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法学排名-灵山大佛导游词
.
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
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过一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
屉原理”的最简单形式,
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种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并学会运用“抽屉原
理”来解决这些问
题。
【学情分析】
(1)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
的问题,如“367人中至少有两个人是同一天生日”等这类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所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
为
“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
(2)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抽屉原理”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具准备】
铅笔、文具盒、投影仪。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1、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
一个“抢凳子游戏”的情景图,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
生热爱生活、热
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2、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说一说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
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
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小组合
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
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策略】
1、 突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抽屉原理”是一个与“存在性
”有关的问题,它广泛地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充
分利用已有
的生活经验构建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让学生体验到我们学的是
有价值的数学。
2、 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设计,教师主要是给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参与、主动
探索的
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情景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1)把6张凳子围成一圈,请出7个同学,绕着凳子转圈,音乐停时,所有同学都必须坐在凳子上。
教师背对着玩游戏的同学播放音乐,过一会儿暂停音乐。
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至少有两个同学坐在同一张凳子上。老师说得对吗?
精选文档
.
(2) 加一张凳子、一个同学,继续玩游戏。
结果发现:还是至少有两个同学坐在同一张凳子上。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
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一些问题:在任意的13个人中,至少有几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367人当中,至少有几个人在同一天过生日?
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根据,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
已积累了一些有关这类问题的感性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能引
起学生的探索欲
望,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新知埋下伏笔。)
二、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投影仪展示课本70页例1的问题。
1、观察猜测
7个人6张凳子,不管怎么做,总有一张凳子至少要两个人。那么,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呢?
2、动手操作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进3个有序号的文具盒,看看有几种方法,能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组汇报(并展示结果。)
(1)
枚举法:(4,0,0)、(3,1,0)、(2,2,0)、(1,2,1)。
(2)图表法 :
(用图表法表示时,物体可以用三角形或其他符合代表。)
小结:从刚才的操作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支铅笔)
(3) 假设法:
假设每个文具盒只放一支铅笔,结果将会怎样?
学生小组讨论
,各派一个代表发言。(把4支铅笔平均分到3个文具盒里,剩下的一支铅笔,按要求也必须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
盒。因此,总有一个文具盒放有
2支铅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
数学模型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渗透“平均分”思想。)
三、 比较优化,课堂归纳
1、 优化方法:
如果把5支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如果把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前面讲的三种方法:“枚举法”、“
图表法”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假设法”有什么优点?
2、 归纳总结:
把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呢?
把10支铅笔放进9个文具盒呢?
把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只
要放进的铅笔数比文具盒数量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例至少要放进两支铅笔。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进一步比较优化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通过
有趣的类推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这
样就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
数学思维。)
四、 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 课本7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小组交流,说说理由。
2、解决导入的问题:
(1)在任意的13个人中,至少有几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2)367人当中,至少有几个人在同一天过生日?
精选文档
.
(设计意图:“抽屉原理”的变式很多,应用应具有灵活性。本练习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
数学模型后,再进一步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
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质疑问难,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疏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板书设计】
抽屉问题(一)
(1)
枚举法:(4,0,0)、(3,1,0)、(2,2,0)、(1,2,1)。
(2)图表法:
(3)假设法:
只要放进的铅笔数比文具盒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反思】
作为奥数知识的“抽屉问题”,有人认为它深奥难懂,但其实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
生活当中。通过游戏来导入,使学生找到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
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
魅力,并意识
到人人都在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
的思维发展。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1、彰显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探讨分数的分类方法时,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
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最优化理论。
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
现,自信心得到增强。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欣赏学生的想法,体现对学生态度、情感、价
值观的关注。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
的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营造学生在
教学活动中独立、主动的学习“时
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
教学理念,
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
受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精选文档