯。看着曹雪芹笔下的黛玉
葬花,贾
家的兴衰,让历史的脚步停留在那个瞬间。一个跟斗云,随着吴承恩,上天庭,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尽情游玩。望着梁山一百零八将的英勇豪迈。刘备、曹操、孙权的三国之战??
书,
让我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在理想中不断进步。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如此,
如果没有书,人类将在茹毛饮血的原始
社会里止步;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在愚昧无知的落后世界中停
留;如果没有书,我们将
无从谈生活,无从谈价值,更无从谈发展!
今后,我依然会与好书
为友!因为读一本好书就象严冬里遇到了炭火,它会以无私的自信,
给你燃起澎湃与激情。读一本好书就
像酷热的夏天遇到了浓荫,在你孤芳自赏时,给你浮躁
的心灵泛起轻爽的凉风。读一本好书,就像迷途的
航船遇到了航标灯,让你高扬理想的风帆,
驶向人生的旅程!
一本本好书伴我度过了十几个
春夏秋冬,一本本好书伴我迎接灿烂的明天。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不在三更五鼓,用功只怕一曝十寒”。
与好书为友,以好书为鉴,未来的日子里,我会
在书香的陪伴下继续阔步前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一(8)班的万轶贤。
虎年已去春风暖,兔
岁乍来喜气浓。兔年伊始,我们学校迎来了又一个读书节。我非常高
兴能在此与大家谈谈读书与人生。今
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成就人生》。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李嘉诚》,书中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
篇二:读书之趣
读书之趣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
,我们都必需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
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
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
读,“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
今
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
得
不付出许多。于是乎,有人焚膏继晷,有人头悬梁,有人锥剌骨,不辞辛劳,不安享逸,
正如王禹在他的
《清明》中所描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即便如
此,还是会有人皓首穷经,布衣终身,大叹曰“大道如青天,我
独不得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可怜宋代的晁冲之,一生苦读却终一事无成,老
年尤为惨淡,一日见眼前灯火阑珊,想到自己一生大
幕将落,不禁悲由心升,感慨良多:“老
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
读书。”这样的书读得好累!
怕也读不出多少趣味来。于是又有人叹曰:“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初长正
好眠,秋又凄凉
冬又冷,收书又待过新年”。
当然也不全是如此凄苦。读书的心境不同,
感受也就自不相同了,还是卸下沉重的包袱,
摆脱名利的羁绊吧,顾虑太多只会窒息读书的乐趣。不是有
人说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
中自有颜如玉。”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然而我却不敢存此奢望,但求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便好。把书当作故人朋友,每每交谈,无须掩饰做作,而是“读未
见书,
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仿佛已见朋友那明亮双眸里蕴含着的盈盈笑意。摆脱了
俗世的喧嚣,书可以把我们带去那一片宁静与致远,“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如遇
烦恼,书
可以解忧,“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闲来无事,还可邀好友共读,览
阅书的旖旎风光,“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些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意境吗?
书可以作为闲暇消遣
,充盈时日,可是有人却也认为书可以陶冶人的情*,培养人的气质,
不可不读。苏轼总结道:“腹有诗
书气自华”,这是一种书卷气的自然流露。黄庭坚则认为,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
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真是这样
的吗?三日不读书便会语言无味?想我不曾静心研读又何
止三日,真是汗颜,希望所出文字
不要索然无味,淡然如水才好。
真的很喜欢读书的感觉
,当然不是那种为了考试的仓促应付,而是在某个下雨的午后,或
是静寂的深夜,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
书,在静谧的小屋里,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
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看得入
