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特色简介

余年寄山水
792次浏览
2020年08月18日 09: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岗前培训小结-小学生自我介绍范文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特色简介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 征老师一拿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本,便情不自禁地连声称好,她 对
教材“汉语拼音”部分的设计尤为感兴趣。那么,“汉语拼音”的设
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为了帮助从事教材教学实验的老师们更好
地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结构特点,以便顺利地完 成教学
任务,为此,我们特对第一册汉语拼音教学这部分作一个诠释。
1.创设“两境”,激发情趣。
汉语拼音这部分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情境图和语境歌。在每 课中都
有一幅能引出每个字母发音的且蕴含着人文因素的情境图,并配有相
应的语境歌。这是非 常适合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因
为刚入学儿童没有接触过汉语拼音,也不认识字母,所以 汉语拼音是
他们入学后第一个要跨越的障碍,且单纯的拼音学习枯燥乏味,学起
来很困难,这就 构成了刚入学儿童学习上的一大难点。苏教版国标本
的编写针对这一点,创造性地进行了设计,把拼音置 于一定的情境和
与其相应的语境歌之中,让每个字母都非常巧妙地出现在可视可感的
情境之中, 拉近了汉语拼音和学生生活的距离。比如,第3课的b p
m f,其情境图是:假日里,大 家爬上山坡(p)看大佛(f),一位小朋友
要用手去摸(m)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广播里正广 播(b),大佛是
文物,不能用手摸。”这样,借助情境图引出要学习的四个声母。同
时,借助 与之相配的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
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 不要摸(m)。语境歌押韵合辙,节奏感



强,琅琅上口,这样既激发儿童的学 习兴趣,变枯燥为趣味,又使所
学的四个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汉语拼音源于语言实践,刚入学的儿童虽没有直接接触过拼音,但不等于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与
拼音字母相似的发音,恰恰相反 ,平时口语中经常用到,只不过不认
识罢了。苏教版国标本正把握了这一点;每课设计“两境”,使学生
在学习中感到拼音就存在于平时的语言之中,并不难学,从而缩短了
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效地突 破了难点,便教利学。以下再略举数例:
(1)第6课的插图,立体画面清楚地勾画出了以下 情境:星期(q)天,
妈妈用洗(x)衣机(j)洗衣裳。画面上的洗衣机体现了现代化走进了千家万户,但为什么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女孩在洗手帕呢?仅仅是为了体现
语境歌中的一句话:“妈妈洗衣 我帮忙”吗?非也。图中的女孩自己的
事情自己做,从小热爱劳动,这对同龄人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 教
育。所以此图的思想内涵就不言而喻了。
(2)第8课zh ch sh r的插 图正如语境歌所表达的:一轮红日(r)上山
头,狮(sh)子想来吃(ch)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 伸下树枝(zh)来搭救。
此图除了能引出所教的字母外,其蕴蓄的内涵是什么呢?从画面上看,
一头凶猛的狮子对小猴构成了生命威胁,特别是当同伴面临危险时,
是自顾逃命还是患难与共?小猴临 危不惧,沉着冷静,用智慧救援同
伴,团结一致战胜了敌人。这个例子折射出的是“热爱生命,善于保< br>护自己”的现代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第9课y w的插图由一幅主图和一幅副 图组合而成。主图主要表
现了“秋风起,天气凉,妈妈给我穿衣裳。”体现了妈妈从穿着上关

< p>

心孩子的舐犊之爱。副图是老乌鸦捉了虫子喂小乌鸦,体现了乌鸦妈
妈在喂食上 关爱着下一代。这主副两图为什么要组合成一幅画面?传
说雏乌长大后会衔食喂母乌,雏乌有反哺之情。 反哺是一种良好的传
统美德,这就含蓄地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孩子长大
了会不 会像小乌鸦那样有乌鸟私情,孝敬长辈奉养父母,不忘养育之
恩呢?
(4)第12课的插图,除了提供用以引出音节ie üe er的情境外,还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是 什么时候,妈妈与儿子在讲什么?从图上圆
圆的明月,桌上的月饼可知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夜晚 对着明
月妈妈给儿子讲什么故事能如此吸引儿子专心致志地静静听呢?只有
美丽的传说《嫦娥奔 月》的故事可以打动孩子的心,体现了苏教版国
标本教材的“民族化”取向。
2.音形合一,蕴含人文。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汉语拼音1—9课,每课第二部 分
的构建都安排了字母的表音表形图,这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教
材为什么要设计表音表形 图,它怎样表音,怎样表形,有什么独特的
新意?下面列举数例由表及里地作解读,以感受其作用并领会 编者如
此构思的意图。
(1)画面上一个运动员躬着身子紧紧握住船帆的横栏,滑行 在澎湃
的波浪中。水的“波”浪正合着“b”音。那运动员为保持帆船平衡
而躬着的身子与风帆 正好构成“b”的字形。而透过画面深思,它向
我们折射出这样的理念:



