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步步惊心经典台词-取保候审保证书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考点分析
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
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
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
文章某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
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
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常考形式:
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
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
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
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
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某一个字和某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那么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
(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
3.
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
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
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 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
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
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题模板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真题分析
真题一(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
亲不懂什么叫
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
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日:“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
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
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
型了。那
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
,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
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
我捏起银针参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
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
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
,你不懂。我
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
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哭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
事就做做
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
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
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
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
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
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
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
一十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
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
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
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
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
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
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
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 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
雨雨中,有爱好相伴,
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
《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
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分)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
【答案】:“
捏着”写出了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
现了母亲的
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分析】第一步:分辨词性:分辨出“捏着”是动词,“执着”是形容词。
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词语放回句子中分析,看到“捏着”一词写出了母亲刺
绣时拿针的
动作,“执着”写出了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
第三步:感知作者表达的感情:
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和执着,让我很疼惜母亲。所以这两个词表
达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第四步:按照模板整合好答案
真题二(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原题)
访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
br>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
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
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
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
似乎并不就是小。我
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
着和他对话,缠他讲
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
片儿白,有什么可画
的呢我们很有儿分( ),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
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
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
,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
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
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
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
果子,铁似的枝条衬
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
,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
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
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
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
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
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
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
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
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
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
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
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
加深了理解,深深地
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4分)
(1)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2)我们都哑然笑了。
【答案】(1)对舅爷的画不佩服,有些不以为意。
(2)为我们的无知而不好意思,感到惭愧
【分析】(1)第一个笑:
第一步:“笑”前有修饰词“嗤”,含有讥笑的意思
第二步:“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联系上下文“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
不就是小鱼”及下文“觉得和我们的画差
不多”的叙述可知,此处的“笑”指看不上舅爷的画,对他的画
不佩服。
第三步:整合答案
(2)第二个笑:
第一步:这个“笑”是“哑然”地笑,“哑然”形容惊异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步:
联系文本面对舅爷一番话,联系自己对舅爷的画的偏见,我们为自己的无知而不好意
思,感到愧疚。
第三步:整合答案
巩固练习
练习题一:(2019年福建省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原题)
火车上的见闻
许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
,浑身竟有些燥热。
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
,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
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如此疏导
,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一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
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
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摇欲
坠,我也摇摇欲坠。一个壮
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说了声谢谢,
壮小伙儿说不用。我一扭头,人不见
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
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
赶地铁。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
了。我也替他着急。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
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退票也不
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
没上来。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
,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
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
谱,密密麻麻,好几张。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一
个二十
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
。做餐饮,熬人。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
只能等。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他笑了笑
,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累是累点,
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
br>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
好几
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年轻的女列车
员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
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
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靠近车门的
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女列车员的发丝在
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
。面对我这个素
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
列车员换岗的时间。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
身和财物安
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
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有删改)
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3分)
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赏析加点字)
.
【答案】答:“抢”字形象地写出票源紧、下手快的特点,表达出“我”内心的急切。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能力,先解释“抢”字在句中的意思,再写表达的情感,由一个“抢”
字强调了速
度之快,内心之迫切。
练习题二:(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原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
br>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我们家姐妹五人,在
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
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
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
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
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
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
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
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
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
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
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
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
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
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
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
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
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
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
的。
年年如此。
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
家
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
给
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
里
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
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
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
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
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
“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
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
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
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198
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
一会儿
,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
么,这
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
给了我
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
我想在
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
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
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
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
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
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
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
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
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
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
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
外收获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
1.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
..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分)
..
【答案】(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
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质。
(2)“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解析】题干明确要求赏析词语。解题时需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及
表
达效果。(1)“攥住”体现了母亲受伤后默默承受的坚韧。
(2)“搂住”体现“我”看见受伤后的心痛。
练习题三:(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原题)
茶是家乡醇
段伟
①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两茶”,
一天一
个味。
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
地翻涌,接天接地地
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荼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
有一条的风景,一带
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
意,却又是那样和谐
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双于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③老屋位于
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
筐摘茶的乐趣时
,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一缕缕地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
她立住休息一会
,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起丢掉。
④“肥壮嫩绿
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的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
兄弟回来的真
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
⑤“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
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谢,酝酿出赏心悦目的
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
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
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
茶芽里。此时,上山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
晃动着茶菜人的身影。
⑥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
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
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
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
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
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激透亮,在高低浓
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
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
⑦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坡便洗刷铁锅,灶膛里
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
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啪爆响的声音,待到叶质如
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
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
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
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
⑧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
,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其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
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
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
你来一杯啊!”
⑨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
润清
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也不比名茶差,”三嫂
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
⑩ 半个多月茶叶采摘,
三嫂显得有些疲意,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
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
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
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
大钱。”
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煌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
还有炭火的
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日,原文有改)
1.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
(1)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
..
(2)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
【答案】(1)(2分)翻涌:多指云、水等上下滚动翻腾。此处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茶山
以动感,生动
形象地描绘出茶山的连绵壮观。
(2)(2分)翻飞:忽上忽下地来回飞。生动传神地写出采茶人动作轻快、娴熟。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赏析词语要联系其所在的句子,结合文章的内容。第一题中,“翻
涌”是动词
,指云、水等上下滚动。在这里它所修饰的是茶山,将静止的茶山写出了动的感觉,表现了茶
山上下起伏
,连绵不断的景象,仿佛水面上波浪翻滚的样子。第二题中,“翻飞”本来指鸟儿或昆虫忽上忽
下来回地
飞,这里用来形容采茶人的双手,结合联想与想象可知,她们的双手采茶时动作轻盈、迅速,从
而表现出
她们采茶动作的熟练。
练习题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9年初中学业考试原题)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
喜的,
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
空中的雪
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
还有外卖。
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
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
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歌:“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
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盏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
毛中:“晚一
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
:“谢谢!谢谢!
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
”哦,原来是这样!
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
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
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
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的购物广场抢到
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
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
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
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
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
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
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
,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
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
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
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
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盏,郑重
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
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
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
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
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
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
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
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
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2019年第01期)
1.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
......
放到口袋里……
【答案】“湿”表明天气不好,雪花打湿了它;(1分)“皱”暗示他
多次翻看、揉握;(1分)用“小心”修
饰“折”,表现“骑士”对配送单的珍视。(1分)这一细节描
写,形象地表达出“骑士”遇到好人后内心的感动。
(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描
写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前面两处加点词语是对配送单的描写,“湿”
照应了冰天雪地的天气环境,“皱
”写出“骑士”翻看配送单的次数多;后面两处加点词语揭示人物内心世
界,写出“骑士”对配送单的珍
惜,因为它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它让外卖小哥在冰天
雪地中感受到无限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