神时,便会忘记周遭一切,什么雨啊,
月啊,茶啊的,通通抛诸脑后了。不过古人好象对读书的形式大有
讲究,于情调意境,甚为
看重。所谓“读易松间、谈经竹下”,“读书于雨雪之夜”,“雪夜闭门读禁书
”,便是此意。
甚至还规定出要在什么时节读什么书才合“时宜”:“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
其时
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有人读书前还要焚香沐手,可见
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而欧阳修的读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则让人莞尔。
读书的乐趣真是不胜枚举,“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拨琴一
弄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是朱熹<
br>的感受,而“红袖添香夜读书”又是多少读书郎向往的境界。且不管这香是来自红袖,还
是书卷
,就让我们在这四溢的香气中细细品位吧,在竹露松风蕉雨,茶酒琴韵书声的闲适中,
坐拥书城,红袖添
香。
篇三:再谈读书
“再谈”,是因为我以前就写过一篇“漫谈读书”的文章了,也许
以后我也还会写一些谈
论读书的话题。对于视书为知已的人,或者更有嗜书如命的人来说,“抛书便觉心
无着”,才
知道“此生原为读书来”,提起读书,自是就有了说也说不完的话题。
在这样一
个“夜色一帘幽梦”的夜晚,也是“春风十里柔情”的季节,却因为倒春寒,春
城也持续了一周的阴冷天
气了,一个星期来差不多每天的气温都徘徊在三四度、五六度,间
或地还下小雨——倒是这春雨贵似油了
(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缓和,小春作物和果树得到滋
润,旱情得到缓解)。天空也总是阴沉沉的,象眷恋
着不愿意离开的冬,我又回到严冬里棉
包棉裹、缩手缩脚的样子。只是还好每天进出小区,花台里那十多
株“日本晚樱”和几株“云
南含笑”正开得繁花似锦,给灰沉的环境带来了一抹艳色,提醒着我其实还是
行走在春天里
的。真想一到家就烧盆热水烫烫脚,再冲个热水袋焐着,躺在被子里读书,那样要显得舒适
多了。但经验告诉我,那样的话,我这个“瞌睡虫”不出十分钟就会进入梦乡了,读书就成
了闲
话,做美梦倒是真的。所以我读书总要“正襟危坐”、动起笔墨来才读得成,这样我就
得忍受脚手冰凉的
后果,腰背也一阵阵冷嗖嗖的,完全是一种自己找罪给自己受的情况,真
想找一个“冬天不是读书天”的
理由。但是想想身体上的一小点点不舒适哪又抵得了精神愉
悦的诱惑呢。比起“悬梁刺骨”来,我这样的
读书姿势不是要舒服多了吗?比起“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来,我有专业的书房,有与房间一样长和
一般高的书柜,有顶灯不算,书桌上
还要点一盏台灯,有喜爱阅读的书不算,还有连着因特网的手提电脑
。正是想想古人在那么
艰苦的条件下都要坚持读书,又给自己在这倒春寒的夜里忍受着脚手冰凉读书找到
了榜样、
增添了动力。
这倒让我想起了清袁枚一首趣味浓厚的小诗《寒夜》:“寒夜读书忘
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这不但写出了诗人寒夜“废寝”读书的勤
奋,还描画
了美人娇嗔的情态美,极具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情趣。
我是一个很少开电
视机的人,看那种“广告里插播的电视剧”常常打乱我的思绪。拿着遥
控板从前到后搜一遍,又从后到前
搜一遍,一晚上坐下来不知道自己倒底看了些什么东西,
倒是抬遥控板的手都酸麻了,陡生些悲哀和烦躁
,就觉得看电视完全是一种牵着鼻子走的被
动局势。而看文字的东西倒可以给自己一种主
动、安静、唯美的感觉,还能引起深思,因而
获得的信息量竟比看电视大。所以形成了我看电视最多只在
六点多我下班回到家,中央12
台第一线、天网、法律讲堂的播放时间段里,作为我盯了一天电脑后的调
剂,同时也是因为
法律讲堂的中间不插播广告,不会打乱我的思维。大多时间法律讲堂一完,“啪”一关
电视
就进书房了。
“青灯黄卷”,我还是喜欢古人读书的这种境界,让阅读变为孤灯下的一
盏清茶。明代于谦
《观书》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让
读书的心情完全不同于看电视那种浮燥的感觉。
“书的最大魔力,在于可能会改变我
们的精神世界的架构,进而影响我们的形为方式,最
后甚至扭转我们的人生轨迹”。毕淑敏说这话,完全
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为了了一段与文
字前世今生的缘,毕淑敏竟然在30多岁的时候,放弃自己主治医
师和医院站长的工作岗位,
另起炉灶,改行当作家,上鲁迅文学院,上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我在想毕淑敏
在下定决心改
行当作家的时候,是否还想起过一句话:“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这就是毕淑敏
说
的“书的魔力”。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劝导女人:“多读些书吧,知识是唯
一的美容佳品,书是
女人气质的时装”。这样的话,深得我们古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传,也是异曲
同工。
或者直接就把女人比作一本书得了,而好女人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令人百读不厌,正
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到时候我是否会发感
叹: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
是读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