任何时候应像运动员那样不怕困难,扬起生活的风帆与风浪搏击,乘
风破浪勇往直前。
(2)这是一幅具有现代气息的构图。模特儿是改革开放后的时尚职
业,孩子们都熟悉 ,因此“t”的表音不成问题。而“形”的构思充
分体现了这时尚的特色。看,模特儿修长的身材和柔软 飘逸的长裙之
稍端很自然地组成了“t”的竖弯,她那漂亮的坎肩则成了“t”的一
横,两者巧 妙的整合,构成了一幅极富时代感的“t”的表音表形图。
(3)这是一幅饶有趣味的雏鸡出 壳图。蛋壳的“壳”正好与“k”谐
音,而蛋壳的裂痕巧妙地构成了“k”的字形。此图的设计很有童趣 ,
淡黄的毛茸茸的雏鸡张着小嘴叽叽叽地叫着,多么可爱且寓意深刻:
从不见天日的蛋里破壳而 出,来到一个好大而又光明的世界,一个新
生命诞生了。
(4)看,一支含苞待放的 荷花与碧绿宽大的荷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构成了“h”的字形。此图既构图简洁且富有美感。素有花中仙 子美
称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多么纯洁高雅,而画面中粉红、翠绿两色相
配的自然美怎不令人心 旷神怡!
(5)一提到声母“x”,不少老师的脑子里马上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半 个西瓜,横截面向上,用“十”字形切开,既表音,也表形。对这
种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呈现方式,我们 为什么未加采用呢?因为我们
认为,该设计有着明显的不足:一是不太符合生活实际,西瓜如此切
开,是无法如图所示摆放的;二是缺乏内涵,没有文化底蕴,不能体
现“人文性”特征。我们教材采用 了这样的设计:执剑起舞的戏曲演



员表音,双剑交叉表形。众所周知,戏曲是 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京戏更有“国粹”的美称。看到这幅图,学生不仅能学会字母,还能
了解到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华夏文明,受到文化的熏陶。
(6)真是极具妙处的构思。舞狮 子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每逢喜
庆佳节民间都有舞狮的习俗,因此“sh”的发音孩子们看图即能掌握 。
而“sh”形的构思设计极为精妙并富有情趣。先看“sh”的左边,狮
子在欢腾舞跃时将颈 中的绸带很自然地甩成了“S”形;再看“sh”
的右边,舞狮人为引动狮子,左手将绣球高举正好与直 立的身子形成
“h”的一竖,然后左腿轻轻提起则形成了“h”的第二笔“1”,从而
与旁边的 一竖合成了“h”。这样,“s”与“h”就融为一体组成了“sh”。
同时,整幅图的左右两边又互相 呼应,你看,舞狮人高举绣球正回头
看着开心的狮子呢,恰到好处地使两字母成一整体。此图不仅表音表
形,还宣传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且构思巧妙。
3.书写图示,一目了然。
苏教版国标本汉语拼音编写的第三个明显特点,就是每个字母的
书写都用两种图示 表示:一种是用箭头、数字展现书写笔顺的图示(箭
头是表示书写时运笔走向的,数字是表示笔画先后顺 序的);一种是
在四线格中展现笔顺和书写规则的图示(这图示是给每个字母定位
的,即表示每 个字母各置其位的书写规则的)。这两种图示都很具体
地展示了书写要求,教者就要按此要求教学生规范 书写。教师在范写
中教笔顺以完成目标教学中的“学会”还不够,而应重视图示的作用。
教材所 以要如此编写,就是要求教者在教学中认真地指导学生学会看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年度-青春座右铭


韩语等级考试-年会游戏大全


2016年台历-运动会发言稿


高考语文必背-我的暑假计划


洗手间标语-拔河比赛


奶茶店投资创业方案-不低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王俊凯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